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阅读:
http://fm974.tom.com/1282/1293/2005125-48536.html
Tom专稿,请勿转载。
——————————
中国人总是习惯于缺少什么便提倡什么,专辑《太平盛世》便由此而得名。作为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及世界意识的音乐人,陶喆的作品中总不缺乏揭露、讽刺和思考。尽管大陆引进版继承删歌传统,Track 1《鬼》被硬生砍掉,使得我们没法通过正规渠道感受那种群魔乱舞的情景,也自然无法感受歌中所表达的对社会层层重压的愤懑。遗憾之余,幸好还能在另一首轻摇滚的《Sula 与 Lampa的寓言》里头,领教David是如何痛快淋漓地鞭笞恶名昭彰的狗仔队;也可在根据《圣徒诗歌552首》改编的钢琴芭乐《祷告良辰歌》中,感受歌者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与虔诚。最让人兴奋的要数与女子十二乐坊合作的《孙子兵法》。原以为这只是宣传的噱头,琵琶古筝半月琴不过是前奏间奏尾奏处露一小脸(像他之前的《I'm Ok》的京片子),没想到一听之下,立刻怔住了。陶喆招牌式的高音直冲霄汉,急管繁弦的民乐复调则贯穿始终,与绝对民族化的旋律可谓浑然天成,鼓点和弱化的失真吉他反而起的是铺底作用。不知道如此精彩的编曲,会否让歌迷们忽视其中的反战情绪呢?
David Tao是“新乐府运动”的先行者,旧题经过他的新咏总能焕发时代的光泽。在12届中歌榜颁奖典礼上,他作为表演嘉宾干脆来了个翻唱大串烧,接连演唱了《望春风》《月亮代表谁的心》,以及新专辑中的《Susan说》。作为传统戏《玉堂春》的一折,梅兰芳反串花旦的拿手好戏,《苏三起解》是很有群众基础的。当我自个儿在房间里不断地Replay着这一首时,妈妈就跑进来给我示范了一段“正宗”的西皮流水板:“苏三离开了洪桐县,将身来在大街前……”就差没有走圆场了。向经典取材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实力的,糟塌与升华不过一线之间。当然,陶喆最后还是成功了,害得我妈在此曲罢后还追着问我要他的CD。
谈到这一张专辑的制作,David非常地强调编曲上的“四元素”手法,即歌曲同一时间段内除Vocal外只允许存在四条音轨。化繁为简对于陶喆这样的金装大才子来说并没有太大难度。要是Band Sound的作品,那传统的三大件足以应付;要是慢版抒情R&B,钢琴+弦乐也能挑起大梁。配乐的简化后,歌曲的灵魂——人声自然而然地被强调,而这对于音域宽广、真假音来去自如的陶喆来说,其实是好事一桩。如果你听过红馆《Soul Power》演唱会中他翻唱的蓝调经典《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那一定会十二分赞同我的观点。
在唱功上已经无可挑剔之后,如何表达感情便成了着力的地方。并非刻意拿陶喆与周杰伦相较,但“像这样没担忧我爱你你爱我”之类的调调却绝非35岁成熟男人应有的方式。陶的作品虽一直是About Love的,但这一次对男女关系的剖析无疑更为深刻。轻快的民谣作品《无缘》在平静中阐述了情人之间分手的惯例,电子味甚浓的《2Night.藏爱》诉说都市在夜幕掩盖下灵与肉的矛盾,《爱是个什么东西》则在流畅的节奏里透露出对爱情不可捉摸的欲罢不能。个人最喜欢还是传统的陶式情歌《爱我还是她》,灵感来自张爱玲的中篇《红玫瑰与白玫瑰》,张迷们一定不会陌生。新加坡著名音乐家吴庆隆老师编写的大气弦乐与优美的钢琴相得益彰,陶喆在高音上山回路转的表现让人直呼过瘾。
总而言之,《太平盛世》是一张极具密度美的专辑,它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芸芸众生相,从沙尘滚滚的战场一直延伸到日月沉浮的情场。毕竟是两年的沉淀,细细品味还能听出更多有趣的东西。同样地,这种严谨的态度确实值得华语乐坛各同行学习,我们都喜欢能听到厚实的东西。
——————————
既然已经锁了,那我也不多说什么,只能在这里给大家诚恳地说声对不起。请你们也能体谅一下,一个经常被小歌迷追骂的人有多敏感。我说话是太冲了,因为我们都有误解,这篇东西是在我听了专辑十遍之后,并特地看了苏三起解的剧本才写的,说什么枪手是很不尊重人的,所以我得声明。至于乐评到底有没有作用,如果你是行家当然是不屑于去看了。谢谢。
[
Last edited by Magic樱 on 2005-1-25 at 22: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