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关于陶喆的音乐

关于陶喆的音乐

2004年05月24日09:04:14金羊网--新快报 稻子

  我了解那些爱过的人,心是如何慢慢在凋谢。多想要向过去告别,当季节不停更迭。———陶喆《寂寞的季节》1993年,唱片制作人王治平在洛杉矶买音响。乐器行内,他困难地与老外店员比画。当时碰巧也在店里的陶喆,主动上前代为翻译,让王治平顺利地买到了他需要的东西。感激之余,王治平问了他的名字,知道这个热心助人的男生,喜欢玩音乐,懂音乐,并且爱音乐。那一年,陶喆刚24岁。

  半年之后,王治平准备为从美国回来的周葆元做唱片,这时他记起了在洛杉矶邂逅过的陶喆。于是陶喆被“征召”回台湾,施展他的音乐才华。有人开始请他编曲,并且希望他参与统筹制作,成为一个全职制作人。几年的时间里,陶喆作曲、制作,逐渐获得了台湾“R&B教父”的名号。1997年,陶喆发行了首张同名专辑《陶喆》,在台湾吹起R&B风。继这张专辑之后,除了偶尔帮歌手录制专辑,陶喆消失了快两年的时间。第二张专辑《I'MOK》是陶喆两年的心血,两年的沉潜。陶喆以摇滚的精神作为基调,从第一首歌《找自己》开始,就摆脱了上一张专辑R&B的风格,以AlternativeRock的形式呈现,让人回到六七十年代摇滚乐时代的朴实与快乐。

  差不多时隔两年,2002年的夏天,我们听到了陶喆的新专辑《黑色柳丁》。这张唱片包含了Rock、民歌、LatinBalled、Countrymusic等不同曲风,叫人耳目一新。《黑色柳丁》是一首非常Rock味道的曲子,陶喆的歌声,重金属摇滚,配上有气势的弦乐,带出歌者忧郁惘然却又激昂的情绪。2003年,陶喆出了第一张精选。这时候,属于陶喆的音乐所关怀的那一代人,几乎都在各自青春的末梢了。他们已经不再讨论《I'm ok》里讨论过的世界大同之类的问题,也很难像《黑色柳丁》一样继续愤青,甚至都懒得坚持《找自己》里的那分洒脱。他们应付着生活,同时也被岁月磨灭各自的理想。而陶喆,经过十年的历练,才有资格,让他们在他的歌声中,分享当初。

  没有人该被神化,陶喆也一样。也许音乐对他仅仅是一次游戏,可以最大限度地尝试,让那些在云起月落时刻吟唱的旋律,由一个动机,变成一个流行的奇迹。这无疑是太过于幸福恣意的状态。反而,是那群跟着陶喆自由,又没能跟着他继续自由的那一代人,在一张刻进了各自成长岁月,却同时也永远失之交臂的专辑中,在陶喆漫不经心地哼唱着《寂寞的季节》的时刻,他们,四周都是无形的牢笼,连冲出去的动机,都没了。那些陶喆抱着吉他试唱的片段,从耳机里流淌出来时,落下眼泪的,竟然是他们。
不再奢望大师。。。

TOP

看了---

感觉自己更了解David了(^^)

TOP

丝毫不用怀疑他的音乐一定会越来越好~
希望DAVID一直都抱着向前的心态~希望他始终健康快乐~

呵呵~不好意思看完之后我第一个想到的就只是希望他健康~不知为什么~
If life is just a joke,then why are we  laughing?
Did u get what u deserve?
LTBC

TOP

看了好多次了

    和我想象中的陶一样的

我高兴!!!!~`````````````````````````````
That  I  Would  Be  Good ···

TOP

一次晚上12点走在街上,街上已经没什么人了,突然间我听见从一家店里传出<寂寞的季节>,陶喆的声音在寂静的晚上显得更清澈明净了,我很激动跑进了那家店,其实根本没有看东西,就是为了听歌,店主没有管我,他在小声唱着<寂寞的季节>.我的朋友和我一起听完了那首歌,回来之后,他也喜欢上了<寂寞的季节>.

TOP

是啊
或许音乐就是玩出来的
不是用来卖的
它属于自己
属于能产生共鸣的群体

TOP

看过N多次了耶
~~~~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2-3 03:05

Designed By Discuz! Support Team and in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