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浅议王力宏周杰伦陶喆音乐谁高谁低(转)(技术贴)

浅议王力宏周杰伦陶喆音乐谁高谁低(转)(技术贴)

这是一篇颇有技术含量的文章,虽然老调重弹,但是观点比较新颖和独到,很欣赏这么用心写出来的听乐感受,力宏的fans写的,一起来分享一下


淺議王力宏周杰倫陶喆誰高誰低(转)


   補一點個人的感想:總認為多數人,特別是國人,又特別是國人中的女人,絕對多數都是喜歡陰柔的、秀氣的、相對靜態的、小情調的。。。。。。總之,是在第一時間就能觸動其情感神經,從而迅速獲得審美愉悅的藝術表現形式的。換言之,絕對多數人對於藝術的感知和認知皆囿于線性思維,止於線性的審美觀或審美情趣。竊以為,書法和音樂等聽覺視覺藝術,除了感性美還有理性美,除了形象美還有抽象美。陰柔的、秀氣的相對靜態的固然好,但不一定最好,更不是唯一的。這個觀點是否不被大眾認同?另外,就書法藝術而言,除了常態的平衡美對稱美以外,還存在非常態的不平衡不對稱的美,亦即變形的美、誇張的美。而後者是更高層次更耐人尋味的美。當然這種美不是胡亂變形或誇張而來的,一定是有很深的功力後的變形與誇張。這也正是書法藝術並非人人可以領悟的原因。我一直覺得這正是對於無論是視覺還是聽覺藝術而言,那些真正的好作品不被大眾認同的根源所在,也是我一直認為藝術並不屬於大眾的認識論依據。

    …. 以流行音樂為例,且以當今華語歌壇最為眩目的王力宏、陶吉吉、周杰倫三位元音樂才子的音樂及其際遇為例。

    關於陶吉吉,不會多說,他是我非常尊重的音樂人,也是王力宏非常好的朋友。他也說過,他為力宏的音樂而驕傲,也說過從力宏身上受到了不可想像的啟發。他出唱片比王力宏稍晚一點,但音樂路線不一樣,以藍調音樂為主,作品的旋律性非常強可聽度極高,他在1999年就已經與王力宏同時成為當時臺灣地區也是華語歌壇最受矚目的創作歌手,直至周杰倫的出現。他的音樂與王力宏的音樂在氣質上比較接近,雖是以藍調(比周杰倫的更顯洋氣)為主,但作品依然比較大氣。我最愛他的搖滾曲風的作品,有與王力宏的同類作品不一樣的味道。他的音樂味道之醇厚之曆久彌新就不必多言了。

    關於周杰倫,也要多用一些文字了,這一方面,因為從周杰倫出道至今,方方面面都愛拿他和王力宏做比較,且在許多方面存在著很大的認識誤區。無端地亂說一氣,對雙方都不公平。另一方面,因為至今仍有一部分杰倫迷們(特別是一部分娛記利用媒介的平臺)以王力宏為詆毀攻擊物件,放肆地揚周抑王,將他(她)們那些不值一駁的淺薄的論調強加給廣大的受眾,嚴重誤導人們的認知。我實在看不過眼,覺得必須出來打抱不平(坦白地說,我並非真正的宏迷)。本來我是對周杰倫比較欣賞的,我也在自已的生活圈子裏多次對別人解說他的音樂,肯定他的音樂才華。我也在年初的雜談系列中勸解大家各愛各的都沒錯,但沒有必要打內戰。雖然我更愛王的音樂,但我也欣賞杰倫的音樂,我在我的文字裏沒有說杰倫半個不字。可是,我卻總是看到一部分杰倫迷們(特別是傳媒中的杰倫迷)大做文章揚周抑王。我的這篇文字,只是從比較客觀的角度從宏觀上解構他們的音樂及其際遇,為的也只是讓更多人明白,各有各存在的道理,不要再在那兒爭什麼誰高誰低了。一輩子隻聽一人的聲音,不是最好的選擇吧。英雄是一個群體,不是某一個個人。任何人的作品不能涵蓋全部,對於流行音樂藝術而言,尤其如此。

