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爱要自信——听陶喆

爱要自信——听陶喆

第一次,这么喜欢过一个歌手,近似于去喜欢忠实于一个信仰。
  
    最先认识陶喆是因为melody,一首像un-break my heart那么感动我的情歌。很多人说如果听melody一下就被打动了代表你已经经历过了爱情。这句话是有感而发的吧。整个旋律都是自述式的回忆,却在不急不缓的吟唱里道尽了一段情的无奈,生活本身的无奈。
    生活有太多让人怀疑的事情。于是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开始变成一个怀疑论的追随者。怀疑教育、怀疑爱情、怀疑事业、怀疑从前竖立的信仰,从前坚定的东西渐渐都变得可疑。我不知道可以相信什么?可是我必须要抓住什么。幸而幸而,还有音乐和文学,还有真正用音乐和文字表达信仰、有真正用心去崇尚并坚持信仰的人。
    这时我听到《i believe》:I BELIEVE 我有一天,会能够让自己所有的梦想实现。 我知道会有一天,生命中的希望会在我眼前出现。……
只怕我真的不敢做,决不能轻易把一切都放弃。
    那么直白的语言,那么坦率的唱法,没有晦意的含义,没有曲析的唱腔,可是我就是被感动了。有人在全心全意相信着自己的理想。这一刻,我为自己的软弱而羞愧,也为这个世上有人能这样坚持而热泪盈眶。因为只有为自己的理想付出过的人才知道,要坚持是多么难,要放弃是多么容易却遗憾。
    当大部分人用同一个音调时,你会发现自己的异调是多么突兀,你会发现自己是处在一个多么尴尬又孤立的位置。这样的你,要坚持需要多么大的力量!
    然后,我听到了《沙滩》与《ANGEL》。一个人的沉默,被放弃的黯淡。我知道,这是代价。可是人生总是要经历这些的,如果是做的我认为对的事情,那么这些代价就付出吧,寂寞就寂寞吧。”虽然不经历那些磨难,我会幸福一些;可是不经历,我怎么知道自己可以承受任何苦难呢?“(夸张一点,引用的是陈丹燕的《上海的金枝玉叶》)。青春,总该是曾为了自己的追求做过一些事情的。
    或许,八十年代初出生的人都有些脱不了理想主义色彩,即使日后看了很多与理想、信仰不一样的东西,但根深蒂固在头脑里的那些被教育染上理想色彩的梦幻还在。不管对流行音乐还是流行文学,我们看一样东西,总喜欢追究它的深层意义,总想追问它有什么主题。可是越来越多我们看到的却是”爱不需要理由“,似乎这已经能够成为一切理由。面对这些时,我不能不感叹自己的脱节。原来文化被赋予的意义,担负的责任已经演变成了虚无。这个时候,信仰与理想,都变得那么脆弱啊。
    我听见 ” 窗外微风吹 你要学着不怕黑 未来 你要自己面对,生命中的喜悦与伤悲 mmm...  记得我的爱永远相随 Good night ... “(《摇篮曲》);我听见少年的自己用稚嫩的语言大声地朗读着”我的理想“;我听见毕业时老师赠过的“只要坚持,就会成功”的话。
   大环境不够光明又如何呢?正因为它的不光亮,所以才更要坚持个别的光亮啊。

TOP

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人们喜欢用一两首歌就来定位陶喆,比如说听了他的R&B就说他的是最正的节奏蓝调;听了他的硬派摇滚就说他是个思想者;听了他的情歌就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不喜欢这样揣测,其实听歌也是一件主观的事。我不喜欢将陶喆放在某个固定的位置上,所以也不会因为他唱了一些好听的情歌就对他的思想表示怀疑或对他的追求失望。歌手也是人,而陶喆,我一直喜欢这样看他:他是一个很真实,也能勇敢表达真实的人。所以只要他的音乐仍能让我感到真诚,他就是我最爱的吉吉。

TOP

呵呵,我也不算有想法.只不过愈听吉吉的歌就愈觉得他的歌很真诚很好,值得每个人一听再听,而不是只听一首就武断地做出喜欢和不喜欢的评价.我现在发疯一样向周围的人推荐吉吉,虽然已经过了追星的年龄,却仍然因为自己还能有这样的热情去喜欢一个人去喜欢音乐而感到高兴.我想,只要听过吉吉的人,能够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格,找到自己希望的生活方式,也是一个收获了.

TOP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cindyqin at 2005-5-16 17:41
哈哈~~,没想到我和楼主还有这么多的相象之处,我也是因为《MELODY》而喜欢陶喆的,那个旋律使我无法忘怀,太美了
我想吉吉与其他歌手最大的区别是他的歌能让我一张专辑接着一张听却毫无厌烦的感觉,并且能让我从中不断发现惊喜。melody的确是第一首打动我的歌,但是到现在为止,我心目中最喜欢的歌却在一再的变:沙滩、再见以前说再见、是是非非、孙子兵法,甚至黑色柳丁(要知道我以前是听不惯摇滚的)。
还有一点,我发现很多歌手是听MV比听现场演唱会的好,可是吉吉却不是,听他的现场我想是最震撼最感动的吧。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3 04:07

Designed By Discuz! Support Team and in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