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中的蔚蓝色
音乐,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充满神秘感的。心灵和神,是音乐飞翔的两翼。
每个人都有他(她)自己所喜爱,所憧憬的色彩。这种色彩,和他(她)眼中的色彩,和现实中的色彩,是决不一样的。正因为不一样,才填充或弥补了人对现实的遗憾、失望、不满足,乃至厌恶;才激发或慰籍了人对未来的希望、补偿、渴求,乃至献身的愿望和想象。这种色彩,在诗人的眼里是诗;在画家的眼里是画;在音乐家的眼里便是旋律;在我们凡人眼里就是梦。
在陶喆的身上显出的不仅仅只是旋律,更多的是一片蔚蓝色。
从《飞机场的10:30》到《I′Ok》到《黑色柳丁》这三张专辑中可以看到几个主题,它一直在他的音乐里会重复,就像我们看一些导演的电影常常会有一些元素跟一些主题都会一直这样重复。比如去怀念一些简单,纯朴的东西在他的音乐里面会常常出现;在第一张专辑中的《十七岁》,第二张专辑里的《小镇姑娘》、《找自己》,第三张专辑里的《宫保鸡丁》,都回归到最原始的那一块,这是他本身,最重要的一种感觉和感情,它可能会用不同的方式出现:有时是抒情的,有时是比较激烈的,有时是比较搞怪的,都不一定的让主题一直重现,这就是他的个性中的一部分,没办法改变。
对于这位年仅只有33岁并有R&B教父地位的音乐人而言,怎幺样把中国人的精神放在音乐里这也比较重要。如果哪只是一首歌放一段二胡弹奏一段琵琶那不是中国人的音乐,那只是肤浅的东西,对他来讲,“新”不是美国的音乐或欧美的日本的那样才叫新。新的编曲不叫新,新的文字不叫新,他觉得是一种新的精神、新的态度、新的感觉,那才是真正的从内部发出的一种新,是有内涵、有内容的。
他认为好音乐的标准是:音乐要给人一种爱的感觉,讲起来其实很抽象或很公益的感觉,可是他感觉的一点都不是,因为在人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它是一种光芒,我们的一种希望、一种力量。听完一首歌就好象一阵凉风吹过来。
音乐,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一本书、一张照片会让人对生命有一种期望,现代的人对生命、对生活没有一种期望,只顾赚钱,怎幺样能让自己出头,只是为自己一个人着想,决不会为别人考虑。就因为陶喆一直强调的就是爱,真诚的爱,所以他会用音乐来传递这种爱,这种不仅仅只局限与男女的爱,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爱。
他的歌唱得倾诉力很强,这也很符合他的歌中的意向,一张专辑中会有R&B的音乐、有抒情的音乐、有重金属的音乐……。因为对他而言,他不喜欢自己的专辑上只有一种音乐风格,他也不会让它很杂,不是为了丰富而丰富。音乐只是一个说故事的方式。这种诉说使得他在歌中身兼倾诉者和倾听者两种角色,既有些躁动地站起来倾诉青春季节带来得烦恼合欢乐,又狠不得把心情都摊开来体会,把所有的话都说给你听。
同时,他的歌得益于,词曲都很不错,使得他唱的歌如小船有了一副轻快的双桨,插上了透明的风帆,有了一种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空明澄净的感觉,这种感觉很纯净,在乱花迷眼、浅草没蹄的流行歌坛里,实属不易,就像有一堆放在许多添加剂和着色剂的甜腻腻的果子中,找到一瓶清凉的矿泉水一样。他为我们掘开一股透明洁净的清泉,淙淙地流淌在生活里,他用他的歌湿润着我们已变得越发枯燥的日子,年轻着我们越来越多的老年的情感。
又有谁能把一支恋歌唱得如此动听呢?!谁又能在20多岁时能培养得向Tension一样出色,谁又能赋予我们一片蔚蓝色的天空。
他曾说过“如果世界末日来临我不会改变什幺,我会一直做我现在做的事情,去透过我现在能做的事情──音乐,去散播更多的爱,让他(她)们觉得生活是很美的!人为什幺而活?生命的意义是什幺?你们会找得到一个怎样的去活的方式,不管多苦、不管多艰难,你们都会活下去的。我希望做很好的东西,让大家觉得有希望,有爱的感觉。有爱,世界末日也不怕!”
真正的艺术,是超越现实的,真正的艺术,不是为了给现实留影,也不是为了给现实化妆,而是为给现实一个对比,一个理想。
音乐对于他而言,是他的想象中的蔚蓝色,是他音乐中的蔚蓝色,是他心灵中的蔚蓝色,是他梦幻中的蔚蓝色……。同时也是他赋予我们的这一片透明的蔚蓝色。
谨此献给陶喆,以记录他在1998年──2002年带给我们这些喆迷的每一首歌及每一份快乐!并祝他明天的生日快乐!
[em04][em04][em04][em04][em04][em04][em04][em04][em04][em04][em04][em04][em04][em04][em04][em04][em04][em04][em04][em04][em04][em04][em04][em04][em04][em04][em04][em0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11 12:32:29编辑过]
[
本帖最后由 发酵的面包 于 2005-7-8 09:1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