    話說正題。周杰倫之所以能後來居上,紅得一塌糊塗,並非他太杰出,亦非因為他呈現出什麼新鮮的東西,而是因為大眾(特別是小女人)在聽了許多年大波浪式(也是大嗓門的)曲調後,突然聽到了他那輕柔于貓兒撒嬌的抒情小調(應該說他的藍調唱腔比陶吉吉的唱腔更鄉土化更具有小鳥依人的味道),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鮮。說實話,聽多了大嗓門的歌唱,初聽他那呢喃軟語的輕吟淺唱,不要說最愛小情小調的小女生們,就是我等最愛男性化硬朗聲音的大男人,也會覺得有幾份新鮮。另外,他受王力宏《龍的傳人》和《歡喜城》的啟發而作的比較民俗化小兒化的《雙截棍》(還有後來的龍拳),歪打正著,正中孩子們的下懷;他受外語所限改做的中式饒舌,也歪打正著了,人們過去聽得熟的只有美式饒舌,突然聽到他的這一個,又是一種新鮮感,他的作品中比較多地含有令小孩子們興奮的東西,一個最好的例子就是他為蔡依林寫的並助她一炮而紅的舞曲風的《看我72變》(儘管紅得令人吃驚,卻是一首很丟杰倫臉的“兒歌”,《看我72變》與《獨佔神話》不可同日而語),是我們家族裏孫子輩們最愛的一首歌(還有雙截棍和she的歌)。還有,他受陶吉吉的啟發,精心經營旋律(客觀地說,旋律確實沒得說),使作品的可聽度很高,很養耳;更有長於文字的方文山(其實方的詞與周毫無關係)和編曲高手鐘興民的強大助力。多重的因素促成了他的成功。當然,他的音樂才華也是不可否認的,但不是杰倫迷們所吹捧的那麼神。

    下面,不妨對他成功的原因作個總結。我們知道,任何面對受眾的事物,要得到認同,首先就是要讓對方知道(方法上也多採用多次反復的手法,以產生規模或聚合效應,也就是廣告效應),然後,就是要有能引起受眾強烈興趣的興奮點。商家做廣告,藝人或媒體炒作,都是遵循這個規律的。

    周杰倫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無意抓住了這兩點。首先,他所推出的唱片基本統一在一個風格上,這樣產生的規模效應聚合效應尤為顯著(他前期的密集出片亦是,這或許正是唱片公司的策略),客觀上給受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強化了受眾的記憶。第二,他的作品有許多引起受眾強烈興趣的興奮點:

    1、 受王力宏《龍的傳人》和《歡喜城》的啟發而作的《雙截棍》(以及之後的龍拳和東風破),擊中了小孩子們的興奮點(中國功夫本就是中國人的驕傲,孩子們看得最多的也是功夫片);
    2、 同樣受王力宏美式饒舌的啟發,周在認真揣摩了大量黑人作品後,也掌握了饒舌技巧,但限於外語基礎,於是就索性改作了中式饒舌,這一改又歪打正著了,讓聽多了歐美饒舌的受眾突然見識到一種新的饒舌,感到格外的新鮮(還有他臺灣本土的語言風格),東風破中採用民樂和中國式唱腔是否受王力宏《歡喜城》的啟發(只不過王是嘻哈舞曲風周是抒情小調更容易取悅耳朵一些)?
    3、 他受陶吉吉作品旋律性強可聽度高的啟發,選定了藍調這一最富於旋律性的音樂品種,並一直堅持下來;
    4、 很重要的一點,他為了區別于陶吉吉,將陶式多少有些大氣的藍調唱腔演變為一種縮短了拖滑音且幾乎沒有轉音的歸於抒情小調的周氏吟唱式的藍調唱腔,於是,一種更女性化的情調產生了,於是,對女性受眾特別是小女孩們具有極強的殺傷力。
    5、 更有長於用時空交錯的文字概念吸引受眾進而征服受眾的方文山的詞作,使周杰倫的音樂如虎添翼。
    6、 如同方文山的作詞,編曲高手鐘興民更是給他的作品增了光添了彩;
    7、 視他如神的和對他不屑一顧的兩大人群都有意無意地惡炒了他(當然更有公司砸錢取得的效果),使他更加“深入人心”,人瘋子的媒體(傳媒中已有大批杰倫迷)在這種“深入人心”的表像下,唯恐落後似的每天必寫必頌周杰倫,且已成職業習慣,而由於傳媒的公信力,使大眾以為周杰倫真的就是當今華語樂壇的第一個,於是,對別人一概不入眼。如此循環往復,這樣的認知就成為一種定勢,並形成一種大眾化的習慣,而習慣的效應是無比的。

