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的成长
记得我第一次知道DT是在1999或者是2000的时候吧,那个时候我不是在上小学就是初一,是在快乐大本营的一个明星的版块里。
那个时候的DT刚刚出道,还在宣传第一张专辑。当时在节目里DT唱的是《10:30的飞机场》。当时年纪小,没有太大的感觉,
只是觉得他不一般。因为他会好多!
后来由于我信息闭塞等原因,他一直没有真正的进入我的生活。直到2003年的时候,那个时候因为SARS我们放假。我就买了张《黑色柳丁》。
那张专辑我整整听了一周。当时就感叹他太有才了,从那开始我就听他的歌。但由于当时喜欢DT属于小众,F4属于大众。我没有任何的共鸣。
大家都知道在小时侯共鸣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又一次的没有跟上DT的脚步。
以前对DT也只是喜欢。一直到了《寂寞的季节》。那首歌我一听就爱上了。当时我对自己说“就是他了”!然后我就成为学校唯一一个爱DT的人。
但是那个时候我又不幸的成为了小众。因为那个时候的大众又从F4变成了周杰伦。
《太平盛世》是我唯一出版马上就买到的DT的专辑(而且是铁盒)。我不得不惊讶于DT的成长。从我听他的歌到《太平盛世》的几年里,他成功的完成了一个完美的进步
不但音乐上有了新的突破,并且在思想上更加的成熟。在看待问题上又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让我更加的折服于他。
我不得不感谢周比畅,是她让我成为了班级的热门。有多少人是在知道她之后才知道DT的?人们对流行的盲从让我感到无助和失望。
高中毕业的时候《太美丽》出现了。我又一次的折服于DT的成长速度。这是一张音乐思想统一的专辑,表达的思想明确,感觉统一。又是这个时候,
有许多音乐表面者因为DT这样统一了的风格而开始离开他的音乐,甚至开始说他已经被淘汰,被金钱化了。
我曾经说过,我们在看待问题的时候要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DT的成长,另一面是我们本身的成长。在我们两者都发生了变化的时候,
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就要有改变,如果还是用以前的标准,难免会产生误差。因为就算DT没有改变,我们自己变了,那我们的理解也是有出入的啊!
DT是一个越来越有味道的男人。从他的音乐我们会发现他对问题的思考是横纵并有的。我不想拿他和谁做比较。没有意义。但我们可以把他的现在和以前进行比较啊。
所有的成长就会出现在我们的脑袋里。
他对音乐的理解总是要比人们快上几个拍子。在我们还在理解他的上一个深度的时候,他就已经把下一个深度摆到了我们面前。跟随他的脚步,让我对音乐也有了不停的进步的理解。
喜欢DT请不要是因为他唱歌的时候声音是会拐弯的,要去尝试理解他的音乐的思想。就像广告,如果你不懂它表达的思想,那你就不是目标群体。
感谢DTFC里的朋友们给了我家的感觉。顺便提一下,我是在《太平盛世》的包装上找到这个家的。
我们的支持,只有我们理解,我们的支持也只要我们自己理解就好。因为这是我们的路,就想DT一样,仍然在坚持他的音乐,他那个表达简单与真爱的思想的音乐。
我想我们应该继续的跟随DT进步下去。
顺便劝告某些人,听音乐就是听音乐.想听谁听谁,想听什么听什么.话还是少说的好!
[ 本帖最后由 zhangjingq 于 2007-9-17 13:2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