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永远的经典<傲慢与偏见>

永远的经典<傲慢与偏见>


上图为我的最爱版本2005版的傲慢与偏见海报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奥斯丁在这部小说中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子弟达西所热爱。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讨厌他的傲慢。因为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后伊丽莎白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世和一系列所作所为,特别是看到他改变了过去那种骄傲自负的神态,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从而与他缔结了美满姻缘。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几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这是伊丽莎白这一人物形象的进步意义。  
  从小说看,伊丽莎白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就当时一个待字闺中的小姐来讲,这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使她在爱情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并导致她与达西组成美满的家庭。  
  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还写了伊丽莎白的几个姐妹和女友的婚事,这些都是陪衬,用来与女主人公理想的婚姻相对照。如夏绿蒂和柯林斯尽管婚后过着舒适的物质生活,但他们之间没有爱情,这种婚姻实际上是掩盖在华丽外衣下的社会悲剧。  
  奥斯丁的小说尽管题材比较狭窄,故事相当平淡,但是她善于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不论是伊丽莎白、达西那种作者认为值得肯定的人物,还是魏克翰、柯林斯这类遭到讽刺挖苦的对象,都写得真实动人。同时,奥斯丁的语言是经过锤炼的,她在对话艺术上讲究幽默、讽刺,常以风趣诙谐的语言来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征。这种艺术创新使她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



----------------------------------------------------------------------------------------------------------------------------------------------------------------------------

至今以来,<傲慢与偏见>已被翻拍无数版本.
让我来介绍下众多版本吧.(该为转贴,绝对不是我看后的观后感!!!!)


1940——如日中天的好莱坞时代
   
    1940年,《傲慢与偏见》第一时间登陆中国,按照当时国内流行的四字意译法,名作《屏开雀选》。从来都很佩服国人归纳总结提炼中心的本领,一句“屏开雀选”就给了“凡是有产业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为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的小说开篇干脆而明确的解决方案。旗下的明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的米高梅公司派出劳伦斯·奥立佛和葛丽亚·嘉逊两员大将分别担纲男女主角。莎剧舞台上的骁将劳伦斯·奥立佛堪称出演过名著改编剧最多的男演员之一,他天生的贵族气质让高傲对他来说简直就像是本色演出;大器晚成的葛丽亚·嘉逊端庄典雅温婉含蓄,然以三十七岁“高龄”出演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子不独有装嫩之嫌,而且的确的,伊莉莎白的俏皮慧黠实在离她尚有距离。论理,此二人在表演功力上旗鼓相当应该大有对手戏可看,但很无辜很不幸地,两人一不小心就把原著演绎成了Pride & Pride,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们委实太过“上流”了。事实上浮光掠影的表演让演员只来得及给角色塑了个像,尽管他们演技成熟作风老辣,但总让人觉得还是缺少了点什么。当然,马龙·白兰度之前,体验派还没有成为表演艺术的主流,我们也实在不能用今时的评判标准去苛求戏剧派的杰出代表劳伦斯·奥立佛诸人。
    真正让人惊叹的是这一版本的编剧和导演,怎么说呢……非常出色——从手法和技术考量;非常“好莱坞”——从形式和内容考量。在影片开头的十分钟内,它那精彩紧凑的谋篇布局和干净利落的剪辑已让人看得两眼发直,可能,在“1940”的名义之下,人们太容易期望过低从而轻易就获得了惊喜,但对于1939就是有了《乱世佳人》,1941年就有了《公民凯恩》的好莱坞来说,叙事本来就不是它的难题。好莱坞的主流作风总是流畅的,妥帖的,不会去过分地强调突出镜头——这一点持续至今未尝改变。该剧风趣幽默深谙原著精髓的对白充分体现了编剧的职业水准,当然,其职业水准还体现在能在一个场景中做大文章的本事,无论是小小的衣帽店,还是私人茶会,或是大型花园舞会,都能以有限的空间容纳丰富的情节——这无疑对布景部门很有好处,制片公司更能藉此大省开支。尽管德包尔夫人成了帮助促成主角婚姻的正面人物这一改编一直为后人所诟病,但无论如何,瑕不掩瑜,我们大可原谅这一种戏剧性的皆大欢喜的好莱坞作派。是的,对这样一部轻俏明快的作品来说,导演的圆熟手法和编剧的剧情驾驭能力着实功不可没。同时,我们也不能不佩服好莱坞电影的工业化成就——摩登时代,流水生产,检验合格,保质保量,价格公道,物有所值。



1980——BBC拿手的英式古典风格

    知道1980年版之为1980年版,是在写这篇文章不久之前,并未经过严格考证,而只是我想当然的推测。这一版本我有幸得以观赏过两遍,都是中学时代拜电视台的善举所赐。当时看得欢欣无比,唯一的遗憾就是——“只怪我当时太年轻,还不知道怎样爱她。”:P凡人物情节影像种种,现如今仿佛过眼云烟,但仍旧记得该版本对原著的忠实程度已达到看着片子脑海中就能对照出小说原文而想着小说原文片子里一定也正在同步上演的地步。N集(不能确记,反正N≥5)的长度不多不少,正足够把这一部小说原汁原量地照搬上电视,人物川流于画面,你方唱罢我登场,忙碌而从容地勾勒出一幅十八世纪末英国乡村中上层阶级的风情画,处处体现出文雅悠闲的古典气韵。
    饰演伊莉莎白的女主角,我对她还有一些模糊的印象,不是很漂亮,甚至略嫌粗糙,却有着一副坚毅而倔强的表情。至于我们最最亲爱的达西先生呢,他的扮相英俊——修长、挺拔、清秀、冷峻,总是双唇紧抿,乍看来不太友善(事实上的确不太友善——我知道这简直是废话),但彬彬有礼的时候又总能让人心动。不知为什么还记得他穿过一件绛色衣服,在满目皆绿的外景地走过真是风度翩翩:)他是我所见过的达西扮演者中最为形似的一个,不吝赞美的说法则是,他还是把达西的转变前后饰演得最符合原著形象的那个——我始终认为骄傲的达西即便为伊莉莎白卸下“傲慢”之后仍旧对周围的人与事保持着某种不可更改的高姿态,这一点,David Rintoul显然已经做到了。只是,这一种由外而内的表演有时让我觉得是达西塑造了他而不是他塑造了达西,虽然这种感觉有欠公允和厚道。平心而论,我挺喜欢男主角的演出,尽管他的达西让人有距离感而本着对达西的偏爱我并不愿意承认他在原著中的确就是那么一个让绝大多数人产生距离感的人。总体上说来,如果做一个横向类比,80版的《傲慢与偏见》很容易教人联想起央视版的《红楼梦》,因为它们同样让人看到了大多数人想要看到的人物和画面,这一种连环画式的作风真是尽可能普遍地照顾到了广大电视观众。

  

