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感动人的电影语言
[打印本页]
作者:
混乱路线
时间:
2005-2-2 17:06
标题:
感动人的电影语言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把大银幕上的画面称之为电影而不是生活或者其他?也许有些人会认为这根本不是问题。有什么好想的呢?因为她是电影所以她是电影啊,
是啊,因为她是电影所以她是电影,而不是生活。她只要用几个镜头就能让我们泪流满面或者哈哈大笑。不用家长里短,只要一个满布皱纹的老汉,一个小小的车站,一个企盼的眼神,我们就能体味个中亲情:不用收行拾李,只要一片飞扬的黄土,一部破旧的吉普,一个身穿牛仔的男子,我们就能知道跋涉的路途……
不用全部,却能成全我们思想的全部。生活以他的方式一天一天的展现在我们身边,电影也有她自己的语言向我们表达。她是生活的浓缩,也是我们感情的浓缩。正因为她是那么纯正那么浓厚,所以她的滋味才那么强烈,才那么引起我们的共鸣。说实话,这样厚实的东西并不容易把握,然而掌握好了却能制造一切看似虚幻而在我们内心永远真实的东西。
关于理想
《海上钢琴师》 很高兴看到论坛上很多网友都谈到了这部片子,本人也非常喜欢。她内涵了很多想法或者说主张。比如:岸上的录音师替1900做专辑的时候,用名誉、金钱、地位等等引诱他,可是1900拒绝了。为什么?因为这些东西对他不重要。其实说到底它们对我们每个人都不重要,只是身处在人人都疲于追求虚荣浮华的环境里,久而久之我们就认为那些很重要,然后随波逐流的在人潮中奔忙……也许,某种意义上说,1900是幸福的,没有被那些看上去不得不要其实什么都不是的东西迷惑。他一生都与他的灵魂相伴,与自己的音乐相伴,没有像我们一样一辈子忙于外乎于自身的乱七八糟。
虽然,1900只活了三十几岁,没有看过花花世界,没有完成他的恋爱,没有……但是当我们走过坟墓来到上帝面前,他将是最值得羡慕的,因为他享受了生命的每一天。每一次都是心底最深的感动。
还清晰的记得,1900站在陆地与轮船之间的扶梯上,看着高楼耸立的城市,很长很长一段时间,最后还是回到了甲板。人们问他:“看到了吗?陆地,陆地就在前面,为什么不去呢?”他说“因为,我什么都看不见。”满眼的繁华却没有自己要的简单,所以他还是回到了他的世界,仍旧做一个快乐的单纯的真实的人。而这种快乐、单纯、真实的理想,随着1900与那条船的爆炸在我们心里敲响了最强音。
关于爱情
《我的父亲母亲》 记得在前面关于最感人爱情电影的讨论里我也提到了这部片子。之所以喜欢,不是因为张艺谋,更不是因为章子怡(当然不能否认她在其中确实有尚嘉表现),因为爱情的纯。乡村少女爱上了支教的教书先生,然后全心全意的付出自己所有的感情。不用跌宕起伏,不用海誓山盟,不用美酒香槟,爱,所以爱。其实爱就是这么简单。
那天中国民俗学的老师捧着光盘进教室,稍显激动地说要放一部张艺谋最好的影片,当时我们都不以为然。然而,不到两个小时之后,每个人都有些沉默。是在回味,是在感动,是在幸福,暖暖的飘飘的感觉,很真实。
[
Last edited by 混乱路线 on 2005-2-2 at 17:17
]
作者:
幽然风
时间:
2005-2-2 17:25
我喜欢深深陷在电影里的感觉。。。
《海上钢琴师》虽然没有惊心动迫的东西,却让人觉得有什么堵在心口,浓得化不开。。。结尾1900跟老友道别时说的那些上天堂之后的笑话。。。让人~啊~
作者:
混乱路线
时间:
2005-2-3 14:17
生活用琐琐碎碎把我们的感情肢解破碎,而电影为我们寻找到保存着那一点化不开的东西
作者:
朱朱在这里
时间:
2005-2-10 15:09
《海上钢琴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900钢琴比赛和炸船那2个部分,
一个是高超的技艺,一个是让人感动的笑话!
作者:
混乱路线
时间:
2005-3-19 16:01
笑话?
传说吧?!
她在一个地方永远流传,那就是我们的心
作者:
cjedu
时间:
2005-3-24 09:45
《我的父亲母亲》对爱的那份执着让人感动
《海上钢琴师》活在自己想要的生活里令人羡慕
作者:
可樂狹女ゆき
时间:
2005-3-26 13:31
看来大家都满喜欢背情类的电影啊,我原本看1900第一遍的时候满伤感的,但是第二次的时候我就没什么感觉了,因为他是为了对于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大于爱情,大于友情,大于一切包括生命.我喜欢这部片
欢迎光临 ::喆服-陶喆歌迷会:: (http://davidcn.club/)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