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中歌榜颁奖秀新意连连[/B]
2004年3月27日
昨晚,极具庄严和象征意义的人民大会堂第一次成为流行音乐的圣殿。狂热的歌迷在这里惊声尖喊他们的偶像,与艺人进行壮观的卡拉OK式的大合唱,甚至爬上桌子尽情呐喊,这一切多少让人有一种莫名的错位感,有一种这里还是人民大会堂吗的不确信感。
昨晚,中歌榜颁奖礼不但第一次改变了人民大会堂的原有属性。同时,这一颁奖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华语音乐颁奖典礼的固有模式。以往的音乐颁奖,大多是主持人在嘉宾簇拥之下上台宣布名单,获奖歌手演唱获奖歌曲。这一模式缺乏颁奖的庄严和权威性,同时,也不如商业演出那么尽兴。在整体环境的压力之下,特别是在电视台转播奥斯卡颁奖礼的刺激和启发下,内地年轻的策划群以中歌榜为第一改造目标,第一次全面尝试“颁奖秀”的概念。
25日的颁奖日与26日的颁奖礼有内在的因果关系。颁奖日先期颁出20多项大奖,为颁奖礼节省了大量宝贵的时间,而这恰恰是颁奖礼能自由发挥创意的前提。
在昨晚的颁奖礼上可谓新意连连,惊喜不断。内地环节在设计上极具新颖创意,并且最生动的展示了内地音乐的丰富性与多元特征。开场E乐队与两位京剧演员上演了电子乐气氛下的“霸王别姬”,展示了内地音乐注重时尚与根源相结合的特点;羽·泉一口气的串烧联唱也是一种时髦的概念;李泉、满江、沙宝亮等代替老狼、叶蓓、沈庆、郁冬演绎校园民谣,这种致敬方式也很特殊;朴树不但是昨晚的大赢家,而且他在舞台呈现的明星气质越来越强烈,一点不逊色于港台艺人;罗琦的出场唤起了对往昔热血摇滚年代的记忆,尽管不如高峰时期,但罗琦的嗓音仍然那么有力,仍然那么高亢,中歌榜为罗琦这次特别安排功不可没,很可能使她真正回归歌坛;韩红与许巍合唱《一江水》,两种特质嗓音在木吉他的音色烘托下,一种民谣的吟唱味道温暖了我们;昨晚最具亮点的创意是内地三支说唱乐组合:功夫、隐藏、CMCB联手上台,他们以嘻哈说唱即兴表演方式一口气报出了20首港台金曲的提名名单,他们的音乐表现是昨晚最出色,最令人兴奋的。此外,在颁奖方式上,中歌榜也一改单纯的主持人为主的方式,改由明星直接上台为同行颁奖,在颁奖明星的选择上也有精心安排。今晚将在首体演出的苏芮就在昨晚亮相人民大会堂为最佳女歌手韩红颁奖,而韩红也对这一安排大为感动。无论是韩红,还是那英,内地女歌手中嗓音出色的艺人,很少不是以苏芮为模仿对象的。
就获奖情况看,朴树是大赢家,除前一天就已经获得三项大奖之外,昨晚又获得最重的最佳男歌手,最佳专辑。陆毅又一次获得最佳新人。羽·泉出道四年,第四次获得最佳组合。达达乐队第一张专辑为他们获得一系列新人奖,而第二张专辑为他们带来最受欢迎乐队奖。李泉则令人惊讶地战胜了朴树和许巍获得内地最佳创作歌手。在港台方面,王菲获最佳女歌手,这也是她失意多项音乐颁奖后的首个大奖,周杰伦和S·H·E分获最佳男歌手和最佳组合奖,而王力宏在现场一片周杰伦的尖叫中战胜周杰伦和陶喆获得最佳创作歌手奖。潘玮柏也在一片惊声尖叫中获得新人奖。
昨晚,港台歌手的出场的确营造了最大人气,但他们也改变了中歌榜十年原创的单纯性。而在这一单元的颁奖中也明显地被港台颁奖游戏规则所左右。这其中包括人到奖到,所有到场港台艺人都获奖而归,不会为没到场的歌手颁发最大奖;平均主义,没有大赢家,最佳创作歌手和最佳歌手永远不会给一个人;最后就是随意设置奖项,比如,周华健获得2003年度华语歌坛特别贡献奖,标准是他去年在首体办了一场最赚钱的演唱会。一场演唱会与中歌榜的颁奖范畴和标准恐怕没有什么关系,如果一场演唱会对歌坛有那么大的作用,那么,梅艳芳临终前的8场个唱,左麟右李的20场演唱会,周杰伦的北京上海演唱会,包括蔡琴北京演唱会都要更轰动。而为王菲颁发杰出成就奖也带有港台的模糊味道,不如终身成就奖那么明确和正规。
从去年开始,内地音乐颁奖开始努力尝试建立更规范、更音乐性、更公正和更具独立性的颁奖,而这一切从目前来看正面临不少港台公司的阻挠。中歌榜应在这一关键时刻与内地其他颁奖一起建立真正回归音乐的新时代,应该一起对抗幕后交易和幕后要挟。昨晚,不少媒体和业内人士说有一种同感:即使没有那些港台歌手,这场颁奖礼也足够出色优秀,也足够被业内人士和媒体所广泛肯定。在一连串新意之中,港台单元这一环节多少有点瑕疵。戴方
<< 北京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