  1995——更上层楼,缔造经典

    1995年,BBC再度出手不凡地打造了经典,这一次的电视版本几乎堵住了所有挑剔的观众和专家之口(那些奥斯汀的研究学者们啊,我永远忘不了他们是那样顶真地说,作为爱德华——《理智与情感》,休·格兰特“也太漂亮了一点”)。然而仔细看去,相较于80版,95版在叙事和表现上并没有本质的飞跃,改进的只是渲染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使得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情感更加微妙和细腻(晕啊,为什么《傲慢与偏见》中的其他角色永远好象陪客只为烘托男女主角而存在?)。最具代表性的是这样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编剧自创情节:
    1.尼日斐花园的早晨,伊莉莎白在草地上和一只大狗追逐玩耍,这一切被窗口的达西尽收眼底。(我想他益发着迷于她的开朗活泼)
    2.求婚失败的达西气贯长虹地练习着击剑并一举打败了对手,他摘下面具,无比坚定地说了一句:“我一定会赢的。”(我想这就是他对亲爱的伊莉莎白的态度)
    3.达西回到彭伯里,矫健地游过一片美丽的湖,穿过草地,却在家门口遇见了来此地参观的伊莉莎白,他礼貌地对她点过头问过好便丢开她径直入内,半分钟之后他已换好衣服扣着衣扣匆匆忙忙跑下楼梯追赶这一群不速之客。(被她撞见衣冠不整的样子实在有折达西的风度,他换衣服的速度他想留住她的急切心情和他对她的爱意绝对成正比)
    4.婚礼在祝福声中举行,新娘新郎登上马车,伊莉莎白与达西深情对视若干秒钟,时隔55年后他们终于又吻在了一起。(上一次是在40版,80版里大家都很正紧)
    (第四个情节之后,画面定格,字幕浮现,全世界人民皆大欢喜:)
    这一回的伊莉莎白赢得了我的心,她并非倾城绝色,可一双含情传神的美丽眼睛真叫人过目难忘,它们闪烁出自信敏慧的光芒,让人深信那就是教达西痴心眷恋的源动力。(这一点就连我妈也深表赞同:)詹尼弗·艾尔在表演上也有分寸感,处处显出不卑不亢有涵养又富睿智的气质。当然,科林·菲尔什的达西也毫不逊色,他那沉稳内敛的英格兰绅士派头恰如其分地描摹出达西的不凡风度。记得有网友评论说,科林·菲尔什满足了她对达西的全部幻想,话虽略显绝对和夸张,但从神韵气度上来讲,他的表现的确堪称优秀,尤其是他那努力克制又不时流露出的深藏爱意的眼神,真是让人既心疼又甜蜜(晕,人家那是对伊莉莎白,关我什么事来,这样花痴)。从乍看来够不上十分的英俊,到后来越看越有味道乃至于简直挑不出什么不是,菲尔什无愧是最深入人心的达西先生。



2005——《傲慢与偏见》的现代化进程

    爱情主线的突出和人物情感的深化是05版《傲慢与偏见》的最大特色,这样做毫无疑问非常讨巧,既然电影的时间限制不得不让编剧有所取舍,那么何妨走一条众所乐见的道路呢。举个例子,倘若要把煌煌巨著《红楼梦》挤在个把钟头里捣腾完毕,那别无选择地,结果一定会成就一部庸俗不堪的三角闹剧(就是那个二女一男争风吃醋封建家长强权压制最后死的死、寡的寡、出家的出家……切~~我吐我吐我吐啊吐),而这简直就是观众的期望底限,假如连这一点都做不到,编导们不被烂番茄砸得伤筋动骨那才叫天方夜谭。不过,让人欣慰的是,该电影版在这一条路上走得非常从容——当然,你得首先不要把它看作是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
    05版,它是编导的《傲慢与偏见》,是演员的《傲慢与偏见》,是全体工作人员的《傲慢与偏见》(感谢××感谢××感谢××我的荣誉属于你们!掌声~~~~)。对导演来说,时间的限制既可以是一种束缚,也可以将之变为一种优势,因为对付限制的最好办法就是寻求可以打破这一制约的电影语言表达。值得庆幸的是,05版《傲慢与偏见》的导演在这一点上实可谓得心应手。看他游刃有余地幻化着场景转换着时空,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尤其是他那行云流水般的长镜头,最鲜明的两处,一个出现在片头的班纳特宅邸,一个出现在尼日斐花园的舞会,它们从伊莉莎白走出镜头而始,周转在并不十分轩敞的室内空间,晃过一路的衣香鬓影莺声燕语,带出形形色色人物素描,最后再由伊莉莎白而止,整个画面如圆舞曲般轻盈流畅,一气呵成,华丽得像一幅连轴长卷。
    演员呢,演员们的表演现代感十足,且个个情感充沛,一触即发。但男女主角总给人一种用力过度的感觉,女主角用力过度地表演着羁傲不驯,男主角则用力过度地表演着深情忧郁。是啊,只有抛开原著,我们才能忽略凯拉·奈特利那不时嘟哝起的嘴唇、排门板一样的身材和傻笑时的乡野村气,我们才能对马修·麦克菲迪恩常常流露出的好象全英人民都欠他二百块钱似的欠扁神情视而不见,只有抛开原著,我们才能对这一对男女的演绎道一声好——只要他们演的不是伊丽莎白和达西,我一定为他们的精彩表演而鼓掌,鼓破了为止。他们,乃至其他配角演员,显然都不想成为奥斯汀的玩偶或前辈们的复制。真不知道是该批评他们不懂得尊重原著把握人物,还是得表扬他们太会开拓进取积极创新,要知道演得不像和演出了另一种味道有时很有点界限不明,要观众非此即彼地对之作出区别划分一定会带来胸闷的后果。
    值得一提的还有影片的细节展示,颇有几处神来点睛之笔,比如达西搀扶伊丽莎白上车后搐动的手指,比如柯林斯先生先后两次掂拈着的小花,比如伊丽莎白在彭伯里展示厅中和一座蒙面塑像的对视,比如彬格莱先生在河边忐忑的求婚演习……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该片的风景和音乐,前者轩丽恢弘不输李安的《理智与情感》;后者清恬如泉却总能在需要的时候给予最恰到好处的煽风点火。于是乎,心有疑惑焉,山盟海誓的感情有了,愉目悦耳的因素也一个不缺,为什么偏偏《傲慢与偏见》就没有《断背山》那样战果辉煌呢?大概怪只怪主角错爱误人,试想如果伊丽莎白爱上了乔治安娜或是达西热恋着彬格莱那么奥斯卡的归属会不会更扑朔迷离呢?呵呵,无稽之谈,我只是对金光灿灿的奥斯卡竟然可以欣赏冲淡而感到不可思议,难不成是荤的吃多了贪上素?(又跑题了,我真是罗嗦,该打)
    始料未及的是我从来都没有想到过《傲慢与偏见》竟然还能让人流泪,相较于40版的轻松风趣和95版的温馨甜蜜,05版就简直可当“煽情”二字了。
    煽情泪点一:夏洛特告诉伊丽莎白自己将和柯林斯先生结婚的消息,面对伊丽莎白的异议,夏洛特故作轻松力图掩饰苦闷的语气突然换成了不容质疑的坚定:“并不是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拥有浪漫。……我已经27岁了,我没有钱,我也没有憧憬了!对于父母来说,我已经是一个包袱了!而且,我害怕了……所以,请不要对我做出评判,伊莉莎白,不要评判我!”(配角只要有一句象样的台词也能出彩了)
   煽情泪点二:达西和伊莉莎白在雨中那一场剑拔弩张的表白、拒绝和争执。(针锋相对的精彩对白,绝对的高潮,欲知详情,自行观赏)
    煽情泪点三:达西求婚后,伊莉莎白来到班纳特先生的书房,爱女将要另属他姓,做父亲的心情不免有些无法言语的复杂“我真不敢相信有人会配得上你,现在看起来,是我看错了。我衷心地祝福你们……我是不想把你随便嫁给别人,我的伊莉莎白……”——然后是一个自嘲后的特写。(这位老先生从一开场就给人一种衰老邋遢到趋于委琐的感觉,但只这一瞬,那一双热泪盈眶的眼睛和颇显落寂的表情让人感受到了来自父爱的无限温情)

