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喆服:别碰我们的《太平盛世》[说完就走]

喆服:别碰我们的《太平盛世》[说完就走]

喆服:别碰我们的《太平盛世》。

2005年元月26日晚,准确的说是27日凌晨,我失眠了。前些天和相处了4年女朋友分手我曾经失眠到凌晨5点。而今天此刻的时钟已经是6:10分。为了我的偶像陶喆,为了我热爱的音乐。允许我先介绍一下自己,我是一个铁杆的喆迷。听他的音乐已经有5年,我不习惯把陶喆的音乐叫做R&B,因为我一直认为“DAVID TAO”本身就是一种音乐形式的名称。所以在我心里陶喆一直不是R&B教父那么简单,他是华语音乐的未来,或许只因为他我才仍然在喜欢流行音乐。对了,我也是“喆服”歌迷论坛的注册会员,闲暇的时候常去那儿和网友聊聊音乐,聊聊陶喆。

“喆服”是什么?

“"喆服"是什么?”很多朋友应该会问。其实在百度的搜索里也常常看到这句话,说明喆服真的蛮有知名度。它是内地的陶喆歌迷论坛里最有规模的一个。在陶喆出现的地方,你会常常看到有人举着“喆服”的牌子;在网上下栽的有关陶喆的视频,也常常能看到打有这两个字。喆服它有自己的会员服装;有自己的会歌。当然,歌迷本来就有狂热和平静之分,这些事情,本来也不关我这类歌迷的事。可是有的事情我却不能不注意到。按照某网站提供的北京《太平盛世》签售会日程表上,其中有一项“播放喆服会歌”。对此我一头雾水。假如您是那些不属于喆服的、内地或者海外其他陶喆网站的网友又会有怎么样的一个理解呢?喆服到底是什么呢?那我继续往下说,由于我这段时间在外地忙着生计,所以直到今天才有空闲去网吧在TOM网看陶喆的网上发片实况。才知道《太平盛世》里的那首《Catherine》就是喆服的一位创办人所写,同时他也就是喆服会歌的作者。同样是有些吃惊,就好象之前看到娱乐版块上《老鼠爱大米》出了专集、《两只蝴蝶》被拍成同名电影这样的消息,我也仅仅是身上略过一丝凉意之后,愕然的一笑而过罢了,毕竟和自己没一点关系。不同的是,而当面对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差不多就变得“有点头痛,吃了几瓶药也没有用”。怎么说呢?不知是否可以把《太平盛世》比喻成等待了两年的新年大餐,是的,等了两年,许多歌迷都是如此。而现在突然才知道有人已经动了它!而且是在有过预感的情况下!有人一直在为这个结果做着努力,用着心思。这样的预感早到什么时候呢...当我第一次去喆服,当时网站论坛上正与另外一个内地的陶喆歌迷网站大概在因为一些影音资源的事情争吵得不可开交。具体为什么其实不重要,争吵本来就不应该是一个被陶喆的音乐精神所真正感悟的歌迷所做的事。更何况是发生同样都是陶的歌迷之间,本来我以为喆迷大都是很理性的,不会争执,更没有契机,而现在怎么却都这样?...喆服就好象鸟窝里最强壮的那只幼鸟,终于把别的兄弟挤到了树下,成了内地喆迷论坛最强的一个。喆服的服务器似乎真的更快,版面和内容也非常好,所以后来我就选择一直在喆服了。并且我认为喆服很有组织,很热情,资源很全面。但我也能清晰的感觉到喆服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我总觉得它想要去做些什么,一定是这样的...卖会服?还是什么?不清楚,当然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他们能给予陶喆欢呼、掌声、支持,那么大家就应该钦佩他们,他们的确做的比其他歌迷更好,也付出了更多努力,有目标本来也不是坏事嘛...但是我真的没想过,有的歌迷想做的却是试图去改变和影响自己偶像的创作。

