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梅艷芳過世新闻<汇总>

那年冬天 與梅艷芳意外的午后之約

2003/12/31

王祖壽

因為京戲有一位鼎鼎大名的梅蘭芳,那年我去香港採訪梅艷芳之前,覺得這個名字既老氣又俗氣,「滾石」幹嘛要引進這樣一位歌手?

那是1986年1月,台灣「滾石」談妥與香港「華星」合作,要為梅艷芳在台灣出版國語唱片,彼時我還是剛退伍不久的「菜鳥記者」,沒想到這趟香港之行牽動整個國語歌壇即將發生的巨變,正隱然成形之中。

梅艷芳是港星進軍台灣帶動國語歌壇巨變的關鍵人物,而我代表民生報,是台灣第一個專訪她的媒體,其中有必然,也有偶然。

必然的是,那年1月,梅艷芳在香港「紅磡」舉辦個人演唱會,「滾石」邀請我先去看看。偶然的是,演唱會之後,剛好有一個「十大勁歌金曲」頒獎,我在會場與梅艷芳不期而遇。

與其說頒獎典禮,不如說像是party,在當時的九龍麗晶酒店舉辦。我第一次到香港採訪,無人熟識,「華星」的宣傳Flo-rence把我帶進會場之後,就忙她的去了,但我也因此看到了眾多港星的最初與最真。

會場準備了點心,阿B正在拿點心吃,我告訴他是來自台灣的記者,從小就看他的電影,他很親切和我邊吃邊談。張學友、呂方還有著剛出道的青澀,兩人拿著飲料在角落交談,我這菜鳥湊過去加入,他倆也很自然打成一片。

相對的,趨前向張國榮自我介紹,他客氣而禮貌的點頭,卻一溜煙閃了。典禮結束後,眾人三五成群步出會場,我落單走在最後,其實我是盯著前面的梅艷芳,她一面和旁邊的人說笑,忽然回過頭來,對我說:「你係(是)台灣來達(的)?」,我有點受寵若驚 。

就這樣,她帶我走過酒店大堂,來到地下一樓的咖啡廳,在有著大片陽光海景的落地窗前,聊了一個多小時,她告訴我,從小就跟著媽媽的歌舞團到處去走唱了。她的國語雖有廣東腔,卻比一般港星標準得多,她的國語是小時候努力學國語歌學來的,她說:「那時候姚蘇蓉在香港很紅很紅,我為了要在餐廳唱歌生活,拚命學著唱『負心的人』、『今天不回家』……。」

那個午后的梅艷芳23歲,4年前參加無線電視台歌唱比賽得到冠軍出道,灌了4張唱片,以「壞女孩」一炮而紅,那年她拿到「最受歡迎女歌星」獎,剛辦過15場演唱會,馬上要進軍台灣市場,她在香港土生土長,從沒到過台北,聽我談起台北的種種,銅鈴般的雙眼不時流露著興奮與憧憬。

那個聊天的下午,不論梅艷芳或是心裡嫌她名字土的小記者,都沒想到這個名字即將改寫台灣娛樂圈的歷史命運。彼時「四大天王」還不存在,香港歌手在國語歌壇還是弱勢族群,台灣還在流行單調的校園民歌,擅長舞台表演的歌手受到衝擊而沉寂,梅艷芳以現代女性略帶冷艷的百變造型,十足個性化的低沉音色,訓練有素的全才型現場表演能力,開啟了港星從此水銀洩地雄霸台灣市場的黃金十年。

今年8月16日的陶喆演唱會那晚,在「紅磡」後台陶喆休息室門口,正巧看到梅艷芳低著頭走出來,我叫住她的一霎那,在近乎清臞的身形下,銅鈴般的雙眼流露著閃爍不定的神色,她呀了一聲道:「是你啊」,她的腳步並沒有停下來的意思,那個在陽光海景冬日午后正蓄勢揚帆的眼神,就此在我眼前消失不見。

(本文作者為資深新聞工作者)

<< 民生報 >>

TOP

忙出遺憾 梅陶合作夢終難圓

2004年1月1日星期四

【明報專訊】梅艷芳在她40年短暫人生中,活得非常精彩,至少在友情上無憾﹔也許,唯一的遺憾是未能演出音樂劇,以及做一張令自己滿意的唱片,因為2003年3月她接受本報專訪時,曾提過有兩樣演藝工作想達成,便是音樂劇與一張好唱片,可惜到她走完人生盡頭時也未能實現。