    篇外——载歌载舞的另类演绎(《新娘与偏见》,2004)

    名著的另类改编早已不是新鲜事,只要改得好,照样成经典,比如那个号称后现代激情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2003年,一部现代版的《傲慢与偏见》在美国上映,剧中人物仍旧取自原著,只是背景换成了当代。尽管详细内容不得一见,但从能找到的海报和剧照来看,男女主角的长相实在不敢恭维,很难让人产生欣喜之感,如不出所料,该片大概也就是一般成本不高的好莱坞轻喜剧的路子。
    一年之后,《傲慢与偏见》再度穿上时装,只是这一次,伊莉莎白成了身披纱丽的印度姑娘,而德比郡的名门富绅则化身来自美国的酒店继承人,片名更是非常巧妙地改成了Bride & Prejudice。不过,傲慢依旧是该片表现着的主题,二十一世纪,门第之见已然不似两百年前那般矛盾突出,在全球化的趋势下,西方文明对东方文化的傲慢才更可拿来作一番文章。当然,该片无意承担质疑和反思的沉重课题,全剧色调明朗,气氛欢快,坚决发扬有印度人处就有歌舞的优良传统,大段大段的歌舞表演让人欢欣鼓舞甚至蠢蠢欲动,演员更是俊男美女十分养眼(女主角Aishwarya Rai,1994年世界小姐)。总之,还是值得一看的。(其实我看了两遍半,印度人跳起舞来总是那么带劲,呵呵)

    只要人类存在,恋爱婚嫁就是永远主题,演不尽的,又何止是一版版的《傲慢与偏见》。小说的魅力经年不改,人们还会对十年乃至五十年后的《傲慢与偏见》满怀热情和期待:)




我的观后感!!!
说到这里,我要插一点我个人的看法.在第一次接触到<傲慢与偏见>后,我花了一段时间,看了40年版本,95年电视剧版本以及2005年版本.请允许我在这里做个小小的评价吧.
40年的版本是我个人不大喜欢的,选角的一些因素也在里面,总觉得伊莉莎白的演员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个伊莉莎白,演员并不很符合原著中的角色.而我最爱的达西呢?长相不错啦,但总是没有我心中最爱的那个人物的感觉罢了!呵呵,而且你也知道,40年的演技或许已经不是我们现代人所喜欢或追求的那种浪漫了.
95年我不得不说,它是一个经典,大部分很忠于原著.尤其是达西的选角!!天啊!实在是演的帅呆了.有人会说并不喜欢95版里伊莉莎白的演员.或许她第一眼看上去并不如原著中伊莉莎白的甜美,但这个演员绝对是耐看型的,多看看吧,尤其是她微笑的样子,很迷人的.95版的确是经典,我真的很喜欢.
2005版本.说到这个版本,我不知道该怎么用言语去形容我对它的喜爱.我从没有看一部浪漫爱情剧,会看到心跳几乎停止跳动和如此投入其中情节的.我仍记得在那个晚上,我坐在屏幕前看着这部电影的感觉.实在是很奇妙.其实05版的大众评价并不过于好,有人会说演员选的不好,有人会说演员的演技不好.我并不同意这些观点!英国演员马修所饰演的达西,虽不如原著中那样傲慢,但那忧郁的蓝色眼睛,那些细小的动作和言语,让我无法不爱上眼前这个新版本里的达西.而饰演伊莉莎白的女演员(抱歉,我忘记她名字了,555),有人说她只是个花瓶!!怎能这样说,她的每一个笑并不是那样无理由的,你可以仔细观察她的表情,她的动作.她是经典的伊莉莎白,一个我喜欢的伊莉莎白,一个略微现代的伊莉莎白!
看到《05傲》一个奖也没得,心理很遗憾,不过我喜欢的心不会因为什么奖项标准而动摇。好电影有很多都是‘无冕之王’,希望能看到更多像《05傲》,这么出彩的电影,我不能说奥斯卡没有眼光,因为我还没有看完所有的提名作品,这样说就不太公平,也许真的比这部更好,但是这部片子有很多值得电影初学者学习借鉴的东西
我的最爱2005版本!它给我带来了太多的感触.我也是第一次因为一部电影,而有强烈的冲动去英国旅游和学习真正的英式英语.呵呵,真的希望你们都喜欢.

---------------------------------------------------------------------------------------------------------------------------------------------------------------------------
【评论+05图图】我对《傲慢与偏见》中人物的理解  
以下是我对书中出现的一些人的理解及自己的一些看法,欢迎大家与我一起讨论。。。


Miss Eliza Bennet
她是个喜欢思索的女孩,聪慧机灵。不慕权贵,明白事理。一开始由于达西的傲慢,便对他产生了偏见。既而又因为威克姆和姐姐的事而对达西恨之入骨。最终一切误会解除时,她才心甘情愿地嫁给了达西先生。有人说她自命不凡,也有人说她目中无人,更有人说她妄自尊大,可我都不觉得。她有自信,有自尊,对于一切可笑无知的人,她讽刺,对于一切通情达理的人,她尊敬。这就是伊丽莎白,一个不多见的有思想有主见的女孩




Mr. Darcy
在我眼中,达西就是个完美的男人。他善良慷慨的接济穷人,他尽心尽责的照顾妹妹,他能立即改正别人指出的自身缺点,对于伊丽莎白的爱,他始终如一。他帅气,他富有,他绅士。他的傲慢,卢卡斯小姐说,是情有可原,因为他具有种种优秀条件。他值得所有女人去欣赏和喜爱。



Miss Jane Bennet
总觉得她在书中的性格不够突出,给我的印象也不深刻。除了美丽,更多的就是善良了



Mr. Bingley
感觉他很活泼热情,与简一样,也很善良。以下是简对他的评价:He is just what a young man ought to be,sensible, good-humored, lively; and I never saw such happy manners!- so much ease, with such perfect good-breeding!



