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2005-1-15/ 羅大佑:不寫不痛不癢的歌 音樂不外乎是感情
[打印本页]
作者:
chiu_pat
时间:
2005-1-17 00:28
标题:
2005-1-15/ 羅大佑:不寫不痛不癢的歌 音樂不外乎是感情
2005年01月15日03:26
羅大佑的新專輯《美麗島》錄音製作竟然長達8年,並且橫跨世紀的交替,第一期是1997年在紐約,第二期是2001年在臺北,第三期是2003年在香港,其間在2002年的夏天,他曾經在北京誠邀包括音樂人張亞東、樂評人金兆鈞、丁寧等在內的十多名業內人士進行了一次小型試聽會,記者亦有幸參加。當時這張專輯中的歌曲基本上都已經完成,如今又過了兩年多,這張專輯終於面世了,對於羅大佑的歌迷和整個華語流行歌壇來說,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振奮的消息,歷經30年創作生涯的羅大佑,迄今已經
創作了超過200首歌曲,一直都如他在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的前言中所撰寫的那樣:“這裏沒有不痛不癢的歌。”記者高興的是,這篇在當時進行的獨家專訪今日也終於得以見天日,從羅大佑對自己作品的陳述中,我們不僅地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思路,更可以感受到他內心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對世界、對生命的熱忱。
在羅大佑的新專輯中,真正寫男女愛情的歌曲只有兩首,而且都是寫給他的前妻李烈的——《往事2000》和《啊!停不住的愛人》。羅大佑說:“我已經不能寫那種像《光陰的故事》那樣的大學時代的情歌了,要寫一個四十多歲老男人的情歌。以音樂啦、歌詞的形態啦,以伴奏的方式啦,如何在數位電腦跟人性的音樂中間造成一個平衡。”
《啊!停不住的愛人》寫出離婚男人的感受,他說,男人總是離了婚之後覺得很愧疚。《往事2000》則更有懷舊意味,跟他以前的情歌也不太一樣。當時羅大佑很感慨地說:“現在是2002年,可是你們去想2000年,會覺得是好久以前的事情,你有沒有這種感覺?其實只是過了兩年而已。”是的,兩年而已。現在是2005年1月,離開頭一次聽到這些歌的那個夏天,也才過了兩年多而已,但是,歌壇與世界已經又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太多的物是人非,太多的滄海桑田,幸好還可以重逢羅大佑,還可以聽到這張非常有品質的唱片,還可以為羅大佑的寶刀不老而感動。
當年我曾經埋怨他這次情歌太少,至今我也依然覺得缺憾,但羅大佑笑道:“人越來越老了,談的戀愛也不會那麼多了,又失戀過那麼多次以後,對失戀的感覺不能說麻木,但也不會像年輕時那麼激烈了,所以情歌會少一點。這種情歌也會成熟一點,會把愛情當作一輩子的一個朋友,不是一翻臉就吵得滿城風雨。”
羅大佑認為,其實音樂不外乎是感情。除了愛情,亦有朋友之情,比如他寫給舞蹈家羅曼菲的《舞女》,意境是一個小女孩在跳舞,編曲是從練習曲開始思考,想到自己開始學鋼琴跟小女孩跳舞的練習過程是一樣的,都從簡單的三拍練習曲開始。簡單乾淨的曲風在十多首音樂形態複雜各異的歌中顯得特別跳脫,很多人都喜歡這首歌。談及這位好友,羅大佑說:“我認識她18年了,聽說她得了肺癌,我嚇死了。她是不抽煙的,我們一些人在一起抽煙喝酒的時候,她就躲在一邊避煙。我覺得太沒有天理了吧?我們抽煙,可是她得了肺癌。她是我那麼好的朋友,我想寫首歌也是朋友之間很好的表達,這首歌給她聽的時候,她很開心,她哭了。”
《美麗島》亦是一種感情的表達,那是一種對土地的感情,也有他對臺灣一些社會現狀的看法,正如羅大佑在這張唱片的前言中寫的那樣:“即使有幾首歌不是在此寫的,我們仍然要把所有聲音的成就歸功於這塊土地。因為只有如此,才能夠從她身上收取養分,多年之後,重新來孕育那份我們共同虧欠於她的歸屬。”
呈現複雜音樂形態
在這張專輯中,羅大佑為我們呈現出多元的、複雜的音樂形態,包括純古典流行風格、Rap、搖頭音樂、阿拉伯音樂、drum&bass、另類搖滾等等。
在《美麗島》中,羅大佑把木吉他和許多電子的東西結合在一起,做出搖頭音樂的感覺,如何讓現代人能聽得進去,但是又不失掉古典的、傳統的東西,是他在這裏面進行的最大嘗試。他說:“這個歌其實只有兩個和絃。一首歌要保持一種單純的狀態,它的和絃應越少越好。我們的祖先其實都是用最簡單的和絃寫歌的,以前可能一個和絃就寫到底。我現在嘗試在兩邊找到一個平衡,其實很掙扎。”
《真的假的》曾經在金曲獎上演唱過,那時是抨擊盜版。Rap的部分是武雄寫的歌詞,找了一些年輕朋友唱,一起挑戰社會的真偽,羅大佑說他第一次嘗試Hip-Hop曲風,覺得非常有趣。當年試聽會上這可能是我和另一個朋友最不能接受的一首歌,羅大佑也非常清楚別人的質疑:是不是越來越商業?是不是要討好低齡歌迷?他說:“我覺得一個作曲家、一個歌手不應該離本質太遠,就是說不應該離市場太遠,他如果離市場太遠,第一個他會遭到淘汰的命運,第二個他會跟整個時代的脈搏相處不到一起。我一直認為音樂要發揮它的影響力的話,跟市場、跟整個社會的族群做一個某種程度的結合是必要的。”同時我們也覺得雖然這個音樂形式是很市場化很時髦的,但是歌曲的內涵確實如此博大和沉重,喜歡這種音樂的年輕人會接受這種需要沉澱下來琢磨的歌詞嗎?羅大佑表示,音樂的形式是想吸引年輕人來聽,內涵則是四五十歲人的社會責任感,“我們這個年紀的人不去多想一點,你希望20多歲的年輕人想嗎?20多歲的人只能看到從他十四五歲開始懂事以後網路上的一些東西。如果我們不把這個時代被曲解的意義真正講出來的話,歷史在批判的時候,會說,那個時候的人活得沒勇氣嘛,那時候的人活著幹嗎呢?”
