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称比以前作品更沉重且赤裸
2005-01-14 10:02:01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曾岁春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dsyl/200501140801.asp
等待将近两年半,这张专辑才终于到来。本月21日,被称为“R&B教父”的陶吉吉将在全亚洲同步推出自己的第四张专辑《太平盛世》。在这张由陶吉吉包办创作、制作的专辑中,他不再执着于已经被称为“陶式情歌”的风格,而是用音乐大胆表述自己对于台湾社会、人性的质疑,并对这些进行批判。
否定自己重新开始
2003年底陶喆以一张精选《乐之路》,将自己的前三张专辑总结为“音乐三部曲”,并为之前的音乐历程画上句号。这张即将推出的《太平盛世》,是陶喆“新三部曲”的第一部。而在制作这张专辑过程中,陶喆完全否定了自己之前的音乐创作,他说:“第四张录音室专辑就像是个印记般,象征着我生命里一个全新历程的开始。它记录了三部曲(最初的三张专辑)的结束,以及在我迈入生命另一阶段所产生的崭新情感、思维与挣扎。长久以来,我一直觉得必须简化我的音乐元素,同时又得保有乐曲的多样性与完整性。那是一个难以拿捏的平衡向度。我指的不只有编曲,还包括歌词、旋律甚至关乎整个制作的宏观视野。音乐制作科技在过去的十年快速成长,大量的音乐制作软体、硬体、声音与技术可供我们支配使用。将这些科技产品应用在制作过程里,我们反而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滥用了这些资源或者会开始耍懒!我真的觉得我们现在听到的华语音乐(包括我)从制作的角度来看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乐器演奏、歌词、旋律就像一些被层层堆叠的无意义元素,其间所创造出来的并不是具有任何凝聚力的歌曲或音乐,而只是相互消磨的枝节片段。”
所以在新专辑中,陶喆化繁为简,他规定自己的每首歌曲,都不能使用超过4种乐器,“回归一个偏向四人组乐队或四重奏的传统编制”。除了乐器编配,陶喆在创作歌词、旋律时,也尽可能“保持每个元素的简约特性,让阅读者在第一次探触到时,便可以轻易地接受与领受”。因为这些原则,所以陶喆认为,这张专辑将“对你们其中一些聆听者来说绝对是个挑战,因为从任何方面来看,它都比我以前的作品更加沉重且赤裸,变成一张更为简洁而充满力量的专辑。”
涉沉重主题《鬼》内地遭禁
所谓“沉重”,指的就是这张专辑的沉重主题,他要表达的是他对这个时代的关怀和忧虑。他声称整个大环境气氛的诡变和台湾社会风气的败坏,所引起的许多无解或不可思议的现象,都让他深有感触,所以就把对这个时代的观察及反省全写进了专辑,并将其总结为:“虚华盛世,粉饰太平”。
专辑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原定的主打歌曲《鬼》。他说这首歌讲的其实是“八卦文化强势介入台湾社会每个人的生活中,刺激着我们的视听感官,媒体不像媒体,也有关于现在社会上充斥着的玩“乐透”中大奖的贪念和赌性,人人都和未来在赌。正因为社会环境变得太快,人心也跟着不知不觉中变坏了,我们不太清楚旁边的人心里在想什幺,整个社会环境的气氛令我们很容易忘记人性本善,要爱自己和爱别人的生活基本态度。当然其中也不乏嘴上念念有辞助人为快乐之本、捐款赈灾不落人后凑热闹型的伪善之人,诸如此类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种种现象,都很容易让我们慢慢成为没有表情、没有热情的人。我经常感觉自己被新的八卦、讯息、新闻和垃圾包围,要令自己避开外面的世界是很困难的,但有的时候我们的确需要这么做”。
这首歌的MV也是以“鬼”为主题,由于当中有不少血腥镜头,在MV的一开头唱片公司就标明,“禁止18岁以下观众观看”。也正因为以“鬼”为主题,专辑在报呈有关部门审批时,这首歌没能通过。唱片公司不得不临时更换主打歌,将原来的第二主打《爱我还是他》升为第一主打。不过,在港台和海外发行的专辑中,这首歌并没有删除。
继续拿经典开涮
在之前的三张专辑中,都有陶喆根据经典歌曲或者戏剧,改编而成的情歌。这些歌曲一直以来都受到了相当的好评,在这张新专辑中,陶喆继续拿经典开涮。专辑中有一曲《Susan说》,是改编自京剧名段《苏三起解》。这首歌主体是R&B风格,当中嵌入了中国小调以及《苏三起解》的片段。
《苏三起解》又名《女起解》,名妓苏三邂逅公子,含冤入狱,这场戏就是描述苏三从洪桐县死囚牢,被押解到太原府受审。由于在多个晚会都曾经出现过这场戏,《苏三起解》早已经家喻户晓。周治平曾经根据这出京剧,写下同名歌曲《苏三起解》,风行一时。由于母亲王复蓉是京剧名伶,陶喆对京剧并不陌生。据介绍,他是有感于苏三对爱情的坚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重新创作,并戏剧性地以《Susan说》为题。这首歌也是他为情人节的应景之作,而在这首歌的后半段,他还首次唱起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