Mr. Bennet
为人古怪。娶了个可笑的太太后让他变的喜欢挖苦人,有时风趣幽默,有时又不苟言笑。对伊丽莎白疼爱有加



Mrs. Bennet
她是这本书中奥斯丁塑造出的性格最鲜明的人之一。她的言行可笑,喜怒无常。奥斯丁的原话:She was a woman of mean understanding, little information, and uncertain temper.书中她出现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可观察下来,通常不是在打听八卦的小道消息,就是在谈论自己女儿的婚姻。用现在的话说,也许就是典型的小市民了



Mr. Wickham
天使的外表下藏着一颗贪婪虚荣无耻的心。



Lady Catherine de Bourgh  
由于极其尊贵的家世,造就了她令人厌恶的自大傲慢。她喜欢柯林斯这样对她顶礼膜拜的人,对于地位相对卑微的伊丽莎白,她出言刻薄,缺少了最基本的教养。她的傲慢过了火,以至于到了惟我独尊不可一世的地步。



Mr. Collins
循规蹈矩,迂腐可笑。他卑微而自负。对于德布尔夫人,他卑躬屈膝。对于贝内特一家,他自命不凡。奥斯丁对他的描写竭尽讽刺之能事,塑造出了一个完美的小丑形象。令人在发笑的同时,也认识到了现实社会中许多相似的例子,发人深思。



Charlotte Lucas
原本有思想有内涵的她,最后迫于生活压力而嫁给了柯林斯,可悲又可惜。

[ 本帖最后由 timor 于 2006-10-29 12:37 编辑 ]

TOP

演比我想象中年轻多了,不,的确很年轻,应该不超过30岁吧。他讲到,从电影拍摄期到发行DVD他录制评论,中间有2年时间了,他觉得回忆是非常美妙的事情。
1、本片开头伊丽莎白看的书,内容其实就是讲的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情。
2、贝纳特家住的宅子,周围有壕沟,就像环绕在水中央。导演认为贝纳特家里的五个姑娘就像五个公主,应该住在一个岛上。
3、贝纳特家的房子,实际的墙壁不是书中时代的风格,因此电影美工在真实的墙外面罩了符合书中风格的内墙,这使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房间比实际小了一些。
4、第一场乡村舞会的场景是摄制组搭建的,有人说很拥挤,但导演是为了表现舞会热烈、有活力的气氛。  
5、达西的第一次出场,导演感叹到matthew的声音太深沉了,富有磁性。
6、宾利先生的扮演者simon(不知道打错没有)本来的头发是古铜色的,导演为了表现宾利热情开朗的性格,让他染成了明亮的颜色(导演担心simon会因此怀恨于心,哈哈)。
7、简生病的时候,住的宾利家的房间,房间的墙纸是中国的花鸟画,好像是有公司赞助的,价值不菲。
8、贝纳特一家的女眷拜访宾利先生,坐在宾利家的客厅里面,她们一直在笑,导演说那是因为她们内心很紧张。导演很喜欢这时候她们身上花花绿绿的衣服,但他认为玛丽坐在那里就像一只蝙蝠。
9、贝纳特姐妹们和威克姆在路上遇见了骑马的宾利和达西先生。导演称两位绅士是“appalling rider”。达西调转马头疾驰的背影不是他本人哟!
10、拍摄的时间接近秋天了。导演无数次提到光线的问题,他总是希望太阳出来,天气晴朗。伊丽莎白和威克姆在溪边的谈话(威克姆的谎言)之所以放到大树下,是因为当时突然下起了小雨
11、柯林斯先生的出场,门先打开一半,再打开另一半,也是导演故意安排的。柯林斯先生的扮演者叫tom,这个角色对他来说是个挑战,但导演说他做到了。许多网友提到的柯林斯先生向伊丽莎白传达爱意的可怜的小花,就是演员TOM自己的创意。
12、宾利家的舞会,这是一场重头戏。光是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那曲舞,就花了5个小时拍摄,摄像机从不同角度拍摄他们,剪辑的过程也是充满了反复和波折。导演认为那曲舞很难学,两个人还要一边跳一边谈话,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matthew是一个Good Dancer,导演称赞两个演员brilliant!
13、接下来是柯林斯先生的求婚。柯林斯先生从黑暗中走入贝纳特一家的早餐场景,他的开场白没有人注意到,除了玛丽,导演给了玛丽一个镜头,他认为玛丽是希望柯林斯先生向她求婚的。但是柯林斯太愚蠢而没有察觉到。
柯林斯先生和伊丽莎白单独在一起的时候,桌上摆满了吃的(好像有一大盘肘子),导演是在暗示这段婚姻的实质是衣食无忧,是世俗的婚姻。
伊丽莎白拒绝柯林斯先生夺门而出,惊动了门口偷听的贝纳特小姐们,导演又一次把镜头给了玛丽,她希望柯林斯先生能够ask after her,但是她又一次失望了。
14、女主角荡秋千的那一段,是剧本上原来没有的,是导演的创意。
  
在这里,导演高度评价了夏洛特的表演者,她过去是个戏剧演员。从舞会那一场就已经可以看出她对柯林斯先生婚姻的谋划了。
15、在凯瑟琳夫人的客厅里面,我们看到了四周裸体的壁画。这也是导演故意设置的:“凯瑟琳夫人被裸体画像包围,你能想象吗?”

达西先生在凯瑟琳夫人家的出场让导演大伤脑筋,导演不知道用怎样的方式更合适,最后就成了我们看到的从某个角落突然出现。

和凯瑟琳夫人用餐的时候,周围全是烛光,但是细心的观众会注意到,当凯瑟琳夫人盘问伊丽莎白时,总是有五根蜡烛映入画面,导演说,那时暗示贝纳特家里的五个女孩。

客厅里面的鹦鹉特写,导演说那是因为他觉得凯瑟琳夫人说话就像鹦鹉一样,太讽刺了。
  
当凯瑟琳夫人要求伊丽莎白弹钢琴时,三位男士站在画面中央,依次从左到右,从高到矮是达西、威廉、柯林斯,导演比喻这是上层阶级、中产阶级、下等阶级。

达西先生有意走到钢琴前欣赏伊丽莎白的演奏,却遭到了伊丽莎白的戏虐,在他离开时又幽幽地望了伊丽莎白一眼。导演对matthew的演技再次发出赞叹。
16、达西闯入伊丽莎白的房间,MM很紧张啊,想求婚却没有勇气,手足无措之时,夏洛特回来了,达西只好匆忙告辞。这时夏洛特问伊丽莎白:你究竟对可怜的达西先生做了什么?伊丽莎白靠着墙若有所思地回答:“I have no idea”(我不知道)。导演旁白:你不知道吗,你真的不知道(他的心)吗?我多希望你能够知道啊!
伊丽莎白,旁观者都为你着急了,哪怕是导演啊
17、著名的雨中求婚场景。为了更加真实的展现这一幕,给予演员充分的表演空间,导演用手持摄像机完成了拍摄。

