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长沙市旅游景点分布
[打印本页]
作者:
曦祯
时间:
2005-10-19 03:03
标题:
长沙市旅游景点分布
世界之窗
长沙世界之窗文化旅游景区位于长沙东北郊区浏阳河畔,占地40万平方米,投资3亿元人民币,是迄今为止湖南省最大的文化旅游项目之一,也是湖南省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和影视拍摄基地。
长沙世界之窗将世界奇观、历史遗迹、古今名胜以及世界民居、民俗风情、世界歌舞艺术表演汇集于一园,再现了一个美妙的世界!它是一座以人类文明是为主线的主题公园;以座高层次、高享受、高品味的大花园;一座集世界风情精粹、形象逼真的全国一流的影视拍摄基地。它体现了自然与人文并重,历史、现实与幻想共存的精神。
长沙世界之窗在各景区的设计上,可谓是独出心裁而又各具魅力。欢乐谷欢愉狂烈、爱情谷甜蜜温馨、神秘谷神秘莫测、谐趣园幽默风趣、儿童乐园诱发通信、国际街热闹繁华……,无处不引人入胜、无处不流连忘返。
长沙世界之窗世纪愉悦性、趣味性、刺激性与深刻的文化内涵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使我们奉献给每一位游客的精心制作的精神文化产品。
长沙世界之窗的室内环境、民居陈饰、民俗风情、体育经济、中外民间杂技、杂耍、绝技、魔术、戏 剧、曲艺、歌舞以定点表演、流动表演、广场巡游等多种表演形式展现在游人面前。高科技的动感电影、水幕电影和激光音乐喷泉,更使您流连忘返。
岳麓山
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景胜。此风景区以麓山为主,由丘陵低山、江、河、湖泊、动植物圈以及人文景观组成。这里气候温和,冬暖夏凉,绿荫浓郁,主峰海拔300米,而湘江就在其足下缓缓流淌,真可谓锦绣山水,风光无限。
岳麓山景观由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两部分组成。自然风光占足了奇、珍、幽、美四个字。奇,是指岳麓山区林草繁茂,存有植物种类达几千种,女贞、银杏、樟树、椤木、苦槠、枫香等名木应有尽有,甚至千年以上树龄的古树亦可见到,还有皂荚、白玉兰等濒危树种,而桃花、迎春、玉兰、腊梅、丹桂、百合、芙蓉、蔷薇等花木更是漫山遍野,姹紫嫣红中乡出麓山织锦画幅。珍,是指岳麓山区野生动物繁衍较旺,林中穿梭歌唱着的有画眉、黄鹂、布 谷、杜鹃,还有啄木鸟、鹦鹉、猫头鹰等等,而在密林深处若隐若现,时不时露出头脸的有狐狸、山羊、野兔、山鸡,等等。岳麓山占了幽字,幽壑千重,幽泉千缕,若你冬季来此且碰巧夺天工现上岳麓漫天飞雪,一个幽字更会让你感受入骨三分,那也有个说法,即是著名的潇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美字更不用说了,岳麓山一年四季都美,冬雪美,春花美,而秋天来临的时候,不仅眼中看到的美,连口福都是美之又美了,石榴熟了,尝尝吧,板栗熟了,尝尝吧,南桔熟了,酸枣熟了,尝尝吧,尝尝吧!还有不能吃的红叶,它那么红,红得寂寞,红得凝重,红得你望到它后眼神就不肯错开,轻轻抚在掌心,一朵殷红的梦就握住了。可别忘记岳麓山的人文景观,那是岳麓山另一道亮丽的风景。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昭示着惟楚有材,而清风峡内,爱晚亭每每主人想起杜牧,那个留着一缕长髯的夫子,在和煦的阳光下吟咏"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岳麓山的景点太多了,粗粗算来,恐近百数,这之中含自然风光亦含名人遗迹,更兼有佛寺道宫。著名的景点有清风峡、爱晚亭、麓山寺、云麓宫、白鹤泉、飞来石等。
清风峡位于岳麓书院向麓山寺去的谷地,这里树木繁茂,绿荫浓郁,溪涧绕流,三面倚峰,景色美中夹秀,令人游之顿入物我两忘之境。清风峡内不仅有中国古代四大名亭之一爱晚亭,还有佛寺名截舍利塔,有刘道一墓、蒋翊武墓等等。
