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06电影版新年礼物 1)”恋影1994“(上)

(06电影版新年礼物 1)”恋影1994“(上)

电影诞生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无疑每个时代科技的进步,都伴随着电影的成长和发展,目前它以及成为了人类所掌握的第七门艺术形式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前,属于电影的无色彩时代,直到1939年“乱世佳人”的出现,标志着彩色电影时代的到来。但是在其后至今的6,70多年里,类似的黄金时代一直迟迟未来,彩色片默默地发展着。现在我们也不清楚这个彩色片的黄金时代究竟是已经悄悄过去,还是远在未来的某一天。但是如果一定要找个最类似的时间段的话,作为一个有着15年观影历史的老“影虫”的我可以提醒大家,这个时间只能是1994年!!罗大佑有一首名曲叫做“恋曲1990”,表示对那个年代爱情的怀念,今天我也想借这个题目带大家一起来怀念这个充斥着经典影像的1994,暂且称为“恋影1994”吧!不管你有没有经历过1994年的辉煌,本文都将会把我心目中当年的经典逐一介绍,感兴趣的影迷们可以去看看这些老片。

直到现在我还是要怀疑--为什么在十二年前的那个年头里,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诞生出那么多的电影杰作,在幸福的1994年,无论哪一个层次,哪一种偏好的影迷,都可以在当年出品的电影中找到足够的惊喜。在那一年里,无论是商业或艺术电影,主流或者边缘题材,又无论是何种类型,传记片,动作片,爱情片,喜剧片......都有接近完美的作品出现,哪一类电影人都有令人瞩目的成功之作,1994年是影迷和电影人双赢,世界电影全面胜利的一年。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个不可预期的爆发,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高产期,这是一种顺理成章的爆发,1994年恰好承担了这个契机,于是它给了我们一个在十二年后回忆的理由。然后我们可以再次期待,期待下一个电影黄金时代的到来。

1994年也是我作为一名影迷成熟的一个年代,那时候的我翘课,疯狂看碟,经常出没在录像厅,只为了自己喜欢的“电影”,到现在我称以前那个时代是我的“爱在‘黑社会’的日子,因为当电影开始的时候,电影院和录像厅都是黑的,哈哈!好了,废话不说了,请大家找好位置就座,让我们的电影开始放映吧!


1. 失落的经典

大概是这一年的好片佳作太多的缘故吧,一些表达不那么直接的好电影往往沉沦了下去,但是都被影迷们忽略,搁置一旁,但是真正的经典不会因为时间的长短而被埋没的,它们总会从尘封中破土而出,重新回到世人的面前。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肖申克的救赎“(又名”刺激1995“),记得这部传世经典当年票房惨淡,血本无归,在”申奥“途中又遭到”阿甘“的阻击未获一奖(对当年奥斯卡这件事情,我一直耿耿于怀),不过这种情况也多少让影迷们的一些补偿心理化成了对这部影片后来的巨大推崇,当年这部电影在美国家庭录像带销售榜上排名第一,后来还位列IMDB网站影迷经典电影票选的第二名,仅次于科波拉的”教父I“,也是我心目中的最爱电影。

”夜访吸血鬼“在Brad Pitt、Tom Cruise、Antonio Bandelas三大帅哥的支持下,票房过亿,算是成功,但当年没几个人看到这部电影的艺术价值,大概是帅哥太帅的缘故吧。今天,它已经成为同类电影中的杰作,影片出众的处理手法和深层次的人性隐喻也得到了公认,其中的一些元素还成为后来许多吸血鬼电影借鉴的范本。

”非洲大草原“是另一部失落的经典,影片带领观众走进壮观磅礴的非洲大草原,领略自然世界的博大气魄和生生不息的生命轮回,虽然它淹没在了众多大片佳作之中,但是它的生命力却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华语电影中也有象”肖申克的救赎“一样的冤案出项,不过相比之下,刘镇伟的两集”大话西游“下场更加惨烈,在当年的香港金像奖上,这部被后来年轻人奉为”爱情圣经“的电影竟然连一个提名都没有捞到。其实刘导在这部电影中倾注了很深的感情,但是在拍摄方式和叙事手法上还是保持甚至发扬了他的顽童风格,带有强烈的游戏色彩,然而就是这样一种玩出来的才华,也许太超前,太让人不易理解了,刘镇伟就是这样的一个才华横溢而偏偏不循常理的怪才。