Matthew在这段台词上面下了很多功夫,甚至先把它写在纸上。他本来不打算说“i love you”,因为觉得不符合那个时代含蓄的风格。但是拍摄中入戏了,情不自禁地说出了这句对白。

当伊丽莎白提到威克姆时,导演认为达西当时是妒火中烧,因此Mattew演到这里顺势向前走了一步,两个人靠得更近了,由此引出了那段网友们讨论的欲吻片断。

那一刹那达西有kiss伊丽莎白的冲动---这一段的处理是导演和matthew在拍摄之前讨论过的,导演认为在当时的情景,他们“fancy each other”。

暧昧?这使得这部电影更加有趣了,是这个沉闷时代的火花和亮点吗?
18、忽然发觉好像没有怎么提到女主角knightly的表演。天啊!我和导演犯了同样的错误。在评论宾利家的舞会时,导演也似乎才注意到对我们的女主角谈的太少了,于是他马上发表了一大通评价。(请允许我在这里不按电影顺序做一个补充。)

他认为knighty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年轻女孩,但是为了更好的贴近剧中的角色,她“conserve her energy”,她就这么安静的坐在那里,她是一个很勤奋,有天赋的演员!
19、雨中求婚过后,伊丽莎白回到自己的房间,导演不让我们看到她的脸,直到她面对墙上的镜子。她就这样一直看着镜子中的自己,非常美丽的脸。导演解释说这一段其实是伊丽莎白在审视自己,也是剧中她第一次试图去认识自己。

拍摄的时候墙上其实没有镜子,knightly实际就一直盯着镜头。导演说:我们就是她(镜中的自己)。

达西进来的时候,伊丽莎白没有回头,直到他离开,伊丽莎白才仿佛从梦中惊醒回头寻找,但房间里面没有人了,这是暗示伊丽莎白内心的感受:我是否已经永远的失去了他?

在简.奥斯丁时代,信件是非常重要的交流方式,但书中的信却让导演伤透了脑筋,怎样才能用现代电影的方式诠释那个时代信件所包含的信息和感情呢?没想到这也会难倒这个天才导演?很简单嘛,达西先生的旁白啊!
20、伊丽莎白回家了。和舅舅、舅妈在一起的时候,好像总是离不开吃的。舅妈邀请她出去旅游的时候是在做馅饼吧。导演认为English pie是非常好的东西哟,美味可口,这是在暗示舅舅、舅妈美满的婚姻。

伊丽莎白做梦了,那地方真美。导演说:我真要感谢我干导演这个工作,要在平常,怎么能有这个机会来到这个美丽的地方呢!

他们旅途,是在一个古老的森林中展开拍摄的,据说还是侠盗罗宾汉曾经出没过的地方哟。他们在一棵大树下休憩,这棵树有500年的历史了,是当地人向导演推荐的哟。
---------------------------------------------------------------------------------------------------------------------------------------------------------------------------
因为个人感情无法控制,就给我点地方夸奖下我最爱的马修吧!他所演的达西实在太帅了!

正象一位朋友说的,他是"继蒂姆罗宾斯之后又一个用控制替代释放的演员",他的演技非常 细腻,不信你仔细看:在第一次出场时主人介绍达西时,他的脸上出现了一丝不易觉察的紧张;另外在丽萃去看望姐姐时宾里小姐拉她在房间里转,在两人重新回到座位时他没有写信,他虽背对她却仍在凝神注 意丽萃的动静,等她坐下之后他似乎想转头看她,但却克制了自己。   

还有好多呢,所以说电影真是浓缩的艺术,演员要非常用心地拍每个镜头,因为电影是让人 在大荧幕上看的,每个细小的表情和动作都会被放大。
第一次看到丽萃与威汉在一起时他的表情冷酷中带着愤怒,之后策马狂奔,在与丽萃跳舞时他小心翼翼地提起丽萃与威汉的交往时注意一下,他不自觉地用牙齿轻咬了一下嘴唇,在大雨中向丽萃求婚未果而丽萃又提起威汉作为她拒绝的原因之一时,注意他的头部动作,比较大,然后一句“威汉先生”好象是从 牙缝里挤出来的一样,“你对他还挺感兴趣的嘛”“哦,他可真够不幸的”,每句话里都带着醋意是不是?
另外也举个例子:丽萃去看简,仆人通报时,马修本来在写东西,在仆人进来时略抬了一下头,可当听到伊丽莎白名字时很大动作又抬了一次;然后当丽萃缓缓步入的时候,先是看长发披肩的丽萃有点呆住,才突然意识到要站起来;丽萃问简在哪里,他已经准备很久的答案脱口而出,呵呵。  
还有一个镜头,影片最后他和宾利一起去丽萃家时,他开始盯着丽萃看,当丽萃把目光投向他时,他慌忙把目光扫向一边,然后马上又回来看了一眼丽萃,接着把眼光收回正中,很棒的一个镜头,  
演得那么自然到位,真得很不错!
伊丽莎白和叔叔们去彭伯里庄园遇到达西,伊丽莎白拒绝达西去镇子上看他,说她喜欢走路回去时,达西一开始误以为伊丽莎白同意他走路送她回去,所以迫不及待说:Yes,但是马上有意识到自己误解了,改口说:Yes,I know来掩饰。马修那从惊喜到失望的表情让我百看不厌。
伊丽莎白和她舅舅,舅妈接受达西的邀请去与达西妹妹见面的时候,当伊丽莎白说到到底她的琴艺有多好的时候,这时候达西有个停顿,不长也不短,他望着伊丽莎白都看呆了,大概已经走神了,不知道说什么,马修演得很自然,然后当他意识到大家都在等他的回答的时候,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先慌乱地望了一下自己地妹妹,结果自己地妹妹以一种俏皮的笑容看着他,似乎在说,你在想什么啊,呵呵 ,他然后赶忙问伊丽莎白地舅舅是否想钓鱼,转移了这个话题,因为在伊丽莎白说话的时候,他只顾看着她了,根本没有注意听或者是他觉得伊丽莎白的琴艺不管好丑都好听?其实所有这一切都被伊丽莎白的舅妈看在眼里,导演没有给舅妈一个近镜头,但是在达西失态之后,舅妈含笑着望着伊丽莎白就说明了一切。  