爱晚亭位于清风峡内,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原名红叶亭,后据唐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意,改名爱晚亭。毛泽东求学时常与 学友来此游憩、学习,现该亭匾额"爱晚亭"三字就是毛泽东主席于五十年代初亲笔手书。爱晚亭由四根红柱支撑,单檐歇山顶,亭角飞翘,自远处观之似凌空欲飞状。亭内立碑,上刻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诗句。到此一游,收获绝对会有,而且也绝不止只是留一、二张影那么简单。 出爱晚亭右行,过小桥上 登,未必便可见景,看看清澈的泉水,饮一盅泉水泡出的茶,想一想过去的事,心里的滋味就不同了。
枫林亭距爱晚亭不远,是一座看起来相对朴素简单的一座小亭,附近有清末岳麓书院学监程颂万所刻"放鹤"及"二南诗刻"诗文。
过枫林亭上行不远处即是舍利塔。塔前碑刻有"隋舍利塔"字,其背刻有"共建菩提"字。塔侧是兰涧,是一条两边崖壁上长满兰花的崖沟。过枫林亭后,可见清风峡内有几座墓葬,分别是革命党人刘道一、覃理鸣、蒋翊武之墓,辛亥援鄂民五护国阵亡将士公墓,以及肖伟烈士墓等。
半山亭是一座六角形古亭,单檐表瓦,位于覃理鸣墓之上,蒋翊武墓之下,这座亭建于半山,此地段山势峻峭,风景绝佳。
麓山寺是岳麓山又一重要景点,位于山腰,可由半山亭上行。此寺始建于西晋泰始四年(公元268年),屡遭焚毁,又屡屡复建。麓山寺由大门、弥勒殿、大雄宝殿、五观堂、钟鼓楼、观间阁等建筑组成。
麓山寺大门为牌楼式,正中之上镌"古麓山寺"四字,门楼两侧镌著名的楹联"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入大门后可见放生池,随即为第一进殿弥勒殿,佛台上供弥勒佛像。弥勒殿左有钟楼,殿右则为鼓楼。二进殿为大雄宝殿,即正殿,居寺内中心位置,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顶,殿内佛台供奉释迦牟尼佛三身佛像,庄重到极。大雄宝殿左侧是五观堂,用于寺内僧众就餐。接待宴客的客堂位于大雄宝殿左前方,而高僧讲经处位于大雄宝殿的右前方,此即讲经堂。观音阁在寺的后部,又叫藏经阁,是清康熙三十九(公元1706年)复建,距今近300年了。
观间阁为三开大殿,供奉观音菩萨三尊。观间阁前有两株产朝松,其中之一树龄已有1700多年。阁前廊柱上镌一付对联,是诗对杜甫所作,联曰:"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而阁匾"观音阁"三字是唐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
至麓山寺,会情不自禁起庄严心,而寺外景色旖旎,风光无限,均教人流连往返。
云麓宫是一道家场所,由山门、关帝殿、吕祖殿、三清宝殿等组成。入山门第一进殿即是关帝殿,位于望江楼的一楼,殿门悬"云麓道宫"四字匾,殿门两边对联曰:"对云绝顶为麓,求道安心即是宫"。关帝殿中供奉关对帝君像。关帝殿之上为吕祖殿,设在望江楼的二楼,殿内奉吕洞宾吕祖神像,殿顶绘有太极图及象数图。三清宝殿位于关帝殿之后,殿中奉三清尊神像,居中者是元始天尊、居左者是灵宝天尊、居右者是道德天尊。殿之左右设道教四大天师像。道教在岳麓山活动的历史十分久远,而明宪宗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建起云麓宫后,道教在这一地区就以此为活动中心了。
白鹤泉位于麓山寺上方南侧,这是一口奇泉,甘甜味美,历代寺僧均以其为饮用水。泉上方筑有单檐方亭,修有泉台和汉白玉石栏护围。
白鹤泉南侧悬崖有一笑啼岩,是应青年猎人与花仙相爱之传说而命名。据说,因笑啼岩处于两峰夹峙形成的瓶颈位置,每山风深拂,就会发出似啼似笑的声音。白鹤泉的上下方,分别有蔡锷将军墓及介绍其生平事迹的墓庐,近代民主革命家黄兴墓庐,还有谭馥墓、陈作新墓、吴道行墓等。此外,还有"印心石屋"石 刻、响鼓岭等景点。
飞来钟和飞来石也是岳麓山上有名的景点,飞来钟悬于云麓宫附近的一株银杏树上,飞来石位于飞来钟的下方。此处风景独秀,颇具风花雪月的韵味,端坐石上,听风吹钟鸣,心境会特别空澄。
赫石坡是一自然景观的聚集地,位于湖南师大后山,以巨石、幽谷、清溪和花木为元素组成。此处溪泉淙淙,花草繁茂幽香,野趣盎然。赫石坡内建有岳王亭,六角重檐,亭内有青石碑,是为纪念民族英雄岳飞而建。附近建有忠烈祠,原为岳王庙,歇山顶覆黄琉璃瓦,外形看上去雄伟壮观。
