无声呐喊——谁催眠了我们的民谣(原创)
无声呐喊——谁催眠了我们的民谣
我相信每个人对音乐都会有一个情结,而我的音乐情结是民谣。我跟自己说希望可以通过这些文字的唤醒人们对美好音乐的热爱,在我眼里民谣是所有流行音乐里一个最纯净的孩子,民谣没有华丽的装饰:一把吉他或是一把口琴就足以让它倾诉所有的故事。但在提笔的同时我开始感觉恐惧,我恐慌自己的文字会因为对民谣的狂热而导致文字苍白无力,这或许就应了那句老话“美丽的东西不能碰”。
关于对民谣的命运,我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忧患。
在南方有一档电台节目叫《城市民谣夜》,它或许算不上是最火红的流行节目,但五年以来因为主持人老蔡对民谣的热爱他一直在坚持。五年来一直有一群忠实的听众跟随其后,可喜的是这类纯朴的民谣音乐也打动了很多新的听众,听众群日益壮大。老蔡这位民谣铁杆乐迷深感欣慰,节目开始的时候因为要让节目生存下来,他当年回绝了电台给予的酬劳,五年来他没有拿一分酬劳,他说能让他坚持推广民谣他就满足了,而听众的支持更是他最大的幸福。记得一次听节目,一位听众让他来给民谣下定义,老蔡缓缓地说出“一切纯朴的、美好的音乐都可以归于民谣!”
一切美好的、纯朴的音乐,这很容易让人想起罗大佑、老狼、许巍等等的名字,这些人都曾经用音乐温暖了我们以往的岁月。张爱玲说过:“婴儿的单纯和女人的风云是最具有美丽的诱惑。”,从某种意思上而言,民谣音乐的纯净和独有的味道却是两者诱惑的结合。
罗大佑的《童年》是我们最耳熟能详的作品,那都是些年少时的事,关于往事,关于朦胧的初恋 “隔壁班的那个女孩怎么还没有经过我的窗前。”在这里,我们依然白衣飘飘,窗外总是天高云淡、桃花妖娆万丈。
后来是老狼弹着吉他唱《同桌的你》款款走来,“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给你做的嫁衣”我们总是容易让往事打动。再后来是许巍的出现,这位性格有点忧郁的男人歌唱着他心中的理想世界,《蓝莲花》“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远,盛开着永不凋零”
有人说罗大佑、老狼的辉煌已经是属于过去,那么民谣音乐这根接力棒由谁来接?在这个极度商业化的社会,他们还有没有生存的空间?面对这些美好的音乐,我们开始担心民谣音乐的命运,甚至有人断言民谣音乐必将会被商业化的音乐淹没。这是多么耸人听闻的事情!为什么没有看见好的民谣音乐出现?是音乐业界里才气已经枯竭,还是有人在扼杀它?最近在网上出现了一位诗人民谣歌手叫胡畔,他在《麦子》里唱道“我因为成熟低下了高贵的头”有人说这样的歌曲是愤青的墓志铭,他自己写词谱曲才气横溢,然而这样一位优秀的歌手,却只能靠网络的点击来决定他专辑的命运,我们不仅感慨万分。
记得一次在一期外国电视节目里看到:两位外国歌手出现在节目里,他们没有花哨的布景、没有华丽的演出服、没有耀眼灯光,只是两把吉他一男一女,他们一直在弹唱,虽然有些歌词我还一知半解,但那样的旋律那样的音乐却可以轻易地纠住了我的心灵,因为它是纯净的。那一次于我而言是一次来自于民谣音乐带来的巨大感动。但是回过头,为什么我们的音乐节目里那么稀有地出现这样扣人心弦的场面?我一位媒体的朋友跟我透露:很少让民谣歌手上节目是觉得他们都太朴实了,没有噱头、没有什么可以炒作、不够华丽……怕不符合流行流行元素的需要,其实媒体和舆论的力量是巨大的,它甚至可以决定一种文化的存亡!民谣音乐不上档次仅仅是因为这类的音乐太朴实!真是荒天下之大谬!怎么人们都忘记了朴实的东西才是最永恒和最动人的!
在这个烦嚣的时代、在这个商业化气息凝重得让人窒息的社会,金钱的诱惑赤裸裸,我们眼花缭乱、步履疲惫,我们需要什么力量来慰籍自己?我们需要什么音乐来拯救自己?在这场民谣音乐的救渎里,关注的不只是一些纯净的音符,还有我们日渐麻木的灵魂,面对拯救,我无声呐喊——谁催眠了我们的民谣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