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成长

成长

如果发片一次我才有冲动为他写一次听后感的话,我想我到最后能说的话可能会很有限。
但是事情不是那样的,因为他的音乐是真正有生命的艺术作品,仿佛,DT,我们,和他的作品,都在时间里面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有血有肉的成长的变化。
很欣慰的一点是,可能,至少是我的标准里面,他一直是在趋于完美,更完美的。
因为他也在成长,在27岁的时候做的就不是“年轻”的音乐,在39岁的时候作品依然充满活力。
但我更想说的是他的成熟。毕竟,39岁了。我为什么总是揪住年岁不肯放过呢?是因为作品是人生最精致的履历。
39岁了,他更多的去直接控制音乐整体的表达而不是让人一听就是从和弦出发。他对音乐的理解已经变成全方位的控制。所以你会发现现在那已经是画面感极强的有别于普通流行乐的深邃的“音乐作品”了。这跟他早期的“歌”有不同。好比熟练的师傅得心应手怎么舒服怎么来的揉面,他想要什么形状就能出来惟妙惟肖的让你赞叹的形状。
39岁了,声线发育的比27岁的时候要干涩一点,肺活量越来越足,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他的表现力,炉火纯青。他一直很强调的是自然的感觉,不是说他从不中断录音,而是他越来越不需要中断了。
去体会一下,在那个“感觉对”的状态下表达,什么可以让他停下来?
预期计划?音准?慢了一点?破音了?在那个时候,没有什么是“不对”的。瑕疵也珍贵。
终于,我没有觉得不舒服,而是心里再一次服帖的崩溃。他要传达什么信息?那就来吧。广告也好,温情也好,励志也好,我都从心底觉得他呈现出来的音乐是好的。
他之所以能走到这个高度,完全是因为他的作品配得上那些天花乱坠的宣传,或者,应该这么说,他的作品始终证明自己的层次和地位。当你直接认识他你还是会叹为观止的时候,他是真正值得欣赏的人。
记得有一次他对我说:比如一定有人唱得比我高,但那并不等于音乐,我们只要想想怎样才能让音乐动人。
所以,他一直在那。
补充说明:我是个彻头彻尾的他的迷。所以,我从始至终的肉麻。
有很多听大量西洋音乐的朋友跟我说其实DT的音乐跟很多外国人的音乐比起来没什么了不起。我觉得,第一,他不会怕比。第二,非要把音乐拿来比较的话,我想DT本意的创作不是要给这样的人听的。就像你没有办法说出最爱孩子的母亲是谁一样,情感是没有办法比较的。他除了音乐品质在业内被人羡慕之外最打动人的其实就是他的情感的表达。所以,不必说我们听外国人的音乐,Wall-E也很喜欢人类的音乐不是么?只要你听得出精彩,那对你来说就是好的音乐。
虽然可能穷尽我的见识也没办法真正叙述出他心里最骄傲最想向世人宣告的部分。但我想我们都可以感觉得到,尽管是不同的方面。随着三方面的成长,我们都会看到听到感受到更多。
一时兴起,简短的,并不具体的写写,我这次的话说完了,白白。

[ 本帖最后由 早熟 于 2008-7-22 10:48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2 15:56

Designed By Discuz! Support Team and in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