和”大话西游“相比,王家卫的”东邪西毒“运气似乎要更好一些,至少金像奖还把它拿出来讨论了一番,评论学会奖对它推崇备至,但影片在内地上映的时候,大多金庸影迷无法接受王家卫诡异的叙事风格而愤然离场,当后来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了或是假装理解了王家卫的语境之后,电影的台词开始流行,很多人声称在电影中找到了心灵的共鸣或者人生的感悟,电影也从”垃圾“变成了”经典“,很快又从”经典“成了”媚雅“的代名词。

经典台词节选:
“看什么看,我只是把视线集中在一点,改变一下以往我对事物的看法而已。”  (大话西游)
“看我不应该来” “现在后悔太晚了” “留下段回忆行吗?” “不行要留下就留下你的人”(大话西游)
当年有几个人坚持看到了影片的结尾呢?有谁知道这是刘镇伟导演对王家卫的一个调侃,但是在多年以后,一群名校学子将这两部电影捧到了一个它们应有的经典地位。


2. 反思历史

奋斗和战斗是属于不幸年代人们的责任,而对于那个年代的回眸,也许只有到达宁静之地之后才能有心有力地做到。1994年的中国,美国,欧洲都不约而同的电影人出现并且做到了这一点,他们承担着反思、回顾和总结历史的重任,为后人留下了杰出的作品。

法籍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希望为他的祖国的精神拍摄一部三步曲,并在94年完成了代表自由的”蓝“之后的另外两部:代表博爱的”红“和代表平等的”白“。基耶斯洛夫斯基以哲人和关怀者的态度,以法国的国旗为题目,探讨了人类最根本的精神世界。

”阿甘正传“除了我们所能看懂的人性温暖和坚强,对于美国人来说,它还是一部笑中有泪的美国现代历史书。影片以一个弱智儿的一生,记录了从猫王、嬉皮运动、越战、肯尼迪以及Martin Luther King遇刺,中美建交到水门事件等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刻画了几代美国人的共同的记忆,当年三亿多的票房足以表明美国人民对这部电影的感情。

中国人在这一年也对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在田壮壮和”蓝风筝“遭到处分的一年之后,1994年又有两部影片将目光投入到被许多人遗忘的历史中去 ,而且这两部电影也和”蓝风筝“一样成为中国电影历史上的杰作,它们就是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和张艺谋的”活着“。三部作品的切入角度不同,张艺谋是记录,以平民的角度记录中国从民国初期到文革末期的历史,希望成为一部史诗,这是张艺谋最好也是最被普通观众接受的一部作品,而且能引起某一年龄段观众的历史记忆,但是影片不褒不贬的态度并不具备田壮壮的”蓝风筝“中的反思和人文的成分。而姜文就更加不同,他只是回忆大时代背景下的一个个体体验,这个经验对于孩子来说,也是”阳光灿烂“的,说白了,也就是他的童年故事和回忆,所以也是三部电影中唯一允许公演的。几年过后,三个导演的命运在打击下都有所改变,田壮壮因为”蓝风筝“一直收到文化部处分,终于近期献上新作”吴清源“,张艺谋也”商业“了,相继推出”英雄“、”四面埋伏“等武侠片,近期又回归温情片的套路上来,只有姜文坚持自我,2000年推出”鬼子来了“,一部我最喜欢的国内电影之一,继续被禁,甚至被吊销了导演执照,但是仍不放弃心中的梦想,近期会有一部新作问世,姜文也是我最欣赏的国内导演。(注:”蓝风筝“是我极力推荐大家要看的好电影,体裁涉及到了文革,因此至今还在”处分“中,实在是可悲和可惜的事情,至今让我忿忿不平。)


3. 技术革命

每隔一段时间,电影届就会经历一次划时代的革新,到1994年,领导这次革新的是一个意大利人和一个美国人。美国人可能大家都知道是Quentin Tarintino,那那个意大利人是谁呢?

