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 盤點近期歌手新專輯 誰挨了刀郎的悶棍?
2004-6-25 19:05:30
2002年的第一場雪,下在2004年的夏天。
坦白地講,刀郎,這位已經火上天的歌手,其專輯在製作上實在粗糙,對於那些尖銳的專業耳朵來說,它配器上的簡陋幾乎不能原諒,或許「更不能原諒」的是,它竟然賣出200萬張(僅北京一地每天的要貨量就在1萬張以上),下一張專輯《喀什噶爾的胡楊》保底數已經談到350萬張!對那些動輒百萬製作費用的時尚專輯來說,刀郎確實是一記悶棍——「憑啥啊?他!」
悶棍刀郎替矯情的現代人完成一次從音樂到情感的回歸,他讓被濫情刺激得麻木的都市男女重新獲得衝動的能力……
他一頭扎進南疆,拒絕露面,不像王力宏那麼累,到處拍宣傳片,哪有時間做音樂?樸樹《生如夏花》的60萬張銷量也實在不易,據說全國城市跑了100來個。周杰倫前一陣子也到東瀛演電影去了,我不知道被劇組囚禁的那些日子,他是否懷念在那架旮旯裡破鋼琴旁,就著星光哼哼出「你的睫毛」的那些夜晚。
上帝自然公平,王力宏越來越簡化成了啥啥水的商標,樸樹的60萬張,一半可獎勵他環神州大地一圈的辛勞,而刀郎的200萬,就是要嘉獎他的刻苦,他的熱愛,他的恐懼。
陶喆也是個棒小伙兒,他就敢說,有10個人喜歡我的音樂,我的音樂就做給那10個人聽,我就做我,他拒絕時尚音樂的概念,是是是,音樂嘛,就好比大米的終極使命是讓咱吃飽,不就圖個好聽嗎,畢竟沒聽說過「時尚大米新款發佈」。
他的專輯《樂之路》裡有個大我,大我又是什麼呢?是自我,一代人的自我在他的R&B裡左奔右突,西洋文化裡的率真,黃皮膚的含蓄,好比KFC發明的那個老北京雞肉卷,愛的愛死了,不喜歡的,絕口不吃。歌迷涇渭分明兵分兩路,比起無可無不可的尷尬,驕傲許多。 丁薇也來了。像她這樣詞曲編曲演唱通吃的女藝人實在珍貴。用三寶形容丁薇的話說:「太恐怖了,這個女孩會寫詞,而且寫很爵士的東西,又唱成這樣……」而韓紅卻一味沉溺在自己唱腔的輾轉與高亢裡,一會兒流行一會兒民族,且詞境實在欠佳。
是,我們需要本土的女爵士樂手,我們的心情需要丁薇這樣的音樂。她說音樂是神秘的東西,那些上天放在你腦子裡,放給你聽的,你聽到了,就記錄下來。她聽憑音樂的擺佈,就像我們總要有所臣服,要麼愛情要麼信仰,音樂,似乎比它們更高貴,因為連愛情和信仰也要用音樂來歌頌。
她的新專輯就叫做《親愛的丁薇》,那些歌似乎也很近很近,像口渴時伸手可觸的清水,第一張專輯裡那種清越的聲音還在,只是又填了些平實的稚拙。就像卷髮拉直了,兀自在風裡飄揚,偶爾有幾縷,拂到我們的臉上。是女性的,但清亮乾淨,毫無脂粉氣息。
喜歡那首《小風景》,她用孩童一樣的真實唱著:星星找不到我/我卻大聲對他們歌唱。
責編:陳良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