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抄书】50年代的摇滚乐手 [打印本页]
作者: JiJi 时间: 2004-3-23 00:00 标题: 【抄书】50年代的摇滚乐手
这些内容是从书上打字出来的||||||抄袭一下,内容好长,看的晕晕的。
有兴趣了解摇滚乐历史的可以看看
50年代的摇滚乐坛上有“六大明星”(big six)之说,除了普莱斯利,还有小理查、多米诺、贝里、刘易斯和霍里。他们都对50年代摇滚乐风格的形成,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猫王的资料都在这个帖子里了,LION的
http://www.davidcn.club/dispbbs.asp?boardID=3&ID=14117
小理查(Little Richard)
他是风格强烈的主流摇滚的典型代表,对摇滚乐的发展有着持久的影响。后来,继续他这种风格的有滚石(Rolling Stone)、Jimi Hendrix、The Who、Alice Cooper、Otis Redding、James Brown、Janis Joplin、David Bowie、Prince以及70、80年代其他许多硬摇滚(hard rock)和重金属(heavy metal)的乐手。
小理查1932年生于佐治亚州的梅肯,家境贫困,是劝驾12个小孩中的第三个。从小在家庭影响下虔诚地信仰上帝,参加当地教堂唱诗班,而且希望将来从事教会工作。但是,新教(意味着守规矩)还是放任自己,是他性格的两个方面,也是构成他后来生活中互相冲突的两个部分。小理查13岁时,不顾父亲反对,离家出走,与一对白人夫妇生活在一起。这对夫妇在梅肯经营一家夜总会,使小理查有机会从那里熟悉各种音乐。他离家以后的活动还包括参加药物巡回展览演出,参加布鲁克乐队,以及1952年的移居休斯顿,为那里的孔雀唱片公司录制了几首带有福音歌风味的节奏布鲁斯,但未获成功。不久,他的父亲遭人枪杀身亡,小理查回到佐治亚地区,挑起了家庭经济重担。他组织了新的乐队,开始注意听多米诺、贝里等人的音乐,并试着把自己的录音寄给洛杉矶的“专家”(Speciality)唱片公司。等了几个月以后,专家唱片公司才同意与他签约,并安排他就近在新奥尔良录音。
正是在新奥尔良的录音室里,一件偶然的事情成了小理查一生中的转折点。那天在场负责录音的是公司监制人Robert Blackwell,多多少少被吓着了的小理查小心翼翼地唱了四首平淡的歌曲以后,就到午餐时间了。午餐休息时间,小理查走向钢琴,一面弹钢琴一面毫无顾忌地用他那粗哑的嗓门,大声吼出一首有伤风化的歌曲《Tutti Frutti》,一下子就把Blackwell吸引住了,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歌声。Blackwell立刻找来了一位当地的歌曲作家,对歌词进行了清理,加上了乐队,15分钟以后,录音带上已经录下了一首后来成为摇滚经典之作的乐曲。
《Tutti Frutti》的节歌(verses)和叠歌(chorus)都是12小节布鲁斯。小理查在钢琴上的演奏采用敲击式的布吉乌吉风格,乐队中其他乐器还有吉他、低音提琴、萨克斯管和鼓。他的喊叫式的歌唱风格和假声“哦”的使用引起了很多人的模仿。叠歌的歌词是50年代摇滚乐流行的没有含义的“胡扯”的代表作。这首歌曲的特点在小理查其他歌曲中也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来,如《Long Tall Sally》、《Slippin' and Sliding》、《Rip It Up》、《Ready Teddy》、《The Girl Can't Help It》、《Lucille》、《Jenny Jenny》、和《Good Golly Miss Molly》等。虽然《Tutti Frutti》卖出50万张唱片,黑人和白人都喜欢,而且很快,普莱斯利和布恩都有了它的“翻唱版”,但不少人还是觉得它太闹、太野了。它在POP榜上只列于第二十一位(在节奏布鲁斯榜上列为第二)。