禹碑镌于禹碑峰东之石壁,碑文9行,77字,末镌"右帝禹制"4字,碑文难辨。禹碑下面是禹迹溪。禹是传说中治理洪水的英雄,奉舜命治水,三过家门不入,终于治理好洪水,因功被舜选为继承人。据说,禹碑就是歌颂大禹治水的功德,而禹迹溪则是当年大禹治水经过的地方。
岳麓山风景多,几乎步步是景点,岳麓山风景秀,秀到游人常怀念。
岳麓书院
在岳麓山东面山下,为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冠。始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采纳刘 的建议,由官府捐资兴建。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并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宋室南迁后,书院于高宗绍兴元年(公元1165年)湖南安抚史刘珙重建。宋代著名理学大师朱熹、张 二人主持讲学期间,是岳麓书院全盛时期,学生达1000人。当时有民谣“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并且称书院为“潇湘洙泗”,将它与孔子在家讲学的地方并称。恭帝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元将阿里海牙兵毁书院,元世祖运载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郡人学正刘必大才又重建。此后,数经兵灾,屡经修复,到清康熙(公元1662-1720)年间,书院又有大的复兴。康熙以“学达性天”赐给书院,乾隆(公元1736--1795)亦赐书“道南正脉”匾额。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改为高等学堂,后又改为高等师范,1918年湖南高等工业专门学校迁此。1926年,工专、商专与政法专校合并,改为湖南大学。现存建筑为清代所建,1981-1987年按原貌分期修复。书院前厅左右两壁石刻“忠孝廉节”四个大字,为朱熹所写。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的一颗璀璨明珠,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它历经千载,瀚墨流香,弦歌不绝,办学不已,故有“千年学府”的美称。195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它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明文公布,岳麓书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书院制度是中国古代有别于官学的重要教育制度。它始于晚唐,盛于宋,历经元、明,延至清末。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代创建的大小书院,有7000余所。但因时久境迁,世事沧桑,保留至今的书院极少,象岳麓书院一样保留和修复得如此完好的书院,更是屈指可数。古代书院为名流或当地开明士绅、百姓捐资而 建,一般有学田养护,当然也有得到官府资助的。书院办学的规模、层次不尽一致。层次较低的书院授受蒙童,承担启蒙教育的任务;层次中等的书院可出秀才之类的文人。岳麓书院系高层次的书院,其讲学者中多有全国名流大师;入院生徒对经史有一定了解,赋诗作文已有一定基础,甚至还要通过一定的考试或推荐,才能选拨入学。“潭州三学”就反映了岳麓书院录取生徒的情况。据明代《岳麓志》载:“宋潭士目居学读书为重,岳麓书院外,于湘江西岸复建湘西书院,州学生月积分高等,升湘西书院;又积分高等,升岳麓书院。潭人号称‘三学生’”(明《岳麓志》卷三)。岳麓书院由于师生水平较高,加之多代著名山长的努 力,建院有章,治学有方,故此,在历史上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经世济民之才,成为湘楚人才脱颖而出的摇篮。人才之盛带来学术研讨之盛。从著名的朱(熹)张()会讲到成为湖湘学派的重要基地;从宋代的理学到明代的王学;从朱熹、张、吴猎、王守仁、王夫之、罗典、王文清等巨儒的各种著述到毛泽东的老师、知名教育家、伦理学家杨昌济(岳麓书院著名学子之一)的真知灼见,可以清晰地看到岳麓书院学术思想发展的轨迹及其对湖南文化乃至其它方面发展的深刻影响。