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3-02/退出——陶喆的困境还是音乐的困境?
陶喆原本给人老老实实做音乐的内向男孩的感觉,没想到他对乐坛现状灰心,对记者坦言要告别乐坛。是什么让一个音乐人灰心至此?
黄秋生在前年的金像奖上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对目前乐坛现状的最好注释。华语歌坛创作衰退,也蕴涵着一轮炒旧饭的蓬勃。陶喆的新专辑《太平盛世》没有纠缠在现今流行的花哨风格当中,反而是重回本性地采用不少平常的编曲写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而在唱片的另一头,他则放开手脚,实话实说,借鬼喻人,借狗喻事,带着乐队从Micheal Jackson玩到Linkin Park再到国粹京剧,率性得很。在天堂和地狱的两极奔跑,也不失成为专辑亮眼的地方。
即便是这样一位长久以来认真做音乐,做好音乐的艺人,却想退出乐坛,实在难以想像。乐坛中愤然离去的却不多见。陶喆已经在自己新专辑里放进很多隐晦的东西,通过爱情通过故事来表达自己对花里胡哨的乐坛的不满,可惜弦断不一定有人听。黄家驹当年说的“只有娱乐没有音乐”的悲哀再度呈现在人们面前,可是有多少人真的发觉?在创作和市场两难的境地下,黄Sir的感言再度浮现在耳边,这样的时代,叫人如何是好?
即便是罗大佑这样的歌手,有时不得不玩点小把戏抖个包袱。雷颂德已经呈现疲态,因为电子舞曲如今也不是什么新潮的玩意。庞大的市场需求已经让风格都显得饱和。过分注重形态上的表达而抛弃内容的做法只成就了急功近利的人,却让这些有良知的创作人难堪。经得起像老罗一样十年等待的人毕竟是少数。指责陶喆信心勇气不足虽有根据,可也有他自己的苦衷。别以为这年头地主家还有余粮,2005网络最红的歌曲已经不会再是《老鼠爱大米》,一首《刺激2005》将会比它来得更猛一些,联唱形式将会在网络里流行。玩笑的同时也让那些原作者们汗颜:原来自己写的歌曲,旋律竟然会被这样拼凑。十几首歌重新编曲唱起来那么的顺溜,他们才知道,原来创作已经站到Copy加Ctrl+V的悬崖边上,就算不想去重复,都不可能回避这问题。
乐坛整体创作实力的集体阳痿,已经把人逼到绝路。我等听众没有值得叫好的音乐欣赏,起码还可以在流金岁月里销魂。可是对一个自我要求严格的创作者来说,没有前进,没有空间,只有看不懂的世道和听不懂的话,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如今真正有想法的唱作人想迈开脚步的时候却被所谓的娱乐束缚。陶喆说想让自己的音乐担起责任唤醒歌迷,可是大环境的逆流却让他自先溃败。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