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images/fashion/logo.gif)
标题: 梅艷芳過世新闻<汇总> [打印本页]
作者: Cluvmusique 时间: 2003-12-30 00:00 标题: 梅艷芳過世新闻<汇总>
好傷心!葉蒨文:今年參加6喪禮
【記者梁岱琦/台北報導】
得知梅艷芳過世,台灣歌手陶喆在第一時間趕搭早上7點的飛機趕往香港,想見梅姐最後一面。人在台灣的葉蒨文,知道梅艷芳走了後,心情大受影響,要求延後媒體專訪,因她實在無法在這個時候,還大談自己的新專輯。來台宣傳新片的梁朝偉,則在今天下午趕返香港。
陶喆本來昨晚得知梅艷芳病危的消息後,就想立刻搭飛機到香港,但苦於已無班機,只得改坐今早第一班7點多的飛機到香港,只希望能趕上見梅姐最後一面。
來台宣傳新專輯的葉蒨文昨天還在記者會上談到,「今年我共參加了六場葬禮,實在受不了」,沒想到馬上深夜又傳來另一位好友梅艷芳過世的消息。葉蒨文知道後,情緒降到谷底,要求取消今天已排好的專訪通告。
2003-12-30 聯合新聞網
[此贴子已经被Rocwo于2003-12-31 10:05:31编辑过]
作者: yuko 时间: 2003-12-30 00:00
那见到没有呀
作者: 放飞 时间: 2003-12-30 00:00
陶陶一定好难过![em15]
作者: babyfishy 时间: 2003-12-30 00:00
梅艳芳去世我也好难过。。。
作者: Nuen 时间: 2003-12-30 00:00
梅姐今早2:50am走了! [em15]
作者: 感动≌吉吉 时间: 2003-12-30 00:00
真的好可惜
也不知道今年是怎么
几位重量级人物都先后离开了我们
希望他们一路走好
也希望陶陶不要太伤心了!~
作者: Lunasy 时间: 2003-12-31 00:00
憶梅姑 陶喆語帶哽咽滿心感激
記者:范文欽 廖廣賓 台北報導
![](http://www.tvbs.com.tw/FILE_DB/newsphoto/tzeng/200312/tzeng-20031230231525.JPG)
今天凌晨影星梅艷芳病逝香港。梅姑生前提攜後進不遺餘力眾所週知,如今在港台兩地紅透半邊天的藝人陶喆對於提攜她的梅姑驟然離去,心中的不捨,更是言語難以形容。
港星梅艷芳病逝香港,與她有知遇之恩、提攜之情的藝人陶喆,一大早就搭乘第一班飛機前往香港弔謁,直到晚間才趕回台灣進棚錄影,臉上的倦容難掩哀傷。藝人陶喆:「一大早當然那時候已經知道梅姊已經走了,可是覺得還是要去看一下梅姊,然後讓她知道,我還有其他這麼多人都在她的周邊。」
儘管在演藝圈的資歷遠比不上梅姑,陶喆回憶幾年前兩人相識的過程,語氣中充滿感激。藝人陶喆:「我的第一場小型香港演唱會,然後梅姊就出現了,那個時候我聽說梅姊在台下,我已經非常的緊張了,因為我想說,哇!這麼資深,這麼有地位的一個藝人,怎麼會要來看我這個新人。」
為了徒弟Tension的新專輯,陶喆這幾天忙得幾乎沒有時間睡覺,而梅艷芳的猝然離開,更讓已經感冒的陶喆幾乎說不出話來。
能有今天的成績,陶喆滿心感念。藝人陶喆:「梅姊真的是一個很特別的人,我覺得香港也失去了一個非常重量級的,不要說是藝人,而是失去了一個靈魂。」
打起精神,陶喆繼續進棚錄影,這些年梅姑對他的鼓勵,陶喆說他永遠會記得。
(修改:2003/12/30 下午 10:59:14)
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jean20031230225840
作者: Charlene 时间: 2003-12-31 00:00
[B]歌手素服默哀 千嬅泣不成聲 《勁歌》記者會愁雲慘霧[/B]
12月 31 星期三 02:55 更新
【明報專訊】無線《2003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記者會昨午舉行,由於梅艷芳病逝噩耗令娛樂圈籠罩愁雲慘霧,阿梅徒弟許志安、何韻詩及多位歌手梁詠琪、莫文蔚等均告缺席。就算出席歌手亦一身黑色素服、神情哀傷,梁漢文及陳小春眼有淚光,千嬅更忍不住哭離開。記者會開始前,司儀林曉峰說梅艷芳已離去,全體歌手站立默哀一分鐘向這位百變歌后致敬。
安仔心情沉重
安仔所屬唱片公司指安仔心情沉重,昨日原本要替仁濟拍攝宣傳片亦要延期。他們又曾以阿梅患病仍繼續工作來勸慰安仔,希望安仔能學習阿梅工作至上的精神。原本亦有意不出席的梁漢文,戴黑超一臉哀傷慨嘆心情雖未平復,但答應了便要出席。問到阿梅臨終有否遺言﹖他說沒有,亦不想講太多,總之梅姐走得好靚、好安詳,見到所有想見的朋友。
千嬅出現時眼腫腫,記者會結束即急急腳離開。記者追上前要求訪問,她亦勉強地停下來,但一開口已忍不住哭了出來。她哭說﹕「我在台灣與偉仔(梁朝偉宣傳《地下鐵》時接到電話,當時話梅姐觀察中,但我最後都趕不及回來。」說罷千嬅即哭離開。
小春眼有淚光
小春因昨日凌晨才返家,見他拿咖啡提神。眼有淚光的他透露前晚接到記者電話才知阿梅有事。對於很多歌手缺席記者會,他說做藝人須「對人歡笑背人愁」,是很矛盾的一份工作。
李克勤今日赴馬來西亞與譚詠麟舉行演唱會,他說會關心阿倫情緒,相信以阿倫的專業,不會影響表現。
陶喆抵港見最後一面
陶喆是阿梅欣賞的創作人,前晚他接獲阿梅病重消息後,昨晨乘早機從台灣來港趕往醫院,他稱在病房中仍見到阿梅的遺體及有僧人誦經。
《勁歌》今播阿梅片段
《勁歌》監製賴偉棠體諒歌手們心情,事前亦已知會缺席。他說今日播映的《勁歌金曲》會播映阿梅片段。問到《勁歌》頒獎禮會否頒獎項向阿梅致敬﹖他說去年頒了「致敬大獎」給羅文,今年安排頒「榮譽大獎」給林振強,但之前有張國榮及現在阿梅的事,要再作研究。到時會再播懷緬片段,安排歌手獻唱他們的金曲。
