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只为了电影
俺是从农村出来的,初高中时家境不咋的,在村上小学上音乐课时几个班临时挤在一个教室唱歌,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归结起来大概就是要做到军歌式的唱法,也稍稍讲了一下用1、2...7数字表示的简谱,单个念、顺着念、倒着念还行,但是随机组合在一起就不行了,最好也就是熟的歌能根据旋律把谱唱出来,所以识谱也就没学会,到现在也还是一样。真正开始把音乐当作“音乐”来欣赏应该是初三开始的吧,当时背着家长买了几十块钱的我们那里的人称为“单放机”的放磁带的“超大”随声听,音效也就不咋样了。当时买磁带时知道有正版、盗版的概念,但是分辨不出来,只知道农村赶集的时候买了几盒5快钱以下的磁带(现在想来应该全部是盗版)。单放机被父母发现单放机后,找了个借口,美其名曰“学外语”(相信这种事有很多仁兄都干过)。
一见钟情不一定每一个人都有,但是“一听种情”每个人都有。我的就发生在有一次高中读注校回家,看电视调台到四川卫视时听到"Angel,Angel,请你留在我身边......”,当时被唱者灵魂的唱法和优美的假音给吸引住了,从此我记住了一个名字。然后买了人生第一盒正版磁带,因为这盘磁带又更喜欢这个人,因为喜欢这个人又买了后来发现都喜欢的磁带、光盘唱片。
我想我喜欢他前后的来龙去脉和“鸡生蛋,蛋生鸡”问题有相同之处,一开始因为蛋而喜欢鸡,喜欢鸡后就又想她生出喜欢的蛋。当鸡生出的蛋不是我们喜欢的蛋后,我们可能会去想鸡还是不是我们的鸡呢。鸡说自己岁数不一样了,吃的东西不一样了,生蛋时的心境也和以前不一样了,所以下出的蛋也就不一样了。而我们却说是鸡的性格已经变了,后几胎没有几胎那么挣扎了,几下蛋就下出来了,所以蛋也就不一样了。
有人说鸡在慢慢的妥协了,到处在表演、拍广告、开演唱会,而且表现得没以前敬业。其实鸡还想好好下蛋,只不过要下的蛋可能是另外一种蛋了,鸡以前没下过这种蛋,为了下个好蛋,这个蛋必须掌控在自己手中。若找个大的粮食供应商,可能这个蛋下成什么样子鸡自己可能就作不了主。所以鸡只好自己去找粮食供应,超负荷的工作、表演去粮食了。
鸡已经跟我们生了这么多好蛋了,难道我们不能让鸡生生自己喜欢的蛋吗,说不定将来你也会喜欢这个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