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有人质疑david,帖子在正文中,不希望大家骂人,希望音乐专业的朋友给予专业的反驳。

有人质疑david,帖子在正文中,不希望大家骂人,希望音乐专业的朋友给予专业的反驳。

这个贴是前一端时间在sohu论坛,音乐天地--华语歌坛----上的一个帖子,一共有275个人回了帖,发此帖的人叫----ORCHID猫~-------,我希望大家不要冲动不要骂,我们要有david割蜜的素质,我只希望割蜜门能给出一些理性的回击,我相信david也不是完美的,我们也可以接受一些真诚的批评,但恶意的诽谤是不能容忍的,下面是帖的全文。
     
            陶喆的音乐是美国三流音乐的衍生物
                 
      他的音乐如同美国逐步淘汰给我们国人使用的“电子电器垃圾”是一个道理,我们觉得是新鲜玩意,可在美国我们玩的只是50年前的垃圾。说得雅一点陶喆是在把美国的音乐引荐给中国的歌迷,像是在介绍一种音乐文化传播一种音乐概念,说的俗一点他只不过是在故作姿态哗众取宠,打出一块“R&B”的雅牌先标榜自己的音乐,(当然他衍生了不止一种风格)来个高一点的定位,叫你不听就证明你没品位。他一共出过三张专辑,不,应该说是三张“Ah,Year,Babe...”之类美国口语式“依呀学语”的靡靡之音的专辑,与其听他的“伪”(假)R&B还不如去听美国的原汁原味能真正学点东西,受点启迪,那才叫接受正宗的泊来文化。就像我们学英语,国内的一个八级英语教师教你的效果还比上美国的一个普通年轻人和你每天对话2小时来得更有效率,还能了解到不少不常用的俚语,也算学到了纯正的额外的东西。有歌迷说陶喆的音乐还是融合了些中国本土的东西,其实不然,他只是在拼凑和嫁接某些音乐,这些“音乐原件”本身就已经是存在的,他只是在拿美国人玩得不要的音乐“乐色”在和中国的某些民乐进行“搭配”,把它们像“兼容电脑”一样攒在一起,然后对大家说:“这就是我的音乐。”晕!那我宁愿买正式的品牌机。喜欢陶喆音乐的歌迷朋友多少有点勉强自己,误以为不听陶喆的歌就好像不懂音乐没有品味,那就大错特错了,听他的“过滤音乐”根本得不到什么思想上的启迪也达不到放松心身让自己愉悦的目的,就是在浪费时间慢性自杀。美国原味的东西不一定全好,但有些正儿八经的Jazz,Blues,Hippop...能让我们在强化英语的同时也感受和学习到美国人的那种乐天派的思想和勇敢的大无畏精神。

TOP

谢谢合作。大家要冷静。

TOP

恩,不要偏执,不要固执。我想大家都是好样的。

TOP

忍,是一种境界;不忍,是一种决定。哈哈。

TOP

作为楼主,我刚才粗略的看了大家的帖子,说实话,我很高兴有那么多人喜欢david,这跟5年以前我刚听david的时候可大不同了。不过,你门中的有些人的观点说实话,我不很认同,或者完全不认同。什么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耳朵也是了),如果是那样,就不会有老鼠爱大米这样的歌横行中国,知道杨臣刚的人比david多很多倍的事情发生了。也有人说就是喜欢,因为他是最棒的,这样说理直气壮,可是我有感觉不到和有些歌手的歌迷的区别在哪里,他们说起来也是这个调调了。当然,我并不想标榜自己,我想大家也是这样的,我们喜欢david,是因为他的音乐贴近了我门的思想,给了我们快乐或感动。让我们受到了鼓舞或者其他贴近我们心灵的东西。而这些,是我以前听音乐时很少感受到的。我发帖的目的,也是希望通过一些比较专业的歌迷的言传身教,提高更多折服歌迷的音乐素养,而不是引起大家的愤怒和谩骂。想想有很多的人小时候酷爱音乐,可是越长大离音乐越远。因为他们接触音乐的范围和类型越来越小,当感受到爱情后,当情歌没办法打动他们的时候,他们找不到和音乐交流的方法,只好离音乐远去了。而我庆幸,及时认识了david,从此对音乐的理解更加平和,中外古今,民乐爵士,古典流行,唯一的要求是耐听和直指脆弱的心灵。
    现在耳机里听的是   孙子兵法  。我忽然感到,david的歌一直给我一种感觉,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的希望,沉默中爆发的力量。谢谢你-----陶喆!!!虽然我不可能永远喜欢你,欣赏你。总有一天,会有其他的音乐取代你的位置,但感谢你曾经陪我走过这段旅程。
    最后,引用一位折服的老歌迷的一段话:在音乐的道路上,曾经孤独的奔跑,却发现不断有人从街角出来,相互问候,然后共同奔想音乐的旅程。这样,我们的生命才有光彩,未来才有希望。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3 02:10

Designed By Discuz! Support Team and in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