还有就是导演的三次达西手的特写很独特,很细腻。我喜欢上马修的达西就是从他伸手扶伊丽莎白上马车的那一瞬间,虽然伊丽莎白在对他说再见的时候板着脸,但是他还是自觉或者是不自觉地鼓起勇气伸出了自己地手,楼上有人说是不自觉,我觉得也有可能,但是我觉得也许他早就预谋好了。导演给达西的面部镜头很快,但是马修也就只需要这半秒的时间就演出了达西的深情,然后剩下的所有镜头给了达西的手。但在这时候,一个细心,关心人,但是又不好意思表露自己情感的达西一下子就表现出来了,在回家的路上手的特写,显得马修的达西是多么的可爱。手的伸展我觉得表现了他的紧张的释放,还有些洋洋得意,心花怒放。  



---------------------------------------------------------------------------------------------------------------------------------------------------------------------------

2005《傲慢与偏见》电影原声音乐  
担纲电影音乐创作的是以近作「神鬼克星」深获瞩目的意大利电影音乐家达利欧.马利安尼利(Dario Marianelli),达利欧让钢琴与弦乐之间和谐的交融出一篇时而淡雅、恬静,时而轻盈、奔放的浪漫音乐诗篇,在钢琴弹奏部分,他邀请到曾在妮可基嫚所主演的电影「伴我一世情」原声带中献艺的法国钢琴名家提鲍德Jean-Yves Thibaudet担任主奏,提鲍德深具古典涵养与诗意的钢琴指法,为达利欧所编写的欧式室内交响乐,注入了浓郁的古典文学气息。
1.Dawn
http://www.prideandprejudicemovi ... nd/score/high/1.mp3
2.Stars And Butterflies
http://www.prideandprejudicemovi ... nd/score/high/2.mp3
3.The Living Sculptures Of Pemberley
http://www.prideandprejudicemovi ... nd/score/high/3.mp3
4.Meryton Townhall
http://www.prideandprejudicemovi ... nd/score/high/4.mp3
5.The Militia Marches In
http://www.prideandprejudicemovi ... nd/score/high/5.mp3
6.Georgiana
http://www.prideandprejudicemovi ... nd/score/high/6.mp3
7.Arrival At Netherfield
http://www.prideandprejudicemovi ... nd/score/high/7.mp3
8.A Postcard To Henry Purcell
http://www.prideandprejudicemovi ... nd/score/high/8.mp3
9.Liz On Top Of The World
http://www.prideandprejudicemovi ... nd/score/high/9.mp3
10.Leaving Netherfield
http://www.prideandprejudicemovi ... d/score/high/10.mp3
11.Another Dance
http://www.prideandprejudicemovi ... d/score/high/11.mp3
12.The Secret Life Of Daydreams
http://www.prideandprejudicemovi ... d/score/high/12.mp3
13.Darcy's Letter
http://www.prideandprejudicemovi ... d/score/high/13.mp3
14.Can't Slow Down
http://www.prideandprejudicemovi ... d/score/high/14.mp3
15.Your Hands Are Cold
http://www.prideandprejudicemovi ... d/score/high/15.mp3
16.Mrs. Darcy
http://www.prideandprejudicemovi ... d/score/high/16.mp3
17.Credits
http://www.prideandprejudicemovi ... d/score/high/17.mp3


---------------------------------------------------------------------------------------------------------------------------------------------------------------------------
2005《傲慢与偏见》中豪华别墅的真实名称和历史
  “凡有钱单身汉定会娶一位太太”,奥斯汀的一句话成了放之四海皆准的公理。当伊丽莎白遇到达西,傲慢与偏见交锋,却拦不住一段好姻缘。新版《傲慢与偏见》里除去男女主角一波三折的情感,更叫人牵肠挂肚的是英伦  
  
庄园的美景。

  我们正在推出的英国-爱尔兰旅游地图,除了经典景点外,我们还将向您指点这两个国家喝茶、泡吧、购物等线路,如果你正准备去那里,请注意收藏哦。

  格鲁姆布里奇庄园(Groombridge Place)(影片中班纳特家宅)

  最朴实的庄园

  场景伊丽莎白迈着轻快的脚步,从门外走进房间。其母正絮絮叨叨跟书房里的父亲念叨着隔壁新搬进的钻石王老五邻居。

  影片里,不幸生养了5个女儿的班纳特一家片中居住在格鲁姆布里奇庄园,与班纳特一家小康之家的生活水准颇为匹配。1660年诞生的老砖房,静静立在肯特郡(Kent)和萨西克斯(Sussex)边界上。门前草间修出一条小径直通往班纳特家,隐约传出小女儿的钢琴练习曲。

  格鲁姆布里奇庄园可以算得上是《傲慢与偏见》里最朴实的庄园时至今日,庄园还是私家宅院,闲人免入,唯有花园到了夏天方才掀起冰山一角,以供观瞻。电影开拍前不久,格鲁姆布里奇刚易新主,而这也是400年来第二次转手。剧组争分夺秒拍出老砖房里的原汁原味。那门上摇摇欲坠的漆片没有半点伪装。

  巴斯尔登庄园(Basildon Park)(影片中尼德斐庄园,即宾利先生暂居之所)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场景在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伊丽莎白一边跟宾利小姐踱步,一面与正在写信的达西斗智斗嘴。

  话说有钱少爷宾利先生租下的这栋房子其实是巴斯尔登庄园。18世纪帕拉帝奥式样的豪宅,圈下了400亩的土地。此时,回头望望格鲁姆布里奇庄园,即便不是势利眼,也能觉出两者的分别来。在这栋房子里俯瞰流经伯克郡的泰晤士河毫无问题,若是对室内富丽堂皇的摆设心生厌倦,随便走进哪间房间,推开窗户都是一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巴斯尔登庄园在20世纪初乏人维修,遭到废弃。20世纪50年代艾里夫爵士夫妇都是骨灰级古董爱好者,收集了大量名贵书画和家具。一样样在庄园里铺陈开来,变成我们今天见到的样子。

  伯利别墅(Burghley House)(影片中罗辛斯庄园,凯瑟琳德包尔夫人宅邸)

  穷尽奢华之能事

  场景伊丽莎白跟随柯林斯拜访凯瑟琳德包尔夫人,偶遇老太太的侄子达西先生。

  这座16世纪的豪华府第是伊丽莎白女王的顾问伯利伯爵亲自设计建造的。作为英国最大的私人宅邸之一,伯利别墅穷尽奢华之能事。墙上满眼壁画。豪宅里最出名的两间房间一间叫“天界厅”(Heaven Room),一间叫“地狱梯”(Hell Staircase),而凯瑟琳·德包尔夫人和她羸弱的女儿正襟危坐“接见”柯林斯一行人的房间恰好是“天界厅”。房间四角四只银质烛台,屋子正中厚实的地毯托着一圈古董沙发。现在这豪华府第的掌门人是维多利亚里森夫人。

  伯利别墅其实和林肯郡的小镇斯坦福(Stamford)相距不远。跟豪宅相比小镇小而朴实,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于转过每个街角,都伫立着一座和这条街道匹配的小教堂,经常可以遇到举办婚礼的新人们。教堂外面是曲折而有坡度的铺石巷弄,在周折里似乎可以看见伊丽莎白轻快地提着裙裾走过来。优雅的乔治王时期石造府邸恰好与电影的时代背景相匹配。这里其实就是伊丽莎白和妹妹们去买缎带的集市。