記者﹕張穎芝、梁榮達
http://hk.news.yahoo.com/031230/12/waft.htm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31 11:58:04编辑过]
作者: Cluvmusique 时间: 2003-12-31 00:00
台灣藝人同聲欷歔
陶喆禱告 葉蒨文慟
【娛樂中心╱綜合報導】梅艷芳昨天凌晨香消玉殞,台灣藝人也同聲哀悼,陶喆昨天凌晨一時還與她「通電話」,接著趕搭第一班飛機到香港見她遺容;甄妮憶及梅艷芳參加歌唱比賽時,她正是台下評審;吳倩蓮、阿妹、張菲談到她,也都不勝欷歔。
陶喆說:「我在梅姊過世前一個多小時,打電話給她助理,那時梅姊已失去意識,助理把電話放在她耳邊,我一直為她加油,但凌晨還是傳來噩耗。天亮後我搭首班飛機去香港,她的遺容安詳平靜,我跟她說很久的話,告訴她最愛的朋友和親人都在身旁,要她放心。」談到對她的感覺,他說:「她像小男孩率性、有義氣,又像小女孩純真、有愛心,我會一直為她禱告。」
計畫未能完成
回憶和她的相處陶喆感傷地說:「我去香港發展,她曾帶很多藝人到我的音樂會捧場,之後我們在香港、美國常見面,我在紅磡開唱她有來,她演唱會我也去當嘉賓,還計畫明年在她專輯中合作,她雖離開,但後事和未完的計畫,我都義不容辭。」
他繼續說:「我的歌中梅姊最喜歡《Angel》,我本沒把它放進專輯,但她聽到後直說喜歡,拗我無論如何要收錄,所以大家今天才能聽到《Angel》,我也在她的演唱會為她獻唱此曲。」
在台為演唱會彩排的甄妮說:「她參加香港華星唱片的第一屆歌唱比賽時,主持人是劉德華,我是評審,堅持給她第一名,我到現在都還記得她一身金衣服,和一臉自信。我覺得她只是輸給時間,但她用有限生命換到無數友誼,還是勝利的。」曾和梅姊在電影《半生緣》合作的吳倩蓮說:「我們合作的那段日子,她銀幕上很外放,私底下卻很女人,讓我很想保護她;我昨天凌晨知道消息,沒有哭,但覺得好遺憾。」
阿妹說不出話
阿妹昨天從美國返回台灣,在香港轉機時乍聞阿梅過世的消息,阿妹震驚地說不出話來,她回憶她在去年香港演出時,與阿梅在後台聊天:「她就像個豪邁的姐姐般照顧我,我身體不舒服,她甚至比我還緊張。」
阿妹表示,她日前在美國演出,特別唱了阿梅的《親密愛人》,希望藉此為她打氣,今天跨年演出,她也會唱這首歌藉以悼念她,阿妹說:「梅姑的過世,讓我體悟對身邊愛我及我愛的人都該珍惜!」
在台宣傳專輯的葉蒨文,昨天一早就跟工作人員要報紙,不是關心自己上報情形,在意的是梅艷芳,她黯然地說:「香港損失了一顆閃亮巨星,我很難過但不想談,我一說就會哭出來。」
張菲則說:「從《黃金拍檔》開始我就多次訪問她,她是香港大牌卻懂得尊重台灣主持人,人美也性感,尤其自信和剛毅的眼神,很像她臨走的個性。」
2003-12-31 台灣蘋果日報
[此贴子已经被Lunasy于2003-12-31 11:18:33编辑过]
作者: dxlzh 时间: 2003-12-31 00:00
为什么现实总是这么残忍呢?
作者: Lunasy 时间: 2003-12-31 00:00
陶喆哄著梅姐入眠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3/new/dec/today/today-fshow2.jpg)
■ 梅艷芳一九九九年舉辦演唱會時的迷人風采。(本報資料照)
〔記者段蓁蓁╱台北報導〕昨日凌晨一點多,陶喆打了通一生最難忘的越洋電話。
「其實我們這些好朋友都在身邊陪著妳,別擔心太多,如果妳想走,就安心的走﹔如果妳要留下來,我們就一起完成妳的心願,好嗎?」躺在病床上的梅艷芳已進入彌留狀態,連一點微弱的聲音也沒有。
掛上電話後,再過了一小時五十分,梅艷芳便闔上眼,告別了陶喆,也告別了人間。
「這一切發生得太快,好像都是假的。我跟梅姐還有好多的夢想沒有完成!」跟梅艷芳通完電話後,陶喆難過了整晚,一夜未睡的他五點就趕著出門,搭最早班的飛機,飛往香港養和醫院見梅艷芳最後一面。
上午九點鐘,陶喆趕到病房,瘦弱的梅艷芳蓋著一條小被子,安詳的躺在床上像是睡著了。他遵照梅艷芳親人的囑咐︰不要碰梅艷芳、不要哭,隔著幾步距離,默默為她祈禱祝福,「梅姐只是肉體離開,我相信她的精神、靈魂都還在,永遠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人。」
陶喆與梅艷芳初識於兩千年,那年他首次在香港伊利莎白會館舉行迷你演唱會,梅艷芳帶著草蜢等一票好友捧場,在觀眾起鬨下,梅艷芳還上台與陶喆唱和。
雖然彼此不認識,會後,梅艷芳到後台找陶喆卻說:「你在香港有任何事情需要幫忙,儘管打電話給我,我幫你搞定!」受寵若驚的陶喆簡直嚇呆了。
在陶喆眼中,梅艷芳是個融合男性海派與小女生倔強性格的女人,「梅姐一生一世都在付出,她走了,至少肉體不再疲憊,整個人可以休息了。」
他回憶梅艷芳曾對他發過一次脾氣,因為梅艷芳不喜歡陶喆叫她「梅姐」,而是英文名字Anita,梅艷芳甚至氣得說:「你再叫我梅姐,我就要翻臉了!」
兩人雖彼此欣賞,梅艷芳與陶喆唯一的一次合作是擔任今年梅艷芳兩場演唱會嘉賓,合唱「Angel」、「沙灘」這兩首梅艷芳心情不好時最愛聽的歌。
陶喆曾允諾梅艷芳製作新專輯,可惜天人永隔再也無法實現。不過,陶喆已與一些香港音樂人討論是否要辦一場音樂會或專輯紀念梅艷芳在歌壇的成就,也算間接為梅艷芳完成心願。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作者: Charlene 时间: 2003-12-31 00:00
[B]陶喆急赴香江 和梅姐說再見[/B]
記者劉衛莉/台北報導
![](http://udn.com/NEWS/MEDIA/1765578-708983.jpg)