    最後,王力宏和陶吉吉在前面鋪好了環境的路,使R&B這種音樂的消費氛圍大為改善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綜上述,可以說,所有成功的因素和契機全都被周杰倫遇到和抓到了,這就是周杰倫大獲成功的重要秘密。當然不可否認他個人的音樂才華。

    周杰倫為什麼能無意擊中那麼多興奮點呢?首先,他雖然受王力宏的啟發,但他的音樂理念只在於好聽好玩,加上他的音樂基礎有別于王力宏,於是,他不可能做王力宏《龍的傳人》或《歡喜城》那樣的作品,加上他對中國功夫的喜愛,所以他做《雙截棍》和《龍拳》是他本身條件所決定的;第二,中式饒舌產生的原因如前述,就不重複了;第三,他在藍調唱腔上有別于陶吉吉,或許並非有意區別于陶吉吉,而是他的聲線受限以及本土化的語言習慣所決定的,換言之,也是他自身的條件所決定的。周杰倫的聲線很細,又幾乎唱不了高音(周唱東風破和夜曲之類的遊走在中音區的作品狀態最好,他一拉高音就象殺雞子的叫聲,對不起杰倫了,確實不能接受你拉高音),而且他也幾乎不能拖長音,這既與他天生的條件不足有關,也與他後天唱功不足有關,然而,正是這樣的缺陷,成為了他大獲成功的獨特而無形的法寶之一(當然,他很聰明,善於揚長避短)。因為大多數人都愛軟而柔的抒情小調。當然,客觀地說,拋開好聽是否是好音樂的唯一標準或最重要的標準不說,亦拋開旋律的顯性化和隱性化的話題,單說旋律,周杰倫的作品確實做得不錯,旋律的流暢性都很強。

    杰倫迷們愛杰倫沒有錯。只是問題在於,你喜歡的不等於是最好的,更沒有理由要以攻擊詆毀別人為愛的代價。你愛的只是你愛的那種味道,並不意味著你愛的就是最好的。所以,儘管在我的心目中,王力宏的音樂更好,更立體,視野更寬廣,品位更高,但我還是可以面對你們說,我們只是愛的口味不同罷了。他們的音樂只是不同風味的音樂,無所謂誰高誰低了(王陶週三合一是否才是最好?)。至於為什麼一個很紅一個不是很紅,其原因都在音樂之外,正如前述。其實,我們只要看看炒作也可出“明星”以及平民秀中最好的不一定奪冠以及五花八門的網路神話就不難領悟:在這個速食的時代,最紅不是硬道理。話說回來,我也不希望王力宏太紅,因為太紅的王力宏一定不屬於我了。我愛的王力宏是不可複製的並不屬於這個時代的藝術家!

    很多人說周近幾年一直在重複自已,其實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其實必然如此,這是因為:一方面他是總結了王和陶各自的長處為已所用的集中出擊一步到位,另一方面,他,確切地說是他唱片公司的經營策略就是要規模效應聚合效應,因為這樣的成功能給人們更牢固的記憶,從而使他的成功在人們的視野中成為一種習慣,而這樣的習慣效應更是驚人的。周杰倫能夠大紅這麼久,除去他的音樂才華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娛樂機制成就了他(當然也是公司的策略迎合了娛樂機制)。所以,周杰倫往後可能主要從話題上作文章,當然音樂上也還可以來一些小插花,但不太可能有實質性的拓展。他的胸懷他的音樂理念限定了他,而他的自身條件限定了他的胸懷他的音樂理念(他是否有此概念?)。不客氣的說,《依然範特西》令《範特西》也蒙羞了。雖然依然是不錯的中式饒舌,依然是小鳥依人的呢喃軟語輕呤淺唱,可除了這些個可以永遠依然下去的“依然”還有什麼?是杰倫迷們很興奮的80年代的甜歌?還是中醫藥話題?之前那首平庸的《發如雪》紅遍網路,不知是好評還是俗評?現在的《千里之外》(還有《菊花台》)又被某些杰倫迷們當作香餑餑津津樂道,令我無語。我還是比較欣賞過去的周杰倫的,如今的他意得志滿眼裏儘是居高臨下的神色,自已到底有多重,想沒想過?