小理查的表演作风狂热,连唱带喊加上跳,总是满头大汗的样子。有人认为,他这种无拘无束的舞台风格和他长时期想成为一名传教士的志向,有着一种奇妙的联系,因为作为传教士,他企图“规劝他的听众不加抑制地表现出对上帝的赞颂和自我忏悔的精神”。1957年,小理查从澳洲旅行演出归来后,专心致力于宗教,断绝演出活动,而且经常把摇滚乐称作“魔鬼的音乐”。他进入阿拉巴马州Oakwood圣经学院,获学士学位,并被任为“第七天耶稣再生教堂”(Seventh Day Adventist Church)牧师。在此期间,他录制了几首福音歌,但发现它们无论在福音歌爱好者或摇滚乐爱好者中都没有多少听众。1962年小理查赴英国巡回演出,在那里遇到Beatles和滚石乐队。他受Beatles鼓舞,决心重返摇滚乐行业。滚石乐队的主要成员Mike Jagger说,小理查的表演风格“像在福音传道会上施行催眠术一般……我简直不能相信小理查在舞台上竟有那么大的力量。他是了不起的”。
不过,回到美国以后,小理查献演了几首歌曲,几乎都未能进入最佳100首之列。到了60年代末,小理查的风格显得过时了。他跳不出自己的老一套,但他的影响仍然可以在其他摇滚乐手的表演中体现出来。70年代,他企图重整旗鼓,但因卷入吸毒、酗酒和同性恋而未能如愿。80年代初,他再一次放弃狂放的生活方式而转向宗教。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23 20:54:03编辑过]
作者: JiJi 时间: 2004-3-23 00:00
多米诺(Fats Domino)
法茨·多米诺和小理查一样,都是南方黑人,都是自弹(钢琴)自唱,音乐背景都是节奏布鲁斯,都在50年代成为摇滚乐的主要歌星。但是,他的风格和小理查很不一样:他显得比较文明,比较有控制,不那么猛烈,不那么谣言。他“坐”在钢琴凳上弹琴,没有小理查或刘易斯那些戏剧性动作,他的演唱也不像小理查那么粗声粗气,很少歇斯底里,不带威胁性。他的个人生活方式也无可挑剔。
多米诺1928年出生于新奥尔良,音乐家庭出身,9岁开始学钢琴,14岁中学退学,白天在工厂做工,晚上参加俱乐部演出。1950年,他的第一首歌曲《胖人》(The Fat Man)发行,属于节奏布鲁斯类型,销量超过百万。自那以后,他的风格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变化,即便后来成了摇滚明星,仍是如此。他的钢琴演奏也是布吉乌吉式的,但不像小理查那么红火,他“使用新奥尔良爵士和福音歌的特殊手法,以建立一种舞厅的气氛”。
多米诺第一首获得“市场交叉”效果的歌曲是1955年发行的《不丢脸吗》(Ain't That a Shame)。它在节奏布鲁斯排行榜上列为第一名,在POP排行榜上列为第十名。作为一首节奏布鲁斯歌曲,就在当时来说是很不寻常的(同年9月,布恩发行的同一首歌曲的翻唱版,列POP榜首)。多米诺其他重要歌曲还有《I'm In Love Again》、《When My Dream Boat Comes Home》、《Blue Monday》等。
50年代的摇滚乐并不全是新作品。歌曲的流传和衰落都很迅速,因此需要大量作品。有人就找出一些过去的歌曲,特别是旧的POP按照摇滚的风格加以改编。通常的做法是增加摇滚乐的低音声部和明显的摇滚节拍。多米诺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尤为突出。如他演唱的《Blueberry Hill》,40年代就已流行;《My Blue Heaven》原是1927年的歌曲。
到了1960年,主流摇滚的风格不那么时兴了。多米诺于当年发行的《走向新奥尔良(Walking to New Orleans),风格上向POP靠拢,增加了弦乐,也没有布吉乌吉式的钢琴演奏。从此以后,多米诺很少再有作品进入“十佳”,他主要的活动是在国内进行巡回演出,以及作为50年代摇滚乐“老将”之一,定期在拉斯维加斯露面演唱。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23 20:49:15编辑过]
作者: JiJi 时间: 2004-3-23 00:00
贝里(Chuck Berry)
对Chuck Berry来说,除了他的歌曲之外,他的歌词创作和吉他演奏都对摇滚乐产生重大影响。摇滚乐评论家March说:“贝里对摇滚的贡献,就像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对爵士乐的贡献一样。”
