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峰的创作历程
沒有強勁後台,也從未正式發表過專輯,林一峰就憑著一首在網上廣泛流傳的《The Best is yet to Come》殺入叱吒的「我最喜愛的歌曲」五強,這種情況在過去從未發生過,雖然最終沒有奪魁,但在許多樂迷心目中,一峰己嬴了漂亮的一仗,所憑藉的全是樂迷的口碑,一傳十,十傳百,將這首歌流傳開去。這次邀請一峰做訪問,不是因為他最近人氣急升,而是阿草一直都欣賞這位音樂人,希望可讓更多人了解他的音樂世界。
踏上這旅程
晚上七時十分,一峰比原定時間遲了些少出現,他挽著兩大袋從宜家傢俬購得的家庭用品,見到阿草後連說不好意思。其實阿草覺得不好意思才對,一峰最近搬屋,給各項瑣事弄得一頭煙,阿草在這個時候提出做訪問實在苦了一峰。
眼前的一峰,染了個新髮型——灰灰白白的,一峰說希望這樣看起來成熟一點,因為自18歲起樣子一直沒有變過。
訪問原本在一峰家裡進行,但「大頭蝦」的一峰遺失了門匙,結果借了鄰居的地方做訪問(謝謝鄰居Francis)。一坐下,一峰便拿起結他自彈自唱,悠然自得,音樂己成為他生活上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十二歲開始學結他的一峰是在甚麼情況下寫成第一首歌﹖答案你和我也不會猜得到——是上化學堂時寫成的。一峰說當日的課很悶,於是便利用課堂時間寫了生平第一首作品。問到是首怎樣的作品,他說己忘記了。
一峰從來沒有受過正式的音樂訓練,彈結他、作曲、寫詞都是無師自通。他讀書時可有想過當音樂人﹖他說從來沒有這樣想過,學結他、寫音樂全是為了興趣,滿足自己的慾望。他說:「以前不曾想過自己將來會做些甚麼,我覺得『你』屬於那種人,便會很自然走那條屬於『你』的路。音樂這條路不是我刻意走出來的,而是很自然地踏上,一切都來得很自然。
出師不利
一峰曾嬴得香港大專聯校音樂比賽( joint-university music union of Hong Kong),才華得到賞識,給台灣滾石唱片公司簽為旗下藝人,與另外三位年青人組成「星盒子」到台灣發展。但過了半年,一峰卻中途離隊返回香港,原因是和唱片公司、隊友出現意見分歧。
他說:「那時唱片公司要將我們台灣化,變成一隊地道的台灣樂團,這並不是我希望的。另一方面,和隊友的意見也出現分歧,他們想做歌手,但我只想寫好音樂。」除了這個原因,還有一些事情令他非走不可。他繼續說:「當時還有一些事情放不下——香港的學業和愛情。」當時一峰在城大修讀日本商業,還欠三個學期才畢業,而和愛人的感情也因分隔兩地而受到考驗。所以他最終選擇返回香港。
一峰曾有兩段感情,他不否認這些經歷對他創作上有一定的啟發。他說:「其實很多人在不開心時也會聽音樂,我除了聽音樂,也會將感寫在我的音樂上。」問他有沒有一首作品可以代表到這幾年的感情生活,他表示沒有,這幾年的感情生活都「動盪不安」。對於感情事,一峰是不願多談的,筆者原本想問他感情事對創作上的影響,但見他有點為難,阿草最終還是打消這個念頭。
我清楚自己的方向
一峰喜歡的音樂大部份來自美國,尤其欣賞Janis Ian, John Mayer。有趣的是一峰雖然大學主修日本商業,照理應該會聽聽日本音樂,但偏偏他對東瀛音樂不感興趣。談到本地的歌手,他提到了幾個名字,他說他喜歡葉蒨文的聲線;欣賞關心妍的唱功和莫文蔚的形格。
問到哪個音樂人對他的創作最具影響力。他說:「Janis Ian,她對我的影響不僅僅在於曲、詞上,還有她對音樂的態度;對原創的堅持和肯定。」
「那你對自己有多肯定﹖」我問。
他接著說:「我當然好肯定自己,否則便不會走創作這條路了。我清楚自己的方向和所創作的音樂,我知道甚麼是自己的長處,也清楚甚麼不適合自己做。例如:曲、詞的化學作用是我的強項,但音樂的製作則暫時還未可以做到。除此之外,我也不懂得創作K歌,寫一首成功的K歌其實一點也不簡單。」
小情小性﹖