所以,古代岳麓书院既是江南一带的教育中心,又是一个学术中心。它在历史上的几度辉煌,颇受学人青睐,尤受皇室重视。宋真宗、理宗及清康熙、乾隆帝先后为之题名赐额或赠书,使岳麓书院饮誉神州,成为中国古代一所颇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机构,与白鹿洞书院(江西九江)、嵩阳书院(河南登封)、睢阳书院(河南商丘)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四书院中,嵩阳书院近已修复;睢阳书院早已湮灭无闻;白鹿洞书院虽遗构尚存,但办学早已中止。唯独岳麓书院,从创建到现在的全国重点大学湖南大学,延绵千载有余,一直办学不止,且一直是高等教育学府。这在国内独一无 二,在国外亦举世罕见。有些堪称世界最早的大学,其成立产时间与古岳麓书院相比,亦稍逊风骚。如岳麓书院与法国创建最早的大学--巴黎大学的前身索邦神学院的创建时间相比,要早281年。12世纪末创建的英国牛津大学也比岳麓书院晚建约300年。所以,当不少外国友人走进这所古老幽深的千年学府时,流连忘返,赞叹不已。实为情真意切。
人杰地灵,不无道理。鸟瞰书院全貌及周围景色,其境非凡。书院座落在风景胜地岳麓山清风峡口,三面环山,层峦叠翠;前临湘江,碧波荡漾。名山美水,前依后托,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高度协 调。从湘江西岸的牌楼口,直往山巅,早有古道联通,形成一条风景中轴线,岳麓书院就建在此中轴线上的中点。书院海拨约100米,现占地2.5万余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院前有天马、凤凰二山分峙两旁,俨若天然门户,古代其前后有朱张渡、柳堤、梅堤、咏归桥、翠微亭等景点相伴;院后沿中轴线而 上,有爱晚亭、舍利塔、古麓山寺、白鹤泉及近代修建的蔡锷墓、黄兴墓等著名景点相托,其它景点星布于中轴线的两侧。书院的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依次居中轴线而建。文庙、专祠及半学斋分建中轴线的北侧;教学斋、白泉轩、园林、碑廊等分建于中轴线的南侧。整个院内,大小院落,交叉有 序;亭台楼阁,古朴典雅;佳花名木,姿态各异;碑额诗联,比比皆是。这充分体现了古书院攻读经史、求索问道、赋诗作联、舞文弄墨的特色。岳麓书院现存建筑有山长居室、师生斋舍、授业讲堂、藏书楼阁、圣庙专祠、园林碑廊。再加一院前的二亭(风雩亭、吹香亭)二池(饮马池、黉门池)及院后的参天古木、茂林修竹,堪称当今海内外保存得最完好、规模最大的书院文物。若将清人所辟的书院八景(柳塘烟晓、桃坞烘霞、风荷晚香、桐荫别径、曲涧鸣泉、碧沼观鱼、花墩坐月、竹林冬翠)进一步修整完善,具体体现其佳景妙处,则更美不胜收。
为了适应时代前进的需要,岳麓书院于1903年更制易名为湖南高等学堂,1912年又更名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1917年改名为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所以古岳麓书院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古书院的一个整体文物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但它一直是湖南大学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由湖南大学组织修复与常年的维护和管理。
