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转帖]像生产火腿肠一样出唱片

[转帖]像生产火腿肠一样出唱片

主题:像生产火腿肠一样出唱片
作者:愤怒的葡萄(lzd2046)



像生产火腿肠一样出唱片
[引言]

我的一个同学在毕业后进入一家火腿肠生产厂家做市场销售。在强大的后工业文明和流畅的机械化流水线的有力支持下,公司源源不断的生产着这种东西,每天的产量都大的惊人。它们被络绎不绝的载重卡车运向全国各地,通过大大小小的各级代理商或者像许多跟我同学一样做着直销工作的人铺向终端市场。在过度繁荣的生产背后是厂家对产品供大于求的无尽烦恼,因为全国有数不清的名气或者牛逼或者不见经传的厂家在做这种工业黄瓜。据我的同学根据他们厂的生产能力运用几何与代数理论做出的很完全统计:每天全中国生产的火腿肠如果堆积在一起的话可以铺一个跟我们河南著名的旅游景点“云台山”还要霸道的庞然大物。

这位同学在一个小县城绞尽脑汁的完成了第一个月3万元的任务量和勉强完成第二个月6万元任务量的三分之二之后,非常荣幸的接到了领导上要求他在第3个月完成10万元的命令。这位同学勃然大怒的选择了炒一盘鱿鱼。在和我共同干了一瓶红星二锅头之后他醉眼惺忪满含悲悯的唏嘘着:“看来公司要为自己的急功近利付出代价了。身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销售人员我为他们的愚蠢行为感到由衷的难过,…·∑∈∞★…”但是在躺到床上不醒人事之前,他却做了一个非常现实的总结性发言:“简直是扯淡!除了工资要一文不花的给我之外,别的就管他妈的!”(他两个月的工资至今仍未兑现。)

[正文]

同学的遭遇令我在同情之余陷入深思乃至出离愤怒。为了缓和心情,我决定对2003年的华语歌坛进行一次有益于智力发展同时放松大脑的思考。但是很不幸,我发现自己同样的出离了愤怒。

2003年华语唱片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现象就是唱片像雪片一般呼啸着向听众砸来。据一个电台DJ不完全统计:2003年华语唱片共出了1000多张。平均每天就要有两到三张唱片问世。2003年的华语乐坛就像在生产火腿肠。唱片公司和歌手们负责生产打广告和销售,唱片好比那一根根技术含量简单且又廉价的火腿肠。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下面仅列举一些很有表现性的歌手,他们的唱片年产量均达到两张以上。不管好卖与否,反正在这一年里他们夜晚睡觉的时候如果发现枕头烂了同时超市又关门了的话可以拿自己发的这些塑料片子救个急。在这一点上他们都统筹兼顾的做到了规模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统一。

一、陈奕迅

始终坚持用同一个调调的陈先生在2003年4月发行了国语大碟《黑白灰》之后坚持旺盛的歌唱激情和无时无刻不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民本思想这一高尚情操继而在7月的夏天推出了他的粤语唱片《Live For Today》。在《Live For Today》里的粤语词组还没有被大家甚至他的FANS完全记清楚之际陈先生又带着他一贯憨厚的微笑于11月的晚秋在他的精选加新曲大碟《七》中给了我们一个壮实赤裸的背。美其名曰回馈歌迷。综合客观的说来,具有强大人气的陈先生03年的火腿肠卖的还是很不错的。我几乎天天在各种公共场合通过各种方式看到大家在吃他的那根《十年》牌火腿。

二、黄耀明

安妮宝贝曾经带着凝重的语气这样写到:“黄耀明,这个妖冶的男人……”我也一样尊重黄先生,他曾经的创新与坚持自我个性的努力给了港台流行音乐一个拿的出手的借口。但是在今年黄先生的作为却让人有点匪夷所思。

黄先生在2003年7月推出了个人的年度全新大碟《我的廿一世纪》之后又急匆匆的马不停蹄的在10月来了一张加了四首粤语新歌的《我的廿一世纪(特别版)》。在我还没有将黄先生讲述的廿一世纪研究透彻之时黄先生的这一好大喜功的举动令我大为光火。在经过了复杂艰巨的思想斗争之后我决定让本该属于我的那张特别版继续呆在音像店里受人瞻仰(经济条件不允许)。

据我所知,黄先生03年的火腿肠卖的不是特别好。有例为证:在各大网站的乐评里我除了在TOM上见到了那个妄说的王硕同志在一篇稿子里对他表现的有点兴趣之外几乎是无人问津。在电台的DJ口中黄先生更是鲜被提起。更有甚者:当我跟一个小姑娘提起黄先生时,她竟然说:“这个我知道。他不就是踢足球的嘛!”

