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音乐之旅 about tao's music

音乐之旅 about tao's music

 上海之旅前发生了点自己没有预想到的事情。或多或少影响了这次音乐之旅的心情。但是对音乐的热爱使我暂时能够忘记那些困扰,尽情品味这属于心灵的一刻。

  对于自己认定要做的事情,自己也只能用“义无反顾”这个词来形容。从小到大我们常常有很多很多的梦想,每一次梦想的实现都是对我们自身的一种鼓励。那天晚上我又似乎看到了希望。

  陶喆在台上唱,下面几万人也在唱,我不清楚陶喆的音乐对于其它人而言是什么,但是我知道他的音乐对我来说是什么。我常常对周围的东西充满鄙夷的心态。这种心态是天生的,我也实在无法想明白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在做同样的事情,听同样的音乐,看同样的电影,穿同样的衣服,甚至说同样的话。

我听过无数人对我说“你听的东西我不喜欢”。

  当全中国的公共场所都在放刀郎的时候,我觉得这个世界仿佛倒退了二十年。套用MC-Hotdog的话是“听你的音乐我还不如来点佛经”。一把破嗓子扯破了说是沧桑然后演绎他的爱情。“无病呻吟”,还是hotdog的话。好不容易大家都开始听Eagles美轮美奂的吉他旋律,却又突然回到了扯嗓子的时代。实在无言。

  Jay与David的差距在于,Jay只能写一首《外婆》来表达他对台湾音乐排行榜的蔑视。而陶喆写的是《Dear God》。两个歌手关注的范围显然是不相同的。这与我看郭冠明一样。真正的艺术家关注的东西是不应该局限于自己的生活圈子的,否则他只能是一个庸俗的记录者。

  同样是写小人物小事,汪锋的《再见二十世纪》却表现出一种对时代的思考。

  很奇怪,很多爱听David音乐的人可能都不喜欢像《黑色柳丁》、《Dear God》、《鬼》、《找自己》、《i'm ok》这样的歌曲。

  据说这次演唱会所有人最希望听到的是《爱很简单》。诚然,这首歌的确让我体会到David的特别之处,有时候我甚至觉得他是Beatles的第五个人,就因为这首歌,编曲的风格让人回到简单六七十年代,甚至脑海里拿种旧唱片上歌手服装的颜色也一一浮现,更要命的是里面还有一段很久很简单的音色的电吉他的solo。“Soul Power Live in Hong Kong”尾声处气势磅礴的纯音乐演奏,的确让人心情激动。

  但是我最希望听到的还是《Dear God》。我盼望着同一万人一起喊着那句歌词“na~na~na~na~na~na...”。如果你小时候没有看到那些那么血腥的场面,也许你是不会明白的。我为我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悲哀,哪怕我们其实可以一直这样麻木地活着,趋炎附势,谎言满天。父亲的眼泪我只见过两次,一次是说到过早去世的祖母,另外一次就是说八_9_6_四。他从来不迷信任何说谎者,他四十年前就对他们失望了。这是一首对世上一切不公的一种泄愤,“Dear God在哪里?”陶喆本人也是基督徒,他却这样问。

  一直以为自己喜欢的是R&B这样的不慢不紧的节奏,但是最后才发觉原来自己喜欢的是有力量的摇滚,也不只是摇滚,电影也是,比如说《可可西里》,影片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对英雄的赞美,其实影片的力量在于它对这个政府的批判。《鬼》为什么被禁,说是迷信,可是当局者自己明白为什么禁。

  好了,说了很多偏题的东西,这是我的习惯,关注的多,心杂。但是这些都可以归结到为什么我希望跟我要好得朋友一起分享这个心灵的弥撒,放声歌唱的同时对自己,对环境进行责问反省。



欢迎光临我的blog  :  http://spaces.msn.com/members/iheiyo/?mkt=zh-hk

TOP

不知道要说什么?我只觉得

TOP

我怎么觉得,你的心态跟在下的好相似啊
我也总是这样,显得与周围很不和,我总是看不惯周围同学说无谓的话,做无谓的事
在我眼里,那是毫无意义的。其实仔细想想,是自己脱离了大家,才显得独立于大众
偶平常不怎么说话,觉得跟周围人的话题很少有共同点
心里的思想好象都比同龄的人要成熟许多,想得也很多!
不可否认,老大对我的影响挺大的,让我明白对感情的珍惜,对朋友的关爱
但是偶不知道偶现在的这种状态是老大影响得我,还是因为本来就是这样一种个性才会在众多的音乐人中惟独对老大是情有独衷
有时候自己都会搞不懂自己,到底心里的真正想法是什么,这时候,一般会听Melody
而现在,一般会上这里来。感觉在这里能让自己心里的想法都奔涌出来,也能看到最最真实的自己
我一直深信,生命是一种缘
不曾期待的灿烂会在淡泊从容中不期而至......


