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第一财经周刊:《关于陶喆》(全文)
[打印本页]
作者:
我就是爱音乐
时间:
2009-9-13 23:28
标题:
第一财经周刊:《关于陶喆》(全文)
陶喆等网络重造唱片 音乐向互联网全面开放
2009年09月11日10:19 第一财经周刊 郭颖哲 王雅 金晶
http://ent.qq.com/a/20090911/000490.htm
音乐公司早就不把网站当贼来防了—现在,歌手能不能红,歌曲能不能卖,全靠网络!
公司人音乐调查报告
音乐必须全面向互联网开放,同时网络音乐版权和创作者的利益必须得到保证—两种看似矛盾的趋势左右了当前的音乐市场。
通过提供富有版权争议的音乐搜索服务而赢得大量用户的百度公司必须要好好看一看一份文件了。最近中国***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网络音乐内容审查工作的通知》,它所传递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互联网不再被允许提供非法的音乐产品。
对音乐公司来说,音乐必须全面向互联网开放,对网络公司来说,网络音乐版权和创作者的利益必须得到保证—两种看似矛盾的趋势已经成为当前音乐市场变革的主要动力。音乐公司已经认识到网络的力量,网络不止是传播渠道,还是聚集人气和最终盈利的最强大保证。网络公司也认识到,除了免费下载,它们还可能并且必须有其它途径从音乐中盈利。
虽然记者2009年8月进行的公司人调查显示,对于89%通过互联网享受音乐的人来说,版权来源并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但是这份文件说明,商业公司们必须现在就做出自己的决定。
2009年3月,谷歌中国正式推出正版音乐搜索服务被证明具有先见之明。对于用户来说,它是免费的,对140多家与谷歌合作的唱片公司来说,则意味着一种新的基于与互联网和解并分享广告收益的未来。
不过,谷歌中国的新服务尚未获得MySpace那样的轰动,后者在全球提供免费音乐服务后一周,就获得了10亿下载量。区别在于,MySpace的竞争对手苹果公司用0.99美元的单价出售音乐,而谷歌在中国要面对的是一直提供免费下载的百度。从记者对253位公司人的调查结果来看,谷歌音乐目前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约为10%,仍然与百度(51%)相距甚远,其它受欢迎的提供商还包括酷狗和VeryCD等。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DC的数据,在百度2009年7月全球1.45亿独立访问量中,32%流量来自于其MP3搜索引擎。
谷歌面临的挑战很容易被理解。尽管它提供免费午餐,但总还是有人嫌它不够丰盛。“下载资源的丰富性”是将用户吸引到某个音乐网站收听和下载歌曲的关键因素,调查中有62%的公司人选择了这一项;“音乐和歌手资讯丰富”也令他们关注(25%)—苹果公司最近就在为此做了不少努力。这家已经从售卖iPod音乐播放器和开设iTunes网络音乐商店中赚取了大量利润的公司正在准备一个代号“鸡尾酒(Cocktail)”的项目,与它合作的四大唱片商希望通过捆绑唱片说明、照片、歌词和视频短片来提振消费者们对购买数字专辑(而非单曲)的兴趣。
它们想要重现CD时代的辉煌,因为辉煌已经成为过去。自从互联网介入了音乐产业,唱片公司就已经不再是惟一拥有发言权的人。以往它们把培养、包装歌手与销售唱片一手包办,但现在发行渠道已经不再属于它们。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去世后,人们蜂拥向iTunes和亚马逊网络商店购买他的专辑,三周内iTunes上卖出了1500万张。传统音乐零售商沃尔玛在2003年就开始推出在线音乐商店,因为越来越多人不愿意再购买CD。今天,苹果iTunes累计销售的歌曲超过了80亿首,苹果iPod音乐播放器的销量在朝着2亿部逼近。
