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疯狂的石头 [打印本页]

作者: Chennai    时间: 2006-7-7 20:47     标题: 疯狂的石头



又名: 贼中贼

导演: 宁浩
主演: 徐峥 / 郭涛 / 刘桦

上映年度: 2006
官方网站: http://www.crazystone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评价好象不错,有看过的人讲讲么?

作者: 黛石    时间: 2006-7-7 23:24

疯狂的石头来报到!
我为谁疯,为谁狂,一切尽在不言中
作者: 霓红的白裳    时间: 2006-7-8 09:17

关于什么```看这个好象好诡秘哦
作者: babybabybaby    时间: 2006-7-8 11:58

好象很有意思啊
去找找
作者: OoMy-AnAtaoO    时间: 2006-7-8 12:22

什么电影?

没听过哦


看看 先   `~~~~~~~~~~~`
作者: 有氧窒息    时间: 2006-7-10 10:58

前几天在影院看了
很不错!!!!!!!!!!!!!!!!
作者: 影子崇    时间: 2006-7-15 07:14

这是一部由刘德华投资的算小成本的电影,超搞笑的(不过我夜还没看过)
作者: 青衫客    时间: 2006-7-15 15:22

只晓得是刘德华投资的,还是用的四川方言!!   没看完!!
作者: scintilla    时间: 2006-7-15 16:33

据说感觉和snatch的风格满像的
作者: Tomorrow    时间: 2006-7-15 20:58

 《贼中贼》是一部黑色幽默喜剧片,工厂工人发现一伙价值连城的石头,厂长决定将它放在展览厅里公诸于世,却惹来一群黑帮和小偷虎视眈眈、绞尽脑汁誓要夺得此石头,工厂里忠心的老包自荐担起保安职责,组织队伍,出尽法宝加强保安工作。各色团伙错综复杂地纠葛在一起,各种移形换影、突然的暴力看似巧合却如同时钟一样准确。在黑色的幽默中,一股人物命运的悲凉会悄悄袭满你的全身。
  
  虽然故事都说的关于贼的故事,但《贼中贼》在语言的运用和情节的设置上,超越了冯小刚的《天下无贼》,宁浩导演在镜头语言和表现手法上,比冯小刚更先锋些,更现代些,而且节奏非常快,道理也讲明白了,也把大家逗乐了。可以说,《贼中贼》为时下拍摄小成本制作的娱乐片,提供了理想范本
作者: babybabybaby    时间: 2006-7-18 14:49

刚看完
感觉是个很轻松的电影
比天下无贼看起来更放松
幽默不刻意
不过可能是因为刘德华是出品人
所以里面总是放他的歌
还不时有班尼路的广告
这个就太刻意了
作者: 淘米    时间: 2006-7-18 21:28

听说是个喜剧,不错吧
作者: FUN4开策    时间: 2006-7-19 11:22

刚出来时就嚷着要去看.

这阵子抗洪抢险去鸟 明天就切看.
作者: 512yoo    时间: 2006-7-19 12:49

片尾曲的四川Rap有点儿意思
《我是重庆崽儿》
[ma]mms://nv.sina.com.cn/ent/2006/07/18446472.wma[/ma]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城,城头没得(没有)神住了一群重庆人
  
      男的黑(形容词:很)梗直,女的黑巴适,火锅没得海椒他们从来不得吃。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城,城里面的人脾气大得黑(动词:吓)死人

  手来了手断,脚来了脚断,脑壳来了七卟咙耸稀啪烂(就是相当的烂)

  乱皮要财划起,山城啤酒喝起,喝不得的醉起,着不住(抗不住)的趴起。反正回到家头大家都是要把耳朵弄起来耷起,所以兄弟伙在外面打死都要雄起。你不晓得,我不晓得,没得哪个晓得,那个朝天门的坎坎到底有个好多格。棒棒从来不怕热,贼娃子从来不怕黑,解放碑的美女再多没得一个是我堂客(媳妇,老婆的泛指)




  解放碑的钟声还是按时敲响,码头的船再小也会荡起波浪。船没有桥多,雾也没有雨多,看着汽车从那屋顶上的公路经过。冬天有着夏天路边时的甘露,夏天有着冬天烤火时的温度。男的不服输,女的也不会哭,所有麻辣调料到了这里都是大补。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城,城头没得神住了一群重庆人

  男的黑梗直,女的黑巴适,火锅没得海椒他们从来不得吃。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城,城里面的人脾气大得黑死人

  手来了手断,脚来了脚断,脑壳来了七卟咙耸稀啪烂

  耍得黑好的,我们喊他兄弟伙。从小成绩不好的,同学们喊他莽拓(跟二楞子雷同)。女娃儿只找帊耳朵(比妻管严还残点),男娃儿不当方脑壳(同样是傻的意思,但比二愣子稍显成熟),惹毛了我的人有危险我从后面飞起一脚。吃饭的时候上菜要喊小妹儿(特指餐厅服务员),我从小到大妈妈喊我只喊幺儿。不当猫儿,不当狗儿,不当哈儿(完全就是傻子的地方发音),我是黑闷黑闷黑闷(形容词:相当的,特别的,很)耿直的重庆崽儿。




  EVER BODY 再来一遍!!!

