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十一号产房》之三

《十一号产房》之三

这次说说  第一次见到陶喆

璞璞:“第一次见到他是在1997年春末夏初的一个下午,在西华地铁站。一见面他就不停地讲他的音乐,很兴奋的样子。他当时带着一个007的手提箱,他把它啪一声放到桌上,调密码然后打开。我坐在旁边瞄了一眼,那个箱子是空的!里面就只有一卷DEMO带。他把带子拿出来说:‘就是这个东西。’然后又啪地一声锁到箱子里了。当时我就想,然后呢,要怎样?”
      “他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绝对自信和相对保守的人。而他这种两面性又不是一个内外的问题,它们是同时存在的。”

王治平:“第一次见陶喆是因为陶大伟。当时他跟他爸爸一起来,穿一套紧身牛仔裤。我不记得我们有没有谈话,但我记得他好像未经我允许就在弹我的吉他。第二次见到他还是因为陶大伟,他说他儿子想要从事音乐。第二次见面和第一次完全不同,他穿了一条喇叭裤!...在听了他的东西之后我觉得,这小孩真是个天才!”

JIM LEE:“当时见到他的时候,他已经决定要发一张专辑。我听了他的demo之后就跟他说:DAVID,你不要再等了!其实你这个要发的话已经是可以直接发了,当然是要填上中文的歌词。”


我第一次见到DAVID也是97年啊
只不过是在音像店的海报上:)

TOP

《十一号产房》之4 (终极篇)

这段时间真的很忙
原本计划要把《十一号产房》中的东西都逐一和大家分享的
现在看来真的不行
而且坛子里也有相关内容的帖子,很好很详尽的,我就不再做重复功了

今天说一个结尾吧,也是《十一号产房》中的结尾。
这一部分是让片中的主要受访者谈谈DAVID像什么。
璞璞:“我觉得他像狐狸。很聪明,很灵巧,但通常来讲他又没有什么攻击性的。”
JIM LEE:“有趣有趣!我觉得他像个日历。他是那种会让人很期待的人。我对他就像看着日历等待某个日子到来那样。”
乐评人:“我觉得他像一个E-MAIL。他受到很多信,然后又会发出很多回信。”
娃娃:“我大概会用最八股的话去形容他。我觉得他就是一个住在年轻躯壳里的老人,或许又没那么老。”
王治平:“他不仅仅是个音乐人。其实你可以说他是个生意人。他专心的时候,可以非常的专心。。。。像什么,像蛇。。。(笑)

这一段的背景音乐是DEAR GOD。很好的烘托了气氛,我很满意!
我个人觉得,DAVID就像一台电脑,很聪明,和他一起也很愉快,但可能永远无法充分了解。因为我所知道的,永远是他展示给我看的那些。

在这段评论之前,也有一些评价的语言啦。
比如瑶瑶姐:“他是个很重情的人。他会爱他身边的每一个人,爱我,也爱我所爱的人。在音乐上他要求完美,所以往往在时间的掌控上会有点让人担心。。。。他是个很好的。。小孩。”
娃娃:“其实我觉得他比较像爸爸,陶大伟比较像儿子。(DAVID:对,我妈都这么说。)他的音乐不是韩国的,不是泰国的。。。。(DAVID:绝对不是泰国的音乐,可能有一点非洲的。但绝对不是泰国的)对不起,我侮辱你了!(笑)”


就是这样了
还没有没看过片子
还是建议最好看一下
因为只是它不是一部看过之后会后悔看过的片子
在我的标准里
这个评价还不低咧

TOP

在内地能买到的是VCD,两张
片长1小时25分
我是在新华书店音像部偶然找到的
片子的风格可以归类为音乐纪录片吧
其中有DAVID和同事的自拍影像
也有专业导演拍摄的部分
(因为画面质量还是有点区别的)
主题是讲述一张专辑从产生概念到全部完成推向市场的全过程
还是不错的
值得看看

TOP

还有人买不到吗
真恨不能批发一批然后邮寄给你们
不过这样我好像就成为一个碟贩子了

TOP

应该算是非常有效
我打算等DAVID这张新专辑出来
就买一批馈赠至爱亲朋
也算是不错的新年贺礼
只是亲友团有点庞大
搞不好我真的要沦为碟贩子了

TOP

24楼
我也看过你的帖子
的确写得很好啊
看得出是用了心的
我们动能从DAVID的作品中得到快乐和感悟
这不就是最让人愉快的事吗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4 16:47

Designed By Discuz! Support Team and in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