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哲】新专辑的评论,我更喜欢从前那个蓝蓝的陶喆[ZT]
陶喆or列侬?要你——陶喆
说实话在拿到这张专辑之前已经在网上听了百代提前发布的“鬼”“爱我还是他”“susan说”三首歌, “鬼”的旋律起来的一瞬间就有了“林肯公园”的感觉所以心凉了一截,与初听黑色柳丁的兴奋感全然不同,“爱我还是他“让我很自然的把它归于”寂寞的季节“一类,而这不是我想看到的,因为曾经有一位同学对我说喜欢陶,最喜欢寂寞的季节而被我嘲笑,因为在我眼里这种简单而纯抒情的调调随便叫个二流歌手就能唱了根本体现不出陶的功力,更不能用来代表我心中的大师。而“susan说”的前奏一响起就让我有“17岁”的兴奋——那时久违了的陶的感觉。但听到陶用京剧唱的那段时竟有一点失望——有点浑,不够亮,应该是调调偏低,总习惯了陶在高音部使用假音那种纯净而又顺畅自如感觉,随着“过往的君子其你听我言”的“听我言”三字渐入高音才终于把我带入了那种飘飘欲仙的听觉空间。
到22号真正捧回了这张专辑还真是不太敢开听,那是一种矛盾的心情,因为太敬畏所以就怕失望。事实也的确让人奇怪,我听不懂这张专辑,我有点害怕,我为什么会听不懂,没关系,陶的东西不是张学友,不是小刚,我需要repeat,需要时间,需要等待,我让自己沉淀下来。
一天过去了,我有点着急——“爱我还是他”“就是爱你”“无缘”“她的歌”“CATHERINE”一系列“寂寞的季节”似的歌,虽然都是好旋律但却像陶写给别人的歌,陶~~看来真的是新的三部曲,早在你给喆服的信中得知你要来一次震撼,一切回归本质与简洁——可你知道吗,多么怕失去你,就算你变成列侬,我还是向往那个陶喆。
回想记忆中的的陶——编曲有特色,作品风格鲜明,旋律隽永脱俗,片段极富变化但整体紧密和谐。个人体会陶最吸引我的除了上述以外就是贯穿始终的Yeh,oh,no ,baby Come on 等迷人的修饰音及纯净自如的高音假音。
除此之外本人最佩服于陶的就是他在许多作品后四分之一的处理——此起彼伏的高音假音及和声,极度复杂但在大师的手里却变得极度和谐。“小镇姑娘,dear God,找自己”的后四分之一是典型表现,但在这张专辑中除了“susan说”的后四分之一有看到一点这方面的影子外其他都没出现,不仅如此,陶在这张专辑里大大地减少了和声及假声的运用,连招牌的Yeh,oh,no ,baby Come on等等一系列的修饰音也少了很多,这对于我们这些沉迷于陶式“幻声盛宴”的俘虏来说自然是十分不习惯。
此外陶以往的专辑大体以中高音为调调,声音的空间利用已达到超级的精致,而这回整体的音高降了好多,陶把过去我们津津乐道的部分藏了起,从前陶的歌不是有一定水平的人别想唱完整,这张专辑呢?我看卡拉ok唱个7,8首没问题。
果然是新的三部曲曲的开始,,是要告别过去吗——记得窦唯那时做黑豹主唱时整张专辑彪高音——四个字——畅快淋漓,但之后退出黑豹,从此他把自己的高音藏了起来,之后的专辑的音高一张比一张少,最后干脆不出声搞编曲配乐了——也许这是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的成熟产生的一种自然的蜕变——好比陶说过随着他的成长已经不可能再作出第一张专辑那样的歌了以及到了40岁很可能专心搞电影不出唱片了——陶又一次沉淀了,只是我们只预料他藏入水中,谁知,他却沉于湖底——我想不管我愿不愿意,也许我再听不到“爱很简单”。“二十二”了,多么希望陶的这部分东西只是他的一种情感积累的必然抒发,只是忙乱生活第一种必然过渡——如同给我们讲几段故事般的轻轻松松——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将选择继续聆听,聆听那还未散出的味道,陶也说了他也不知道这是进步还是退步,而我竟已失去了判断力——陶喆还是列侬——我还是要陶喆。真的好混乱,真的希望这是一个情绪的过度——毕竟陶改变了我许多,让我第一回明白歌还能这样唱,第一回从心里接受了和声的概念,第一回亲身体验到音乐可以像美酒般的沉溺其中醉不知返,第一回领悟到音乐不是好听就可以,第一回~~~
生命中从没有如此沉迷于一个男人,陶让我学会了太多,无论如何,我希望陶做出的任何东西都是发自内心的真实,当一切繁杂混乱 一切期待要求困扰周身时,只倾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那是上帝的指示,那是最本质的自己——陶~当你离开我们时,请回回头,我们正赶来——你将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