一峰的作品以清新的調子和簡單的內容見稱,問一峰如何獲得創作靈感,他說行街、看電影、和朋友『傾計』都可以帶給他很多靈感。他更告訴阿草,有很多歌詞都是坐巴士時創作出來的。一峰的詞不像林夕般秀麗,也不像黃偉文般具玩味,但就處處流露生活上動人的點子,親切而感人。他笑說自己的作品「小情小性」,阿草認為就是因為「小情小性」,所以他的作品平易近人,教人感動。
「你通常花多少時間來完成一首作品﹖」
「一首曲通常十分鐘便可完成。但詞則花較多時間,有時要花上十天。」
問到哪首歌是現時最為滿意的作品,他並沒有選上令他聲名大噪的《The Best is yet to Come》,他坦言《The Best is yet to Come》只是麻麻,最令他滿意的是2000年作給張信哲的《王子公主》,除此之外,他也喜歡《今天應該更高興》的曲和《At Seventeen》的詞。
出碟有期
一峰和滖石之前簽下的合約將於本年內屆滿,回服自由身的一峰將於本年內推出個人大碟,碟內有一半歌是全新作品,另一半則會是少爺占廣播劇的歌曲。他暫時的計劃是自資出版,然後交由唱片公司發行。但經濟環境欠佳,自資出版需要承擔很大的風險,所以一峰也會考慮到銷量的問題。不過在他眼中,作品能夠感動人才最重要,銷量才是其次。他說:「能夠感動100人的滿足感,大過賣出1,000張的銷量。」
除了推出個人專輯,一峰將在六月和W劇社合演音樂劇,這個劇的構思是「愛情面面觀」,他形容這個劇的形式會有點像早前陳綺貞的「十八相送」。他會負責音樂的部份,並作幕前演出。除此之外,一峰將會在"The Pancakes"的最新專輯出現,和Dejay合唱2首歌,他說其中一首歌會比較「搞鬼」,那麼大家要留意了。
仗義上陣
除了音樂,一峰也有參與電影的配樂和演出。他的處男作是老友洪榮傑執導的畢業作品《天使》,一峰說這次參與是義務幫助朋友,他除了創作全片的音樂外,也飾演劇中主角——Ricky。這個故事是根據導演的遭遇改編而成,一峰說:「電影中的Ricky並不是我,我只是演繹洪榮傑現實中的角色。我的遭遇沒有他那麼慘,我的成長其實是頗快樂的,父母的思想都很開通,他們認為只要我快樂便行,所以我可以專心做我的創作。」
《天使》的成功,為洪榮傑嬴得比利時同志電影節的評審特別獎和獎學金。為答謝一峰的幫忙,洪榮傑去年邀請一峰到歐洲旅行,期間一峰特別到瑞士參與洪榮傑另一套電影《Buffering》的演出。一峰說:「這次我飾演一個活在電腦世界裡的人,在虛擬世界遇上許多不同的人。」聽起來蠻有趣的。「電影的音樂也是由你負責嗎﹖」我問。「這次我只替他作了一首歌。」他說。
I Am Not What You Want
一峰給我的印象是個很自由自在的人,他喜歡旅行、喜歡創作、喜歡做自己鐘意的事情。雖然樣子有點孩子氣,但很有思想,很清楚自己的方向。
面對傳媒,一峰或者真的要說句"I am not what you want"。一峰告訴阿草,之前做的訪問,記者都喜歡將他描述成一個飽歷風霜、受過很多挫折的人,但一峰卻不這樣認為。他說:「我不覺得自己是個經歷很多挫折的人,我的際遇不算很崎嶇,只是有少許不順利吧了,要成功怎可以不付出努力﹖」
對。成功怎可以不付出努力。眼前的一峰,已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希望在未來日子,可以有更多機會聽到他的作品。
後記:
一峰給我的感覺是位很nice、很真的人,他很樂意和大家分享他的音樂、他的想法。
這次訪問其實不太像訪問,似認識一位新朋友多一點。真正坐下來做訪問的時間其實不太長,反而之後陪一峰拿羽絨被、到旺角取電腦,邊走邊談反而講得更多更自在。
那晚他還請了阿草吃飯。一峰,謝謝你的晚飯 :)
转自"艺术教育网":
http://www.hkedcity.net/article/culture_artedu/chair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