其实后来论坛上有几种声音已经让我开始觉得不安:“让陶喆为喆服写歌!”甚至是“喆服要为陶喆写歌!”当一些朋友谈及“陶喆又提到我们喆服!”这样的话题时,纷纷流露出自豪和优越感。而这样的话题和情绪总在被人为的渲染、膨胀。不管怎样,我有着不同的观点:陶喆对待每一个歌迷的爱应该是一样的,无论你是其它网站的喆迷,或者是那些即不上网、也不属于任何歌迷组织的听众,每个人所得到陶喆的爱都应该是公平的,不应该因为某个歌迷组织做的更多就可以索取陶喆更多的爱和关注,就更有优越感,陶喆为什么要为某一部分歌迷写歌呢?为什么一些朋友一定要陶喆为他所做的一点事反复的说着“谢谢!”“谢谢!”“谢谢!”?难道为偶像付出支持就必须让对方总把你挂在嘴边,你才快乐?而喆服似乎真的太爱陶喆了,到处可以看到它,电视、网络、几乎内地所有有陶喆的地方。我真的时常会出现幻觉,在陶喆出现的地方,无数举着喆服牌子的人,口中所高呼的仍然是“喆服!喆服!喆服!而不是陶喆!陶喆!陶喆!”我真的有这样的幻觉。“喆服是什么?”真的很容易让不知情的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我们直接高举“陶喆”两个字、去呼喊偶像的名字不是更好、更直接吗。搞不懂、也看不明白这些人究竟是在宣传我们的偶像?还是在竭力的宣传他们自己的“陶喆内地歌迷总代理--喆服”?陶喆的歌迷有很多会象我这样,每天默默的听他的音乐,也就必定有一些会放下学业去四处追随他。而我总自信的以为,那些只在乎音乐、只懂得用心去倾听的歌迷对于陶喆才来得更有价值。陶喆大概不会在意是否有多少扔下书包的少男少女在呼喊、在尖叫。重要的是我一直坚信,陶喆无论怎样爱戴甚至是迁就他的歌迷,至少在音乐的创作上,绝不会一味的迁就于歌迷想听什么,而只清楚自己想写什么,自己不停的跟着音乐的信仰去改变。假如有一天他的音乐迁就了歌迷和市场,那他也就不再是陶喆,我也许就会发现自己不再需要音乐、而是到了白天上班,晚上干家务的年龄。而我相信他不会这样。