对这一系列事件我的解释是:黄先生在2003年用他的急功近利对乐坛开了一个玩笑,乐坛立刻毫不留情的给了他一个深刻的教训。

三、刘德华

刘天王对工作是认真的。刘天王对自己每年唱片的产量也是宽容的。在他最当红的时候一年出两三张专缉简直不能浇灭他那正值壮年激情四射的喉咙强烈的歌唱欲望。本想着他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慢慢的静下心来,每年出一张用心的脚踏实地的老老实实的做的唱片。但是刘天王又一次身体力行的无情粉碎了我的在现在看来尚嫌幼稚的想法。

在2003年六月出了一张以缅怀自省温情为主题的卡啦OK水平的歌曲占绝大多数的粤语唱片《如果有一天》之后,刘天王在11月就做好了他的最新国语大碟《大人的情歌》的所有工作。但是由于和唱片公司存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该唱片的发行被唱片公司无限期延长。2004年已经到来,看来刘天王将为自己2003年只能出一张唱片而遗憾终生。虽说唱片没有出来,但是新歌我还是听过了几首。最直接的后果是自从听了最新的BALENO广告歌《太想爱》之后,我发誓以后再也不进BALENO的任何一家店铺。

四、陆毅

忽然间的歌坛就多了一个陆毅。忽然间的陆毅的歌曲就红遍大江南北。

在2003年的6月以玩票性质推出唱片《非同寻常陆毅的音乐告白》现身于歌坛的陆毅以演而优则唱及俊美的外表和大批铁杆FANS的狂热支持这一流俗的方式走红之后莫名其妙的成为中国大陆最受欢迎的男歌手。在经受了舆论的激烈论争与口诛笔伐之后陆毅又用他薄弱的唱功和跑调的声线迫不及待的在12月推出了全新EP《陆毅全EP》,开始了他在2003年岁末的新一轮告白。在简单的两首新歌苍白的支撑下,新索音乐隆重推出的陆毅个人全新限量精装珍藏版EP碟在昂贵的价格前提下不咸不淡的加赠了2004陆毅“绝美”身形台历卡作为回报的砝码。

综合客观的说来,陆毅03年的火腿肠卖的也很不错。伴随着新唱片的大力度铺货,陆毅的火腿肠会卖的更加红火。看来阻止跑调的偶像派歌手陆毅出来卖唱的艰巨任务只能由陆毅自己来完成----除非他不想再唱了。

五、陈慧琳

陈慧琳小姐在03年确实是忙的不可开交,既要拍电影《无间道3》还要抽空出唱片。并且一出就是数量上非常可观的三张。陈慧琳于2003年8月推出国语唱片《心口不一》后一鼓作气的又在仅仅相隔21天之后的8月22日推出了粤语唱片《爱》(唱片宣传上说她的方式是旋风似的),最后陈小姐又在12月中不辞劳苦的推出新歌加精选碟《Red》,其中专门加入了圣诞贺歌,为的是凑一凑圣诞节这一洋鬼子过的而大部分自认小资的中国人也渐渐爱过的洋节的热闹。

据很完全统计,陈小姐03年的火腿肠卖的还算勉强保本。三张智慧的结晶再怎么说也要过白金的销量吧,要不就太丢人了。不过我担心的是:以劲歌热舞为招牌的陈小姐既然出了这么多唱片,那肯定要拍很多热辣的MV。相信这份差事一定让陈小姐娇柔的身躯苦恼和抱怨不堪。

六、容祖儿

如果以唱片数量而论,03年容祖儿一定是当之无愧的冠军。她怀着满腔的赤诚发行了四张唱片。它们分别是2003年3月发行的国/粤语唱片《我的骄傲》、2003年9月的粤语唱片《Show Up》、2003年12月的《Show Up! 容祖儿演唱会 Live CD》和2003年12月被称为压轴之作的国语唱片《独照》。其忠于本职的敬业精神和永不言倦的奋斗品质值得每一个事业无成终日苦闷的人学习并引以为榜样。

容小姐对事业的不懈的努力终于换来了丰厚的回报:《我的骄傲》拿到了金曲金奖。容小姐再攀事业高峰,虽然火腿肠的销量不是多么可观。我估计(一家之言,切不可尽信)像《我的骄傲》这样的歌曲能拿到金曲金奖的原因大概是这样的:当容小姐那一大堆唱片呜哩哇啦的向评委们砸来时,评委们大都不能消受。但是为了维护乐坛的团结与稳定繁荣与发展,评委们在容小姐及英皇娱乐的强大攻势下只好将最高奖项皆大欢喜的颁了出去。须知乐坛兴亡,匹夫有责。况且评委们又都是明白人,并非愚顽不化的木头。

七、周杰伦

自出道使,周杰伦的火腿肠生意一直做的都很不错。2003年7月底的那张《叶惠美》大卖之后周杰伦又籍电影《寻找周杰伦》的余波鼓捣出了一张《寻找周杰伦》。只有少的可怜的两首新歌及它们的伴奏版。这张唱片的卖点在于捆绑了《叶惠美》中9首歌曲的一张MV,30元的价格至少让我咋舌。虽然这张唱片是名副其实的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骗钱玩意儿,但凭着超强的人气周杰伦大可不必担心销量。