為了看梅艷芳最後一眼,陶喆搭最早班機赴港。
記者陳俊吉/攝影
梅艷芳病逝,陶喆一夜沒睡,昨天心急如焚的搭最早班機赴港,直奔養和醫院,停留半個小時後再匆匆返台趕通告。
與梅姐從此天人永隔,篤信上帝的陶喆說:「她的生命雖結束,肉體不在世上,但精神、靈魂得到釋放,才是個開始。她也擺脫了病痛,到更好的地方,希望她更快樂!」
陶喆跟梅艷芳相識三、四年,「她在我心中,不是話說得很多的人,卻做很多事,才會在香港有這樣的地位,是樂壇的靈魂人物,受到大家的尊敬。」他記得第一次在香港舉辦一場小型演唱會,當時不認識他的梅姐,竟帶了一群藝人和徒弟去捧場,讓他非常感動,「她告訴我,聽到我的『沙灘』,是她認識我第一個方式。」
梅艷芳愛才,相當欣賞陶喆的音樂,可惜兩人一直沒有機會合作。
陶喆說:「她並沒有給我壓力,非要我幫她寫歌不可,我們的交情是沒有利害關係的。」梅艷芳在香港演藝圈有不小的影響力,陶喆從沒有開口請她幫忙,她卻會主動張羅,「不管大小事都會關心,讓你覺得她永遠在你身邊。」
陶喆透露,之前曾聊過明年一、二月,由他幫梅艷芳製作新專輯,就算她人已不在,他還是會做,「她留下來的精神、力量是很強大的。」
「她是個很愛音樂的人。」兩人除了談音樂,梅艷芳也會教導陶喆做人的道理,告訴他做事應該有所堅持。
耶誕節他還發了簡訊問候梅姐,「不過她有時回得慢,有時沒回,所以沒想到她的病情惡化。」陶喆一上午台港奔波很辛苦,「但還是想去看她,跟她說再見。」
【2003/12/31 聯合報】
[B]送走阿梅 劉德華發呆24小時[/B]
![](http://udn.com/NEWS/MEDIA/1765833-709133.jpg)
劉德華到醫院看梅艷芳最後一眼。
圖片來源/民生報
記者姜玉景、葉蕙蘭/台北一香港越洋電話採訪
一代巨星梅艷芳生前最愛朋友,前晚彌留時,她要見到每位好友後上才捨得上路,眾人在病榻前,強忍淚水要她保重。昨天凌晨,成龍轉述梅艷芳最後遺言: 「她請大家不要哭,不要呼喚她的名字,要堅強!」」,可是,很多藝人心裡頭,都偷偷哭泣!
一天一夜,一滴淚都不敢掉的劉德華,趕到「養和」醫院,看梅艷芳最後一眼時,回家路上,他難過的一句話都說不出來,梅艷芳三個字,在華仔心中,是「好友」,更像「家人」,他發呆了24小時,才開始說感言,他說,「送阿梅最後一程時,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我只有握住她的手,我想,我們這麼熟,這麼親了,她會懂地 。」
昨晚,越洋電話中,劉德華說,「一個月之內,我失去小黑和阿梅,小黑飛的很遠,梅艷芳沒有真正離開,只是換個方式,活在我們心裡,一向最重視朋友的她,相信並不願見到朋友為她難過,一生把所有愛,分享給身邊朋友的她,最希望大家珍惜眼前人,所以,不要讓她擔心,讓她開開心心離開,每當你想念她時,她會在記憶中,向你說哈囉 !」
謝霆鋒是梅艷芳的乾弟,這兩年更多的接觸,他對梅姐有更深的認識,「在情歌裡,她總是婉約宿命,在舞台上,百變創新,在生活中,她勇敢韌性。」謝霆鋒了解,梅艷芳一出生,父親就不在了,四歲半時,她和姐姐梅愛芳走唱,童年生活中,她是在同學歧視眼光中長大,她的童年沒有朋友,長大之後,她幫過很多人,也提攜很多人,她最大的財富,就是朋友。這也是為什麼,她走的最後一刻,會請朋友都到醫院,她看了每位朋友一眼,才放心的走。
謝霆鋒說,「我待在醫院二個半小時,最後,她的眼睛閉上時,我知道她聽到我的聲音,我在身邊和她說了一些話,來生,我還會喊她一聲姐!」梅艷芳走的很安詳,梅媽媽也在場。
陶喆前晚才從香港飛回台北,才抵台北,接到梅姐病危的消息,昨天一大早,重情義的陶喆,再搭機赴港,「我要見她最後一面,為她祈禱。」進了病房後,陶喆說: 「梅姐,躺在床上,走的很安詳,當時,病房裡有人為她誦經,我為她向上帝禱告。」陶喆是1999年赴香港參加一場演唱會,當時,是陶喆第一次躍上紅磡舞台,梅艷芳覺得陶喆是人才,主動為他站台打氣,「梅姐,是不會講大話的人,可是,她站在那裡,就有一種力量,她是香港演藝圈一個靈魂人物,在香港這麼冷酷、這麼商業化的社會,卻出現這麼熱心投入公益的人。」
梅艷芳的前男友趙文卓和林國斌,不發表任何感言,但會為阿梅盡心力 。
【2003/12/31 民生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31 13:31:12编辑过]
作者: Jackie 时间: 2003-12-31 00:00
梅姐走了,陶陶一定很伤心。希望大家都可以快点好起来。
香港娱乐界少了梅姐是蛮大一个损失。
作者: FEICY 时间: 2003-12-31 00:00
一起为梅姐祝福吧~~~~~~~~~~~~~~~~~
作者: Charlene 时间: 2003-12-31 00:00
[B]難捨阿梅 星如刀割 [/B]
中時電子報
本報影視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編按】劉德華今日將飛往上海、大馬工作,元月10日才再回港,剛好趕得及送好友梅艷芳最後一程。
華仔淚眼寫哀思
華仔前晚兩度到醫院探望阿梅及幫忙處理阿梅身後事,一直到凌晨5時才離去,一直陪伴阿梅度過患病最後日子的華仔,好友辭世對他來說雖是有心理準備,可是生離死別一刻,他也再忍不到悲傷,落下淚來。昨日劉德華特別寫下他對好友梅豔芳的追思。
阿梅不曾真的離去,她不過是改變方式,活在每一個人的心裡。一向最重視朋友的她,相信並不願意是見到有朋友為她難過,一生把所有愛都分享給身邊人的梅豔芳,最希望大家可以「珍惜眼前人」。所以不要讓她擔心,開開心心讓她離去。每當你想念她的時侯,她會馬上在你的記憶中跟你Say Hello。
[B] 陶喆;急飛香港 和梅姊道別[/B]
