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从陶喆……到胡彦斌……与陶喆[原创]

从陶喆……到胡彦斌……与陶喆[原创]


我有古典情结,过生日好朋友送我首饰,一定花大力气四处去找好的玉石饰物买来送给我。

上大学以后第一次过年没回家,妈妈这段日子见不到我,大概太想念我,打电话时告诉我,她给我买了几个玉手镯,很贵的那种……听着眼泪就掉下来,但从电话传过去的是我的笑声。

我也很喜欢欧美音乐,不过不太去听很吵很另类的摇滚乐,然而不排斥,我懂得那种美,它们比起轻歌曼舞的主题歌更有想法,只不过我太喜欢安静。

所以忧郁的R&B、轻摇滚,真的成了我最爱的欧美音乐之一种。

如果能把西方深刻的思想优势和中国传统阳春白雪式的古典韵味糅合在一起,一定不可思议。这种想象就好像我常常在白纸上设计服装,最近甚至已经动工剪掉衣服的袖子。

很幸运的,我发现了一些这样的歌曲,最早发现陶喆是因为在图书大厦听到改编了的<月亮代表谁的心>。虽然惊鸿一瞥,却看到了黑暗和光明的火石之交。后来就买了<黑色柳丁>。

去年非典,才发现原来这么多的生命加在一起还是那么脆弱,不算怎样惜命的我居然从北京逃难回家了,没有参加期末考试,以至于今年要重修一科我很拿手的比较文学。比较东西方文学,光题目就很吸引人了是吗?

*回家带了几盒磁带,因为要轻装上阵,我把<黑色柳丁>抛在了异地。

但是一到家,坐了车直奔音像店买下黑色柳丁的CD和磁带。买两个是因为出门听磁带更方便。

我妈妈是个古典情结比我还严重的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你也可以说她保守,她绝不会让我染发,尽管我自己也不喜欢。不过她经常叫我逃课,她让我睡觉我若还在写作业她就不许我交第二天的作业。而且她总说成绩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所以我和妈妈有很多共同语言。所以我喜欢的音乐总是要介绍给她。

我喜欢无印良品时间不短了,常常给妈妈说他们的事情,妈妈相信我喜欢的一定是好的,但是自己并不真正对他们抱有很大的兴趣,只是每次在我说品冠声音好听的时候点头而已。

我想妈妈可能更没多少机会苟同我现在对陶喆的喜爱。没想到我让妈妈听陶喆的<蝴蝶><Melody><月亮代表谁的心>,妈妈非常喜欢,还摇着头说了几次“这个小子不得了”……

接下来的日子,妈妈有时候会让我放这张CD给她听。她居然不排斥陶喆“讨厌红楼梦”(我家是“世袭红楼迷”)。其实说到底,陶喆并非真的说自己讨厌《红楼梦》,而是讨厌大观园的妹妹都红颜薄命。

妈妈对黑色柳丁的喜爱,显然对我也有很大影响,之后我又买了他前面的两张专辑。其实我觉得第二张更接近摇滚,不过俗世生活包涵丰厚的思考的风格依然不变。

听歌都有自己的好恶,我往往喜欢透亮一点的声音,就像良品就像陶喆,吐字清楚,掷地有声了才好思考。我从不反对吐字不清的唱法,但是喜欢吐字清楚的风格。吐字清楚所以不用看歌词就被打动,所以陶喆不仅可以唱<黑色柳丁>也可以唱<寂寞的季节>,所以我知道他在唱“常常欢笑尝尝麦当劳”还是 “常常欢笑我的好朋友”。

陶喆的专辑里面总是会找到“古典”的踪影,无论用何种乐器。最开始知道大陆出了个胡彦斌的时候,真的不是很舒服的感觉。其实应该说最开始我只知道出了个胡彦斌,并不知道他是大陆的,我觉得他还只是个R&B的学步者,我对他一无所知,甚至不知道他的歌谁作曲谁作词,却已经在心里打了很多个叉。我想他在我心里很难翻身的。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真是一句经典的大俗话。胡彦斌原来是创作型歌手,娱乐节目主持人说到我才知道。花里胡哨的MTV也绝不利于听出一首歌的优劣。

