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成为R&B的第二故乡
写下这题目时,我的内心充满焦躁与矛盾,因为这个观点有正反方面的驳斥性。所以以下我用辩论的方式来立论,引论,辩论和结论。
正方:同意让中国成为R&B的第二故乡
我认为应该让中国成为节奏布鲁斯的第二故乡。我们都知道,中国从古流传下来的各种音乐,以及其特有的弹奏乐器成为艺术领域的一块瑰宝。不管是黄钟大吕还是破铜烂铁,在音乐家的手里都可以迸发出美妙的音符。
有句话说:“民族的方是世界的。”节奏蓝调乐起源于黑人兄弟,而今又横扫全球,只要是个人,听见强而有力的节奏感都会忍不住点头。同理,中国民间的乐器,类似二胡,琵琶,扬琴皆又可能成为另外一枝独秀奇葩。
当我第一次听到cd的personal时,我就认为其中有类似二胡的声音(我不敢十分肯定),但一定带着东方的音乐元素。我想这是个好兆头,正说明了中国民族乐的东西已经融入了西方流行钟,而不并单纯是靠吉他,贝斯等西洋乐器来支持。
必须承认东方文化和黑人音乐间毕竟有很大诧异,中式的委婉内敛和西方的狂热形成反差,但也许就因为这样巨大的差异,才有可能擦撞出激烈的火花。
最近中央台有档节目很有创意,叫做星光大道。任何有特殊才能的人都可以报名表演,我觉得他优秀是因为他不苛求必须是年轻人参加的选秀,只要是人都可以,并且其的表演风格大不相同。信乐团有一首晚安北京,中间那段京剧唱腔非常棒。我曾经做梦梦见用京剧来诠释R&B,网上也有流传各种方言R&B或rap,虽然我不喜欢将节奏蓝调改的面目全非,但这种精神值得提倡。要让R&B发扬光大,就必须从各个方面吸收有点和灵感。
中国的文化艺术说到底还是弊端重重,种种恶习疏漏其实也在影射政治上的一言堂和不公平,但中国人口众多,相信有才华的人也众多,让R&B在这些艺术家手里才能开花,其结果是建立在海纳百川和积极创新的基础上的。
反方:抵制让中国成为R&B的第二故乡。
我现在模仿某失望的音乐人写下如下小诗:
“走在黄昏的街头
耳边竟全然是节奏
难道布鲁斯音乐已经没落
于是
我萌生了退休的念头”
如同正方所说,R&B横扫世界,中国也被波及,那么我再来看一下,中国到底有那些出色的节奏蓝调艺人?屈指可数啊!我们现在走到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听得到一点节奏显露的端倪,哪怕一些人本身不唱节奏布鲁斯,但为了卖座而在旋律中加上强烈的节奏。
我想说的是节奏布鲁斯毕竟是黑人的文化,他们自身具有一定的生理结构和天赋早就了摇头晃脑的舞步和高亮拖沓的长音。而我们中国人乃至黄种人本来是不适合唱如此高难度歌曲的。我最喜欢的亚洲节奏蓝调艺人是陶喆和平井坚。陶喆生长在美国,长久以来受黑人文化和西方艺术的熏陶加上自身的天赋造就了他成为中国教父级的人物。而平井坚外貌在一定程度上占了便宜,奠定了他不唱R&B谁唱的硬道理。我们可以粗略认为因为<乐园>,他才红火起来,但我要说他在词曲上的造诣以以及阴柔华丽的真假声转换功夫,的确足够让成为节奏蓝调巨星。
我看到一些选秀出来的人大都走上演绎R&B这条道路,我有些怀疑,他们到底是第一眼感觉呢,还是为了迎合整个流行乐的趋势。不说新人,我们再看一下老将孙楠,虽然我及其讨厌他,但还是得承认他的唱功。不过他近来也戴上帽子,装模作样的和一群火热男女偏偏起舞。操,我说,真的是没落到这种地步,没主见什么也别谈。
结论:
狭义上的R&B,HIP-HOP,广义上的黑人音乐无可避免的席卷过来,到底他的前景如何,谁都不能枉加断定,但是否要让节奏蓝调在中国遍地开花还是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只是观点如同正反双方的辩论见仁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