梅豔芳病逝噩耗傳來,演藝圈好友都十分悲痛。
■陶喆剛從香港回到台北,得知梅豔芳已病重昏迷,他深夜透過越洋電話幫梅豔芳打氣,昨天一早,便搭最早的班機再飛香港,要跟「梅姊」道別。他說:「原本跟梅姊說好,要幫她製作她的下一張專輯…。」
陶喆7年前推出第一張專輯時,梅豔芳就以藝壇大姊大的身分,公開稱讚陶喆的才華,並幫他站台。陶喆說,梅豔芳為人豪爽親切,對於提攜後輩不遺於力,是他很敬佩的好姊姊。
前晚陶喆得知梅豔芳昏迷後,立刻訂飛往香港的機位,他說「即使是貨機都可以」,但仍無法成行。深夜時分,他和梅豔芳的助理通上電話,助理把電話拿到已經無法言語的梅豔芳耳邊,陶喆輕輕的告訴梅豔芳,「大家都在妳身邊關心妳,愛妳,妳一定要加油,如果妳真的覺得累了,那就安心的走吧!」整夜未眠的他,也不停向上帝祈求禱告。
梁朝偉讚她重情義
■梁朝偉這次來台宣傳「地下鐵」原本很快樂,沒想到前晚卻驚聞梅豔芳病危的消息。他說:「今年是多事之秋,讓人感受到生命的無常,但正因如此,大家更不應該放棄希望。」
梁朝偉稱讚梅豔芳為人重情重義:「當初劉嘉玲的東週刊事件,她是第一個站起來聲援的藝人。梅豔芳走了,但相信她在舞台上專業、勇敢和堅強的形象,永遠都會停留在人們的心中。」
成龍:阿梅走得堅強
■梅豔芳昨日凌晨於養和醫院病逝,於阿梅彌留之際,好友成龍與乾弟弟謝霆鋒去見她最後一面,不過兩人收拾心情,昨早便投入拍攝新戲。
據星島日報報導,成龍早上繼續於灣仔會展中心為新戲「新警察故事」趕戲,只見身穿灰色衫褲的成龍一面憔悴,愁眉深鎖,滿臉鬍渣。
問到阿梅有什麼心願未完,成龍說這些不應該是他講的,他表示阿梅的遺容十分安詳,而且阿梅彌留之前,眾好友都在她身邊,他說:「她見到所有的人之後才走,她真是那麼堅強!」
趙文卓不接手機 似想默默哀悼
■梅豔芳過世,8年前曾與她有段情的趙文卓前晚起就不接手機,顯然也想默默哀悼。
趙文卓多年前曾和梅姑談過一段姊弟戀,兩人分手後,趙文卓一直很低調,後來才含糊表示兩人是因誤會分手,但仍保持聯絡,是好朋友的關係。9月份,梅姑公開病情,台灣媒體去北京探趙文卓的「神醫俠侶-緹縈」劇組,趙文卓放鬆許多,表示他早就知道了,兩人還在上海見過面,也常通電話。他覺得梅姑雖然身體有恙,但心理上是非常健康的。
11月7日,趙文卓親自前去香港看梅豔芳的演唱會,他對媒體表示,自己是一個專情而念舊的男人,當年因為太年輕,看到媒體寫的緋聞,和他想像不一樣,導致他和梅豔芳分手,純是一場誤會。趙文卓還說,梅姑是一個寧可傷害自己,也不願傷害別人的好人,好人卻生病,讓他很傷感。
http://tw.news.yahoo.com/2003/12/31/entertain/ctnews/4453445.htm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31 13:30:48编辑过]
作者: Lunasy 时间: 2003-12-31 00:00
陶喆 會為她寫一首歌
記者 嚴婷婷/報導
前晚一聽到梅姑病危時,陶喆就急忙的打算訂位趕到香港見梅姑最後一面,但訂不到機位,陶喆一度探問如果貨機有位置,他也願意搭乘,但最後仍無法如願見梅姑最後一面。陶喆昨天難過地說:「沒有機會合作音樂,我會為她寫一首歌。」
陶喆等了一個晚上,一早就搭了飛機前往香港,看了梅姑最後一眼,他說今天去看她的人不多,但大家都沒哭,這是她交待的。昨天他中午又搭機趕回台灣參加晚上的活動。在機場時,陶喆面色凝重的說:「她就像是我的老師,留給我最大的禮物是,教我懂得去付出,因為她是一個無私、有愛心、卻又低調的人。」
他形容與梅姑的交情並不是好到像知己,梅姑比較像老師,2人曾經聊過多次,要一起合作音樂,但現在沒機會,但他會為這位有勇氣的人寫下一首屬於她的歌曲。
【2003-12-31/星報/2版/梅姑,我們懷念妳!1963-2003】
作者: Xenia 时间: 2003-12-31 00:00
「我在梅姊過世前一個多小時,打電話給她助理,那時梅姊已失去意識,助理把電話放在她耳邊,我一直為她加油,但凌晨還是傳來噩耗。」
「其實我們這些好朋友都在身邊陪著妳,別擔心太多,如果妳想走,就安心的走﹔如果妳要留下來,我們就一起完成妳的心願,好嗎?」躺在病床上的梅艷芳已進入彌留狀態,連一點微弱的聲音也沒有。
掛上電話後,再過了一小時五十分,梅艷芳便闔上眼,告別了陶喆,也告別了人間。
。。。。。。。。。。。。。。。。。。。。。。
让我痛痛快快哭出来吧。。。。。。。。。。。。
梅姐。。。安心地走吧。。。这对你,也是一种解脱。。。
天妒英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31 12:37:16编辑过]
作者: Charlene 时间: 2003-12-31 00:00
梅姐 , 您為我們帶來的歡樂 , 為朋友後輩作出無私的幫助 , 大家都會記住的!!!
永遠懷念您 !!!! ![](images/smilies/default/em18.gif)
![](images/smilies/default/em18.gif)
作者: jojo 时间: 2003-12-31 00:00
虽然痛心!!
虽然可惜!!
但梅姐得病做化疗真的很辛苦`!!
死也许是一种解脱~!!
因为病痛的折磨,哥哥的死,传媒失实报道的纷扰
早已让她失望。。。。
其实她能硬撑做完演唱会已经是奇迹
也许就是她想在走之前给歌迷朋友永远留下的
是舞台上活力的天后形象
而不是病人的模样
我们永远怀念她。。。。。
一代歌后。。。。。。。
作者: chiu_pat 时间: 2003-12-31 00:00
那年冬天 與梅艷芳意外的午后之約
2003/12/31
王祖壽
因為京戲有一位鼎鼎大名的梅蘭芳,那年我去香港採訪梅艷芳之前,覺得這個名字既老氣又俗氣,「滾石」幹嘛要引進這樣一位歌手?