在当年法国的专业电影杂志”电影手册“上,当选当年十佳电影之首的绝对不是”阿甘正传“,而”低俗小说“虽然拿了嘎纳的金棕榈大奖,可是也没有上榜,他们选择的电影是”情枭的黎明”“蝴蝶君”等等这样的低成本独立制作,而第一名是由意大利导演南尼.莫莱蒂的创新之作“亲爱的日记”,也是当年嘎纳的最佳导演获得者。这部电影的电影语言比较之下是最突出的,导演抛弃了传统的电影叙事手段,用着杂乱的日记体和闲聊式的口气抽取了日常生活的琐事,在三段故事中抛弃了以前几部电影那个经常用到的人物,而是自己出场,穿插其中用最直接的方式探讨生活和生命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三段故事看上去杂乱,但是在导演的严格控制下,一直围绕着主题展开,这是一部彰显导演功力的作品。

说到分段式的叙事,不得不要再提到另一个美国人Quentin Tarintino的作品“低俗小说”,Quentin在这部电影中所选择的人物都是游离于常理之外的。那些情节在我们看来那样的无聊,但是剧中人物做起来却是极为“敬业”,而且乐此不疲。他们脑中似乎没有普通人的爱恨情仇,只有自己的一套行为方式,而且他们完全遵从于内心的好恶,直接从行动中表现出来,“诚实”也许可以形态他们。在电影中,每个人都个性十足,可是放大到更大格局的社会中来说,每一个人又都是不尴不尬的角色,典型的美国边缘人物。它是虚无主义的代表作,所以影片繁复的结构并不重要,他只有结构,也就是只有些人物,他对人物没有表面任何态度,因为曾经的传统价值评价体系在那个时代的美国已经彻底瓦解。
(注:虚无主义要求∶坦白,除去人自己的所有文化陷阱,取消全部历史的传统,许自然人自由。
虚无主义的解释者们,未曾观察到他们的灵魂深处,存在著激烈的矛盾。他们追求解放个性,他们为著那解放,宣称反对一切信仰,一切抽象的理想。为要解放个性,他们抽空它的品质和内容,毁灭它的内在生活,并否认它有权创造及精神的丰富性。功利主义的原理是极高度地不利於个性的原理,它把个性屈服於功利,那功利就残暴地统治个性。在它的思想与创造的活动中,虚无主义表现一个暴烈的由外面入侵的制欲主义。)


4. 边缘电影的成功

1994年是宽容和多元的一年,许多边缘性体裁的电影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最具代表性的电影就是Oliver Stone的”天生杀人狂“,他选取了颠覆性的体裁和叙事方式,以黑色喜剧的形式展示了一对小情人杀人狂在媒体的追捧下,一直杀进监狱又杀将出来的过程。此有还有个玩的不亦乐乎的人,就是Kevin Smith,他利用最简陋的设备和最低廉的资金硬是捣弄出来了一部令许多好莱坞喜剧片都汗颜的青春爆笑片”疯狂店员“,并且在当年的St. Dennis电影节上大放异彩。

1994年的Tim Botton除了”艾得.伍德“之外,还拍摄了一部陶土风格的动画”圣诞夜惊魂“,这可是一门几乎失传的手艺活,而且费时费力,再说用单纯静止的画面表现导演的意图也并非易事,陶土动画,每出一部必是精品,本片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李小龙的儿子李国豪的遗作”乌鸦”也是当年一部在视觉上剑走偏锋的作品,全片歌特式阴森黑暗的美术效果更加赋予了它阴暗的气质。还有Woody Allen用独有的喜剧感让“子弹横飞百老汇”,实际上说的却是艺术家面对现实挤压时的心理困境。

当年边缘体裁的电影还有英国导演丹尼.保尔的“浅坟”,在“猜火车”将视角投向人与毒品的斗争和挣扎之前,他在“浅坟"中用一个惊悚的悬疑故事展示了人性的不可测,这部影片不宜多说,但绝对值得强烈推荐!与”浅坟“类似的,Brian De Palma的”情枭的黎明“给予人的震撼也来自影片的结构和故事设定,观众们会再次被这位悬疑大师耍一次,不过这一次值得表扬的是这次的故事的确感人。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热爱电影,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

由于时间关系,本文的上部分就写到这里,1994年的精彩实在太多,希望大家关注下部分。下部将在明天推出!谢谢!谨以此文献给所有热爱电影,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

[ 本帖最后由 Soul_J 于 2006-1-31 15:12 编辑 ]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2 16:42

Designed By Discuz! Support Team and in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