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你所不能了解的伍迪艾伦(陶喆最喜欢的导演)

你所不能了解的伍迪艾伦(陶喆最喜欢的导演)

http://edu.sina.com.cn 2001/01/20 14:25   三联生活周刊

  伍迪-艾伦是个奇怪、充满悖论的导演。

  没有哪个导演和一个城市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在纽约出生,在那儿生活,拍电影,拍那儿的人和那儿的生活,最后死在纽约,这大概就是伍迪-艾伦将来一生的概括。对这个最荒谬不经的大都市来说,伍迪-艾伦是最好的编年史作者。

    即使谁都知道他住在曼哈顿,知道每周一晚上他会到位于第55大街211号的麦克俱乐部(Michael'sPub)演奏单簧管,使那儿成了纽约的一大旅游景点,伍迪-艾伦却始终能保持他隐居遁世的形象。多年来他拒绝在大多数公共场合露面或接受颁奖,他的作品也不和主流好莱坞体制发生关系,自从1977年没有出席奥斯卡拿那三座属于他的小人,艺术和科学学院也就尽量不再给他奖项,虽然到目前为止他还是获得了6次导演奖和13次剧本奖的提名。

    没有哪个喜剧导演是如此悲观和不喜欢喜剧。全世界的人都因为他的幽默开怀大笑,他却始终一付愁眉苦脸的样子,并一再强调他认为人生只有两种:可怕的人生和悲惨的人生。

  也没有哪个导演的作品和自我体验、个人生活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从1969年以来,伍迪-艾伦一直保持每年一部电影的频率。31年31部作品,绝大多数是自编自导自演,绝大多数是自传性很强,纠缠着犹太情结和对生与死、爱与罪、性与欲、道德与责任的思想偏执,并且总是用他生活中的伴侣作女主角。即使伍迪-艾伦不断在他的“私电影”中喋喋不休,你不会因此更加了解他。1992年伍迪-艾伦的生活丑闻使历来清教徒般的美国媒体对他实施了道德死刑,这本来足以让人神经崩溃。不过这个从1955年就开始精神分析疗法,据说每两个小时要量一次体温的小个男人却能照样写作、拍电影,并且在威尼斯和他的养女结婚。

  伍迪-艾伦在1999年拍摄的影片《甜美和真相》(《Sweet and Lowdown》)中虚构了一位三十年代的爵士吉他手艾米-雷,粗看起来这个人物有着所有让人难以忍受的缺点:性格粗野,狂妄自大,爱吹牛,喜欢偷窃拉皮条,但是他是最出色的爵士吉它手。从怪诞不伦的雷身上伍迪-艾伦似乎要告诉人们:艺术和道德无关;而且即使对身边最亲近的人来说,艺术家也始终是个谜,更不用说对在伍迪-艾伦看来“自以为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能审判”的媒体了。

  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弄清这个戴黑框眼镜、外表忧郁的人究竟是自我为中心的淫亵分子,还是厚颜无耻的犬儒主义者,重要的是他是伍迪-艾伦,重要的是他拍了那么多电影,而且就如他自己所说:“百年以后,人们可能还是会放映我的电影,因为我相信所有我的电影里,起码都有某些值得看的东西。”(钟和晏)

  伍迪-艾伦(Woody Allen)档案:
  原名:艾伦-史都华-康尼斯伯格(Allen Stewart Konigsberg)
  生日:1935年12月01日
  出生地:纽约布鲁克林区
  职务:导演,演员、编剧、作家、单簧管乐手、脱口秀谐星
  重要关系:
  前妻:哈琳-罗森(HarleneRosen),1954年结婚,1960年离婚
  前妻:露意丝-雷瑟(LouiseLasser),演员兼喜剧演员;
  1964年结婚,1969年离婚;演出《香蕉》一片。
  女友:黛安-基顿(DianeKeaton),演员、导演;1970年代交往甚密,期间演出六部伍迪-艾伦电影,包括《安妮霍尔》和《曼哈顿》。
  女友:米亚法萝(MiaFarrow),演员。两人1980年开始交往,米亚曾为伍迪-艾伦生下两子,并11次主演伍迪-艾伦的电影。
  妻子:顺宜,米拉法萝与指挥家前夫安德列普利文所领养的女儿;1970年10月8日出生,1997年和伍迪-艾伦结婚。
  主要作品:
  《乌龙笨贼》Small Time Crooks (2000)
  《名人》Celebrity (1998)
  《解构哈利》Deconstructing Harry (1997)
  《大家都说我爱你》Everyone Says I Love You (1996)
  《非强力春药》Mighty Aphrodite (1995)
  《百老汇上空的子弹》Bullets Over Broadway (1994)
  《曼哈顿谋杀案》Manhattan Murder Mystery (1993)
  《爱与罪》Crimes and Misdemeanors (1989)
  《另一个女人》Another Woman (1988)
  《那个时代》Radio Days (1987)
  《情怀九月天》September (1987)
  《汉娜姊妹》Hannah and Her Sisters (1986)
  《开罗紫玫瑰》The Purple Rose of Cairo (1985)
  《泽里格》Zelig (1983)
  《星尘往事》Stardust Memories (1980)
  《曼哈顿》Manhattan (1979)
  《我心深处》Interiors (1978)
  《安妮霍尔》Annie Hall (1977)
  《性爱宝典》Everything You Always Wanted to Know About Sex, But Were Afraid to Ask (1972)
  《香蕉》Bananas (1971)
  《拿了钱就跑》Take the Money and Run (1969)