  辽崽:兄弟们,兄弟们,猪肉好象最近涨价了。

  土狗:哎,润土,你屋头(家里)花椒不是黑麻的嘛。

  润土:那这样嘛,土狗,我给你二斤花椒,你把它麻晕了,我们几个把它拖到菜市场去卖了嘛。

  齐:走,麻猪,走。。。。。。。。。。。。。。。麻猪。。。。。。
作者: 512yoo    时间: 2006-7-19 12:49



[ 本帖最后由 512yoo 于 2006-7-19 21:51 编辑 ]
作者: 喆哥    时间: 2006-7-19 21:36

可以..特别是有句超搞笑的话
宝马的标志上面有3个英文字母撒(BMW) 他们就说宝马是-别摸我
哈哈.``把我笑产老``
作者: Chennai    时间: 2006-7-19 23:32

世界杯决赛那天在电影院看的。
基本能从头笑到完场,风格模仿,内容原创,记住这个导演了,有希望啊啊。
接着顺杆准备看看两杆大烟枪和SNATCH。

另外,徐峥和武林外传的秀才,我已经没有分辨能力了。
前部分那位仁兄扮民工拉易拉罐那段演技实在绝了。
结尾镜头还是暗爽了一下。
做为垫场戏再合适不过。
引用:
疯狂模仿秀

云中 @ 2006-7-9 9:23:57



在内地的电影院里,你肯定没看过这样的国产电影。

  这是内地近年来,分镜头最多的电影,也是特写用得最多的电影,还很有可能是广角镜头用得最多的电影。另外,也算得上是最多摄影机位的电影。

  如果你对上面这几个技术数据不感兴趣的话,我可以用大白话总结一下:这是近年来内地最“疯狂”的电影,或者准确一点:是最“时尚”的电影,是属于年青人的电影。哪怕镜头下的对像是一个破庙,几条破街,一群烂仔,但这部电影在表现手法上,却走在电影语言的“时尚”前沿。

  看完《疯狂的石头》,我马上想起了香港电影《买凶拍人》,倒不是因为两部电影在形式处理上多少共同点,我只是想起《买凶拍人》里那个电影爱好者,花了几天时间没日没夜在电脑前捣鼓得天昏地暗,终于剪出了一个颇具个人风格的“杀人现场短片”,获得了客户的一致认同,从此一炮打响。

  我觉得,或者说,我希望《疯狂的石头》也是这样,一炮打响。因为这部电影,代表了在国内,终于出现了一种重视娱乐电影语言的新鲜气息,银幕上的幽默不再只限于“讲段子”,而是调动了电影的各种视听手段。展开在导演面前的是无限的表达空间,而不再只是一张嘴皮子和网络笑话。

  开场几分钟,就可以看出整部影片的视听风格。大广角交待全景与长焦大特写渲染局部交织在一起,这是两种视觉效果截然不同的镜头,把它们结合起来,再加上多角度的拍摄、快速的剪辑,出来的效果只能是夸张与荒诞,或者说,疯狂。平均每个镜头的时间大概是一秒,这样高密度的剪辑,从数量上来说并不算难,难就难在导演还拥有着清晰的思路,把这些镜头传达的意思给处理到位,不能做作,还得捎带上把笑料给抖足了。

  这需要很强的导演、编剧和剪辑技巧,当然更需要视听想像力,这种感染力你只能坐到银幕前才能感受得到。我不可能用文字描述出片中的包头发现戒指被掉包后,那个镜头声画配合的巧妙之处。我也不可能说得出一部面包车撞上宝马的三次不同闪回的镜头处理是如何好玩。我甚至都说不出为什么师爷出场的时候,那几个点烟、停车大特写快接有多大意义,也许唯一的意义,也许就是看上去很爽,很酷,很潮。这对一部娱乐片来说,理由够充足了吧。

  影片另一个视听特点就是大量的运动镜头,尤其是广角的运动镜头。摄影机的频繁运动,不但让追逐场面显得更迷人,也让很多普通的场面显得不再沉闷,而且很多运动本身是有修辞意义的,就像绕口令一样,它的节奏与韵味,是固定镜头无法体现的。它把观众迅速拉入情境,进入到导演的节奏里。一部“时尚”的电影,如果没有精彩的运动镜头,根本是不可想像的。从某种程度上讲,看镜头如何运动,看镜头如何组合,就像反复琢磨一个冷幽默,观众会得到进一步的乐趣。以往国内娱乐片之所以不好看,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于导演不会使用运动镜头。

  这些技巧,已经不仅仅是影片的形式问题了,它成为了内容的一部分。观赏《疯狂的石头》,你不能只为了看偷翡翠的有没有偷到、保安的前列腺炎有没有治好、坏人有没有受到惩罚。你的乐趣,也不是光听演员们表演多口相声,还在于投入到导演给你设计的一个快速、疯狂、戏谑的影像世界里,不知不觉享用它。

  其实做到以上这些,也并不是很困难。最难的一点是,终于有国内导演,想到用这种方法来拍商业电影了,为什么以前一直没有呢?

