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乐怎么抓住青年的心

民乐怎么抓住青年的心

民乐怎么抓住青年的心
2005年01月31日 00:18:04

本报记者 谢洋



  春节将至,民乐又火。最新调查显示85%的18岁~33岁的年轻人最喜欢听的还是流行音乐,76%的54~60岁的人则更喜欢民族音乐。

  1月30日当地时间上午11时,一年一度的中国春节民族音乐会欧洲巡演又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拉开了序幕。这是自1997年以来,中国民族音乐在欧洲的第八次大规模巡演。除了维也纳之外,此次巡演还将涉及慕尼黑、柏林、不来梅、汉诺威、埃森、汉堡、路德维希港等德奥两国的历史名城和西方音乐重镇,无疑将让中国民乐在欧洲的爱乐者中又火一季。

  蕴涵着东方美学情趣和人文理念的中国民族音乐飘响在最富西方古典音乐气质的金色殿堂中,总是件让国人既愉悦又荣耀的事。可在日常生活中,又有多少国人真正喜欢和关注民乐呢?

  零点公司2004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太原、长沙等6市对1639名18岁~60岁的常住居民进行的入户调查显示,与流行音乐相比,民族音乐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要小得多。在49岁以下的人群中,喜欢流行音乐的明显占大多数,其中18岁~33岁的年轻人中,有85%的人最喜欢听的是流行音乐;在34岁~48岁的人中喜欢流行音乐的也占65%~70%。相反,调查显示,以49岁为分水岭,年龄越大,喜欢民族音乐的人数比例就越高:49岁~53岁的人群中,61.3%的人喜欢民族音乐,55.7%的人喜欢流行音乐;而在54岁~60岁的群体中,更是有76%的人认为自己喜欢听民族音乐,远远高于喜爱流行音乐的人数比例(37.2%)。

  为什么许多中老人不待见的流行音乐就那么招年轻人喜欢呢?

  大学生王旭今年20岁,是一个狂热的流行音乐迷,他收藏的CD唱片已经装了满满一柜子。他向记者介绍说,自己对流行音乐的喜爱从中学时就开始了,至今依旧热情不减。每逢遇到喜欢的唱片,即使省下早餐钱,也要想办法买到。从王菲到F.I.R乐队,从朴树到丁薇,无论港台还是内地的流行歌手,王旭都能如数家珍地道出每张专辑带给自己的不同感受和唱片背后的一大堆故事。

  不仅是他,几乎每个年轻人的柜子里、书桌上,都多多少少摆着一些流行音乐的磁带、CD。在这一张张唱片背后,国内的音乐产业目前也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据太合麦田副总经理兼市场总监张璐介绍,2004年国内流行音乐音像制品的市场总规模差不多达到二三十亿元。在他看来,无论歌词、节奏、曲调所传达的情感方式还是生活方式,流行音乐都彰显着年轻人的思维和感受。这成为它与其他音乐形式相比,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他们自然会对流行音乐最敏感、最乐于接受。

  26岁的梅靖也喜欢流行音乐,陶吉吉是他比较喜欢的歌手,因为“陶吉吉做出来的音乐挺有想法的”。但是,这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作为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的研究生,他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还是花在了自己的专业———扬琴上。而他平时听的那些港台口水歌,也只是为了和朋友一起去卡拉OK时“不要太落伍了”。“我觉得欣赏民族音乐需要一定的音乐修养。”梅靖这样对记者说。

  的确,对于王旭这样的“门外汉”来说,民族音乐远不如流行音乐容易产生共鸣。“民族音乐的唱片,不是‘二泉映月’、‘高山流水’就是‘春江花月夜’,怎么听来听去就那么些东西。”

  年轻人普遍的不理解为民族音乐的普及和发展带来了不少困难,而面对这个庞大的市场,民族音乐也在尝试着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努力,抓住年轻人的心。为民族音乐注入流行元素就是业内人士正在探索的一条新路。

  刀郎、女子十二乐坊在2004年的走红,就代表了这样一种趋势。尽管刀郎的专辑被人批评为“制作粗糙”,但他的首张富含新疆民间音乐元素的唱片一经上市便热卖了起来。而露着肚脐、站着拉琴,被一些专业人士“看不惯”的女子十二乐坊,因为其新颖的表演形式和成熟的市场运作,去年在日本创下唱片销量超过100万张的市场奇迹。

  一位从事民族音乐工作的资深人士谈起刀郎和十二乐坊现象时说:“他们做的东西可能浅一点,商业化味道也比较重。但是我觉得,我们对于这种把民族的音乐元素介入到流行范畴里的尝试没有必要横加指责。”他认为目前的状况是过渡,而不是最终结果。他希望民族音乐最后发展成一种既大众化,又精致的东西。音乐作品真正符合民族乐器的发音状态,而不是简单的拼接。

  民族音乐的流行化,是一个让人期待又彷徨的论题。究竟是该坚守传统特色,保持其原汁原味,还是应该尝试流行化的改革?近日,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实施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议并没有明确的结果。在参与投票的1611名公众中,认为“变了味的民族音乐即使保存下来,也没有意义”的占到了总人数的44%,而另有49%的公众则支持中国民族音乐的流行化,认为这样有助于民族音乐的传播和延续。

  “像中东音乐、印度音乐在国际上流行了好多年了,我觉得一直挺心有不甘的。”对于民乐的传播与推广,张璐也有很深的体会,“为什么人家的东西就能影响这么广,我想这不光是因为中东人富有,文化和音乐向外传播得多。我觉得他们在音乐的制作上融合提炼得特别好,既能借鉴国际上超前的音乐形式,又保持了很深的本民族的感情浓度。”

中国青年报
[

TOP

我就认为民乐也很不错的,干吗不喜欢,支持

TOP

中国的民乐已经变味
成为歌功颂德的工具

[ Last edited by JiJi on 2005-4-8 at 11:36 ]
章台柳 章台柳
昔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
也应攀折他人手

TOP

最好不可在这里讨论政治性的内容
[

TOP

其实民乐本身是个很雅致的音乐形式,最近的许多年,民乐一直没有得到一个合适机会,可以象流行音乐一样迅速发展。的确是一个遗憾。
在钢筋水泥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对民乐没有足够的理解力和鉴赏力。是因为没有人给创造这样一个机会,让年轻人来了解它。现在流行的音乐之所以会流行,来源于生活是一个占很大比重的原因。
即使中国目前流行音乐发展很快,但它在世界上公正来讲,还远远不能说是领先。国外很多很优秀的流行音乐都是来源于民族的,传统的。而他们的民族音乐恰恰是流行的。
与此同时,我们民乐的商业运作还是太落后了啊。
这样的情况,民乐如何发展
隔岸烟火,彼岸之花

TOP

好像外国人很喜欢中国的民乐

其实民乐也可以流行化

像陶的<苏三说>就结合的不错
[

TOP

这个很值得大家关注!!!!!!

民族的东西才是永远的东西。。。。象力宏就已经意识到并且在他的音乐中结合得很好。。。老大的苏三说也是典型啊。。。所以他们都很关心我们中华民族的东西。。。以前留下的宝贵财产。。。

TOP

对,支持楼上的 ······

TOP

我觉得这不错呀!!!


老陶,你知不知道你的拥抱有多温暖!当你叫我名字的时候,我真的感动的不行了!记得你说的话,一定要再来,我们等你!

TOP

听听新歌〈苏三说〉

太强了,把京剧融入现代元素!!

超赞!!!!!·
[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3 18:51

Designed By Discuz! Support Team and in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