羅大佑說他並不會裝年輕,“年紀沒辦法偽裝,我只能以我這樣的年紀看年輕人,想想我當初這個時候在幹嗎,就像我寫《未來主人翁》的時候,我是看著五六歲的小孩子在寫,有時候必須跨過一代人,必須跳出來去寫。”
《網路》則回歸到“比較羅大佑”的另類搖滾,講人跟機器的關係。當時他覺得這個世界很虛擬,網路的空間卻很大,所以他覺得人跟人的距離會被拉得更大。
《傾城之雨》是我當時最愛的一首,那優美雋永的旋律我當時只聽了一遍,但兩年多來都不曾忘懷,它經常能在我的耳邊迴響。的確,最簡單的東西往往能最快、最直接地打動人。也許吸引我的還有標題,因為它很有張愛玲的感覺。這首歌寫於1997年,一樁綁架撕票案震動了整個臺灣,受害者是臺灣知名藝人白冰冰之女白小燕,一個花季少女在被歹徒綁架後慘遭淩虐和殺害。羅大佑說:“那時候我在紐約錄音,用一把吉他,用簡單的方式表現,在一個混亂的社會裏,因為一宗綁架撕票案造成的幾乎是一種群體的恐懼感和挫折感,以及不知道怎麼辦的感覺。真的,臺北的婦女晚上回家都會很害怕,就到了那個地步。有人說,全臺北應該戒嚴一個月,抓那三個兇手。”
時光消失後還有寧靜溫泉
《時光在慢慢消失》和《寧靜溫泉》是相呼應的兩首歌,如果說前者是對世界的疑問,寧靜溫泉就是解答。最初羅大佑在1998年紐約林肯中葹茪H演唱會中演奏前者,以羅曼菲的舞蹈相伴。2001年,他請林夕填詞。那一年林夕身體不好,羅大佑覺得大概是工作過度,“他工作太多,壓力太大。他每天中午起來,到商業二台上班,吃完晚飯然後開會,開到夜宵時間,淩晨兩三點回家,洗澡,看網路、看報紙、寫歌詞,到早上八九點,睡覺,睡到下午兩三點起來。他非常苦幹加實幹,他身體非常不好,甚至不接電話,寫《時光在慢慢消失》,我就說你只要把你兩個禮拜以內的所有的感覺寫出來就對了,我相信他那個時候的感覺可能是蠻接近死亡的感覺。”
而《寧靜溫泉》唱出羅大佑最重要的人文關懷和溫暖情懷,他跟林夕講,這個人間還是有希望的。於是就有了“心靈啊回到誰的家”這樣的歌詞,加上禮贊式曲風,非常好地總結了這張唱片中所有的浮動和沉澱。令人吃驚的是這首歌是陶喆編曲的,如果他不說,打死我也想像不到,羅大佑說:“這就是為什麼說音樂家跟音樂家的溝通那麼重要,如果是另外一個人編,或者陶喆給另外一個人編的話,絕對不是這個樣子,即使是同一首歌,因為這跟溝通方式有很大關係。”
這首歌充分體現了羅大佑式的關懷,他可以犀利、可以一針見血,但是他並不讓人完全幻滅,他讓你在幻滅的思考之後仍然堅信,世界是有希望的,明天會更好。因為對他來說,藝術的價值不是破壞,而是建設。 信報記者唐崢/文 信報記者陸欣/攝
<< 北京娛樂信報 >>
作者:
Rocwo
时间:
2005-1-17 08:52
引用:
令人吃驚的是這首歌是陶喆編曲的,如果他不說,打死我也想像不到,...
写这文章的记者是个白痴
作者:
Yieyie
时间:
2005-1-17 09:29
。。。
别的先不说,就这样的文字用在新闻报导里面真是坍自己台。
作者:
♂愛喆主義→
时间:
2005-1-17 12:36
我以为他又要骂人了~汗////////////////
欢迎光临 ::喆服-陶喆歌迷会:: (http://davidcn.club/)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