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网报道】近日,由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办研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表最引人注目之处是纳入了51个异体字、6个繁体字,并拟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调整其写法。对此,不少家长担心,汉字表的出现会对目前中小学生语文教材编写、学生考试产生影响。昨天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据介绍,《通用规范汉字表》收字8300个,按照字的通用程度划分为三级:一级字表收字3500个,是使用频度最高的常用字,主要满足基础教育和文化普及层面的用字需要。二级字表收字3000个,使用频度低于一级字。一级、二级字合起来共6500字,主要满足现代汉语文本印刷出版用字需要。三级字表则是一些专门领域,包括姓氏人名、地名、科学技术术语、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使用的未进入一二级字表的较通用的字,共收字1800个,主要满足与大众生活和文化普及密切相关的专门领域的用字需要。
江苏教育出版社初中教材编写室的叶笑春主任认为,此次恢复使用51个异体字有一定道理。因为很多异体字虽然曾被废除但人们仍在大量使用、禁而不止。如“喆”字曾被废除,但有很多家长给孩子起名时会用到这个字,
歌星陶喆的名字就是个例子。而纳入6个繁体字也是为了方便人们平时使用。
叶笑春说,众所周知,中小学教材对字词的要求非常严格。在编写教材时,遇到有争议的问题一般都“绕着走”。“我们的教材编写非常谨慎。过去的汉字规范标准比较严,不规范的汉字一概不碰。现在放宽了标准,但这些新加入的字在教学中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得很少。”
而汉字表的出台,对中小学生考试影响更是微乎其微。叶笑春告诉记者,目前考试命题的思路是以稳为主,教育部门是不会拿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有争议的字来考学生的。即使将来教学课标、教材编写会略有改动,对考试也不会有负面影响,因为学什么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