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陶陶
4月份到100多公里以外的地方去看陶陶的歌友会,是星期六,可是时间不允许坐客车或火车来回.没有办法,去求爸爸,而他也终于在我的软磨硬泡下妥协,叹了口气,说,好吧,谁让你是我的女儿呢.
那晚11点多才回到家中.第二天醒来时爸爸已不在,妈妈说,他还有工作要忙,早晨5点钟便又开车走了.而我只是应了一声,"啊,这样啊"便走开,上网,聊天,一如任何一个寻常的周末.
周日晚回到学校,意料之中的,有人在身边问前一晚的事情.然而突然想起爸爸来,从我家到他的工作地点,有很大一部分是山路,开始担心他在休息不足的情况下,会不会出什么意外,开始懊悔自己自始至终从未对他说一声谢谢……趴在课桌上哭得不能自已.
可能自小我都是一个反应迟钝的小孩,小时和爸爸出去玩,走在路上脚底被玻璃划破了竟无知无觉,只是指着那些大滴大滴落下的血液,问,那是不是刚刚开的花儿啊?后来在医院,还说,不痛,真的不痛,爸爸,你为什么皱着眉头呢,你是不是有哪里很痛……
一直忘不了爸爸那时的眼神,12岁离家出走,在深夜偷偷回家时看到妈妈在巷子口远远地守望着,也有相近的眼神.那时不懂,后来才慢慢明白那是爱,无言的爱,我的父母,他们始终是沉默而内敛的人,任由所有未出口的爱在心底默默地发酵为醇香的无微不至的关怀,默默地看着我成长,看着我渐渐懂得他们爱的方式,渐渐学会去守护一份未出口的爱.
就用那样的一份爱去默默凝视着陶陶.
看着他出现在许多媒体面前,镁光灯下常常是笑的,笑起来依然很阳光,可是偶而会注意到眼角细小的皱纹,毕竟已是而立之年.最初喜欢他时还会有人指着他笑道,看,娃娃脸呢,可爱.可是现在不会了.可是还会一个人静静地听他的专辑正如从前,一张又一张,从那张澄明的<陶喆>到这张质朴的<太平盛世>.想象一个又一个发生在他的音乐里的故事,有时会傻气地笑出来.笑自己自做多情吧,笑自己异想天开吧,笑自己白日做梦吧……从<太平盛世>到现在已有半年有余,不记得自己反反复复听了多少遍,从最初的不满到后来的习惯再到现在的欣赏.这是一张简单的专辑,自始至终都是,褪尽铅华后看到一个更为鲜明的衷爱音乐的灵魂.这或许真的是现在的陶陶最好的写照,简单,平实,不加矫饰的陶陶.当然,在许多陶迷的眼中,陶陶的音乐绝不简单,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这也是一张安静的专辑,没有过多不应有的嘈杂与喧嚣.然而安静不等于平庸.在当今的华语乐坛,几乎每个人都在拼了命似的让自己的音乐更加多样化,连话都说不清的人要去
玩RAP,连五线谱都认不全的人要去当创作型歌手,当制作人……在这样一个喧嚣尘上的环境里,陶陶能够始终坚持自己的音乐,倡导乐坛返璞归真,我想这已不仅仅是勇气,而是长久以来的信心,对自己的信心,对好音乐的信心,对歌迷的信心……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炫丽的音符,可是依然能够令人听得心悦诚服.做为乐者,陶陶是聪明的,他知道人们在对繁杂的音乐厌烦后最期待什么,他也懂得如何用质朴打动听者.他的音乐,或许正如我那后知后觉的神经,在疼痛流尽每一条血脉每一寸骨髓后的某一个瞬间迸发的神经线.某一天,心沉静下来,才恍然发觉那些曾经擦肩而过的音律竟是如此动人.
一厢情愿地打一个比方,陶陶和爸爸如同两条相距很远的平行线,爸爸在潜移默化中让我懂得爱,而我用这样的爱去关注陶陶,冥冥间,似乎两条平行线也相近了许多.至少爸爸现在偶而会哼起<月亮代表谁的心>的旋律~~
[ 本帖最后由 未来已经远去 于 2005-8-6 16:3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