  查茨沃斯庄园(Chatsworth House)(影片中彭伯利庄园,达西先生宅邸)

  场景溯喷泉而上

  场景伊丽莎白走进富得拥有半个德比郡的达西先生家,心醉神迷地观看那些洁白的大理石雕塑,最后在达西先生的雕像前驻足停留。

  看过朴实、清淡、华丽之种种庄园之后,只能用高雅来形容查茨沃斯庄园。庄园正对的是茵茵草坪和很有气势的连河池塘,由于连着活水,池塘里的水哗哗作响。而庄园大厅里的饰品不论是门廊还是栏杆都是以大理石为主,一片洁白。仰头,却是一天花板的热烈油画。

  查茨沃斯庄园四面八方都足够养眼。最受游人青睐的算是一段法式风格的小瀑布,瀑布沿着阶梯款款留下,好比模特从T台那头优雅走来。常见鸽子溯流而上,一边饮水一边嬉闹。到了夏天,游人常常效法鸽子,脱掉鞋子,在水里漫步。在高处张望查茨沃斯的优雅风情。

  TIPS

  ■如果你是真正的奥斯汀迷,不妨熟读《傲慢与偏见》,重温1995年版BBC和最新版本的电影。配合触目可及的景色,越发觉得自己是走在电影胶片里。

  ■《傲慢与偏见》里的庄园多集中在英格兰的肯特郡、德比郡、林肯郡,带好这些地方的地图,游览起来更加方便。

  ■当然,电影里拍摄的部分庄园或房间至今仍为私人所有,并不对游客开放。因此不要贸然闯入。如果需要参观不妨咨询相关网站,里面有详细的参观时间和范畴。

  www.visitprideandprejudice.com;w ... ;www.chatsworth.org

  www.haddonhall.co.uk;www.visitlincolnshire.com

  www.georgehotelofstamford.com

  www.burghley.co.uk;www.nationaltrust.org.uk/basildonpark

  www.groombridge.co.uk.  
--------------------------------------------------------------------------------------------------------------------------------------------------------------------------

1940年 米高梅 出品 电影
主演:葛丽亚.嘉逊 劳伦斯.奥利弗
这两位好莱坞的黄金年代里我最尊敬的演员,塑造了一对经典的银幕形象,却绝不是经典的伊丽莎白和达西,在我看来,这是最不奥斯丁的一个改编

看着上面这张剧照,傲慢的难道是达西先生?

下图是好莱坞最经典的画面之一。



1980年 BBC 出品 五集连续剧
主演:Elizabeth Garvie David Rintou




1995年 BBC 出品 六集连续剧
主演:柯林.菲尔斯 珍尼弗.艾勒
从目前看来,这一部几乎是口碑最好的一部改编,华丽精致地再现了奥斯丁的小说原貌,据说柯林是历史上最迷人的达西。弱弱地讲,我没觉得,虽然我是柯林的影迷。我用了很长时间才适应了这部戏里角色的样子。

这个镜头十分的珍贵,因为在我印象里,柯林达西先生只笑了这么一回,瞬间天地间都烂灿起来了。


看看,不是所有人都能静下心来发现女主角的美。她的确很美,但是要很仔细地体会


2005年 环球公司 出品 电影
主演:凯拉•耐特莉.马修•麦克菲迪恩
这是我近年来看过最好的一部名著改编,尽管它毁誉参半。我很欣赏它在原著基础上的一点小小的改动。最重要的是,它忠于了原著,却也绝不是前几个版本的简单重复。也许时间可以证明它的经典。

这是最动人的一个场景之一,不过看起来的确有点《呼啸山庄》的样子。


这个版本的第一支舞,要比其他几个版本都更有创意



私定终身的戏码总是要浪漫一点点,这也是05版在我心中胜出其他版本的一个画面。



马修版的达西或许不够惊艳,但是贵在微妙之处的精致细腻,不知不觉就把人俘虏了。


看着这个伊丽莎白这一低头的温柔,即使她的LIZZ过于野性和个性,也足以原谅了。

其实看05版第一遍时,我心想:这就是我心目中的伊丽莎白啊。
也许在我心中,本来就是把LIZZ想象成一个野蛮淑女的。


这一组图,真真是刺激死我了




想了想,最保守的是80版,严谨着礼教,让小达小伊没有越雷池半步。
其实是05版,这个甜蜜之吻,只出现在美国版里,并且含蓄得紧。

40版本的算正常,在自家院子里情不自禁的KISS,想来最惊世骇俗的反而是95这个公认最符合原著的了,在众目睽睽之下,小达小伊就如胶似膝了


95年版本的KISS



40年版本的KISS


我还是觉得这一张姿势最优美,2005年版本KISS


至于80版,这就是最亲密的一张照了


这一张,极致的暧昧,更胜过亲吻的直接(05版的傲慢与偏见啊,我就是这么喜欢啊!!)







----------------------------------------------------------------------------------------------------------------------------------------------------------------------------


最后,我送上我最爱的傲慢与偏见的图片吧!














我爱你,达西!!!!!!!
马修啊,你怎么那么帅的类!!!!

峨眉山 09.11.23
小希,胎毛,大狗,JK,老板公

TOP

看过这个导演的介绍
是个非常年轻的人
这整部影片的班底都很年轻
所以对新版的诠释多了几分时代感
虽然这个影片在当时放映后有很多争议
好的评价的很好
差的则说的很差
但是票房还是很高的
本人对电影刚开始的那个长镜头影响很深
就是伊莉莎白穿过庭院进到屋子的那场
把周围的一切都展现了出来

老的那一部电影在很早的时候在CCTV6里看过
然后就很喜欢那个故事
跑去买了本书看
目前仍然是我最爱的书
看到你的图
才知道1995年出的的连续剧也看过
好象是早前湖北台半夜放的
那时候光记得柯林.菲尔斯去了
真是绅士感觉

♧.通吃懒♡觉皇⿶ 
  喜欢喜欢陶喆的人
   讨厌讨厌网球的人

TOP

嗯~~对我而言,我觉得这部片子还是有许多成功之处的,女主角凭借这部片成为英国身价最高的女星自有她的道理。。。难忘她独自坐在秋千上的那段。。。整部片的基调很舒服,我和身边几个朋友都给了较好的评价

TOP

我喜欢的  挺挺楼主
∞∞∞∞∞∞∞∞∞∞∞∞ ∞∞∞∞∞∞∞∞∞∞∞∞∞∞∞∞∞∞∞∞
           ¨○●‘如果愛
            ˊ         請深愛"

TOP

经典的电影啊~~~~~
灵咯~~~
支持timor~~~~~
音楽は最も美しいもので、人の世で最も美しいものである。
音乐是最美的事物,人世间最美丽的事物.
决定学陶喆的绅士风度,王力宏的阳光气质!