  如果放到世界影坛的范围内看,本片并没有多么创新,它更像是个超级模仿秀,把各种“时尚”电影中的奇技淫巧全部搬来揉在了一块石头里。也许你已经听过很多人说起盖·里奇这个并不熟悉的名字,其实从形式上还能让我举出更多例子,德国的《罗拉快跑》英国的《僵尸肖恩》美国的《杀死比尔》香港的《买凶拍人》,其实,《疯狂的石头》在音乐处理方面,甚至很像周星驰的《功夫》。

  在《功夫》里,你会发现有多种不同类型的音乐都被揉到电影里去,为片子增色不少却不突兀。而《疯狂的石头》做得最出色的一点,也正是音乐与影片节奏的精彩合壁。京戏锣点加摇滚音乐配合着追击场面、厕所里的人哼着刀郎的歌、忧郁的弦乐衬托着保安憋尿的郁闷,有中式有西式,有古典有现代,每一个节奏点都被考虑到了,每一个趣味点也都在音乐里得到扩大,可以说,没有这些音乐和成功的剪辑,这部电影的趣味性要减少一半。片中有两段配乐,是用中式乐器和摇滚音乐来演奏老柴的“天鹅湖”,这颇能代表影片的音乐处理风格。也许这就是喜欢唱卡拉OK和拍过MTV的导演,为观众带来的特别趣味。

  没必要过多纠缠于这些模仿,因为就算是被模仿的这些电影,也都在模仿别人,如果追根纠底,那可能就要回到上世纪二十年代了。而国内的商业片之所以饱受指责,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还没学会走呢,就想跑了;还没学会模仿,怎么能会创新?《疯狂的石头》,是一个很好的娱乐片学习课程。内地导演应该有更多的,更聪明的模仿。不是模仿好莱坞大片,因为那需要整个工业体系的支撑。导演们更应该模仿创意,模仿形式,模仿精髓,琢磨低成本电影怎样拍得好看。

  这种电影的意义就在于,终于有导演肯做这些辛苦但又没什么“意义”的事,他只是绞尽脑汁用一切的电影手段想让观众高兴,而不是想拿奖。

  这真让人高兴。

  这部电影的缺点也许是不够简单和放松。从头到尾的节奏都很快,多线叙述,人物众多,还会有多重闪回,观影经验不足的观众有可能看不明白,会感到些许混乱,这是可以改进的,而且还没影响到本片的精彩。

  最后,我有必要借用现在流行的一个疯狂的句式来总结——《疯狂的石头》继承了黑色幽默电影的光荣的传统。盖里奇、汤姆提威克、昆汀塔伦蒂诺及所有无厘头港片在这一刻灵魂附体!在这一刻宁浩不是一个人在拍片,他不是一个人!他身后至少还有几千张DVD!
[ 本帖最后由 Chennai 于 2006-7-19 23:42 编辑 ]
作者: 国米地韩国饭    时间: 2006-7-22 07:25

看了`
  
  套不一般的多```
作者: ASION    时间: 2006-7-22 11:30

在重庆拍的,很搞笑。。。。。。。。。。。。
作者: 乱步    时间: 2006-7-22 15:06

在家里刚刚看完了啊~~~
太搞笑了啊,值得一看啊~~~~
作者: 耳听聋    时间: 2006-7-25 17:50

洼卡卡卡中国需要这样的电影
作者: 卯の宿    时间: 2006-7-25 18:11

偶有听说
打算去看~~~~
作者: 可樂狹女ゆき    时间: 2006-7-27 02:28

在某地看到宣传。..

觉得有点纱帽/...
作者: PastAngel    时间: 2006-7-27 15:54

看了。最开始报道说这个比天下无贼好多了。。看了后也不过如此,不知道是我心情不还是其他原因,我不觉得有好好笑。。。。。
作者: wangjing    时间: 2006-8-11 20:49

听起来不错......
作者: helloowl    时间: 2006-8-12 00:56

是部语言相当幽默的电影
值得一看
作者: 僦嗳陶喆    时间: 2006-8-13 22:23

至今仍旧还是没有看到这部片子,无奈.......黑皮的表现让许多人眼前一亮,捧腹着走出了影院.....
作者: 流苏    时间: 2006-8-18 09:29

是挺逗,
应该会叫好又叫座吧,
刘德华这次赚了
作者: coco_ling    时间: 2006-8-25 23:12

偶顶你个肺!!
作者: 旧唱片    时间: 2006-8-26 22:32

有机会一定要下下来看看 听说很好看
作者: 卡其色de柳丁    时间: 2006-8-29 10:40

|||  我直接看到睡觉....王S幽默....够冷....但也够让人沉睡``
作者: angel留恋    时间: 2006-9-8 05:30

好像就你一个人睡得着~~~




欢迎光临 ::喆服-陶喆歌迷会:: (http://davidcn.club/)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