好在我喜欢逛音像店,那天音像店正放一首很好听的歌,我问导购那是谁的歌。于是,我承认胡彦斌的歌也会中西合璧,很适合我发飙写作的时候听,很适合我写比较文学论文的时候听。

我听到的那首歌叫<超时空爱情>。歌词就很时空交错,作曲有日本中国西洋乐的糅合。胡彦斌唱得很游刃有余……
<和尚>的词曲一人担纲,很有玄理。从前面的娓娓道来"丛林深处一座破庙不为香客关注
"到中间部分急促节奏衔接自然,而且很有和尚颂佛的意思,“心中有佛心中有佛行善只是衣钵,扶幼助儒岂能熟视无睹,权贵财富本是身外之物,习文弄武求知强身之路”。
道理十分通透,令人肃然起敬。

年纪轻轻就写出这样的词曲,觉得是个天才。
后来知道,原来他是大陆的,声音很亮,吐字很清楚,蛮有才华。

*不过,和喜欢老子主修心理的陶喆来比,陶喆的胸襟来得更加阔大,歌词中更充满了人文关怀,更加深沉、更加包容,更加愤世嫉俗、更加关注社会,很多歌不谈大道理,却在平常和粗暴中令人醍醐灌顶,感情丰沛、却不感情泛滥~~~~
如今很欣赏胡彦斌,却崇拜陶喆的境界!


[推荐]*******美声版的<沙滩>连接:http://mp3.baidu.com/r?url=http: ... om/download/005.mp3


[ Last edited by 喆之旋律 on 2005-6-18 at 18:31 ]
the costs of war...

TOP

这篇文章本来想寄给当代歌坛,但是觉得好像不太符合当代的风格
而且话题比较敏感大概不会录用,所以就还是给喜欢喆喆的同志们分享好了
大家喜欢我就很开心^^
the costs of war...

TOP

我学中文的,汉语言文学,想考影视文化专业的研究生
the costs of war...

TOP

如果从胡彦斌18岁就写出和尚这首歌的角度,就会宽容许多。
他会很多乐器,喜欢craig david,喜欢欧美音乐,模仿倒不一定,可能是学习。
而且他的偶像有两个外国的,其中一个是中国人——陶喆
the costs of war...

TOP


门德尔松的作品风格优美恬静、很少矛盾冲突,富于诗意幻想,反映出他生活上的安定富足
我觉得陶喆的音乐虽然配上歌词,却同样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常常在大俗话背后深刻得让我五体投地

也和你一样,听到陶喆的发声和旋律就觉得他在玩儿真正的音乐,他和音乐相得益彰
the costs of war...

TOP

david也有夸奖胡彦斌哦,真不愧是大将风范,识英雄重英雄——这是一般歌手没法比的!
因为陶喆时时都有种责任感!
the costs of war...

TOP

对啊,我也说是不错,不然都不拿来这里说^^
the costs of war...

TOP

呵呵呵,不好意思,想到昨天一件有趣的事情^^[em13]
the costs of war...

TOP

引用:
以下是引用jaysong1220在2004-6-12 7:52:36的发言:
楼主是中文系的吧~~出手果然不一般啊~~~呵呵~我很支持你的 观点`~胡彦斌的歌我全听过 `~最喜欢的还是《告诉我》其他的也都可以~~不过《和尚》是怎么学都学不会!
多听几遍就会了。我就是这么学会的
the costs of war...

TOP

我这个精华没白给,原来精华中还有很多精华,楼上的好精辟阿
the costs of war...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3 03:06

Designed By Discuz! Support Team and in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