1926年,Chuck Berry生于圣路易斯,童年在教堂唱诗班唱歌,中学时学习吉他,也学钢琴和萨克斯管。30年代的圣路易斯是布鲁斯、福音歌和爵士乐的中心地之一。贝里从小就在黑人音乐熏陶下成长,特别是节奏布鲁斯,是贝里的主要音乐根基。18岁时,他因企图抢劫罪在教养院呆了三年,出来后白天在动力厂工作,晚上参加三人小乐队,在当地俱乐部演出。后经人介绍,他们来到芝加哥Chess唱片公司,请求试听。Chess与Sun、Speciality、Imperial一样,都是独立的小公司。而且,Chess与电台唱片节目主持人Alan Freed关系密切。Freed正在不遗余力地把节奏布鲁斯和黑人摇滚乐手推向白人社会。Chess的老板听了贝里的《Ida Red》,把它改名为《Maybelline》,录成唱片,与1955年发行。靠了Freed的帮助,打响了第一炮,《Maybelline》成了他第一首在节奏布鲁斯、乡村音乐和POP三个榜上名次都很高的乐曲。
接着,贝里又推出一系列摇滚歌曲如《Roll Over Beethoven》、《Brown-eyes Handsome Man》、《School Days》、《Rock and Roll Music》、《Sweet Little Sixteen》、《Johnny B.Goode》等,进入流行音乐POP排行榜上的前十名。
贝里的歌词,与当时一般摇滚乐的陈词滥调或无意义的音节相比,水平都要高些。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50年代美国新一代青少年的心理和要求,他们正在从他们认为“保守”的环境和思想状态中挣脱出来。歌词题材广泛,如《Roll Over Beethoven》是对乡土音乐自我肯定的诙谐而直接了当的呼喊;《Havana Moon》是美国最初的一首POP-Calypso歌曲;《Brown-eyes Handsome Man》是对黑人自豪感的早期证明;《Sweet Little Sixteen》是作者给他的乐迷们充满感情的一份礼物。在贝里的歌词里,少不了对诸如汽车、中学、女孩、摇滚乐力量等的描写,实际上,他是“把汽车当作个人自由的象征;把摇滚乐当作随意和性的赞美诗;把中学比作监狱和微观世界”。由于贝里歌词的广泛影响,使它对摇滚乐几十年来歌唱主题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
贝里的演唱也采用小理查那种喊叫式的风格,但发音比较清楚。他的舞台行为不像小理查那么歇斯底里,但比多米诺更有生气,特别是他的“鸭步”(duck walk),变得人所共知。他身上的吉他,对他来说不只是伴奏乐器,经常与声乐处于同等地位。有时人声与吉他交替出现,就像他与吉他在对话一样。他在探索吉他演奏的节奏和弦与泛音效果方面,也引起很多人的模仿。可以这样说,在摇滚乐手、吉他奇才Hendrix出现前十年,贝里为摇滚乐的吉他风格树立了样板。
1959年年底,贝里因雇用一名14岁的女招待和妓女而被捕,最后被判处三年徒刑。1964年出狱以后,正是英国摇滚乐“入侵”美国的时候,贝里在其他摇滚乐手的鼓舞下,重新开始录音生涯。他的歌曲如《Nadine》和《No Particular Place to Go》等仍然拥有大量听众。1972年录音的《My Ding-a-ling》是他唯一的一首在POP排行榜名列榜首的歌曲。1977年因偷漏所得税,贝里再次被判入狱。在入狱前两个月,他曾应邀在白宫举行演出。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25 19:56:57编辑过]
作者: JiJi 时间: 2004-3-23 00:00
刘易斯(Jerry Lee Lewis)
Jerry Lewis1935年生于路易斯安那州费里德,是白人摇滚乐手中与小理查相对应的人物。他们两人的生活经历和音乐风格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出身在南方小城镇穷苦人家里;长大以后都成了歌手和钢琴家,都受节奏布鲁斯和福音歌很大影响,都习惯12小节布鲁斯结构,采用敲击的、布吉乌吉式的低声部和即兴的右手演奏,包括滑奏、和弦的重复和布吉乌吉音型等,都擅长快速的硬摇滚歌曲,表演姿态也都很花哨,随着钢琴,总有各种身体动作;为了想成为一名传道者,刘易斯也曾经进过圣经学院(德克萨斯的西南圣经学院,几个月后被除名),他们两人都经受了宗教信仰与放荡不羁生活方式的内心斗争;都早早地结束了摇滚乐生涯,虽然刘易斯不像小理查是自愿的,而是被迫的,而且问题出在对异性的追求上,这与小理查的性生活方式不同。