阿梅欣賞陶喆才華

阿梅一向愛有才華之士,而她近年最欣賞的音樂人,便是台灣創作歌手陶喆,而陶喆的《ANGEL》也是為阿梅而唱。阿梅今年接受本報訪問時曾笑言目前只在等候一個男人,那個人正是陶喆,因為她好想做一張自己稱心滿意的唱片,她認為能幫她完成心願的最佳人選就是陶喆,不過因為阿梅當時開始籌備演唱會,對方亦忙於舉行演唱會,故約定在去年年底或今年初開工,可惜這張專輯還未動工,便留下永遠的遺憾。

羨慕學友演過雪狼湖

陶喆趕來港 到阿梅最後一面後,前晚已返台灣繼續工作,記者就此事特別致電陶喆,他坦言與梅姐未能合作完這張新專輯的確遺憾,皆因一個「忙」字,本準備明年便進行,因梅姐打算完成美加巡迴個人演唱會後便留在美國錄歌,如今卻只能成追憶。

近日陶喆心情也不好,但他仍希望可以為梅姐做點事,或者會作一首歌紀念這位故友與偶像,但這都要待心情平復後再去想。

至於舞台劇,亦是阿梅的另一心願,她很羡慕張學友能演出的《雪狼湖》,她覺得作為藝人,如果連音樂劇都演過,在她的演藝事業上才可說是圓滿,之前她曾建議欲與張國榮合作,雖說是黃金組合,但因為製作單位始終未能計算清楚怎樣回本,所以只得構想而已。

記者﹕魏幼芳

<< 明報 >>

TOP

梅艷芳葬禮1月12日舉行

2004年01月01日04:39

記者獲悉,梅艷芳治喪委員會宣佈,將於2004年1月11日在香港舉行梅艷芳公祭活動,無論是普通影迷、歌迷,還是明星大腕,均可到靈堂祭拜阿梅。1月12日將舉行梅艷芳的葬禮及火化遺體。她的葬禮形式與張國榮的十分相似。

  為與好友道別 注射4支嗎啡

  梅艷芳生前重情重義,所以在彌留之際,她也要見到每位好友後才捨得上路。據說,臨終前的她為了與各位好友道別,要求醫生注射了4支嗎啡,用以減少病痛,延長生命。

  劉德華說:「送阿梅最後一程時,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我只有握住她的手,我想,我們這麼熟,這麼親了,她會懂的。」

  謝霆鋒說:「最後,她的眼睛閉上時,我知道她聽到我的聲音了,我在她身邊和她說了一些話,來生我還會喊她一聲姐!」

  陶喆說:「我進病房後看到,梅姐躺在床上,走的很安詳,當時病房裡有人為她誦經,我為她向上帝禱告。」

  梅媽媽痛說愛女

  世間最悲哀的事,莫過於白髮人送黑髮人。3年前,梅艷芳的胞姐梅愛芳因子宮頸癌併發症病逝,令梅媽媽覃美金深受打擊,想不到3年後的今天,噩運竟再次降臨,年近八旬的梅媽媽接連經歷了兩次喪女之痛,承受了非外人所能想像的精神壓力和打擊。

  沉痛中,梅媽媽喃喃自語:「她答應過我要好好生活。」梅媽媽說,梅艷芳患病的事自己並不是第一個知道的,「她是怕我擔心,後來很多人關心地詢問她的病情,她才告訴我,但她說她一定會沒事的。她從小就很懂事,也很關心別人,她還勸成龍要定期檢查身體。」馮杏 鄭葉

<< 華商網-華商報  >>

TOP

張惠妹「以梅作則」活得堅強

(2004-01-02 04:15:00)


陶喆興奮地迎接新一年。


【明報專訊】張惠妹(阿妹)、周渝民、蕭亞軒和葉蒨文等,前晚在台北參加大型跨年馬拉松演唱會,與超過 10萬名觀眾迎接 2004年。阿妹獻唱《親密愛人》悼念梅艷芳,希望大家像阿梅一樣堅強及珍惜眼前人。

有份參演的庾澄慶談及新年願望,他感慨去年多位巨星隕落,希望身邊人能平安健康﹔陶喆則希望能參與更多公益活動,幫助有需要的人。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10 23:32

Designed By Discuz! Support Team and in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