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
1、《蝙蝠侠与罗宾》
蝙蝠侠系列无论是作为漫画还是首部作品,都流露着一股英雄的气魄。不过到了几部续集却难成气候,这部《蝙蝠侠与罗宾》更是如此,简直就是一部《公民凯恩》的恐怖版,透露着无聊。因为诸如男仆阿尔弗雷德生病等无聊的支线情节拖累,似乎不能把一切都归罪于新一代的蝙蝠侠乔治·克鲁尼身上。此外,虽然影片还有西尔维斯特·史泰龙、乌玛·瑟曼等明星参演,但是僵硬的打斗动作、沉闷的对话和斗争,换来的只能是嘲笑而已。据说,在本片的试映的时候,有观众就忍不住大喝本片导演乔·舒马赫去死了。
说实话,这部蝙蝠侠的系列在某种程度上终结了前作营造的地位,华纳唯一能作的就是放弃过去的种种,重新开始。到底成败如何,还看明年上映的《蝙蝠侠前传》。
2、《2010漫游太空》
库布里克的《2001漫游太空》不仅艺术成就非凡,票房也是大捷,在电影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实,亚设·克拉克的《漫游太空系列》原作一共有四集,作为首部的《2001漫游太空》如此出色,自然会有续集。1984年,彼得·海姆斯执导的续集《2010漫游太空》问世,讲述的是发生在2001年神秘事件之后的9年,另一支探险队前往土星调查的后续事件。
虽然影片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音像、视效等题名,但相对于前作来说,显然微不足道。更重要的是,更像一部科幻故事片的续集霎时便把前作那种人类对于神秘太空的好奇和对于未知的恐慌等等发人深省的内涵完全抹杀,使得前作震撼人心的效果荡然无存,丝毫没有了原作那种迫人的压力。可以说,无论从票房、艺术成就、直至影片的意义,《2010》这部续集都全面下降了几个高度。
3、《大白鲨4: 惊海寻仇》
1975年由大导演斯蒂芬·斯皮尔博格执导的《大白鲨》不仅是1970年代最卖座的灾难电影,也掀起了美国灾难片的“第三次狂潮”。然而,毕竟这个题材偶一为之调人好奇,三番四次则显然没有大意义了,新鲜过后,就会像《哥撕拉》那样样长年累月的都变成一种惯性了。斯皮尔博格清醒的意识到了这个弊端,聪明的放弃了接拍续集,而之后《大白鲨》系列的几部续集惨败正说明了他的明智。
其实,《大白鲨》系列的续集,正是许多差续集之所以存在的最主要原因——票房需要!毕竟,令人战栗的恐怖海滩、英雄“杀怪除魔”等等戏剧元素和前作营造的票房大捷成功先例放在跟前,制作公司自然要利用一番。然而,当环球一直把这个令人惊骇的白色恐怖巨物延伸到了第四集,显然观众也实在是忍无可忍了,该片以2.6分名列IMDB最差百大电影的第38位也在情理之中。
4、《生死时速2》
不少人在看了《生死时速2》后都觉得非常惊讶,他们感到奇怪的是这部令人期待的作品和它的前作比起来竟然没有丝毫的变化,难怪本片被称为“海上版的《生死时速》”。有人评价到:“事实上,它不应该被称为一部作品,用1.1亿做任何其它的事情也要比拍摄这部续集来得有价值,比如投资瓷器碎片的整理什么的。”用词间的辛辣可以看出观众对于《生死时速2》这部续集有多么不满。
诚然,《生死时速》本身确实非常出色,这部造就基诺·李维斯的著名公路动作片不仅具有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效果和紧张刺激的情节发展,更充分调动了观众对于乘客安危的同情心,使之具有了很强的人情味。然而,续集在这些方面不仅没有做到超越或者创新,反而在规模和节奏上全面不及。而且,没有继续打响基诺·李维斯的号召,仅仅续签了上集中受到欢迎的桑德拉·布洛克,却安排了另外一场和上集非常相似却是另外一位主角的爱情,当然不会受到观众喜爱了。
5、《超人4:决战核能人》
提到《超人4》,恐怕是所有超人迷们心中永远的痛了,尤其是恰逢“超人”克里斯多佛·里弗辞世不久的今天。本来,超人系列并没有第四集的计划,在第三集的票房失利之后,两位制片亚历山大和伊丽亚·斯拉凯都选择了退出。但是克里斯多佛·里弗却错误的判断观众还需要更多的超人电影。正好世界上的核战危机给了他新的想法,于是,所谓的为了提醒核战危机而诞生的“核能人”就此登场,再次见证了《超人》的又一次惨败。
6、《驱魔人2》
