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很喜欢<刺激1995>

很喜欢<刺激1995>

有点历史了,但是很喜欢这部片子,又名<肖申克的救赎>

TOP

喜欢,顶一个~~~
主角智商好高啊。。。
讲起这件事,真是闻者伤心,听者落泪啊

TOP

可怜的老头,55555555555555555555555
我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也许不是最英俊的——但是,我是最酷的!

TOP

喜欢饿~~~每个人都要自由饿~~~挖压挖压挖压~~吼吼~~蛮感人的

TOP

刺激1995这个名字真不知道那些人怎么翻出来的。。。。昏倒一几。。。。

这片子我最最最最喜欢啦!!!!!!看到最后那叫一个爽啊!这男人智商哈高!
坐到咖啡酸了,喝也喝不掉。

TOP

没听这个片子,嗯.~回去好好找找
...

TOP

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导 演:弗兰克·达拉伯恩特 Frank Darabont
   主 演:蒂姆·罗宾斯 Tim Robbins
   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
   罗伯·高顿 Bob Gunton
   威廉·桑德勒 William Sadler
   克莱希·布朗 Clancy Brown
   吉尔·贝洛 Gil Bellows
   马克·罗斯顿 Mark Rolston
   詹姆斯·惠特莫尔 James Whitmore
   地 区:美国
   对 白:英语
   颜 色:彩色
   声 音:Dolby SDDS
   时 长: 142 分钟
   类 型: 剧情
   出 品:哥伦比亚(Columbia)1994年9月1日
   分 级: 阿根廷:16 澳大利亚:MA 巴西:14 加拿大:14A 智利:14 芬兰:K -16 德国:12 香港:IIB 荷兰:12 挪威:15 葡萄牙:M/16 新加坡:R (A) 韩国:15 西班牙:13 瑞典:15 英国:15 美国:R 丹麦:15
   剧 情:
  
   一则独特的警世箴言《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又译《刺激1995》、《铁窗生涯》)值得看两遍,甚至更多遍。大部分电影如同时装,赶一个时髦,过上一把瘾,就永远过去了。但是确实有些电影是可以沉下来的,它将在这个世界永存,比如《肖申克的救赎》。有些电影,给我们感官上的快感,让我们暂时降低智商,如孩童般地快乐;有些电影,给我们人世间没有的奇景,满足我们白日间想入非非的幻想;而《肖申克的救赎》不同,它是一部感动我们心灵的电影。
   在我第一次观看这部影片时,它使我想起了小时侯听到的一则故事.“青蛙跳到沸腾的水中,高温的刺激使它逃离了危险,但它第二次跳进了温润舒适的水中,竟慢慢适应了不断升高的温度,乐不思蜀,以至最终被烫死。”与这则“平淡、朴实”的寓言相同的是,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虽然承载着深刻的主题,却避免了呱噪的说教与俗套。
  
  弗兰克.达拉邦特的这部摄于一九九四年的影片取材于斯蒂芬.金的小说《丽塔.海华丝与肖申克的救赎》。但千万别指望影片会提供给你廉价的感官刺激。(斯蒂芬多次声明,他的作品是“恐惧”小说而非恐怖小说)导演达拉邦特只是透过监狱这一强制剥夺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背景来展现作为个体的人对“时间流逝、环境改造”的恐惧。
  
  本片主人公“安迪.杜弗瑞”本来是一个成功的银行家,因被陷杀害了妻子与她的情夫,等待他的将是两次终身监禁。这意味着主人公的后半生将不得不在监狱里苟延残喘。跟同类作品中疑犯与主控官唇枪舌剑、斗智斗勇所不同的是,在影片的引领部分,导演并未对法庭辩论着墨太多,而是采取了低调处理,其不仅回避对主人公刻意的同情并且淡化了“冤案”这一重要事件。使观众感到安迪的入狱只不过是他人生旅途中一次必然的际遇。
  
  随着故事的不断推进,影片开头采用的“白描”手法所蕴涵的寓意才慢慢的浮出水面。从安迪进入肖申克监狱起,影片就再也没有用安迪的视角观察世界。而代之以另一位主人公瑞德冷静、平和的旁白来推进剧情。这种别具匠心的叙事风格既避免了个人英雄主义的陷阱,又凸显了影片主人公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作为一名在肖申克服刑二十年的老囚犯,瑞德的旁白代表了大多数囚犯的价值取向。由于数次假释被驳回,使得瑞德对监狱通过扼杀人性换来的所谓“改造”有了洞若观火的认识。“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正是这种数十年如一日的“改造”使本来向往自由的心灵“习惯”了牢笼的禁锢。也让曾经意气风发,豪情万丈的少年被岁月冲刷成“圆滑、世故”半点不敢出格的“成熟”老头。而最可悲的是,“习惯”,这副已牢牢锁住个性头颅的枷锁,正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双手。
  
  如果说,习惯是扼杀自由,蚕食个性的凶手,那么,对希望的不离不弃则是与之抗衡的唯一武器。因为典狱长的暴政,更出于对自身无罪的认定,促使安迪在入狱后较短的时间里开始反省自己的人生,并默默铺垫着通往自由的道路.
  