刘易斯在婚姻问题上的越轨行为从1951年开始。当时,他与牧师的女儿多萝西结婚,多萝西17岁,11年级,刘易斯16岁,8年级(他上了几次7年级)。两人还没离婚,刘易斯又与另一中学生米钱结婚。后来虽与多萝西离婚,但与米钱关系于几年后趋于破裂。
1956年,刘易斯接受住在孟菲斯的他表兄的劝告来到表兄家里,以便可以常常出入位于孟菲斯的太阳唱片公司。当时,由于普莱斯利(猫王)的成功,很多南方的青年摇滚乐手都想从太阳唱片公司那里开始自己成名走红的道路。刘易斯在太阳唱片公司录制了《疯狂的拥抱》(Crazy Arms),这是一首山区摇滚,效果一般。接着,又录制了具有明显主流摇滚风格的《Whole Lot of Shakin' Going On》,成为1957年度非常受欢迎的一首歌曲,它在摇滚乐和乡村音乐排行榜上都是第一名,在POP排行榜上列为第三。其他如《Great Balls of Fire》、《Breathless》、《High School Confidential》也都取得很大成功。
正是在他表兄家里,刘易斯爱上了表兄12岁的女儿迈拉。1957年,刘易斯向法院提出与妻子米钱离婚,结果发现他与米钱的结合本身就是不合法的,因为是在还没和前妻多萝西离婚的情况下进行的。刘易斯撤回对米钱的诉讼,不顾一切径自与迈拉结婚。
由于《Whole Lot of Shakin' Going On》、《Great Balls of Fire》等歌曲在英国也被列入“十佳”,于是,刘易斯着手他第一次出国演出。他不听劝告,带了他新婚的12岁新娘迈拉一同前往。到了英国,一名记者发现这情况,在报纸头版作了披露,舆论哗然。原定的演出有的被取消;有的没取消,剧场里一半是空的,听众对他表示强烈反感。《每日新闻》评论说:“听众对演员私生活中不良行为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刘易斯指望回国以后情况会有好转。可是,他遇到的是同样的反应。《High School Confidential》很快从排行榜上消失,许多音乐会被撤消。作为摇滚歌星,刘易斯的日子已经完了。后来,他几次试图重登舞台,都遭到失败。1970年,刘易斯与迈拉离婚,后来又结婚三次。他不断因酗酒、吸毒、逃税、不正当男女关系、车祸等惹来麻烦,搞得心力交瘁。他在摇滚乐简界的时间虽然不长,影响却很大。他独特地结合了乡村音乐与节奏布鲁斯,他的钢琴风格、演唱风格,甚至生活方式,都影响了同时代人和后来人。他一直想使自己成为摇滚乐之王,但这梦想却断送在自己手里。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27 15:20:15编辑过]
作者: JiJi 时间: 2004-3-23 00:00
霍里(Buddy Holly)
巴迪·霍里1936年生于德克萨斯州卢博克。在德州西部,节奏布鲁斯和福音歌不怎么流行,流行的主要是乡村音乐。因此,乡村音乐几乎是霍里唯一的音乐背景,这也是他与早期其他摇滚乐手在音乐背景方面最主要的区别。
1953年,他还在中学念书的时候就成立乐队,自弹吉他。1956年,霍里与迪卡(Decca)唱片公司签约,发行了几首乡村歌曲,但没有一首取得成功。第二年初,他受普莱斯利录音和普莱斯利在德克萨斯演出音乐会的启发,转向摇滚乐风格,并把乐队改名为“蟋蟀”(Crickets),找到了一家新的录音公司“珊瑚”(Coral),录制了《That'll be the Day》、《I'm Looking for Someone to love》、《Oh,Boy》、《Not Fade Away》等,情况立刻有了变化。听众对他的歌曲表现出极大兴趣。《That'll be the Day》在同年9月被流行音乐排行榜列于榜首(在节奏布鲁斯排行榜上居第二)。在随后的一年半里(直到1959年2月他带着乐队在美国中西部巡回演出因飞机出事坠毁身亡为止),霍里继续录制了许多歌曲如《Peggy Sue》、《Listen to Me》、《Rave On》等,但其中大部分是在他死后发行的。1958年年底,霍里计划再进录音棚,采用温和摇滚风格,并与管弦乐队合作,可惜没来得及完成。他录制的最后一首歌曲《It Doesn't Matter Anymore》是POP类型的(一年以后,多米诺录制了《走向新奥尔良》,也是POP类型的)。