古书院的出书藏书功能依然保留。书院拥有一支素养较好的作者队伍,他们著书立说,已有不少著作先后出版。座落在书院内的湖南大学出版社,既为有关书院的出书功能和传统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御书楼修复后,其藏书建设日益加强。近10余年来,书院工作人员从各地收集和影印了一批有关岳麓书院及其它古书院的书籍、资料,同时逐年购置了不少古籍和社会科学类图书,加上社会名流,校友相赠的图书,御书楼的藏书已达到了可观的规模。现在这些图书正在教学科研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古岳麓书院还有祭祀的功能,古人先后修建了文庙及一批专祠。建文庙(即圣庙)以祭祀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始祖孔子及其知名弟子;建濂溪祠以祭祀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周敦颐(又称濂溪先生);建四箴亭以祭祀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理学之大成朱熹,及教育家、理学的杰出代表 张;建六君子堂以表彰朱洞、李允则、周式、刘珙、陈钢、杨茂元等六人在先后建设书院中的历史功绩;建船山祠以祭祀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又称船山先生)。古人到圣庙专祠进行供祀活动,也是他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弘扬传统文化、激励士贤的一种形式,但这种形式毕竟受到封建社会的粉饰,所以,民主革命开始之后,这种祭祀活动在书院逐渐消失。尽管这种祭祀形式不可取,但对圣贤先哲的纪念仍有一定意 义,对他们的哲学观点、思想道德观念中的合理部分还应继承和弘扬。古人留下的圣庙专祠,现修葺一新,供后人景仰,亦有助于人们了解和弘扬祖国的优良传统文化。
桔子洲头
桔洲生成于公元305年,其名始于公元六世纪,因杜甫佳句“桔洲田土仍膏腴”而盛名,洲上曾有水陆寺、拱极楼、江心阁等。1992年,桔洲被开发成长沙风景名胜区,集旅游、娱乐、体育、文化、商贸于一体,内有水上冲浪运动场、儿童乐园、美食街、电影街、健身院、国际会议中心、度假村、科技园等。
桔洲自古被称为小蓬莱:芦中送笛,仙阁琼楼;晒网渔村,竹篱斜护,红尘隔断,只闻钟鼓。唐朝建有江亭,宋之问《江亭望晚》柔情犹在,诗僧齐已几度“春日上方洲”。宋代建江心楼,是著名的“潇湘八景”之‘江天暮雪’所在。今游橘子洲头,眺望滔滔北去的江水,感受当年毛泽东“独立寒秋”“看万山红遍”“粪土当年万户侯”的万丈豪情,别有一番风情。
诗词碑,高4.8米,长8米,主碑四周花岗石镶边中嵌高1.5米,长6.7,厚0 .8米白色大理石,北面刻毛泽东手“橘子洲头”四字,南面刻毛泽东手书《沁 园春.长沙》词,均镌贴金铂,碑东西两端上方嵌大理石浮雕雄鹰,下设花坛。1996年12月动工,1967年8月建成。1979年在碑周围辟广场,东西两侧配植竹林。
烈士公园
位于市区东北部的浏阳河畔,总面积153.3公顷,洼地造湖,湖中筑岛。公园由纪念区、游览区两部分组成。园中常年树木苍郁,绿草如茵;游览区丛林吐翠曲径通幽,园内年嘉湖更为游人所流连。漫步湖面桥廊,泛舟湖心岛四周,览湖光山色,尽情归自然之雅兴。近年来在公园东北角又建成湖南民俗村,占地5公顷,依山傍水,沟壑纵横,瀑布跌宕。丛林中荟萃着土家、苗、侗、瑶、白、汉等民族的6个村寨。迷人的风景,精湛的建筑,奇特的风情,将游人带入一个淳朴神奇的境地。
纪念区的苍松翠柏之中耸立着58.7米高的烈士纪念塔,塔身镌刻“湖南烈士纪念碑”题词,为毛泽东手书。纪念堂内陈列着全省10多万先烈名录和90多位烈士遗像。该园每年举办花展,群芳争艳,美不胜收,并拥有设施现代化的游乐场、浮香艺苑等文化场所,朝晖楼、羡鲜馆为游客提供美味佳肴。
天心阁
长沙是古城,古城当然有古迹,天心阁就是其中之一。天心阁位于长沙市的天心公园内,是一座古香古色立于古城墙上的楼阁,天心阁古时就驰名三湘大地,亦是古城的标志。
天心阁位于长沙古城墙上,系乾隆十一年(1746)由抚军杨锡被主持兴建。阁名引《尚书》“咸有一德,克享天心”之意得名。阁楼总建筑面积864平方米,当时为全城最高处。解放后市政府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今天的阁体乃1983年重 建,仿木结构,栗瓦飞檐,朱梁画栋,主副三阁,间以长廊。整个阁体呈弧状分 布。主阁由60根木柱支撑,上有32个高啄鳌头,32只风马铜铃,10条吻龙。阁前后石栏杆上雕有62头石狮,还有车、马、龙、梅、竹、芙蓉等石雕,体现了长沙楚汉名城的风貌,另外阁内还珍藏了许多名人字画。