那是1986年1月,台灣「滾石」談妥與香港「華星」合作,要為梅艷芳在台灣出版國語唱片,彼時我還是剛退伍不久的「菜鳥記者」,沒想到這趟香港之行牽動整個國語歌壇即將發生的巨變,正隱然成形之中。
梅艷芳是港星進軍台灣帶動國語歌壇巨變的關鍵人物,而我代表民生報,是台灣第一個專訪她的媒體,其中有必然,也有偶然。
必然的是,那年1月,梅艷芳在香港「紅磡」舉辦個人演唱會,「滾石」邀請我先去看看。偶然的是,演唱會之後,剛好有一個「十大勁歌金曲」頒獎,我在會場與梅艷芳不期而遇。
與其說頒獎典禮,不如說像是party,在當時的九龍麗晶酒店舉辦。我第一次到香港採訪,無人熟識,「華星」的宣傳Flo-rence把我帶進會場之後,就忙她的去了,但我也因此看到了眾多港星的最初與最真。
會場準備了點心,阿B正在拿點心吃,我告訴他是來自台灣的記者,從小就看他的電影,他很親切和我邊吃邊談。張學友、呂方還有著剛出道的青澀,兩人拿著飲料在角落交談,我這菜鳥湊過去加入,他倆也很自然打成一片。
相對的,趨前向張國榮自我介紹,他客氣而禮貌的點頭,卻一溜煙閃了。典禮結束後,眾人三五成群步出會場,我落單走在最後,其實我是盯著前面的梅艷芳,她一面和旁邊的人說笑,忽然回過頭來,對我說:「你係(是)台灣來達(的)?」,我有點受寵若驚 。
就這樣,她帶我走過酒店大堂,來到地下一樓的咖啡廳,在有著大片陽光海景的落地窗前,聊了一個多小時,她告訴我,從小就跟著媽媽的歌舞團到處去走唱了。她的國語雖有廣東腔,卻比一般港星標準得多,她的國語是小時候努力學國語歌學來的,她說:「那時候姚蘇蓉在香港很紅很紅,我為了要在餐廳唱歌生活,拚命學著唱『負心的人』、『今天不回家』……。」
那個午后的梅艷芳23歲,4年前參加無線電視台歌唱比賽得到冠軍出道,灌了4張唱片,以「壞女孩」一炮而紅,那年她拿到「最受歡迎女歌星」獎,剛辦過15場演唱會,馬上要進軍台灣市場,她在香港土生土長,從沒到過台北,聽我談起台北的種種,銅鈴般的雙眼不時流露著興奮與憧憬。
那個聊天的下午,不論梅艷芳或是心裡嫌她名字土的小記者,都沒想到這個名字即將改寫台灣娛樂圈的歷史命運。彼時「四大天王」還不存在,香港歌手在國語歌壇還是弱勢族群,台灣還在流行單調的校園民歌,擅長舞台表演的歌手受到衝擊而沉寂,梅艷芳以現代女性略帶冷艷的百變造型,十足個性化的低沉音色,訓練有素的全才型現場表演能力,開啟了港星從此水銀洩地雄霸台灣市場的黃金十年。
今年8月16日的陶喆演唱會那晚,在「紅磡」後台陶喆休息室門口,正巧看到梅艷芳低著頭走出來,我叫住她的一霎那,在近乎清臞的身形下,銅鈴般的雙眼流露著閃爍不定的神色,她呀了一聲道:「是你啊」,她的腳步並沒有停下來的意思,那個在陽光海景冬日午后正蓄勢揚帆的眼神,就此在我眼前消失不見。
(本文作者為資深新聞工作者)
<< 民生報 >>
作者: bearsister 时间: 2003-12-31 00:00
有时候命运真的会捉弄人。。。。。。
作者: 海儿 时间: 2003-12-31 00:00
这一年中,我们竟然失去了这么多耀眼的星,我真的很难过
作者: 海儿 时间: 2003-12-31 00:00
就像陶陶说的,如果你真的觉得累了,那你就安心的走吧。好善良的男人
作者: chiu_pat 时间: 2004-1-1 00:00
忙出遺憾 梅陶合作夢終難圓
2004年1月1日星期四
【明報專訊】梅艷芳在她40年短暫人生中,活得非常精彩,至少在友情上無憾﹔也許,唯一的遺憾是未能演出音樂劇,以及做一張令自己滿意的唱片,因為2003年3月她接受本報專訪時,曾提過有兩樣演藝工作想達成,便是音樂劇與一張好唱片,可惜到她走完人生盡頭時也未能實現。
阿梅欣賞陶喆才華
阿梅一向愛有才華之士,而她近年最欣賞的音樂人,便是台灣創作歌手陶喆,而陶喆的《ANGEL》也是為阿梅而唱。阿梅今年接受本報訪問時曾笑言目前只在等候一個男人,那個人正是陶喆,因為她好想做一張自己稱心滿意的唱片,她認為能幫她完成心願的最佳人選就是陶喆,不過因為阿梅當時開始籌備演唱會,對方亦忙於舉行演唱會,故約定在去年年底或今年初開工,可惜這張專輯還未動工,便留下永遠的遺憾。
羨慕學友演過雪狼湖
陶喆趕來港 到阿梅最後一面後,前晚已返台灣繼續工作,記者就此事特別致電陶喆,他坦言與梅姐未能合作完這張新專輯的確遺憾,皆因一個「忙」字,本準備明年便進行,因梅姐打算完成美加巡迴個人演唱會後便留在美國錄歌,如今卻只能成追憶。
近日陶喆心情也不好,但他仍希望可以為梅姐做點事,或者會作一首歌紀念這位故友與偶像,但這都要待心情平復後再去想。
至於舞台劇,亦是阿梅的另一心願,她很羡慕張學友能演出的《雪狼湖》,她覺得作為藝人,如果連音樂劇都演過,在她的演藝事業上才可說是圓滿,之前她曾建議欲與張國榮合作,雖說是黃金組合,但因為製作單位始終未能計算清楚怎樣回本,所以只得構想而已。
記者﹕魏幼芳
<< 明報 >>
作者: chiu_pat 时间: 2004-1-2 00:00
梅艷芳葬禮1月12日舉行
2004年01月01日04:39
記者獲悉,梅艷芳治喪委員會宣佈,將於2004年1月11日在香港舉行梅艷芳公祭活動,無論是普通影迷、歌迷,還是明星大腕,均可到靈堂祭拜阿梅。1月12日將舉行梅艷芳的葬禮及火化遺體。她的葬禮形式與張國榮的十分相似。
為與好友道別 注射4支嗎啡
梅艷芳生前重情重義,所以在彌留之際,她也要見到每位好友後才捨得上路。據說,臨終前的她為了與各位好友道別,要求醫生注射了4支嗎啡,用以減少病痛,延長生命。
劉德華說:「送阿梅最後一程時,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我只有握住她的手,我想,我們這麼熟,這麼親了,她會懂的。」
