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潮州功夫茶 [打印本页]

作者: 一刀    时间: 2005-9-8 16:43     标题: 潮州功夫茶


《茶经 · 六之饮》曰:“天育万物,皆有至妙。”“所庇者屋,屋精极。”接着,他列举了茶的“九难”,意即从采造、鉴别、用具、用火、择水、烤炙、碾末、烹煮、饮用等九个方面,都应力求其精。
    精,正是工夫茶最突出的特点,它体现在烹制、品饮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而不仅仅是“器具更为精致”而已。
    1.在“热”字上做足文章
      潮州民间流传一则“笑话”:茶座中来了一位新客,主人请他品茶。饮罢,主人问:“如何?”客答:“好”。主人又问:“好在哪里?”客答:“哙烧。(够热)”一座皆窃笑。
    其实,被笑的应该是茶座中人或“笑话”的编造者。因为,来客的回答尽管只有两个字,却道出了品茶的真谛:热。
    李时珍《本草纲目·茶》引陈藏器曰:“饮之宜热,冷则聚痰。”又引李廷飞曰:“大抵饮茶宜热宜少。”用工夫茶法,“乘热连饮”便有了切实保存证:一系列的烫罐淋杯,罐外追热、高冲低斟的程式,能有效地减少泡、斟过程中热量的散失;杯小如核桃,几可一口啜尽,可避免先一口、后一口冷热不均的弊病;壶小如鸡子,故冲工夫茶要分多轮(潮人称“巡”)进行。这样能不断续入沸水,使壶中持续保持高温。
    2.完美地体现了“茶性俭”的特点。
      “茶性俭”的“俭”,含有贫乏、不丰足的意思。也即是说,茶汤的水浸出物中,人效成分的含量不多,因此,泡茶的水宜多,多了滋味就淡泊。小壶小杯的功夫茶。最能体现“茶性俭”的特点。而多轮冲泡法对于准确把握泡茶时间、恰到好处地体现茶的香味亦极其有利。
    3.一杯澄彻韵更幽。
       工夫茶艺中的刮沫(或用盖瓯操作进的弃去头冲水),就是去除泡沫的妙法。纳茶时之“分层结构法”,又可使经过粗茶叶层过滤的茶汤澄彻无渣。此外,工夫茶因杯小,香浓、汤热,故啜后杯中仍有余香,这是一股比从茶汤上溢出的香气更深沉、更浓烈的“山韵气”,“嗅杯”因此亦杨为其凶瀹饮法所无而为工夫茶所独有的雅趣。

    刚接触工夫茶的人,往往因浓而生畏,其实大可不必。陈椽先生在《论茶与文化》一书中指出,浓茶有不同的概念:叶量很多,开水很少,香味很浓,如闽南、粤东饮武夷山岩茶,随泡随饮,饮量很少,有害物质没有泡出来,则无害。相反地,冲泡很久,茶汤不倒出来,旨起色香味很大变化。茶汤品质劣变,有害物质一部或全部浸出,这种浓茶则危害很大。
    可见,工夫茶确实是既考究又科学的瀹饮法中的极致,是对《茶经》“精极”精神的继承与弘扬。
作者: 一刀    时间: 2005-9-8 16:44

潮州功夫茶是富有地方特色的茶艺,是独特的潮汕地方文化、饮食文化。功夫茶从茶具、茶叶、用水、冲泡到品尝都十分讲究。茶具用宜兴茶壶或盖瓯及小瓷杯,茶叶用乌龙茶,冲泡的程序有包括纳茶、候汤、冲泡、刮沫、淋盖、烫杯、洗杯、筛点等步骤,高冲低筛,操作严谨,而且品尝还重在慢饮细酌。

  潮汕人爱饮功夫茶,可以说是达到“嗜茶成性”的程度。古人说的天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潮汕“老茶客”,却把古人列为末位的茶,破格地晋升为第一位,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泡饮功夫茶。他们不怕俗话说的“早晨空腹茶,劫贼入人家”,而持之以恒,处之泰然,视茶如命。

  潮汕地区自古就是礼义名邦,睦邻好客为潮汕人的传统美德。无论严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接待客人的佳品就是功夫茶。宾主缘茶几而坐,饮茶聊天,菜罐一把,茶杯三个,一遍又一遍地高冲低斟,茶色茶味从浓到淡,亲情友谊却从淡到浓,正所谓“茶薄人情厚”一泡未尽兴,又换上新一泡,如是轮回,未令人生厌。
作者: jojo    时间: 2005-9-8 16:53

记得以前潮州的同学用茶招呼我,
还配一种小小的甜点,
这样喝起茶来特别有味道`!!!
作者: 炎颜    时间: 2005-9-9 16:32

偶很少喝茶,看了看当长见识的
呵呵,不会喝茶,喝只喝蜂蜜绿茶
作者: 五爷    时间: 2005-9-10 00:24

一杯茶一支烟是五爷的最爱。。。。
作者: 嚣张晓陶    时间: 2005-9-12 17:36

品尝过了,第一道茶味道真浓,很不错的说.
作者: babybabybaby    时间: 2005-9-16 09:38

太讲究了  
我喝袋装的
嘿嘿
作者: 一刀    时间: 2005-9-16 10:24

各地风俗不一样!那里茶比饭还重要(当然是对那些老一辈的),现在流行雪碧咯!
呵呵!顺便帮一下老大.....
作者: jojo    时间: 2005-9-16 16:05

路过~!!!
11果然好支持雪碧~!!!
值得表扬`!!!
作者: 鑫的寂寞季节    时间: 2005-9-18 15:32

那也表扬我吧!
现在偶弄的我家都喝雪碧了~




欢迎光临 ::喆服-陶喆歌迷会:: (http://davidcn.club/)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