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他的喜欢从不比对他们的少
忙到天昏地暗,不闻身外事,一心扑在工作上,“魔杰座”在毛毛和阿包的MSN上挂了几日,始终以为是她俩新开发的暗号,偶然听说了《稻香》才知道他要发片,去预购才发现这就是专辑的名字。见到预购送的台历暗自心惊,一年的时间过得这样快,《我很忙》还没有听烦,新歌却要来了。
也许只是上半年太过安静,新鲜玩意太少以至于我一个劲儿扑在九零年代的旧专辑里几乎忽略了他,在最喜欢的三个男人里,其实他才是最有计划的那一个。是的,我一直喜欢他,一直听他的歌买他的专辑,就像对待陶先生和力宏那样,只是从来不说。关于他们三个人的无谓的令人厌烦的比较和争论实在太多,并且常常以对他的贬低对另外两人的称赞为结论。我常坏心眼地想,大概是因为他红得太迅猛了吧,是非自然不会少。当然不是说那些批评全无道理,的确有这么些一成不变那么些似曾相识,只是他对我有些很特殊的意义。
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听到他的情景,大学宿舍里的简易收录机,被《可爱女人》抓住了耳朵,当电台dj说有点像力宏的时候还很不屑地反驳“什么嘛,根本就是陶喆啊”,一晃也就八年过去了。曾经很喜欢,曾经失望,现在已经释怀。
这么多年之中,《八度空间》的时候就觉得有些迷失,虽然很喜欢《外婆》但同时对于创作动机始终无法认同,也确实不喜欢《十一月的萧邦》,甚至先不说音乐,光是《蓝色风暴》、《黑色毛衣》、《浪漫手机》这种毫无技术含量的歌名就令我倒足胃口,活像前些年盗版唱片中随便拼凑的曲目。就在2005年的时候很严重地动摇了,谁知道峰回路转,居然并没有放弃。不知道是我变得宽容了还是他终于静下了心,也许二者兼而有之。《千里之外》开始又有那么些触动心弦的东西暗自涌动,总有些歌带着淡淡的绝望,美丽而悲伤。何况我并不认为他是没有进步的,之前一直被争论不休的唱腔在最近的三张专辑中一直有着显著的变化。他能够放得开了,所以有更多尝试,比如《菊花台》,比如《无双》,比如新专辑中和Gary的合唱曲。稍微细心一点,就会有惊喜。
我看着他,从大男生变成男人,从小歌手变成super star。他唱歌,他当演员,他拍电影,他做组合,一年一张专辑,各地的巡回演唱会,快要三十岁的男人,应当更加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一切按部就班,井井有条。他令我觉得,这世界还是公平的,还是有梦想和希望可以期待。那样害羞的一个人,因为他的才华,因为对音乐的热爱,最终能够自我实现,获得成功。这已经是最好的事。
喜欢一个歌手,一起度过漫长岁月,回望的时候有彼此的青春,向前看能够期待更多的成长。“周杰伦”这三个字,对我来说是这样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