謝霆鋒說:「最後,她的眼睛閉上時,我知道她聽到我的聲音了,我在她身邊和她說了一些話,來生我還會喊她一聲姐!」
陶喆說:「我進病房後看到,梅姐躺在床上,走的很安詳,當時病房裡有人為她誦經,我為她向上帝禱告。」
梅媽媽痛說愛女
世間最悲哀的事,莫過於白髮人送黑髮人。3年前,梅艷芳的胞姐梅愛芳因子宮頸癌併發症病逝,令梅媽媽覃美金深受打擊,想不到3年後的今天,噩運竟再次降臨,年近八旬的梅媽媽接連經歷了兩次喪女之痛,承受了非外人所能想像的精神壓力和打擊。
沉痛中,梅媽媽喃喃自語:「她答應過我要好好生活。」梅媽媽說,梅艷芳患病的事自己並不是第一個知道的,「她是怕我擔心,後來很多人關心地詢問她的病情,她才告訴我,但她說她一定會沒事的。她從小就很懂事,也很關心別人,她還勸成龍要定期檢查身體。」馮杏 鄭葉
<< 華商網-華商報 >>
作者: 朽鸭 时间: 2004-1-2 00:00
引用:
梅艷芳生前重情重義,所以在彌留之際,她也要見到每位好友後才捨得上路。據說,臨終前的她為了與各位好友道別,要求醫生注射了4支嗎啡,用以減少病痛,延長生命。
哎~~~~~~
作者: JJ我喜欢 时间: 2004-1-2 00:00
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 13:59:22编辑过]
作者: chiu_pat 时间: 2004-1-3 00:00
張惠妹「以梅作則」活得堅強
(2004-01-02 04:15:00)
![](http://ent.sina.com.hk/news/2004-01-02/581228.JPG)
陶喆興奮地迎接新一年。
【明報專訊】張惠妹(阿妹)、周渝民、蕭亞軒和葉蒨文等,前晚在台北參加大型跨年馬拉松演唱會,與超過 10萬名觀眾迎接 2004年。阿妹獻唱《親密愛人》悼念梅艷芳,希望大家像阿梅一樣堅強及珍惜眼前人。
有份參演的庾澄慶談及新年願望,他感慨去年多位巨星隕落,希望身邊人能平安健康﹔陶喆則希望能參與更多公益活動,幫助有需要的人。
作者: Charlene 时间: 2004-1-9 00:00 标题: 明報周刊 - 劉培基悼念梅豔芳的文章
剛讀過朋友傳來這篇悼念文章 , 禁不住的流淚...... 梅姐真的很堅強啊 !!
1月11日及12日是梅姐在香港的喪禮 , 到時她的友好及歌迷也會到場跟她正式告別 .......
梅姐 , 祝福您在另一個世界找到幸福 !!! 我會永遠懷念您!!!
*********************************************************
梅豔芳自從新秀冠軍至樂壇天后,除了憑着自己的努力等與天赋,一手把她塑造成“百變梅豔芳”的著名時装設計師劉培基着實居功不小。二十年来,梅豔芳视劉培基為長輩,至親,知己,彼此之間,無事不談,當她得悉自己不幸患上子宫頸癌,她隱瞞着全世界,唯獨告知劉培基,他傷痛地保守着這個秘密,陪伴她往外地四處求醫,遺憾地药石無靈,他只得與她共度剩餘的寶貴日子。没有人比劉培基更了解阿梅,透過這篇悼念文章,我們终於明白了阿梅在最後歲月中的心願與感受。 ---《明報周刊》
我曾經跟梅豔芳和羅文说:“我無親無故,假如有一天,我走了,我的身後事就交托给你們了。”做夢也没想到,他們都比我先走了。
我原以為退休生活優游自在,開心快樂,想不到,我的好朋友接二連三出事了。由02年5月接到羅記的電话,告訴我他患了肝癌;然後,Leslie突然離開;連Anita也竟然得了重病。這兩年多来所發生的一切,令我身心疲累,我很痛。
【讓她自己作决定】
99年,梅豔芳曾跟我說,她做例行檢查的時候發覺患上婦科病,子宫長了個水瘤。我對婦科病並不了解,她輕描淡寫的說:“只是平常事,醫生說會自自然然痊愈的。”02年12月6日,這是我一生都不會忘記的日子。那天我剛替羅記做完頭七,離開香港回到家裏,原以為可鬆一口氣,但在凌晨两點多,收到阿梅的電話,她說:“我剛收到身体檢查報告,醫生說不太好。”我知道事態嚴重,翌日,立刻返港。
見到阿梅,她告訴我她患了子宫頸癌,但她出奇地平静,她跟我说:“Eddie哥哥,這一生我都很尊敬你,很聰聽你的話,但這次希望你讓我自己做一個决定。人生,也不過是這樣,都是辛苦的。我會接受治療,但如果要我受很多痛苦,那我就不想了,因為我覺得已經很辛苦。我想先試中醫,我比較相信中醫,而且中
药治療没那麼辛苦。”
【愛芳的病令她留陰影】
我内心急得不得了,但我不敢在香港有所動作。我知道北京有一位姚教授,是這方面的專家,便请他飛来香港看阿梅,吃了幾次中药後,姚教授建議阿梅接受中西配合的治療。然而,阿梅姐姐愛芳的病令她留下陰影,愛芳一開始便看西醫,她覺得她姐姐很辛苦,她不喜歡這種感覺。而且,她担心施手術會令中氣受損,影响唱歌,又担心接受電療,化療會大量脱髮,影响儀容,無法工作。
在朋友介绍下,我陪着她到蘇州,上海看其它中醫。她很積極的配合,但我發現效果不大。
到蘇州求醫的日子裏,閒着無聊,我教阿梅用手機發短信,她很聰明,一學就會了,從那時起,我便經常接到她的短信。有一回我收到她的一首詩,我看得傻了,我驚訝於她如此有文采,她一定度過了很多個寂寞的夜晚,才會看到這樣的詩,我當時覺得她很凄凉,良久也不懂答她,因為真的感覺很心痛。
【腫瘤嚴重出血】
一天,友人致電問好,我心裏憋不住,說:“其實我很不好,很辛苦,因為一個朋友有事。”朋友没有追問是甚麼事,倒勸我找個人分担一下,但我說:“不可以,我對任何人也不能說。”我一直替阿梅保守着這個秘密。
在這過程中,發生了張國榮事件,我和阿梅沉重到不得了。
我開始跟阿梅研究,不如轉看西醫,剛巧有圈中好友致電阿梅,她把病情告訴了這位好友,好友介紹了張醫生(阿梅的主診醫生)給阿梅認識,03年7月23日,阿梅第一次接受電療。