天心阁由主副三阁以及长廊组成。其中主阁高17.5米,居中,基台由花岗石筑成,其上楼阁有三层,三重檐歇山顶,檐翘起,琉璃瓦覆顶。天心阁顶檐之下,南悬"天心阁"三字匾,北悬"楚天一?quot;四字匾。此阁始建的时间今已无法考证,但至少不会晚于明 末,何况有明代城墙已作了它的"基座"。
天心阁古城墙创建于明洪武年间,当时作为城市城墙的一部分,同时,兼具军事防御功能,这段古城墙共设九座炮台,附建月城,使其形成半环拱式双城格局,整座墙体采用石基砖砌,并经过多次修茸。1993年在天心阁古城墙塑上有《太平军魂》群雕。
登阁远眺,极目寥廓,可将星沙古城景色一览尽收。
开福寺
开福寺位于长沙市区北面,是我国重点佛教寺院之一,始建于五代十国后,唐明宗天成二年(公元927年)历代佛事兴隆,高僧辈出。寺院以明清建筑为主。寺院巍峨,布局完整,佛像齐全,毗庐殿并有贴金罗汉500尊。山门为五间七柱三门之牌楼式,3米高的朱墙将寺院环抱,山门内沿 中轴线前后为放生池,绿洲、前坪、弥勒殿、大雄宝殿,两厢对称,东为客堂、斋堂、摩尼所和紫微堂等,房舍全由曲廊连接,参差错落,颇有明清建筑的艺术价值。 位于长沙市湘江东岸的凤嘴,距江岸不远。
此寺是一座著名寺院,属佛教禅宗临济宗杨岐派。自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此寺创建以来,一直香火旺盛。开福寺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主要由山门、三大殿等建筑组成。
开福寺山门为牌坊式建筑,三门四柱,正门有"古开福寺"四字匾,门前立石狮、石象各一对。入山门可见放生池,再过石桥即至三大殿。三大殿是寺院举办法事,供信徒拜佛上香的地方,前殿是弥勒殿(三圣殿),宽三间,中殿(大雄玉殿)是正殿,殿高20米,内供佛祖像,后殿是毗卢殿,亦为三间。三大殿两侧建有客堂、斋堂、方丈室、藏经楼、摩丝所、禅堂、念佛堂、讲堂等建筑。
每当佛事来临,开福寺总是香客络泽不绝,人山人海。
清水塘
清水塘位于长沙市八一西路,长沙市展览馆院内。这里是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原称长沙市清水塘路22号。当时这里是长沙市的郊区,附近只有几间农舍、爪棚等。1921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省级支部、中共湖南支部成立,是年冬季,支部在清水塘租下一所房子,作为秘密办公地,同时用于支部书记毛泽东一家住宿。
1922年5月,中共湘区委员会成立,毛泽东任书记,何叔衡、李立三、易礼容、刘少奇、郭亮等任委员,而区委机关就设在此地。毛泽东在清水塘这所房子住了一年半,而杨开慧带着孩子一直居住到1924年的5月。
现在,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已辟为展览室,内有毛泽东、杨开慧用过的遗物。
旧址邻近是长沙市展览馆。清水塘仍旧水清清,只是一代伟人的音容笑貌和伟岸身姿仿佛都印在了这 里。由大门进入后,迎面便是毛泽东主席高在的塑像,塑像右前方有一亭,亭额上镌有毛主席手迹"云翥"二字。此亭侧边墙壁上是书法刻碑群,主要镌刻了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手迹,飞龙走凤,挥洒飘逸,赏之顿觉心神俱说,伟人的激扬文字风采瞬间展露无遗。
主席塑像后有一弧像拱门,正中仍镌有主席手迹,是"故园"二字。过此拱门便至清水塘边,由塘地前行便是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
此处园林景佳,绿树浓荫,更衬出旧址故园之亲切。
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乡,共有三座墓,分别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及其妻、儿的墓。
1972年1月16日考古工作者首先发掘了马王堆汉墓一号墓,此墓深达16米,内中棺椁的边箱中塞满大量的随葬品,由文物上的文字可辨出此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利仓夫人辛追墓。4月28日,考古人员打打开内棺材盖,由此发现了埋存地下2100多年仍未腐烂的汉代女尸。
1973年11月18日和12月18日,考古人员分别发掘了三号墓和二号墓,确定了三号墓主为利仓之子,二号墓主即为轪侯利仓,其中利仓墓因多次被盗遗失了很多随葬品。
