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喆想当乾隆皇帝 **轉帖**
黄靖晶龙国雄(摄影)
当你在听陶喆的歌曲时,其中一些灵感可能来自他逛博物馆的感动。陶喆的兴趣之一,是逛博物馆。乘他上一趟来新加坡,带他到坐落在皇后坊的亚洲文明博物馆(Asian Civilisations Museum)参观。走了一趟博物馆,陶喆不仅赞叹历史文化留下的美丽足迹,更感受到人类将美好遗产留传下来,珍藏着的坚持。难怪他说,每回参观博物院都有许多感动。要不是之后排了通告,仅有一小时参观亚洲文明博物馆,他说,自己至少需要待上3小时。
陶喆喜欢逛博物馆,因为从历史中可以学到许多,他认为,文物反映了它当时所处的时代面貌。一踏入博物馆,陶喆就一直以慢步伐,很认真观看周围的文物,不时停下脚步,近距离欣赏文物,并细读其说明。在欣赏文物的同时,陶喆不时联想到文物与音乐的共同之处。
。木雕与音乐
当时,亚洲文明博物馆正在举行一个木雕展,还请来马来木雕师傅现场示范。陶喆就跟木雕师傅的徒弟谈得投机。陶喆时而闻一闻所用的木,时而发问有关木雕艺术的问题。他有所感慨的说:“看似小小一块木雕,其实需要一个星期完成。”
木雕艺术的辛劳,让他想起自己作音乐的艰苦
。陶喆觉得,不同艺术有它们的相同之处,像木雕师傅的木雕是他的灵魂,他的音乐即是他的灵魂。
。奇异乐器
在东南亚展览厅(Southeast Asia Gallery),陶喆停在一个印尼旧时的鼓前看了许久,主要是惊讶它竟然整个是由铜制成的。他说:“一般的鼓是用木与动物皮制作,这个鼓却是全由铜制成,而且非常大,像个大炮,非常独特。”
。对神像的敬畏
陶喆是基督徒,他在参观佛教文化的文物时说,佛教的神灵塑像很有趣,似艺术品。他觉得,宗教与历史密不可分,并反映了其文化。
看到某些神像,陶喆敬畏不已,如看到千手观音,他惊叹:“哇!那么多手。”看到黑白无常,他张大眼睛,不可思议地问:“怎么会这么吓人?”
。传统美德
走到中国展览厅(Chinese Gallery),里头高挂着“孝”字的大布条。陶喆觉得,许多传统价值观仍然具现代意义,像孝道。他认同孝顺的重要,不过,他也提出,若希望孩子孝顺,家长也要尊重孩子,因此是双向。
。欣赏乾隆亲民作风
如果可以选择当历史中一个朝代的皇帝,陶喆想当哪一位皇帝?
他想了一阵说:“乾隆。我欣赏乾隆会探访民间,了解老百姓的生活,希望自己能像他一样是一名亲民的皇帝,会关心平民在想什么,做什么,跟他们分享荣华富贵,而不是那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皇帝。其实,做音乐也一样,希望自己的音乐有助改善社会。”
。鉴古知今
看了中国的旧文物,陶喆感叹以前的文物较淡雅,经典,如它们的雕刻与颜色都很漂亮,现在的一些布置、物品反而较逊色,或许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失去了平衡点。陶喆说,音乐也是,歌手不应该因为当下流行什么,就唱什么。
陶喆很欣赏老子的《道德经》,人要像水,水的无形,不代表它无力量,而是它的灵活。陶喆说:“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古代哲学家,他们的思想理论并非大道理,若能灵活运用,或许现在会是个更和平的世界。”
<< 新加坡 联合早报 (簡体字)
http://www.zaobao.com/fk/fk013_281003.html >>
**消息來源為Dav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