威廉姆·彼得·布拉蒂以1949年发生的真实事件为背景撰写小说《驱魔人》,一经出版便轰动了整个世界,之后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长达55周之久。小说面世不久之后,一部由华纳出品的同名电影也横空出世。这部由著名导演威廉姆·弗雷德金执导的影片一举拿下当年奥斯卡十项提名,同时,影片除再获当年4项金球奖之外,还以近3亿美元的票房成为无可争议的恐怖片霸主。
更甚者,它对后来美国流行文化影响颇深,成为之后恐怖片争相效仿的范本。但是,这部前作实在太出色了,后来的2部续集都不尽如人意,尤其是1977年的这部第二集。《驱魔人》的成功,很大一点在于其忠实于原著,而原著又严格参考真实,让人们对“源于真实事件”这一点感触颇深。但第二集在导演约翰·伯尔曼的执导下,对于原作不屑一顾,完全背离原作,最终让这部续集成为贻笑大方的“烂片典范”
7、《汉尼拔》
不管怎么说,对于《沉默的羔羊》来说,它都是一部堪称电影史上最出色的惊悚犯罪片。这部影片不仅仅是一部侦破片而且还是一部心理分析片。影片运用大量篇幅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探讨人物的心理过程。而幽暗的镜头处理,高超的音乐运用和非正面表现的暴力镜头,更为影片增添了惊心动魄的紧张气氛,其艺术手法的运用令人赞叹不已。朱迪·福斯特与安东尼·霍普金斯也以次响誉全球。
然而,在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续集中,虽然走得还是前作的成功路线,但是一些地方的改动却使得它最终沦为普通之作。尤其是增加了过多的血腥暴力场面,雷德利追求视觉骇人的本意我们可以理解,但是显然,这一点不仅和前作含蓄、非正面表现暴力的宗旨相反,也“吓走”了前作非常受到肯定的朱迪·福斯特,使得霍普金斯只能和朱莉安·摩尔合作,让希望再睹前作两人合作的观众失望不小。
8、《豪勇七蛟龙续集》
1960年,约翰·斯特奇斯把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民的《七武士》改头换面,重新包装成了一部脍炙人口的好莱坞西部片《豪勇七蛟龙》。在该片中,不仅西部风土人情得以很好的展现,演员们的表演也是各个精彩、不承多让。而最最经典的还属由艾默·伯恩斯坦负责的影片配乐,非常脍炙人口,甚至可以说没有人会没听过,万宝路也曾经选取了影片的一段配乐用在了自己的广告中,可见其流传度。
之后的7年,《豪勇七蛟龙》推出了续集,往后又陆续推出了2部续集。不过,遗憾的是,续集在剧情和表现方式上没有丝毫的突破,反而在规模上越走越小,逐渐没落。虽然还有伯恩斯坦的音乐在背后撑场面,但主演们的逐渐推出和陈旧无新意的情节还是导致了续集的没落。之后的3、4两部续集更是连主演都换了,早就已经日泊黄昏了。
9、《异形4:复活》
又是《异形》,同样是续集,反差咋就这么大呢!众所周知,《异形》系列第一集是恐怖片;第二集是动作片;第三集则是脱去了艺术外壳的惊悚片。那么对于第四集,该怎么形容它呢?或许思索良久所能想出的词恐怖会是“喜剧”。怎么说呢,毕竟,在导演琼-皮尔里·吉奥耐特执导的这个“特别版”中,有着太多滑稽可笑的元素,包括了众多错误和无关紧要的枝节等等,它被烙上了吉奥耐特独特的商标,怪异喜剧的面孔。甚至连怪兽的重生,都透露着一丝荒诞。看来,再优秀的续集电影,一而再、再而三还行,再往后恐怖就无力回天了。《异形4》的失败让人感到遗憾,却又在情理之中。
10、《黑客帝国2、3》
今年人们谈论最多的电影,无疑《黑客帝国》会榜上有名。不仅因为它的第一集出色(开创了一股新的文化潮流、推动了电影特效的再度前进等等),更在于它的第二、第三集太令人扼腕。《黑客》系列的制片人乔·席尔瓦坚持认为《黑客帝国2》和《黑客帝国3》是一部电影的上下两个篇章,而的确两部电影的拍摄也是混在一起的,所以我们就把它当作一部续集来批评。
可以说,《黑客帝国》实在太出色了,以至于它的续集和其比起来显然有着“莹莹之光岂可与日月争辉”之感。无疑,第一集无论是视效还是思想内涵都非常引人入胜,续集虽然在特效、场面上和第一集有得一拼,奈何在内涵上却无法再做突破,关于第一集的一些解释等处理也存在令人置疑的问题,最后的结局更是没有创新的感觉,让人有落入俗套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