早在喆服论坛最初发布“会歌”的时候。就曾发贴让大家讨论,记得我也对“会歌”发表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很有创作精神,但是如同是一堆克隆了陶的DNA特征的肌肉组织,丝毫没有生命。”这样评论也许主观吧,我只是好象坦诚的对朋友一样去说的,作者对陶喆的理解似乎就停留在R&B上,或者是一把吉他一张椅子的演唱形式上。而且在为什么在音乐教父的网站上偏偏要这般“班门弄斧”,其用意真的让人“心情有一点怪怪”。当然有了那些“来自全体歌迷的声音”,就让人心里似乎能够明白些了吧。对于谁为谁写歌一事,我常常在回复的帖子中讲,无论我们为陶喆付出多少爱,也不应该总想着得到什么。他的新专集就是给我们最好的回报。至少我觉得能不断听到新歌就已经很满足,哪怕等两年、三年,对于歌迷,所要的不就是听到陶喆新的音乐创作吗,难道还想怎样?而且一个理智的歌迷就应该保持这样的心态!而在喆服,仅仅是听到新专集已经不足以满足一些人:“让陶喆为喆服写歌!”“喆服要为陶喆写歌!”这样的声音仍然在热烈的延续,而且让人感觉就好象是所有喆迷的心声。喆服的会歌仍然贴在网站的首页,而他们也明白陶喆必然会听到,也必然会对那些置顶的要求写歌之类的主题有所在意。喆服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做着努力,换来一次次“陶喆又提到我们喆服啦!”的兴奋。毕竟喆服是内地比较大的喆迷组织,看起来似乎也能代表大部分喆迷的呼声。无论怎样陶喆的唱片公司这次对于歌迷,或者说是对喆服,的已经迁就到了最大程度,我所期待了两年的陶喆新专集《太平盛世》终于有了DAVID以外的作品,而且是一个叫“喆服”的网站歌迷的作品。喆服对于这次的回报是否满意呢?我真的不知道,不知道一首歌的份额喆服您还满意吗?至于下步喆服您还打算干什么,这一点只能先拭目以待。我本来仍然想说这张专集的风格很“DAVID TAO”。但如今我或许只好说它的风格很R&B了。不管怎样,陶喆是爱真的很爱我们歌迷,爱到终于给了全体喆迷一个小小的迁就,虽然对于《Catherine》作者的音乐本身用了“粗糙”来形容,但最后还是用了“感动”一词。但是希望喆服能明白,作者也能明白,“感动”这两字,既不是单纯给喆服的,更不是说给作者的,陶喆其实是对所有爱他的歌迷说的,这是对于所有喆迷的感谢和爱!这一点本来应该让所有的歌迷都应该感到幸福。但是遗憾的是陶喆给所有歌迷的爱,现在由一个叫喆服的网站,被一些人带收了,而且是以我们全体喆迷的名义所带收了。其实年轻人有追求本来是好事情,收获和成功也不应该被人所嫉妒和诋毁,我对于《Catherine》的作者的评价仍然是很有创作精神。但是有一点我们都应该明白,如果付出爱和支持一开始就是为了换取回报,那么爱也就不再纯洁。而收获和得到假如是处心积虑来的,那么就得不到你最需要的那种掌声。毕竟,喆服无论怎样也不能代表所有陶的歌迷。歌迷之间应该多一些交流,而不是对某种欲望的灌输和对一种狂热的渲染。“让陶喆为喆服写歌!”或者是“我要为陶喆写歌!”之类的想法,绝对不能代表全部陶喆的歌迷,哪怕只是内地的歌迷,理性的歌迷怎么会总想去改变和影响偶像的创作?音乐的信徒更绝不会冒犯教父的灵魂。我相信仍然有很多喆迷站在我这边,和我一样不希望陶喆的音乐因为歌迷的年龄或者层次有任何的改变,也不希望陶会简单以歌迷的口味而改变自己烹饪音乐盛筵的方式,而这样与之意愿对立的话题在喆服是不可能置顶的,或者总显得引起众怒,毕竟许多年轻朋友很容易倾向于管理员的观点。至于那些几分钟内就被锁定或者删除的话题就更不用说了。所以陶喆也有来喆服网站的话,那么看到另外一种声音的机会就很小或者没有,看到的只是“让陶喆为喆服写歌!”或者是“我要为陶喆写歌!”只类的呼声。在这里有的话题可以被置顶,有的话题的就锁定,删除。所以喆服代表的仍然是一部分人,或者是几个人,总之不能说是全部陶喆的歌迷,而喆服的一些声音则总打上了全体喆迷的标记...我想这些细节,每个人、包括陶喆的唱片公司都不应该忽略。因为真的有很多很多人不希望自己的偶像在创作的时候受到影响,或者是对我们有任何创作上的迁就,也不希望陶喆在新专集里对某一群歌迷以任何方式致谢,我不是不希望,而是很怕。陶喆应该做自己想做的音乐,就象是《讨厌红楼梦》,不存在儿童不宜;就好象是《鬼》,哪怕是内地被禁;还有那首《不一样》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当然,对于《太平盛世》里的《Catherine》,作者写的真的比喆服的会歌好太多了,就好象是老师修改过的素描,看起来很好。我也完全能够理解这是陶喆对我们歌迷的爱,我们所有歌迷包括作者在内都应该理解这是陶喆对所有、所有喆迷一种感谢和回馈。而如果当任何一个歌迷或者歌迷组织,在为偶像所付出的时候,如果能少一些契机和目的,那一切也许会比较完美。其实我打个比喻就能说明一切,就好象有的歌迷有机会给偶像献花,甚至拥抱,我们大家本来应该替他感到幸福。然而他却不停的买花,每次都兴奋欢呼着上台拥抱,这样还不够,还要抢过偶像的麦克风忘情的卡拉OK,已经忘了自己已经挡住了摄像师的镜头、和其他人的视线,这样他才很快乐。其实这样的人还真有,只不过他是一个网站罢了。现在电视台的歌友会流行喧宾夺主,如果那样叫做互动的话,我每次在电视上看你冲上去和偶像抢镜头、玩卡拉OK都没关系。歌友会这类的场合你可以随便的放肆,随便的举着印有你自己名字--“喆服”的牌子,但是今天陶喆的新专集也终于出现了你(不是特指作者本人)的抢着露脸的影子!我们听陶喆的音乐、买陶喆的专集只是因为他是陶喆,而并不是单纯在乎音乐是R&B或者是其他什么风格,一切期待都是冲着“陶喆”二字!!不需要一个自以为“骨骼精练”的所谓“练武奇材”借着大伙的名义想方设法的获取偶像的感情,把大家期待的新专集也变成了他可以上台秀一段的歌友会。一些人如果认为R&B就是陶对音乐的理解、R&B就是我们所有喆迷对陶喆的理解,那么我只能说你在音乐的修养上根本不如很多连简谱都看不懂的乐迷。而对于喆服用并不是100%纯真的支持行动换来的这样不顾别人感受一个结果,我只能毫不能原谅的说:你有点过了,而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不能原谅的是,你为了这个结果,借用了全体陶喆歌迷的名义,更借用了陶喆对所有歌迷的爱!