梅豔芳是個很神奇的人。當時她的情况其實已經很嚴重,腫瘤出血得很厲害,也不明白她那麼瘦弱的人竟可以撑得住。接受電療後,她的腫瘤消失了。
【病中情緒反覆】
在打這場仗的過程中,阿梅的情緒很反复覆,希望各位朋友看到這篇文章時,能了解到每個人對生死的看法都不同。我與阿梅除了在工作上合拍外,對生死的看法也很接近。如果可以健康地生活,那是最好的,但可能因為我們經歷得多,覺得生死並不是太重要。阿梅有時候會開心地說:“好番lor!”有時候不太樂觀便會說:“無所謂 la!”我們曾跟對方說,無論誰先走,到了天國,都會回来告訴對方,那邊是怎樣的一個世界。我們的話題盡量積極,但也難免有脆弱的時刻。
【没有体力應付彩排】
她能够在生命最後期舉行演唱會,可說是個奇迹,她是全憑意志支撑完成這件事。她一定要開個唱,我想有兩個原因,最重要的是她希望在台上跟歌迷再聚一次,其次是她真的希望穿一次婚纱,她選擇嫁给舞台。
演唱會前十多天,她因為剛做過化療,身体很弱,雖然安排了彩排時間,但她根本没有体力去應付。
開show前一星期,我到她睡房裏,摟着睡在床上的她,說:“小妹妹,起身啦!”她一轉身,抱着我,看見她這麼累,我說:“如果真的太累,遲些才做吧(演唱會)!”但她說:“一定要做,不做没得做啦!”她的話猶如在我心上插了一刀。
在那刻,我還能說甚麼呢?我跟她說:“我了解你的堅持,但你不要告訴任何人,這是我和你做的决定,你天生属於舞台,任何彩排你也不必理會,你把所有關於演唱會的工作押後,反正不必跟舞蹈藝員彩排,你保留体力至開show前兩三天,才跟上海管弦樂團彩排,不必向其它人解釋原因。”有幸看過這個演唱會的人,都知道阿梅已經盡了全力,做了個好show。
【如有毒药會喝下去】
每晚完場後,我都在她家陪她吃宵夜,當時她已經吃不下,因為吃了東西便覺得不舒服,需要吃很多胃药,我很担心她的肝或胃出現問题。她吃得那麼少,却需要大量体力應付表演,發燒也照樣演唱。其實她很應該去檢查,但她抽不出時間。
為了替阿梅做演唱會服装,我已經在香港留了個半月,因此並没有陪阿梅去京都。我以為只要待她回港,继續治療便可以了。可是,當她入院檢查,醫生要求阿梅给他們更多時間。要她留院開始療程,醫生說她能够做演唱會已是奇績,是上天特别賜给她的,但阿梅早已安排了很多工作,在朋友力勸下,她發了個短信给我:“如果我現在不工作,我會胡思亂想,做的話就不會想太多。你知否我做完化療有多辛苦?我想,如果事情發生在你身上,要是面前有一碗毒药,我相信你一定會喝下去;如果是我,我也會那樣做。”我理解她的想法。
不過,结果她依然要入院留醫,她當時的血小板很低。
【眼神充滿不捨與無奈】
希望大家不要怪責我們在那時候撒謊,試問有誰願意每天都有一群人站在你家門前,看看你病成甚麼樣子?我們唯有用盡不同的方法和途徑進出醫院,那是很不好的經歷。病人是不應該受到騷擾的,應該待她病好了,才出來跟大家見面;加上未免影响到醫院裏的病人和他們的家属,我們更加不得不這樣做。
過去的一個月真的很難受。阿梅幾乎整個12月都住在醫院裏,我只得不停進出香港,每次陪她三,四天。
12月20日,收到消息說阿梅要進深切治療部接受一些療程,只因為那些儀器都在深切治療部,而不是因為她有生命危险。
翌日我回港看她,其它人都出去了,我坐在她床邊,她把手伸给我,我捉着她的手說:“小妹妹,不用担心,小事而已,用心,好好休息便没事了,醫生說你很堅强。今天晚上我就走了,因為没帶衣服,也没訂酒店。”她叫我到她家住,說可以叫助手替我買衣服。剛巧醫生進來看她,我怕她不許我走,就趁那機會離開了,當我走的那刻,她看着我的那種眼神,我這一輩子也不會忘記,她的眼神是矛盾的,充满不捨與無奈。
我離開病房時,覺得有點後悔,但我跟自己說,我坐着也於事無補,只會騷擾其它病人。
【最難忘的平安夜】
臨行前,我答應24日回港陪她度聖誕。當我在下午四時多抵達醫院,發覺氣氛很有點異樣,當時陪着她的有契媽(何冠昌太太)蘇小姐,連炎輝,每個人都好像“有些事情”。不知道是否由於醫生替她用了镇静劑和止痛药,阿梅大部分時间間都在睡覺,如果你大聲跟她說話,她會醒一會兒,然從又再入睡。我渡過了一生最難忘的平安夜。醫生告訴我們:“梅小姐的情况不太好,但我們已經出動每個部門最好的醫生,我們一直搶救她的每一部分,這是緊要關頭,很多事情都要看這幾天了。”我看着醫生替阿梅插喉,真是心都碎了,因為之前她只需要吊營養水,若果不是危急,也不會替她插喉,我知道這是唯一的,也是最好的方法给她營養和增强抵抗力。
我是如此的疼爱她。如果我不是個非常鎮定,理智的人,如果我稍為衝動,我會寧願就此死掉,有甚麼比爱莫能助更難過?看着自己一手培養了這麼多年的人受這樣的苦,我一點也幫不上她。
【把關心她的人拒諸門外】
往後的幾天,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樣過的。我們不停收到電話,朋友都說要來探望阿梅,我也不明白他們的消息從何而來。可是,這是危急關頭,越少人接觸她,她便越少機會受到感染,為她好,我只得硬着頭皮,不住替她擋駕,我把我没有必要開罪的人都開罪了。凡事没有絕對,阿梅多朋友本來是好事,但想不到今天會要我替她承担,把關心她的人拒諸門外。還有一點,很多朋友在那關頭都想给阿梅介紹醫生,認為可以“搏一搏”,但我覺得應該尊重病者願意,這位主診醫生是阿梅自己選的,而且已經有七,八個全港最顶尖的醫生照顧她,若然在那時候突然加入其它醫生,反而打亂陣腳。
【她的眼珠不停轉動】
12月29日,下午四點,醫生说:“陪她多些,她應該是這個鐘頭的事了。”我的心很急,但急也没用。很多愛惜阿梅的朋友要來看她,我也不再阻止了,當她還有得救治的機會,我不希望有人打擾她,但如果這時候再不讓朋友見她,是太不近人情了。
