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16/ 一場拼盤演唱會
小蔡
說實在的,這麼多年來各種各樣的音樂頒獎禮已經看得夠多了,奢華的、尊貴的、娛樂的、專業的……面面俱到,一應俱全。每次看一個頒獎禮時,我總會期待:這次也許會好一點。但事實一再給我以沉痛的打擊。
剛剛結束的第四屆全球華語歌曲排行榜,明星陣容確實堪稱強大,有樸樹、孫楠、羽•泉、李泉、孫悅、王蓉、沙寶亮、楊坤、花兒樂隊等內地歌手,也有謝霆鋒、李克勤、張學友、譚詠麟、容祖兒、TWINS等香港歌手,再加上台灣本土的周杰倫、蔡依林、陶喆、伍佰、范曉萱、張韶涵等,幾乎全中國的一線歌手都到場了。而新加坡的孫燕姿、馬來西亞的戴佩妮等也趕來分了一杯羹。可是,看到最後,我卻忍不住有點犯暈,連「年度20大金曲」都出來了(從前我只聽說過10大金曲),擺明了就是一個「分豬肉」大會嘛,只要你願意抽空到場,就可以領到一個獎。也難怪陶喆會發出「今天有點像一個音樂的奧運會」的感慨。
多個獎項生出多胞胎也許正是因為很多歌手都是遠道而來的緣故,好客的主辦方不好掃了大家的興,只好讓很多獎項都滋生出「多胞胎」,盡量讓每個歌手都載譽而歸。本屆的最佳舞台演繹獎就被孫悅和張惠妹共享;最受歡迎新人有周嶺、黃義達、張韶涵、飛兒樂團4個;最受歡迎樂團有飛兒樂團、花兒樂隊和五月天(這H一溜排開正好「一打」);最受歡迎組合有S.H.E、羽•泉、ENERGY和TWINS(一共11個,規模也不小);最誇張的要數最受歡迎創作歌手獎,除了樸樹外,張敬軒、周杰倫、王力宏、謝霆鋒、陶喆每個人都分得一塊豬肉。能夠安慰樸樹的話也許只有一句:點背不能怪社會。提名6個,獲獎5個,我真不知道是該歡呼華語樂壇人才濟濟還是讚歎主辦方面子工程做得夠好?
當然,對於這種情況,主辦方是有話說的:「辦一個有規模的大型音樂頒獎禮容易嗎?」是啊,搞個頒獎禮要與各大唱片公司搞好關係,要跟各個地區大小不等的眾百號歌手打交道,還得照顧廣大群眾的反映,要在頒獎晚會上搞多點「看頭」,真是絞盡腦汁、百般討好,還要應變「臨時不測之風雲」,主辦方真是辛苦了!就比如,某大牌臨時不能前來,那些獎項就會改了又改。主辦方嘛,永遠都有此次活動的最終解釋權,這些都是當今各大頒獎禮的慣例。第四屆全球華語排行榜年度頒獎禮也不例外,之前設的一些如亞洲最佳女歌手等具有爭議性的獎項到最後還是撤了,不設最佳,只設最受歡迎,避開更多的爭議,以達到「皆大歡喜」的結局,這都是主辦方所希望的。
其實,這種「分豬肉」式的頒獎禮也不是第一次發生了,「來者有份,絕不落空」儼然已經成了國內各大音樂頒獎禮的「潛規則」了。每個歌手參加頒獎禮的前提是:自己一定得拿獎。今年年初的音樂風雲榜曾經試圖打破這個「潛規則」,但明星們不買賬,害得王長田(北京光線傳媒有限公司總裁)在媒體上大肆「開炮」,但結果又如何呢?最終還是一大堆明星沒來,音樂風雲榜冷清收場。
話又說回來,這種「注水式」的頒獎禮倒是讓現場歌迷狂喜不已,因為可以看見更多的明星,看見更多的現場表演。就當是看了一場拼盤演唱會吧,有自己喜歡的歌手就全力支持,誰拿獎也就不重要了。
說白了也就是一句話,音樂頒獎禮不過是一種娛樂大眾的形式而已,大家高興就好。
<< 大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