[ Last edited by 有氧窒息 on 2005-6-30 at 19:03 ]

   
    如果有你喜欢的歌手,你要想办法去听他们的现场演唱会,去跟其他和你一样喜欢他的人在一起.
    你不知道那个歌手会有名多久,你也不知道他会愿意活多久.你只能趁他还在的时候,让他变成你回忆的一部分.
    David,你是我回忆的一部分.

TOP

对导演不感兴趣!呵呵!喜欢的只是电影!不过还是顶了!

TOP

伍迪艾伦年产一部影片:为了抗忧郁

这位从爆笑谐星转为严肃导演的传奇性人物,每年必拍一部电影,三十年来不歇。虽然在电影中永远自大爱表现,现实生活却内向退缩,不轻易与人说话,乃至与前妻韩裔养女闹出不伦之恋后,成为全世界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位老兄都不改行径,仍是每周某日提着他的小黑管到爵士俱乐部表演,表演完后收盒子离开,从客人到团员都不打扰他。

他改变了美国影史,1976年《安妮霍尔》成为自《一夜风流》以来最大的奥斯卡赢家,囊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大奖,改变了人们对喜剧片不登大雅之堂的偏见。

  然而艾伦却又从喜剧大逆转,拍出他最爱的柏格曼、费里尼、安东尼奥尼式的电影,《我心深处》、《前尘往事》让大家见识到他内心的焦虑和忧伤,他基本上和银幕上很不一样,是个很不快乐的人。

  “我拍电影是为了抗忧郁。”他坦诚自己为何创作不断:“创作可以让我一年生活在不真实的世界中,有治疗效果。”

  新电影《赛末点》(Match Point)虽非竞赛,但艾伦称自己的电影最受法国人青睐,他来戛纳也一反常例:亲自到场,亲自上记者会。

  《赛末点》也是艾伦把对纽约的爱搁置一旁,在英国另起炉灶的开端。这个宛如美国作家德莱塞的《美国悲剧》(拍成电影叫《郎心如铁》),是艾伦对社会和人生太多不公的看法和喟叹。电影中多次出现陀斯妥耶夫斯基和《罪与罚》的引述,讲一个爱尔兰小子为了挤入英国上流社会保住婚姻,不惜杀害怀孕情人和年轻的邻居。天网恢恢,却有疏漏,这部电影应叫《罪与不罚》。

  也许是对英国口音的不熟悉,也许他对英国贵族生活有距离,《赛末点》感觉比他过往的电影更“虚构”。当然,也有人指出这是他有史以来最“性感”的电影,欲望、性爱、赤裸裸又不避讳。只是剥去了喜剧的荒诞对白,他的人物虚构到欠缺层次和立体深度。

  他的出现是戛纳第一个高潮。即使《赛末点》略有瑕疵,那也可能是艾伦近年电影中最有商业潜力的电影。       焦雄屏

   
    如果有你喜欢的歌手,你要想办法去听他们的现场演唱会,去跟其他和你一样喜欢他的人在一起.
    你不知道那个歌手会有名多久,你也不知道他会愿意活多久.你只能趁他还在的时候,让他变成你回忆的一部分.
    David,你是我回忆的一部分.