  与同类影片中刻意渲染主人公与狱警的激烈冲突所不同的是,安迪在服刑的大多数时间内,都处在一种蛰伏状态。为数不多的几次反抗也只是更多的体现出他的坚韧与智慧。因为安迪明白,希望本身并不需要热情,包含热情的希望只是绽放于灵魂深处的一次火花,绚丽却很短暂!希望的价值在于坚持,表现为一种不张扬、不炫耀只是“存在”的状态,并在内心营造一块属于自己的天空。
  
  监狱日复一日,枯燥刻板的生活,就象安迪打磨石头的砂纸,将人性中一切棱角打磨干净,为了维系内心那盈弱不堪的希望之火,他寻求图书馆的资助连续七年每周写一封信给州议会、用两周禁闭的代价换来狱友欣赏片刻音乐以此唤醒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帮助年轻囚犯拿到高中文凭……安迪正是用这种使别人感受生活真谛的方式,走完了一条长达二十年的自我救赎之路,并最终叩响了通往自由的大门。
  
  而瑞德,这个可以凭借自身的能力搞到很多违禁品的强者,却对希望有着深深的恐惧。“希望是危险的,是一切痛苦的源泉”(Hope is a dangerous thing.Hope can drive a man insane.)。面对生活的打击,和永无止境的“改造”一切美好的向往似乎都是奢侈品。在监狱里,瑞德的主流看法很有市场。而正是这种对习惯行尸走肉般的麻木,使“改造”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当他们终于拿到假释令时,所表现出来的不是喜悦,而是恐惧、不安。甚至期盼重回监狱,这是因为,已折断双翼的鸟不可能再翱翔于蓝天,他唯一的选择只能是自我毁灭。
  
  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到影片最后,真正需要拯救的人恰恰是一直在努力拯救别人的瑞德。然而,同样面对命运的不公,安迪却能表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与典狱长的较量中,默默构建属于自身的未来。当别人还在为如何打发狱中无聊时间而终日生活在蝇营狗苟中时。安迪已经开始展望属于自己的另一种生活。当他爬过那条象征着生活中一切龌龊与不公的下水道,最终投入到阔别二十载的自由时,相信每个观众都被这终于战胜了“习惯”的“希望”所震动。
  
  监狱里的安迪成功了,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呢?
  
  
  影片中充满睿智与警世意味的对白摘录:
  
  典狱长:这里只有两种东西,纪律、圣经,把你的灵魂交给上帝,把你自己交给我。
  
  瑞德:“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First you hate them.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Enough time passes...you 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
  
  “我无时不刻地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深感内疚,这不是因为我在这里,也不是讨好你们,回首曾经走过的弯路,我多么想对哪个犯下重罪的愚蠢的年轻人说些什么,告诉他我现在的感受,告诉他还可以有其他方式解决问题。可是,我做不到了,那个年轻人早已淹没在岁月的长河里,只留下一个老人孤独的面对过去,重新做人?骗人罢了,小子,别再浪费我的时间了,盖你的章吧,我没什么可说的了。”
  (There’s not a day goes by I don’t feel regret.Not because I’m in here or because you think I should.I look back on the way I was then...a young...stupid kid who committed that terrible crime.I want to talk to him.I want to try and talk some sense to him.Tell him the way things are.But I can’t.That kid’s long gone...nd this old man is all that’s left.I got to live with that.Rehabilitated?It’s just a bullshit word.So you go on and stamp your forms,sonny, and stop wasting my time.)
  
