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m974.tom.com 2004-02-10 来源:Tom 音乐科尔沁夫
去年,黄舒骏在他那首感喟光阴流逝的力作《改变1995》中不无调侃的唱道:“全台湾都在R&B”。时隔一年,黄舒骏调侃的这种R&B风潮已经随着陶喆(人物,图库,视听,唱片)和周杰伦(人物,图库,视听,唱片)的前仆后继成功的蔓延至整个华语歌坛,这风潮是如此愈演愈烈如此汹涌,当然,也是如此泥沙俱下。而让人更遗憾的是,在这泥沙大大多于佳作、模仿大大多于创作俱下面目拙劣的R&B风潮中,似乎很少有顺风而上的歌手或者创作人想过:中文的R&B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它应该怎样才能既符合中国人固有的审美取向而又可以加多西化时尚的节奏色彩?毫无疑问,正是因为大家都在唱R&B却很少有人想这样的问题,所以在陶喆和周杰伦之后,我们所听到的大多R&B才会变成一首首乃至一张张电子节奏垃圾。
而值得庆幸的是,在陶喆和周杰伦相继发片之后的这个秋天,我们意外的发现:竟然有一张纯内地音乐人的R&B专辑让我们心目中中文R&B音乐的最佳状态初露端倪。
没错,我所说的这位内地音乐人就是王珏,我所说的这张专辑就是他的第一张同名专辑。
而我所说的这张专辑所显示出的最佳状态就在于:这是一张真正动听而又西化得可以让习惯了东方旋律感觉的我们感觉到自然而不生硬的专辑。
不要以为这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知道,在太多人都在以一个简单的鼓击套路再加上七拐八拐却往往拐到九宵云外拐到毫无美感的所谓“转音”来炮制所谓中文R&B时,能够让整张R&B专辑都让人发自内心的感觉舒服绝对不容易。
而通过《明天》的成功,我发现,这样一张成功的中文R&B专辑的产生至少需要一个真正成熟、真正有才华有灵气而且认真的创作人或者说旋律营造者。自然,通过我们所知道的王珏多年的音乐锤炼和作品积累,我们可以确认他完全符合这一点。而且我们通过对王珏的成长阅历扫描更可以确认:出身当然远远不能说明一个音乐人的创作才华,但环境的熏陶却大大有利于一个专业而认真的音乐人的产生。
其次,这样一张成功的中文R&B专辑的创作者还需要在对中国音乐内涵有深入体会的同时又对R&B这种纯美国式的音乐形式从音乐技术到音乐文化背景都有透彻了解。这要求创作者不能停留在简单模仿,而能够真正经历过R&B文化的环境熏陶,真正能够对于R&B这种非中国本土化的的音乐形式有发自内心的共鸣和感应。陶喆如此,周杰伦如此,在美国成长的王珏也同样如此。
当然,仅仅有才华、有R&B感觉还不够,创作者还需要有对多种音乐类型的全面包容和把握能力。王珏的这张专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R&B是专辑主线,但仔细听来,整张专辑的曲风感觉中,Rap(<陨落的缘分>&<寻找>)、Blues (<爱情像一块巧克力饼干>)、钢琴Pop (<寒夜>)、Jazz (<绝配>)、甚至灵歌式的无伴奏纯黑人和声(<寒夜>和声版)都不乏精彩的表现,但它们都和整张专辑的R&B氛围水乳交融,并不会让人听来感觉突兀。
是的,这就说道最重要的一点了,也就是无论有多么深厚的音乐功底多么澎湃的音乐灵感多么敏锐的创造力,最终都要凭借扎扎实实的作品说话。陶喆一出道就有《飞机场的10:30》让人惊艳、周杰伦凭题材刁钻的《双截棍》荣升天王,而王珏呢?王珏有什么?
答案是,王珏有一张旋律出色而且水准平均的专辑,在这张专辑中,大多数的歌曲都可以让你听的舒服。比如旋律上口不落俗套而人声更动情的《I'm sorry》、《雨天》、《明天》;比如有着两个完全不同的编曲版本(一版如齐秦(人物,图库,视听,唱片)般钢琴伤情/一版如Boyz II Men般大玩黑人和声)却同样感人的《寒夜》;再比如有着精彩的布鲁斯味道吉他游走可以让人一直摇头晃脑的《爱情像一块巧克力饼干》和有着微醺的Jazz意境的结束曲《绝配》……
在这个劣质R&B泛滥的年代,王珏和他的R&B力作《明天》还是给了我们这样的启发:中文R&B的未来自然需要时尚、需要包装、需要技术,但更需要坚持以旋律为本的大方向。因为,只有真正打动人心的旋律,才是超越东西方音乐界限的持久力量。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2-11 8:27:1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