TOP

难得见到一个这么深入讨论《傲慢与偏见》的帖子~
那我也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首先我要说,我非常爱《傲慢与偏见》~
原著我已经重看过不知多少遍了~
而且奥斯丁的六本著作我全都有看过~
除了《傲慢与偏见》之外,原著改编的电影我也有看过一些~
例如《理智与情感》和《爱玛》~

因为我太爱原著了,所以怎么拍我都一定会认为没有原著好~
可是偏偏每次拍了我都要看,看完又要失望~
虽然我有预设立场在,但版本与版本之间的比较,我想我总会公正一点的~
以下是我对看过的版本做出的评价:


1940年电影版
(刚巧我前几天在家的某个角落里找到这张碟~
这是我很久以前买的,不过是VCD、国语配音、没字幕~让我很郁闷~)

这个版本我只看过一次,印象不太深~
但我不想再看第二次了~
因为它居然没有了最经典的彭伯利的部分!
那部分的情节是促使他俩相爱的最重要的转折点~
可是它却没了!这么关键的部分!
前半段完全感觉不到伊丽莎白对达西有什么感情,
突然镜头一转,伊丽莎白无厘头的就跟她姐姐说她喜欢达西|||
sorry ,我完全接受不了~
而且最后凯瑟琳夫人竟然还成了帮助促成他们的正面人物!
又一个接受不了~
总之我个人觉得这个版本是很失败的,不多讲了。


1980年版没看过,无法作出评价~


1995年BBC电视版
(几年前买的碟,依然是VCD、国语配音、没字幕|||)

我觉得这个版本比较符合原著精神~
它是电视(好像有6集),所以内容比较充实,各个重要情节都交代得不错~
大部分演员选得挺好,也演得不错,挺符合原著的~

伊丽莎白虽然没自己想象中漂亮,但演得不错,挺像伊丽莎白的~
达西虽然没我想象中英俊(因为我实在太爱原著中的达西了),但很有味道~
而宾利就是我想象中的那个样子的~
还有贝内特夫妇、莉迪亚、玛丽、凯瑟琳夫人....这些演员都挺像的~

评论里提到的那几个编剧自创情节,我也记得很清楚,但我觉得如果能按原著处理会更好~
(没错,因为我先入为主,所以我会很顽固地坚持原著最好)

另外还要回应一下评论里提到的:
“作为爱德华——《理智与情感》,休•格兰特也太漂亮了一点。”
不会吧?虽然我不是太喜欢原著中的爱德华,但在我想象中,爱德华比他要帅好多!


2005年电影版
第一感觉,景色很优美~
而且跟baby一样,对电影刚开始的那个长镜头影响也很深。
可是除此之外,我找不到任何让我惊喜的地方,包括情节和演员~

这个伊丽莎白是漂亮了,也很年轻,按理说她应该最像伊丽莎白,但事实却不是这样~
“但男女主角总给人一种用力过度的感觉,女主角用力过度地表演着桀骜不驯,男主角则用力过度地表演着深情忧郁。”
——我完完全全同意。
这个版本的伊丽莎白成为电影中“最最最主主主要”的人物,连达西也变成她的陪衬~
可惜这个伊丽莎白的角色性格塑造得有问题~
伊丽莎白有这么桀骜不驯么?除了桀骜不驯,她还有什么呢?
达西更是让我失望~
这个版本的达西,除了深沉和忧郁,我看不到其他~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他挺软弱的。
但原著中的达西深沉得锐利,也并不忧郁~
这个根本不是伊丽莎白,也根本不是达西。

而且除了伊丽莎白比较漂亮点之外,其他人跟1995年版相比,都变丑了~
达西、威克姆、Jane、宾利.........
凯瑟琳夫人更加和高贵傲慢扯不上关系~
我猜,他们演的都是别人吧?这能是《傲慢与偏见》吗?

情节,说实话,我不记得了,反正也不太按原著的路线走~
这部电影我看到一半就感觉看不下去了~
虽然最后还是硬着头皮看完,但还是很失望,所以也没有留下个什么印象。
人家问我这部戏好不好看,我这样回答他们:“如果没看过原著,也许会觉得好看吧!”


综上所述:
这么多个版本比较下来,始终是BBC的电视版最可取~
(尽管比来比去,我还是觉得原著最好|||)

还有,我对饰演Jane的演员都有很大意见~
Jane应该是长相甜美、恬静和善的女人,但这么多个版本的Jane都不像Jane~
要不太嫩,要不有点严肃刻板,要不就是很显老......
怎么回事?全英国都找不到一个美女来演Jane吗?

当然啦!上面所有的评价,都是对比我心目中的《傲慢与偏见》来评的~
每个人心目中既定的版本都不一样,所以以上都只是我一家之言~
同意的就看一下,不同意的就跳过吧!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été 威望 +10 原创!! 有自己见解!!! 我喜欢!! ^^ 2006-11-3 21:08

TOP

我的妈!!!!!!!!!!!糖!!!这不是你自己一点一点打出来的吧 !!!看来看去都应该是你自己敲出来的!!!!!
大热天~我只想吃西瓜~
阿弥陀佛|||

TOP

嘿嘿,我很开心有人会喜欢这个帖子.
对于2005版,它永远是我的最爱,导演是30多岁的年轻人,他用当代人的角度去诠释了年轻人心中的傲慢与偏见.
我们为什么不能多给鼓励,而是过多的骂声呢?

峨眉山 09.11.23
小希,胎毛,大狗,JK,老板公

TOP

引用:
原帖由 卡其色de柳丁 于 2006-11-3 08:11 发表
我的妈!!!!!!!!!!!糖!!!这不是你自己一点一点打出来的吧 !!!看来看去都应该是你自己敲出来的!!!!!
小黑~别在这里丢人现眼啦|||
引用:
原帖由 timor 于 2006-11-3 18:07 发表
对于2005版,它永远是我的最爱,导演是30多岁的年轻人,他用当代人的角度去诠释了年轻人心中的傲慢与偏见.
我们为什么不能多给鼓励,而是过多的骂声呢?
我只有二十来岁,我应该算年轻人吧?
可是这不是我心目中的傲慢与偏见啊!
莫非我思想太陈旧了?有可能......

我当然鼓励新导演和新电影~
但是鼓不鼓励,和它好不好,是两码事啊!
好就说好,不好就说不好~
我只关注电影本身,无关他导演是谁,有几岁~

就像你听到一首歌,觉得不好。
后来发现原来他是DT作曲的~
那你会因为这样而改变态度,转去认为这首歌好吗?
应该不会吧?

如果说要给鼓励的话,那我希望他下一次会拍得更好~
但这一次......我的确觉得不太好~

不过,其实只要你自己觉得2005年版的好就ok了~
管其他人怎么说呢!
就像我永远认为《傲慢与偏见》是最好的那样~哈哈!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2 13:54

Designed By Discuz! Support Team and in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