TOP

顶!
WOODY ALLEN 真的是有个很有创作力的导演  而且一直都延续着自己特有的风格
尽管现在已经减产
但是还是不断有新的尝试
有新的作品出来
象最新的 MIRANDA AND MIRANDA

TOP





      作为当今世界独树一帜的喜剧电影大师,伍迪。艾伦的幽默天赋是与生俱来的。他15岁就开始为报纸写专栏,有一段时间还自编自演“单口相声”(Stand upcomedian),此后数十年至今,他编笑话和搞笑故事,写散文、小说和剧本,拍电影更是让他功成名就。


  伍迪·艾伦式幽默带有明显的纽约知识分子风格,他以荒诞不经、插科打诨的方式与这个世界开玩笑:颠覆传统价值,戏仿经典文本,各种时髦的学院派理论与方法更是被挖苦得入木三分、尖刻不留余地。他的电影多以曼哈顿为背景,以死亡、性和道德为主题,机智幽默又细腻感伤。他似乎总与知识分子作对,然而那些神经质的、自私自恋又敏感多疑的可笑形象背后,分明有着自我的身影(多由伍迪。艾伦自己扮演)。代表作有《安妮。霍尔》(1977)、《曼哈顿》(1979)、《汉娜和她的姐妹们》(1986)、《子弹穿越百老汇》(1994)等。


  如今的伍迪。艾伦已经不再是上世纪80年代那个迷倒纽约高级知识分子的偶像派了,他的电影不再像《安妮。霍尔》那样,一上映就有无数“文艺老中青年”在电影院门口排队买票。


  他老了,但老得诚实;他落伍了,但仍在迎头赶上。


  从《奇招尽出》到《美莲达和美莲达》,他不再拍自己,他开始拍年轻一代。这一点,有点像《千禧曼波》之后的侯孝贤。


  懂得时间魔力的影迷,自然看得出其中的诚挚和智慧。

   
    如果有你喜欢的歌手,你要想办法去听他们的现场演唱会,去跟其他和你一样喜欢他的人在一起.
    你不知道那个歌手会有名多久,你也不知道他会愿意活多久.你只能趁他还在的时候,让他变成你回忆的一部分.
    David,你是我回忆的一部分.

TOP



门萨的娼妓:伍迪・艾伦幽默文集


      门萨的娼妓》是一本好玩的书,书中充满了奇想与荒诞不经,总的说来,Woody Allen是个多才多艺的家伙,虽然如伯格曼、法斯宾德等大导演也有著作,但那些传记或者就电影展开的论述就可读性来说显然不如伍迪艾伦这本妙趣横生的书,其他导演里面,也就维姆·文德斯靠着丰富同时充满孤独感的图片(《一次》)和大腕(《与安东尼奥尼一起的时光》)大大增强了书本的观赏性,但伍迪艾伦的文字天才无论如何不可否认,即使不去导演电影,在《华盛顿邮报》开个专栏当个作家问题也不大。
  
  而伍迪艾伦的荒诞性又不同于卡夫卡或是加缪,后而人的作品让人感到人类在这个荒诞宇宙中的尴尬处境,而伍迪艾伦则给人一种好似不如赖活着的感觉,或者简单点说,游戏人间,显然,他常常试图进行一些哲学思考,并将他们用生活的最基本常识把他们表达出来,而不是用“本我”、“自我”或是“超我”这些吓人的词汇,这一下子拉进了读者与哲学的距离,让人倍感亲切,总而言之,这个纽约的犹太老头可爱极了,如果他鼻梁再高一点,简直就完美了。

   
    如果有你喜欢的歌手,你要想办法去听他们的现场演唱会,去跟其他和你一样喜欢他的人在一起.
    你不知道那个歌手会有名多久,你也不知道他会愿意活多久.你只能趁他还在的时候,让他变成你回忆的一部分.
    David,你是我回忆的一部分.

TOP

楼主,偶要说一个严重的问题,老大最喜欢(崇拜)的导演好像是斯皮尔伯格。
楼主有的晕哦。
VIEW MISSTAKE AS A PART OF LIFE ,NOT AS  A FAILURE.

TOP

是个不错的导演
不过..........用中国的话说就是生活作风有问题
居然和自己的养女相爱了
60 VS 19

可怕
谁说女人心难猜   欠个人来爱

            

TOP

看过一部<人人都说我爱你>

TOP

一部都没看过`

  这类型没兴趣````````````````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2 18:06

Designed By Discuz! Support Team and in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