[结语]

罗列了这么多歌手,排出了这么长一串名单,笔者沉痛的发现了歌坛的诸多畸形之处。

Ⅰ:唱片公司仅以利益为重。自商业与流行结合以来流行乐坛渐渐成为商业忠实的代言人。套用一句鲁迅老人家的话就是:现今的流行乐坛无可救药的成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在利益的诱惑与驱使下,流行乐坛成为了一个惟利是图的大量生产唱片就如在工业流水线上生产火腿肠一样随便的模具。

Ⅱ:流行乐坛与歌手普遍浮躁。像张帝老先生所说的那样唱功与艺德兼具的歌手越来越少。唱片公司与广大歌手在永无休止的圈地运动中一步步的迷失自我。大家都在以发行唱片数量的多少这一空洞的标杆来证实本身的价值。这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扭曲。

Ⅲ:唱片数量与唱片品质不成正比。华语流行乐坛正在陷入供大于求的泡沫经济的危机之中,在愈来愈发达的单一的促销机制下流行歌坛只会越来越营养不良。2003年发行的这么多唱片中有多少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品而又有多少是垃圾呢?

Ⅳ:音乐人的创作力明显枯竭,歌坛可持续发展之路出现危机。大量粗糙的不经雕琢的唱片在经过短时间的制作之后仅仅依托着热力的炒作和大量砸钱的宣传博取出位。丧失了严肃创作心态的音乐人及唱片公司在让歌手取得商业上的短暂成功之后切断了歌手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也切断了流行音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每年都有大量的歌手成为流星已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有一天整个流行歌坛充斥的都是那些外表华丽思想空洞然而又只会狂出唱片的歌手,那么华语流行乐坛真的是完蛋了。

2003年已成为永远的过去,华语流行乐坛也许会新年新气象。但愿不会在以后听见有人这样埋怨:“在今年这个出唱片像生产火腿肠一样的乐坛里,我除了要买一张绝对实在绝对好听的唱片之外,别的就管他 妈 的!但是我发现怎么找也找不着!”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2-9 14:34:42编辑过]


不再奢望大师。。。

TOP

确实太多了。。。。。

太恐怖。。。
引用:
Ⅰ:唱片公司仅以利益为重。
------------这是废话,呵呵
引用:
Ⅱ:流行乐坛与歌手普遍浮躁。像张帝老先生所说的那样唱功与艺德兼具的歌手越来越少。
-----外貌。。。现在,外貌比 唱工重要。。[em15]

当我们!◎#!◎#%在一起!

TOP

所以我永远相信陶陶的品质
我爱陶喆,胜过人世间的一切,我爱陶喆!!!! [img]http://fm974.tom.com/images/piclibrary/taozhe/d/41.jpg[/img] [COLOR=#ff0707] ★※ 宇宙超级【喆服无敌灌水联盟】指定灌水号NO.024 ※★[/COLOR]

TOP

不过我怕的是有一天陶喆也由于商业化的原因而成为这些歌手中的一位。
P.S.笔者的讽刺技术确实一流,就是有的句子实在太长又不爱用标点,看得累。还有,那个路易,我觉得连讽刺他的必要都没有,垃圾。

TOP

引用:
以下是引用Rocwo在2004-2-9 14:15:11的发言:
“……在今年这个出唱片像生产火腿肠一样的乐坛里,我除了要买一张绝对实在绝对好听的唱片之外,……”  
绝对实在绝对好听的唱片?
      笔者为什么没有给个例子?我想应该不是因为他想客观地表示自己的看法吧,而是因为这个例子没法给!
      从来就没人给这个所谓的绝对实在绝对好听顶一个标准,也没人能!

  像这种饱餐了一顿火腿肠之后,又说火腿肠是垃圾的人,我唾弃

[此帖子已经被Rocwo于2004-2-9 20:42:30编辑过]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你话的权利”

Placebo 与后朋克时代的幽灵同眠

TOP

商业的刺激有时候也不是歌手本身想要的。。。。。。。。
只能说要在这样的市场下,作出一张非商业化的唱片实在是…………难。。。。。。。。

我也怕有一天,陶陶要屈服于商业化的压力下。。。。。
Because if you believe,And you can do it!

TOP

歌手也要赚钱好不好
就像JAY的歌迷
JAY一年发十张他们也会买啦
JAY高兴歌迷也高兴
你们把销量看成重点了
[IMG]http://www.tjmobile.com.cn/bbs/upload/524.gif[/IMG][IMG]http://zhiri.staghosting.com/pic/op1.gif[/IMG]

TOP

对啊!老大这么用心去制作唱片,我们也要好好的珍惜啊!!!   永远支持老大!!!

TOP

所以我很少吃火腿肠……

TOP

Ⅲ:唱片数量与唱片品质不成正比。

音乐很多,好音乐很少

http://hi.baidu.com/tracy_sjf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9 06:11

Designed By Discuz! Support Team and in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