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看不懂五線譜 照飆吉他玩鍵盤
陶從8月份展開他的巡迴演唱會,演唱會上,他抱著吉他狂飆搖滾樂,也斯文的坐在鋼琴前唱著情歌,展現他對樂器的熟練。從小在音樂世家長大的他,學過二胡、小提琴等,唯獨吉他和鍵盤是他無師自通,也最擅長的兩項樂器,由於是自己苦練成功,不靠樂理基礎,陶爆料說:「我到現在還看不懂五線譜。」
10歲起偷偷練習 第一把吉他中華路買的
陶學吉他和鍵盤,都和他爸爸陶大偉有關係,而且還深受刺激。陶從小就頑皮得很,小時候他學了一陣子的小提琴,但沒什麼結果。「我一上課就昏昏欲睡,而且小提琴拉久了,有如落枕一般難過。」不過,每次他看到爸爸拿著吉他唱歌,倒是又好奇又羨慕,偏偏陶大偉都很不給他面子,不想教他吉他。陶吉吉笑說:「我爸以前很嫌棄我,他總覺得我沒音樂細胞,不過,他對我懷疑的態度,反而激勵我更想表現。」
陶10歲開始,就偷偷拿陶大偉的吉他練習,13歲時,他已經彈得有模有樣,陶大偉也決定給兒子一個獎勵,帶陶去中華路買吉他。「我爸那時怕我只有三分熱,幫我買了一把不太貴的吉他,大概1千多元吧,但我已經樂壞了。」除了買吉他,陶大偉也幫陶吉吉請了一位吉他老師,陶回憶,他第一天去上課時,那位女老師剛好得了重感冒,不停的咳嗽流鼻涕,等他把吉他擺好,正準備要彈給老師聽時,說時遲那時快,那老師突然「哈啾!」一聲,一坨鼻涕正落在陶的手上和吉他上,陶說:「後來我就再也沒去上課了,真的太噁心了。」
高中時組團搞重金屬 22歲轉入童樂世界
高中時代,陶痴迷吉他的熱情達到最高點,他蓄著長髮,和同學組團,每天都甩著吉他大彈重金屬樂,「那時候自以為很帥,但也的確有別校的學生來觀摩我的吉他演出。」陶大偉那時到美國探望陶吉吉,再度對兒子曉以大義,陶大偉說:「小胖(陶),你技巧不錯,但你不會創作,就老是只能彈那些洋脛幫的東西,你一定要學會鍵盤,將來就可以自己寫歌自己彈奏。」
陶說,老爸的那番話,他一直記在心裡,但他那時一心嚮往狂飆吉他的帥勁,對鍵盤樂完全沒心思興趣,直到他22歲那年回台灣,幫陶大偉製作兒童卡拉OK的音樂,他在情勢所逼下,不得不學鍵盤樂,才開始進入黑白鍵的領域。
從沉浸在搖滾、重金屬的野性世界,一下子轉換到咿咿呀呀的兒童音樂,陶承受了很大的內心轉折;但他認為最慘的,則是他必須在短時間內,把鍵盤樂學好,隨時運用在兒童卡拉OK當中。「我從來沒學過巴哈或蕭邦,第一次坐在鍵盤前,根本分不清黑鍵跟白鍵的差別,後來我把每個鍵盤貼上膠帶,記住一個個的鍵盤聲音,那半年算是我音樂歷程最痛苦、也是壓力最大的階段。」
電腦數位方便創作 耳朵才是他的最強項
苦學練會了鍵盤,陶從此用電腦數位輸入方式創作歌曲,顯得輕而易舉,他從小到大最貼心的音樂伴侶:吉他,目前也累積到了10把。陶說,他到美國後的第一把吉他,也是爸爸買給他的,價值800美金左右,「那個價錢在那個年代算是很貴了,我爸爸願意買這麼好的吉他給我,我很驚訝,也更覺得要把它學好。」香港演唱會後,陶收到演唱會主辦人李進致贈的一把吉他,也開心不已。他透露:「這把吉他我上網找好久了,美國都絕版了,沒想到居然在香港獲得這份禮物。」
陶說,嚴格說起來,他彈奏樂器不重技巧,而在於創意,吉他和鍵盤樂器在他創作的路上,也成為最佳的輔佐功臣。「我不是學古典樂理出身,也完全看不懂五線譜,但有樂器的基礎,我才能夠從中發揮,感受出不同音樂的樂趣。」他也強調,由於當初學樂器都是靠自己的摸索,他不受理論派的管束,但依舊感受傳統音樂的薰陶,這讓他能夠自由的在音樂領域遊走,也培養出更敏銳聽覺。
陶說:「如果別人問我,最厲害和最擅長的樂器是什麼?我的答案既不是吉他,也不是鍵盤。在我創作的過程中,真正開創並掌控音樂質感的,是我的耳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9-13 12:40:5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