    也有一部分杰倫迷們總是很炫耀地說張三是周的接班人,李四是學周杰倫的,趙五特象周杰倫,總之,象周的多了是(意指周引領了潮流)。殊不知這正好說明了周是最容易複製的,事實上,他也確實最容易複製。他的音樂本來就是黑人音樂本土化的產物,無非是運用了一些極具興奮性的話題罷了,聰明一點的年輕人都會,加上他的唱功本就不咋樣,學他很容易的。當然,他很紅,許多人都想抱著他的腿腳走直徑,人瘋子的媒體也幾乎成了他的御用秘書團隊。那些只認得錢的商家也紛紛拜倒在他腳下,甚至於他只演了他自已也可以獲大獎,於是眼睛原來只是長在鐮刀上的大導演們也對他青睞有加。利益的連帶效應真是驚人!錢真是個好東西啊!

    完了。暫時不再說了。杰倫迷們可以反駁,但不得張口罵人。因為罵人無品,且有辱杰倫名聲。實在要罵,請你帶回去,我不會理睬的。

    最後也要補一句:除了王力宏和陶吉吉,周杰倫在音樂上還是杰出的。其實論做音樂的靈氣,他和王力宏還是比較相似的。只是不知他現在到底在想什麼?本文是針對那些仍在攻擊王力宏的文章而作的,本不在計畫中,實是出於無奈,希望這樣的無奈不再繼續。

TOP

话说我没看完。也不太喜欢这篇文章的调调,引经据典论证了半天貌似是在贬低周tx?无论写的人是不是这想法,反正给我这感觉了。

对于任何拿他们三个在一起比说谁高谁低谁强谁弱谁好谁差的文章基本上没有任何兴趣。老实说本版也不鼓励此类文章。

说了八百遍的话,每个人背景不一样经历不一样,谁和谁又一样了,谁又能和谁比了?

实在没有意义,安心听音乐,喜欢就喜欢了,自己觉得好就好了,究竟他们谁怎么样又有什么所谓


友情提醒下大家回帖注意言辞,比较难免容易用词激烈,别随便说谁的不好。
每日睡眠太少,不够时间做梦

本気で泣いて、本気で笑って、
本気で悩んで、本気で生きて、
今がある、胸を張れる。

TOP

我不喜欢DT像JAY一样红,现在的他刚刚好!

TOP

老大和他们两个小孩是一个境界的吗??
他们两个就是商业产物··
但··老大不是!!!!!!!!!!!!!!!!!!!!!!!!!!!!!
  ★☆莪葰剘待哋 莪葰信卬哋☆★

TOP

JAY从八度空间以后就不知道他脑子在想什么!!受娱乐圈的风气熏的不像以前的JAY了!

  力宏,也不多说,就是不喜欢他的CHECK OUT曲风!!!

偶们的老大更加不多说!一个字: 爱
十年前捧着复读机听周杰伦,十年后看着苍井空听李志..这逝去的青春呐!

TOP

没啥好比,喜欢谁都没错!

TOP

每个人有不同的特点的.......比来比去么什么意思的
音楽は最も美しいもので、人の世で最も美しいものである。
音乐是最美的事物,人世间最美丽的事物.
决定学陶喆的绅士风度,王力宏的阳光气质!

TOP

怎么又在比来比去的啊~~这么多年了都~~
喜欢谁自己说的算~~
我 愛 陶 喆
愛 音 樂 迷
喆 樂 動 心
服 醉 情 聲

blog.sina.com.cn/zhangjingquan

TOP

闲了  就作个比较
    早习惯了
嘿~
我以为走下去是一种默契 你却说你需要离开

爱你 不再狂热 已成习惯

TOP

近年类似盘点、比较的文章特别多,没什么耐心往下看。
喜欢一个人需要理由吗?至少对于我来说是不需要的。DT音乐的大气,柔情,肝肠寸断乃至愤怒,不需要很多技术性的言语和描述,他就是打动了我。
对这两年的Jay不是很感冒,最初的淳朴和简单是我曾经偏爱的;至于leehom,一直停留在欣赏的层面,没什么道理,就是喜欢不起来。
还是那句话,这三人没什么可比性,没什么意思。
我们可不可以不分开?
你给了我很多快乐,
我想和你做很多事,
在夜深的时候
分享一杯清水的声音……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2 18:55

Designed By Discuz! Support Team and in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