事情总有两面性,毕竟以上的话只是我的想法,我只是想把心里话说出来,有否道理让大家自己去体会,并不坚持一定要给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歌迷组织戴上任何帽子。或许我是片面的,或许我才应该反思,可能我只是一个被别人动了蛋糕而变得有些义愤填膺的人。原谅我的愤怒,毕竟有人早早就打算去动我等待两年的新专集。最后我希望陶喆不是真的离歌迷远点,因为真正的歌迷,请大家注意那些真正的歌迷,他们只想要陶喆遂心所欲的创作和演唱自己的内心,带给我们华语乐坛最好的音乐,那本身就已经是对歌迷最好的礼物和回馈。真的歌迷决不会去随意触碰自己所信仰的音乐图腾,对于教父的经典永远是虔诚的膜拜,更不会也不希望有其他人去对陶喆的创作有一丝的干扰和影响。真正的歌迷组织会举着印有陶喆名字的牌子为他欢呼,而不会举着印着自己名字的招牌让记者、观众不解的问道:“喆服?是什么啊?”。真的歌迷可能会想要得到偶像的签名,甚至是拥抱,但是绝对不会去想些别的!!也许我的提示能让一些愿望和想法兴奋得超出歌迷范畴的“歌迷领袖”在有的事还没发生之前能暂时收敛一些 ,在你们的网站对DAVID提出下个要求的时候,也别再以所有陶喆迷的名义。

TOP

做个预测:这里朋友的回应与我发在其他的地方的回应肯定不太一样.

希望大家保持风度,起码得不比其他地方的喆迷差吧,至于辩驳,我想我这个人也不值得费劲.毕竟忙得上网时间都快没有了.不过喆服的影音版块我会常常来的,如果名字没被封的话.

TOP

我表示支持!你说得很对。当然我绝对相信喆服以及其他所有陶喆的歌迷会都是本着最原始和最纯的目的——爱!!!

TOP

长篇……
慢慢看
[/img]http://photo.sohu.com/20050118/Img223990190.jpg[/img]

TOP

好多啊,我只看到2段,太长拉大哥大大,不过我觉得还写得可以~``+精吧~``


丶ˊ .遠方嘚伱..!!.~``
ˊ是否.偶爾會想起我.?~``

TOP

支持
很有道理
确实有这些现象

TOP

太长了!!!
不过
说得满对的!

TOP

我认真地看完了,有点震撼的感觉。因为你说的这些问题我从来没有考虑过,或者说从来不认为那是问题,再或者说,在我身上不存在这些问题。
在我看来,可能你真的有点多虑了。
我不是太清楚是什么促使你写这样一篇几乎可以称作“宏篇巨制”的文章。也许就是“Catherine"这首歌吧。为什么要想得这么复杂呢?我从来不觉得这首歌跟“喆服”有什么直接的关系。陶喆用了这首歌不是因为DEAN是他的歌迷,更不是因为他是喆服的成员,仅仅是这首歌打动了他而已,就这么简单,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至于你说的“处心积虑地影响偶像的创作”,我实在是觉得这个帽子扣得太大了。
Please calm down!
anticipating 08 HK tour

TOP

主题和内容让我分析了很久
自私?????有吗??????
我们几时让陶喆给我们写会歌了? 还请问楼主朋友你对喆服了解多少?
[说完就走]真够负责的呵呵。。。


不能浪费


TOP

前面几位是在人气比较高的品陶论哲回的帖子.

相信此贴被转到这个平时没人来的地方之后,仍然会有很多代表民意的朋友接到通知来此回应.

后面两位,怎么找到这里来的?

仔细对比品陶论哲的版规,发现帖子没有任何违范之处,而且回复比较高,放在那不挺好吗?其实我就是想听批评的.让大家各抒己见不好吗?

[ Last edited by 菜市街 on 2005-2-8 at 18:19 ]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2 19:57

Designed By Discuz! Support Team and in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