电视、收音机、Walkman、CD唱机这些传统已经离我们远去,只有6%的被调查公司人还在以这些方式欣赏音乐,更多的人将歌曲下载到电脑、MP3播放器或者通过在线网站收听(73%)。豆瓣、九天、酷我、搜刮越来越多的音乐网站开始出现,各种新的下载音乐或分享方式层出不穷—这证明对音乐的需求仍然存在,或许比以往更多,但仍然不太好的消息是,只有很少的人愿意为此付费(会付费的有3%,偶尔会付费的也只有14%)。所以,即使唱片公司们从谷歌中国得到的是并没有盈利保证的广告收入,它们也别无它法—想要生存,只有走入窄门。
《69乐章》陶喆与百度
唱片恐怕没多少人会买了,可热情的粉丝们还在。这些人依然愿意花钱,并且已经整队集合在互联网上。
“现在音乐是Free, 干嘛买专辑?难道要我演偶像剧?No(不要吧) ”。
这是陶喆新歌《关于陶喆》中的一句。这位出生于1969年的中文“R&B教父”,十几年来亲历唱片业从沸腾到落寞,还不忘在他8月21日发行的新专辑《69乐章》中自嘲一次。
情况可能没有陶喆唱得那么糟。从6月份开始,一家公司出现并给他推广新专辑帮了大忙:用户可以在很多网站上看到陶喆的推广广告,点击广告就会看见专门的陶喆专题页面,通过这个页面,用户不是单纯获取信息,而是可以与陶喆互动,甚至获得参加陶喆观影会的机会;只要在搜索引擎的搜索框输入“陶喆”二字,出现的第一条结果会以一个专区的形式出现,列出陶喆的新专辑的资讯,以及陶喆新专辑的专题、新闻、试听、贴吧的链接。那家公司会很贴心地帮助陶喆去和视频网站谈判合作,甚至陶喆来北京入住希尔顿酒店,房间都是那家公司帮助订下的。并且,所有的推广成本都由那家公司自己承担。
那家公司就是百度。
“我们和这些公司有很好的合作关系,所以就帮金牌大风(陶喆所属的音乐公司,其前身为EMI大中华区)给做了。”百度娱乐音乐小组高级经理简妤茜说。
百度是中文互联网世界里最有号召力的网络公司之一,在调动互联网资源方面,几乎没有哪家公司比百度更加纯熟。可是,这样的形象和百度之前给网民的印象并不相符。虽然已经有网络广告方面的合作,但2007年的一次百度和四大唱片公司高层对话的会议上,气氛仍很紧张:唱片公司觉得百度在音乐寻求合作方面无意解决版权而显得没有诚意,而百度觉得唱片公司提问时过分咄咄逼人。
“百度当时是家骄傲的公司,仿佛生活在自己的星球。”梁康妮说。她可能是最有资格评价这种变化的人—当时她是环球音乐中国区总经理,曾对百度不留情面地批评过,而现在她的身份是百度娱乐事业部总经理。
当时唱片公司找百度合作时没有一个统一的接口,必须挨个找独立的产品部门,而且,对于唱片公司诉求最高的版权问题,百度一时无法解决。“这样做,最后用户体验不可能好。但作为网站,你得将人气聚拢到你的平台上来呀。”梁康妮说。2008年从环球辞职之后,这位批评者接受邀请加入百度,着手组建百度的娱乐事业部。
这多少显得不可思议—百度竟然连人带音乐资源都笼络在自己旗下。可也没什么奇怪,唱片行业的世道早就变了。在陶喆1997年发行第一张《David Tao同名专辑》的时候,就拿下台湾金曲奖最佳新人奖及最佳唱片制作人奖,销量据说也突破40万。随后发行的几张专辑无不达到数白金,其中《太平盛世》甚至超过120万张。可现在?白金唱片的标准已经一降再降,可天王天后们几乎一白金也卖不出了。
音乐行业的技术一直在革新,但是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从黑胶唱片变成CD并没有减少音乐公司的收入,从CD变成“压缩率256-bit、容量4MB的MP3档案”却几乎让音乐行业遭受灭顶之灾。音乐获取太容易了,版权保护则太难,人们很快就习惯了不再买唱片,转而从网上免费试听和下载。
唯一的希望在于,陶喆的“粉丝”们还在—他们也聚集在互联网上。
在陶喆内地歌迷自建的网站“喆服”上,人气最旺时会有五千多人同时在线;在百度贴吧,注册的“喆迷”有3763人—这些“喆迷”们会搜集关于陶喆的各种信息,包括这次《69乐章》的发布。
无论何时,这些粉丝才是唱片公司的生财之源。虽然不寄期望于糟糕的实体唱片销量,但唱片公司总可以通过现场演出、广告代言、周边产品的销售来挽回业绩—而这无一不需要粉丝们对歌手的喜爱和忠诚。
陶喆也开始对网络的力量越来越看重。2009年6月15日下午3点21分,陶喆在Twitter上留下了他的第一个tweet:“专辑中还剩下几首歌要完成了,正尝试在这个唱片中会有不同的声音。”之后粉丝蜂拥而至,因为这里可以直接和陶喆对话。一个西安歌迷问:“老大真的是你么?很惊喜你在这里,我们送的礼物你收到没?大家都在期待你的专辑。”陶喆3个小时之后上线回复:“谢谢你们的皮影!太酷了!西安是个好地方。”
