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梦里——评《找自己》
这首歌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思想,所以歌曲开头就向听者道出了此歌的背景,那就是梦里。是的,一切都只是在梦里发生的。因为只有在梦里才能不再循规蹈矩,找到与在现实中不同的自己。而这个自己,也正是陶喆在一直找寻的“自己”。
撒哈拉沙漠、六十六点六摄氏度,这是陶喆在向我们传达一种倍受煎熬的信息,也就是后面所提到的种种,人们已经被压迫到了崩溃的边缘,可有意思的是人们并没有主动去改变这种状况,而是靠着一场及时雨解决了问题。在这个地方,陶喆也许是无心插柳,但却把人们面对现实的无奈表达的淋漓尽致。
关于陶喆提到的四十天,圣经中也提到过,不过那是四十天的洪水,也就是著名的“诺亚方舟”的故事。在此歌中,陶喆将洪水换成了沙漠,但是某些性质还是一样的,都是一场劫难。在经历这场劫难之后,眼前的一切都变的好起来。但可惜的是,到现在为止,这一切都是梦。
接着,陶喆开始了评判。被动、无奈、无爱、单调等等,只要能想到的贬义词都可以用上,我们不能说陶喆完全对,但是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只要社会继续发展,那么这些问题就不可能被解决。
那么,无奈的人要如何才能获得自由呢?自杀?不值得。逃到无人小岛?治标不治本。做梦。是的,虽然这有些可笑,但是的确是一个好办法。我们都做过梦,而且几乎在梦里都做过现实中没有做过的事情,尽管我们都知道梦是假的,但当起床回忆的时候,还是会得到满足的。
梦中人,不知窗外雨;窗外雨,滋养梦中人。
对于现实,我们没有办法,但是别忘了,我们手中还握着抵达梦乡的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