TOP

不知道你什么意思?

我只想说《黑色柳丁》、《Dear God》、《鬼》、《找自己》、《i'm ok》我都喜欢,陶的歌曲是要认真听的,为什么我一开始喜欢听JAY的,后不喜欢了,因为他写的歌和胡彦彬等其他一些流于表面的R&B歌手一样,歌只是好听,在创作的时候没有他们的感情,陶的为什么很久才出,很少,因为感情的积累,他们不懂,因为他们只是为了名气和销量,还有公司的压力,而陶没有,他的做音乐,他是音乐人,其次是歌手,他要给我们的是,就象他经常说的,ONLY LOVE AND PEACE。他才是真的把R&B做到灵魂的歌手和制作人,我是新手但是,我可以不夸张的说,陶的每首歌都好听,如果对他的歌有挑剔去听,不是每一首都认真听的,我可以说他不是陶的真正FANS。鬼非常的好听,听久了里面的东西就出来了,还有我开始买到陶的最新CD〈太平盛世〉,不是 全都听,但是后来认真听,真的说不出来,我很奇怪为什么〈无缘〉这首歌那么有节奏和感情的歌大家不喜欢呢(个人意见,因为我看了点击率),这首歌节奏一起来,如果你跟上了调子,绝对很爽。还有就是〈小镇姑娘〉我就是因为在听的时候认真听了他的歌词深深的爱上了。
我觉得我们要听的是不是光有表面,只是好听的R&B,我们要听的是有内在,有感情的。方文山不能说写的不好,但是他的词你一看就知道是没有感情的,娃娃的就很不一样,谢谢大家看了我的废话

TOP

你的想法偶都认同,在偶们那儿也不是很多人喜欢陶陶,他们都喜欢周,可偶只喜欢陶陶.

TOP

引用:
原帖由 melody610 于 2005-9-17 06:01 发表
不知道要说什么?我只觉得
haha 你还小

TOP

做鬼的人还怕鬼,ps他们.

TOP

引用:
原帖由 纪录 于 2005-9-17 13:12 发表
做鬼的人还怕鬼,ps他们.
这个,又是虾米意思了捏??
我一直深信,生命是一种缘
不曾期待的灿烂会在淡泊从容中不期而至......


TOP

引用:
原帖由 dicaprio23 于 2005-9-17 12:45 发表
我只想说《黑色柳丁》、《Dear God》、《鬼》、《找自己》、《i'm ok》我都喜欢,陶的歌曲是要认真听的,为什么我一开始喜欢听JAY的,后不喜欢了,因为他写的歌和胡彦彬等其他一些流于表面的R&B歌手一样,歌只 ...
谢谢你看了我的废话 too。 其实我只是发表一些探究自己为什么听陶喆的原因。
《小镇姑娘》是一首反映整个华人社会存在的故事,无论你是在内地,台湾,或者海外,歌词里描写的是中国人独有的感情还有普遍性的经历“一个小镇的姑娘到了大城市,你一定听说过这个故事”,他留给你很大的空间去想象思考,同时又极具画面感。那时候他应该还没有来过内地,而且台湾的社会对于他也没有那么大的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创作能力,他对华人社会的理解来自童年接触到的故事,罗大佑的音乐,他能构造出这么一个场景足以证明了他的伟大。

他的音乐很内地,一点都不台湾。他的风格完全脱离台湾的风格,以一种更宽广的视界去透视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台湾除了老一点的音乐人有这样的人文关怀,现在基本上是绝后了,只能翻唱日韩欧美的音乐,他们不能算艺术家,但是陶喆绝对是音乐家,之前罗大佑算一个。

另外要发表一个观点,摇滚不是有把烂吉他会弹点和弦写点小情歌就算摇滚的,台湾的乐队只能说是一个笑话,他们没有关注的东西,音乐苍白无力,(最好笑是SHE,出了个什么天啊地阿的,mv看看都想笑)。摇滚是革命,是颠覆,是思考,陶喆是他们的榜样。

TOP

你的想法很好 我原来没有想过的

引用:
原帖由 heiyo 于 2005-9-17 13:15 发表


谢谢你看了我的废话 too。 其实我只是发表一些探究自己为什么听陶喆的原因。
《小镇姑娘》是一首反映整个华人社会存在的故事,无论你是在内地,台湾,或者海外,歌词里描写的是中国人独有的感情还有普遍性的 ...
我觉得陶些的摇滚也很不错,周杰伦些不出来的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3 00:08

Designed By Discuz! Support Team and in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