  安迪:说来真是好笑,我以前诚实的近乎迂腐,进了监狱却成了个大骗子。
  
  
  “经常审视自己,上帝随时会降临在你身旁”
  
  “希望是人类最美好的拥有,只要自己不放弃,希望就会永远相伴相随。”

TOP

关于《肖申克的救赎》的花絮消息

  
  
  本片拍摄地点位于俄亥俄州的曼斯菲尔德州立监狱(Mansfield State Penitentiary),但由于监狱过于破旧,剧组不得不在拍摄之前大肆整修
  
  Tommy Williams(因为偷电视而被判两年的小伙子)这一角色本来是给布拉德·彼特准备的
  片中扮演Thomas Williams(即"Tommy")的Gil Bellows,曾在1997年的当红电视剧集《Ally McBeal》(港译《艾丽的异想世界》台译《甜心俏佳人》,像《六人行》一样的热门连续剧)扮演了一个类似角色William Thomas
  
  安迪牢房的墙上贴着一张爱因斯坦的照片,扮演安迪的蒂姆·罗宾斯(Tim Robbins)曾在幻想电影《I.Q.》中扮演爱因斯坦
  
  摩根·弗里曼扮演的那位赢得迟来自由的老者名叫Red,即英文单词“救赎” (Redemption,也是本片片名)的前三个字母
  
  在斯蒂芬·金的原著小说中,Red是个爱尔兰人。在选用摩根·弗里曼扮演Red之后,他们去掉了这句台词“也许因为我是个爱尔兰人”
  
  贴在摩根·弗里曼假释证件上的那张照片实际上是弗里曼的小儿子,阿方索·弗里曼(Alfonso Freeman),阿方索在片中还跑了回龙套,就是喊“新囚犯!今天的新囚犯!”("Fresh fish! Fresh fish today! We‘re reeling ‘em in!")的那个
  
  美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Animals)全程监督影片拍摄工作,有一场戏是布鲁克斯给他的乌鸦喂蛆虫,ASPCA当即认为这对蛆蛆是不“人道”的,并要求他们改用一只自然死亡的蛆,他们只好从命
  
  在开场的法庭戏中,安迪说自己把枪扔进了Royal河,在斯蒂芬·金的另一本小说《站在我旁边》(Stand By Me)中,逃亡的孩子们穿过了同一条河
  
  如影片所示,该片情节与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有诸多相似之处
  
  犯人们看的那部美国爱神丽塔·海华斯(Rita Hayworth)的影片是《荡妇吉尔达》(Gilda 1946)
  沃登·诺顿哼的调子是“坚固保障”,这是一首教会圣诗,作者是基督教改革先锋/信义会创始人马丁·路德。歌词是:上主是我坚固堡垒,永不动摇之保障;上主是我随时帮助,使我脱危离恐慌;历代仇敌撒旦,仍欲兴风作浪,他奸狡又势强,残忍毒辣非常,无比凶恶真难防
  
  当沃登·诺顿打开藏有安迪凿石锤的《圣经》时,打开的那页正是《出埃及记》,这个章节详细描述了犹太教徒逃离埃及的过程
  
  该片献给弗兰克·达拉邦特的前任代理人,以感谢他对达拉邦特的大力扶持
  
  该片的意大利版要比美国版少15分钟,删去了结尾简要交待安迪自由生活的片断
  
  在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中,该片始终雄据着Top 250排行榜的第二位(第一位是《教父》),多达73290位来访者给本片投票,总分9分(满分10),其中更有超过51%的用户(37486)给它打了最高分10分
  
  【非穿帮】
    当卡车停下Red下车去找那棵树的时候,玉米还是绿色的,但几个镜头之后,玉米就变熟了,等待收割。这意指时间过去了很久,Red已经旅行了好几趟,走过了好几个玉米地才找到那棵树
  
    临近片尾,Red说安迪爬了500码,“快到半里地了”,而实际上500码只有1/4英里--考虑到Red的文化水平,这个错误不足为奇
  
    当Hadley将被逮捕时,有人念了一段米兰达条款(即“你有权保持沉默并申请辩护”云云),此时是1966年初。而米兰达一案要到该年6月13日才盖棺定论(即全面推广这句废话),但由于有些州已经预见到了这一结果,所以他们极有可能提早推行该法令
  
    安迪告诉Red说那个凿石锤要价7美元,在1947年,7美元可算价值不菲。但由于这是非法交易,所以额外的费用不可避免,甚至10美元也不为过
  
    根据片中暗示,安迪凿洞的时候并没有撕掉海报,他只是从底部掀起来,这样他就可以顺利的爬进去而不用考虑挂海报的问题了
  
    安迪牢房里Raquel Welch的海报来自1966年的《公元前一百万年》(One Million Years B.C.),该片直到1967年2月21日(也就是安迪脱狱之后数月)才在美国公映,但是早在1966年12月31日,该片就在纽约首映,所以,收集到这张宣传用海报并不奇怪.







转的转的。。。以上两帖都是转的。。。

[ Last edited by JiJi on 2004-11-28 at 23:38 ]

TOP

恩恩,唧唧可以的,转的好~~小红花

TOP

我们外教介绍我们在课堂上看的~!
赞!!我买了,呵呵~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2 16:54

Designed By Discuz! Support Team and in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