马王堆汉墓之一、三号墓出土文物极多,内中仅钟、鼎、钫、壶、盒、奁、盘、杯、木俑、屏风等漆 器就达500件。一号墓珍贵。三号墓出土的帛书中不仅有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著作《五占星》、《天文气象杂 占》,还有华夏最古老的医药专著《脉法》、《五十二病方》等。帛画则有《长沙国南部地形图》、《驻军图》等,颇具高深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不但品种繁多,且价值极为珍贵,艺术性高、实用性强,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轰动了海内外。
本世纪七十年代,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文物包括汉代女尸被移至湖南省博物馆内新建成的"马王堆汉墓陈列馆"中。当时,是在周恩来总理的新自过问下,由湖南省和国家文物局拨专款修建陈列馆,恒温、恒湿,陈列方式特殊,据说是当时的亚洲一流水平陈列馆。
湖南省博物馆位于长沙市东风路3号,在此可以看到古尸及其随葬文物。在海外,旅游者往往会将马王堆与秦始皇兵马俑相提并论,而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可见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文物是多么珍贵,又引起了多么广泛的轰动效应,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已成为中华文明古国的一份瑰宝。
P:这些地方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参观参观!去年huhao1982曾做过类似的帖子,本想借着用用,可是由于他给的图片大多无法链接,也没有详细的介绍,故而我还是重新编制了一张新帖
[
本帖最后由 曦祯 于 2005-10-19 03:14 编辑
]
作者:
été
时间:
2005-10-19 21:06
我的妈呀```又看到了亲切的辛追 女矣 女母 ....||||
就是因为见她老人家的次数太多了...令我晚上做梦都梦到她复活了......||||||
妈呀..吓死我了!!
长沙这些地方确实是值得一去的....
全世界只有三个的"山水洲城"这样的城市可不是盖的!!
作者:
charoltte
时间:
2005-10-22 06:22
还可以加一个沿江风光带~
作者:
曦祯
时间:
2005-10-23 22:17
To 小额:这个,你对她老人家的感情可真是不一般啊
,梦中她对你说什么了?
To 小佳:那个我搜集了相关资料后也会补充进去,but沿江风光带给我留下了惨痛的记忆
作者:
赵炎虎
时间:
2005-10-28 12:07
都瞒好的啊```我觉得``呵呵``我希望她活过来类``听说是个大美女咯````
作者:
babybabybaby
时间:
2005-11-7 22:09
很小的时候去了的
不过不记得哪里什么样子了
下次去
湖南的捅子们要罩到啊
西西
作者:
donot
时间:
2005-11-7 22:37
Good~下次été带我去啊~
作者:
曦祯
时间:
2005-11-9 12:34
引用:
原帖由
babybabybaby
于 2005-11-7 22:09 发表
很小的时候去了的
不过不记得哪里什么样子了
下次去
湖南的捅子们要罩到啊
西西
一定罩你
作者:
254421121
时间:
2006-2-28 21:11
喂 ... 我觉得还有杂地方 你冒写起进去.
国具名的地方你不写诶?
可惜 可惜 <走马楼> 大家哈不晓得是那杂地方吧/!
作者:
été
时间:
2006-3-1 15:23
呵~走马楼就是现在平和堂的位置呀
当年还在那里发现了古井和简牍呀
8过真要用图片表现出来就难了
作者:
charoltte
时间:
2006-9-2 22:55
现在走马楼还在拨.............. | | | |
欢迎光临 ::喆服-陶喆歌迷会:: (http://davidcn.club/)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