很快,在Twitter上陶喆和歌迷谈论的话题广泛起来。在不忙碌的时候,陶喆一天会留下好几十个tweets。当唱片推迟发行时,陶喆在Twitter上广而告之,歌迷欣然谅解;歌迷也会通过Twitter告诉陶喆一些唱片发行的问题。新加坡一个歌迷抱怨只有繁体没有简体版本,陶喆立刻告诉了金牌大风的工作人员,好让他们了解情况并解决。
金牌大风也在考虑如何将网络的这种力量放大。“我们这次宣传的重点没有放在传统途径上,而是放在了网络上。”金牌大风中国区副总裁黄伟菁说。
7月底金牌大风在台湾组织了一个叫做“69体验营”的试听会,一改之前邀请名流、媒体和歌迷的形式,邀请台湾有名的博主参加。“我们给不同领域知名部落格(博客)作者留言,邀请他们参与,他们都是网路上各个领域的的意见领袖。” 黄伟菁说。参加完活动后,这些博主们在自己的博客秀自己拍得的照片,让博主们的粉丝也开始关注陶喆。
8月28日,喆迷们在百度上看见了关于陶喆的专题页面,页面左侧还有实时更新陶喆Twitter的gadget形式的模块。细心的喆迷甚至还能发现一个叫做“骇翻陶喆全攻略(I hate David Tao)”的网站链接,这个恶搞网站以其搞怪风格而人气颇旺。
9月1日,陶喆北京歌友会的会长“小花”在浏览贴吧时发现了这个专题。“你知道陶喆已经3年没有在北京开过歌友会了,所以我好兴奋啊。”23岁的小花说。小花在那天下午停下手边的工作,打电话给百度娱乐部门音乐小组的工作人员:“你们做了这么多宣传,是不是有些活动能够告诉我们?我们也好参与进来。”小花问。随后,小花开始和其他“喆服”上的朋友们联系,将百度的专题链接到“喆服”上,并发动大家参加这个“69乐章 翻箱挖宝”活动。
这些做法正中金牌大风和百度下怀。
“我们以前只是会和互联网企业进行内容上的合作。”金牌大风的企业宣传总监李妍说。“例如,和新浪、网易这样的门户网站合作博客,提供试听,给土豆、优酷这样的视频网站提供MV和花絮,这都是唱片公司经常做的。但这样跨平台的深入合作是第一次。”
6月21日,李妍拿着陶喆的唱片来到北京百度的办公室。在那里,百度娱乐事业部音乐小组的成员坐下来,听完了陶喆一整张唱片,李妍和她的同事会介绍整张专辑的概念、主打歌曲、发行时间—就好像唱片公司以前在电台做的一样,之前电台正是帮助唱片公司推广新专辑的第一站。
“百度是我们最主要的合作伙伴,但除百度之外,我们也会跟其他网站进行一些(不签订合同的)非正式合作,这样才能将互联网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李妍说。无论是门户、音乐还是视频网站,金牌大风跟它们的合作基本上都是内容,也就是金牌大风向它们提供新闻、图片等。
看起来纷繁复杂,可流程归纳下来也很清晰:6月21日以后,金牌大风做了唱片的预购活动;然后开始在网络上发布新歌试听并放出一些相关的新闻—这两个步骤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接下来就是歌手的博客更新持续加温,进行一些线上线下的歌迷互动活动等;之后差不多就到了专辑上市的时间了;再之后,粉丝们会买张唱片压缩成MP3,或者通过某个网站拿到压缩好的MP3;最后所有歌曲会进入iPod成为粉丝的个人珍藏。
“等到我们平台成熟,我们甚至可以利用‘有啊’来销售一些歌手的周边产品。”梁康妮说。“有啊”是百度的电子商务平台,支持B2C和C2C的在线销售。增加歌手周边产品销售正是唱片公司所期望的。
“This is another example of the‘power’of the internet. It can spread lies but it can also spread truths.。.(这正是因特网‘力量’的一个例证,可以传播谣言也可以传播真话)。“陶喆9月1日在Twitter上说。事实上,他在见证因特网更多的力量—让他的唱片销量下降,但也同样让他的人气更旺,并且只要用好这股人气,他就可能从中得到更多。
[
本帖最后由 我就是爱音乐 于 2009-9-13 23:31 编辑
]
作者:
聂加耳
时间:
2009-9-14 00:29
好长啊
看完了
感谢楼主
媒介向网络倾斜
作者:
love_zee
时间:
2009-9-14 16:19
顶起来
欢迎光临 ::喆服-陶喆歌迷会:: (http://davidcn.club/)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