我陪在她身邊,朋友每三個三個的到床邊看她,我告訴她誰,誰,誰來了,也不知道她是否聽得到。在那七,八個小時裏,她的眼珠不停轉動,醫生解釋說是腦神經線的自然反應,不等於她看得見人。我看着她的心電圖,血壓,呼吸,她不斷奮鬥,她真的很堅强。
直到凌晨两點多,梅媽的情緒很不穩定,我盡力安撫她。突然,我看見Donny(阿梅的助手)衝出病房,我心知不妙,他一定是去找醫生,我看見阿梅的心電圖已成一直線,我立刻捉着她的手,叫她放心,不要牽掛,有缘總會再見。她走了,她的樣子很安詳,没有半點挣扎。
【喜歡她的一個表情】
回想八二年,我在當時的華星總經理蘇孝良手中接過梅豔芳。二十年来,我是盡心盡力去協助她。(编者按:當時劉培基已是全港最有名的時裝設計師,許冠傑,羅文,汪明荃,葉麗儀等紅歌星的演唱會服裝,由他一手包辦。)我和梅豔芳第一次見面,對她來說是印象難忘,她經常對人說:“當時真是給Eddie嚇死。”
那時候我的工作很忙,我約了她到我寫字樓見面。她参賽那夜,我在螢幕上見過她,但因為没專心看,對她無甚麼印象。
我只把她當作一般模特兒處理,“你坐下先啦!”打個招呼便繼續忙手邊的事情,忙完了,才跟她說:“你是Anita?你除衫啦!”她被我嚇了一跳,其實我的意思是叫她把外褸脱下,她穿得那麼密實,我怎看得清楚她的身形?她很害怕,脱下外褸,裏面竟是一件恤衫。其實我需要看的是她的骨架,她的鎖骨位置,我於是丟了一件tube top給她,她顯得很害羞,但還是去換上了。我看後便讓她離開。
我對她的第一個印象,談不上喜不喜歡,但我喜歡她一個表情,就是當她不笑時,她的嘴巴令她看來有點驕傲,那種味道很特别。
【這個人不會怯場】
兩,三個星期後,蘇孝良告訴我,梅豔芳要参加東京音樂節,因為是代表香港,我覺得服裝要有點民族色彩,所以給她做了一件白色棉襖,但配一條有型的皮褲,加一塊大披肩。我到她銅臃鑼灣家裏替她試身,叫她試演参賽時會怎樣唱,怎樣做動作,她做得非常好,那刻,我就知道這個人不會怯場。她果然赢了。
她出版的第一張個人大碟《赤的疑惑》,從形象,服裝到封面設計,都是由我負責。阿梅一下子就走红了。我跟她合作期間,朋友說我們這個組合,真是百年難得一見,可說是双劍合璧,天下無敵。
【只在乎曾經擁有】
就這樣,晃眼過了二十一年。阿梅也曾跟朋友說:“Eddie已經照顧了我這麼多年,我也不好意思再麻煩他。我這個女子,要照顧自己了。”
話雖如此,我依然很樂意照顧她,我曾經跟她說:“人世間,無論有多少人欺騙過你,但Eddie哥哥從来没有欺騙過你。我從第一次做你開始,都不是用腦來做你,而是用心來做。人間仍是有真愛的。”
我還會替阿梅做最後一套衣服,這件衣服一定是她喜歡的。
她走了以後,我一直為她的事忙着。喪禮過後,人静下來,肯定比此刻更痛,但我寧願有這個痛,也比没有的好,起碼我跟她一起經歷過。
『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
劉培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9 13:44:15编辑过]
作者: nunu 时间: 2004-1-11 00:00
艺人梅艳芳丧礼今日在香港殡仪馆设灵,下午4时起公祭,治丧委员会预料有逾万歌影视迷到场致祭,惟恐“迫爆”现场造成混乱,已在附近篮球场和足球场划定轮候区,预计可容纳 6000人,并派出 250人的纠察队到场维持秩序。警方则表示会调派足够人手疏导交通及应付场面
,但暂时未有封路安排。
梅艳芳生前各方好友昨晚陆续先到场致祭,包括专程来香港的日本艺人近藤真彦和吾尔开希,以及民政事务局长何志平及其妻胡慧中等。梅的歌影视迷过去数天已不断到殡仪馆致送鲜花及心意卡,昨晚亦有不少市民到馆外鞠躬,但未见有人通宵轮候。
料逾万歌迷到场
灵堂昨晚已挂上“往生净土”的牌匾,梅遗照选用《是这样的》唱片封套的黑白照片,融合温柔及硬朗;再以她百变形象的照片围在旁边。
治丧委员会昨日公布扶灵名单,包括苏孝良、[B]陶喆[/B]、刘德华、杨紫琼、刘培基、梁朝伟、张敏仪还有连炎辉等8人,发言人岑建勋表示,今日已为公祭人士划定两个等候区,包括渣华道球场及海泽街公园入口,公祭人士于下午 4时至 7时在等候区轮候,以每组 60至 70人入场致祭。等候区将于 7时关闭,但 7时前轮候的人士将可入场致祭。他们预料今日有逾万人到场公祭,另有梅生前逾百名好友到场送别,估计人数比去年4月张国荣丧礼时为多。
梅遗愿不希望任何人为她哀伤或呼唤她的名字,也毋须褒奖她,
只要在心中念“阿弥陀佛”,故治丧委员会提醒致祭人士不要哭泣,让她安心上路。
白花布灵堂平和伴上路
花店昨日已将载满 3架货车的鲜花运抵殡仪馆布置灵堂,丧礼以佛教仪式进行,灵堂全部以白色鲜花布置,寓意平和及早登极乐世界,所用鲜花包括白玫瑰、康乃馨、绣花球及珠鼎兰等,另用满天星围满框架。对于有歌影视迷准备了梅艳芳生前喜爱的黄玫瑰,治丧委员会则已通知改用白玫瑰,以配合灵堂设计。
治丧委员会早前已表明敬辞花圈花牌,希望各人折现捐赠到梅名下的“四海一心慈善基金”。香港殡仪馆旁边的启记花店负责人廖先生指,相对张国荣丧礼花圈订单明显减少三分一,廖称,这星期每日平均约有 10张来自梅的歌迷及友人的花圈订单,其中包括来自海外的歌迷。
梅艳芳生前好友刘培基一手包办为梅设计寿衣及打扮仪容等;化妆及发型则分别由梅生前的化妆师及发型师负责。由梅艳芳歌迷演变为助手的苏小姐亦联同刘培基安排陪葬品,当中包括一年四季的不同服饰、高跟鞋、运动服装及手袋等。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1 18:25:10编辑过]
欢迎光临 ::喆服-陶喆歌迷会:: (http://davidcn.club/)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