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陶喆急赴香江 和梅姐說再見[/B]
記者劉衛莉/台北報導
為了看梅艷芳最後一眼,陶喆搭最早班機赴港。
記者陳俊吉/攝影
梅艷芳病逝,陶喆一夜沒睡,昨天心急如焚的搭最早班機赴港,直奔養和醫院,停留半個小時後再匆匆返台趕通告。
與梅姐從此天人永隔,篤信上帝的陶喆說:「她的生命雖結束,肉體不在世上,但精神、靈魂得到釋放,才是個開始。她也擺脫了病痛,到更好的地方,希望她更快樂!」
陶喆跟梅艷芳相識三、四年,「她在我心中,不是話說得很多的人,卻做很多事,才會在香港有這樣的地位,是樂壇的靈魂人物,受到大家的尊敬。」他記得第一次在香港舉辦一場小型演唱會,當時不認識他的梅姐,竟帶了一群藝人和徒弟去捧場,讓他非常感動,「她告訴我,聽到我的『沙灘』,是她認識我第一個方式。」
梅艷芳愛才,相當欣賞陶喆的音樂,可惜兩人一直沒有機會合作。
陶喆說:「她並沒有給我壓力,非要我幫她寫歌不可,我們的交情是沒有利害關係的。」梅艷芳在香港演藝圈有不小的影響力,陶喆從沒有開口請她幫忙,她卻會主動張羅,「不管大小事都會關心,讓你覺得她永遠在你身邊。」
陶喆透露,之前曾聊過明年一、二月,由他幫梅艷芳製作新專輯,就算她人已不在,他還是會做,「她留下來的精神、力量是很強大的。」
「她是個很愛音樂的人。」兩人除了談音樂,梅艷芳也會教導陶喆做人的道理,告訴他做事應該有所堅持。
耶誕節他還發了簡訊問候梅姐,「不過她有時回得慢,有時沒回,所以沒想到她的病情惡化。」陶喆一上午台港奔波很辛苦,「但還是想去看她,跟她說再見。」
【2003/12/31 聯合報】
[B]送走阿梅 劉德華發呆24小時[/B]
劉德華到醫院看梅艷芳最後一眼。
圖片來源/民生報
記者姜玉景、葉蕙蘭/台北一香港越洋電話採訪
一代巨星梅艷芳生前最愛朋友,前晚彌留時,她要見到每位好友後上才捨得上路,眾人在病榻前,強忍淚水要她保重。昨天凌晨,成龍轉述梅艷芳最後遺言: 「她請大家不要哭,不要呼喚她的名字,要堅強!」」,可是,很多藝人心裡頭,都偷偷哭泣!
一天一夜,一滴淚都不敢掉的劉德華,趕到「養和」醫院,看梅艷芳最後一眼時,回家路上,他難過的一句話都說不出來,梅艷芳三個字,在華仔心中,是「好友」,更像「家人」,他發呆了24小時,才開始說感言,他說,「送阿梅最後一程時,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我只有握住她的手,我想,我們這麼熟,這麼親了,她會懂地 。」
昨晚,越洋電話中,劉德華說,「一個月之內,我失去小黑和阿梅,小黑飛的很遠,梅艷芳沒有真正離開,只是換個方式,活在我們心裡,一向最重視朋友的她,相信並不願見到朋友為她難過,一生把所有愛,分享給身邊朋友的她,最希望大家珍惜眼前人,所以,不要讓她擔心,讓她開開心心離開,每當你想念她時,她會在記憶中,向你說哈囉 !」
謝霆鋒是梅艷芳的乾弟,這兩年更多的接觸,他對梅姐有更深的認識,「在情歌裡,她總是婉約宿命,在舞台上,百變創新,在生活中,她勇敢韌性。」謝霆鋒了解,梅艷芳一出生,父親就不在了,四歲半時,她和姐姐梅愛芳走唱,童年生活中,她是在同學歧視眼光中長大,她的童年沒有朋友,長大之後,她幫過很多人,也提攜很多人,她最大的財富,就是朋友。這也是為什麼,她走的最後一刻,會請朋友都到醫院,她看了每位朋友一眼,才放心的走。
謝霆鋒說,「我待在醫院二個半小時,最後,她的眼睛閉上時,我知道她聽到我的聲音,我在身邊和她說了一些話,來生,我還會喊她一聲姐!」梅艷芳走的很安詳,梅媽媽也在場。
陶喆前晚才從香港飛回台北,才抵台北,接到梅姐病危的消息,昨天一大早,重情義的陶喆,再搭機赴港,「我要見她最後一面,為她祈禱。」進了病房後,陶喆說: 「梅姐,躺在床上,走的很安詳,當時,病房裡有人為她誦經,我為她向上帝禱告。」陶喆是1999年赴香港參加一場演唱會,當時,是陶喆第一次躍上紅磡舞台,梅艷芳覺得陶喆是人才,主動為他站台打氣,「梅姐,是不會講大話的人,可是,她站在那裡,就有一種力量,她是香港演藝圈一個靈魂人物,在香港這麼冷酷、這麼商業化的社會,卻出現這麼熱心投入公益的人。」
梅艷芳的前男友趙文卓和林國斌,不發表任何感言,但會為阿梅盡心力 。
【2003/12/31 民生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31 13:31:1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