一般的摇滚歌星似乎都有点“怪”,霍里却显得普普通通,要不是他22岁过早地突然去世给他的一生涂上了一层神气色彩的话,他一切“正常”。他不酗酒,不吸毒,不好色。高瘦的个子,戴宽边眼镜,经常穿西服,打领结。在舞台表演方面,他比较“保守”,没有小理查和刘易斯那种夸张和炫耀。但是,他的艺术成就却不一般。霍里的音乐很有个性,总像是他在与听众坦诚交谈。他与贝里一样,大部分歌词和音乐是自己创作的,这样做,有助于形成一种风气:歌手自己作词作曲。实际上,这已成了后来几十年摇滚乐的一个特点。霍里的歌词大部分是关于青少年比较单纯的爱情故事,没有普莱斯利、刘易斯、或小理查那种对性的暗示,当然也没有后来摇滚乐那种对社会的忧患意识或反叛内容。霍里的乐队,包括主奏吉他、节奏吉他、低音提琴和鼓,成了从那时直到90年代摇滚乐队基本的组成形式。霍里的演唱风格是比较传统的,但他在句子中间对不同音色的处理(如真假声之间来回转换),对“打嗝”唱法(hiccup)的发展等,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
霍里是第一个离开人间的摇滚歌星,给乐迷们很大震动。他在世时也许不太突出,死后成为传奇人物。他的歌曲直到60年代、甚至70年代还在流行。1978年他的生平故事被拍成电影。
######
从1955年7月到1960年12月,一共有81首流行歌曲在排行榜上获第一名,其中只有15首是比尔·哈利和“六大明星”的。事实上,除一首是比尔·哈利的,其他14首都是普莱斯利的。从1955年到1960年的最佳十首中,六大明星中除普莱斯利外,入选的歌曲也只有25首。50年代,除比尔·哈利和“六大明星”,以及埃弗利兄弟、帕金斯、布恩外,还有大量的歌手和乐队活跃在摇滚乐坛,例如Lloyd Price、Ray Charles、Sam Cooke、Johnny Cash、Paul Anka、Bobby Darin、Frankie Avalon、Danny and the Juniors、Dian and the Belmonts、Teddy Bears、Johnny Mathis、Tommy Edwards等。他们的风格各式各样,有的倾向节奏布鲁斯和福音歌,有的倾向乡村音乐,有的倾向POP。例如:Paul Anka,加拿大歌手,歌曲作者,他创作的《Diana》登上1957年流行音乐排行榜首,当时他只有15岁。从1958年到1960年,他有六首歌曲被列入“十佳”,包括《Lonely Boy》、《Put Your Head On My Shoulder》等。Johnny Cash,起先是山区摇滚乐手,后来转向乡村摇滚(country rock),曾主持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电视专题系列节目,闻名全美和欧洲。他的歌曲经常评述美国印第安人、囚犯、南方农村穷人的问题。代表作有《I Walk the Line》、《A Boy Named Sue》等。Johnny Mathis,于1958年发行了他的歌曲专辑,影响很大,从此开始了歌曲发行除了单曲还有专辑的做法。50年代,女歌手在摇滚乐中还较少,她们主要是在温和摇滚中取得成功,如Connie Francis、Brenda Lee等。
摘自《摇滚乐的历史与风格》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30 21:27:45编辑过]
作者: 士口 时间: 2004-3-26 00:00
没想到你了解的这么深,没想到你会从书上抄过来,羡慕,加佩服。
作者: 朽鸭 时间: 2005-1-28 21:38
抄书||||||||||
唧唧手酸嘛?揉揉
作者: 会员隐身 时间: 2005-1-28 21:54
这几百年前的帖子拉
居然被顶起来了
结果被解除精华了!!
哎
太失败了!
作者: 朽鸭 时间: 2005-1-28 21:58
不是大。。唧唧喜欢手指头,所以那啥了。。。
唧唧真是好同志
欢迎光临 ::喆服-陶喆歌迷会:: (http://davidcn.club/)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