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在容器人时代的周杰伦
刚刚看了论坛里的一个帖子《因为八零年代所以周杰伦》,其中有些观点很新颖,也深得我心,可是很多地方还是忍不住的也想跳出来补充一下。并不是关于作者本身观点的正误,而只是想发表一下个人的感观而已。
八零年代的人是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由于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所以基本上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表现在行为方式上是“跟着感觉走”。可是社会却不见容于感觉,社会需要的更多的是责任和理性。而且现在的教育也越来越功利主义,在求同的教育指导思想上(这点在中国更明显,一切都以升官发财为目标),青年一代越来越失去了本身的自我,而被迫以感性的心灵去迎合着现实中的功利主义。可是人类的灵魂本身就是不安份的,否则哪来的进步?
于是,他们开始在生活中寻找叛逆,寻找着与众不同。可是生活中的叛逆会使他们不见容于整个社会,难以生存,于是文学,音乐之类的上层文化,就成了他们精神出逃,游走时的一个港湾。
可是,以往的中国音乐有时候也修饰的太好了一点,那种乖巧是不能满足反叛者的心的。听听中国的古典音乐,大多是一贯的悠扬,似乎少了情节的起伏,偶尔在戏曲之中加一些锣鼓的调味,可最后也难免会沦为固定的模式。而这一切可能缘于在中国神和人的分界也是严格的,不像国外有似人的宙斯神,也有似神的斯巴达克斯。所以在中国属于上层建筑的文化里,一切都显得那么的高不可及。这时普通百姓需要的就不是那种乖巧的音乐,特别的是年轻人,他们需要另类,需要在音乐中寻找叛逆的英雄,因为叛逆的英雄往往会有一种更为真实的美。所以,他们喜欢周杰伦,并不只是因为空虚和迷茫,更多的是他们想做一个像《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一样的人。
周杰伦的音乐充满着幻想和不妥协,极端的个人主义,内容不再是仅仅局限于爱情,而更多的关注了许多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如家庭暴力,环境保护等等。而音符和旋律又充满了跳跃的色彩,可以使享受其音乐的人能迅速的让自已抽离烦闷的现实,摆脱日常繁琐性的束缚,达到心理空间的移位,物理空间的跳跃。
其实这种音乐里的反叛不是自绝于天下,而是对现实社会的另一种妥协------一种行为的妥协,心理的逃避。而周杰伦本身也是一个对音乐极为主观自我的人,和一个被迫迎合商业音乐的人的奇怪综合体。(从他帮人家写的歌就可以看出来,他对商业的妥协。虽然说能帮一个歌手量身打造歌曲是一个制作人水平的体现,可是我私底下一直认为,让歌曲来迎合歌者,而不是让歌者去唱出歌曲的韵味,本身就是一种悲哀。)
所以,很自然,在这个时代,周杰伦风靡一时,不光是他的音乐,甚至是他那种喜欢抽离现场的处世态度,都成了一种文化。这种风靡是自然的,任何精神的东西,都是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的。有这样的社会,必然会有这样音乐的流行。周杰伦属于这个时代,并不仅仅是局限于八零年代的人,这是一种白马非马的论调。时代属于他,但他却不仅仅是时代的产物这么简单,从另一角度上来说,他也影响了这个时代。
记得高中读书的时语文老师曾经讲过:“看文章的时候,不要想太深奥的东西,你觉得喜欢、看了之后觉得快乐就好。”其实对音乐的态度也应该是如此。
喜欢周杰伦的这一代人正是这样,年轻、反叛、自我,希望与众不同又渴望交流沟通。外表低调思想开放,许多性格上的吊诡元素混合在他们的身上。他们生于上世纪80年代或之后,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的,封闭的;“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咱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因为他们相互之间都不希望对方深入自已的内心世界,于保持一定距离便成了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他们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他们同一种调调,“我就喜欢”,我行我素。这一点,与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长的他们的父辈重理性,重视逻辑思维的行为方开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种性格特点上的差异必然会使两代人的喜好出现明显的差异,他们互相否定着对方。其实不管是六零年代的革命大合唱,还是七十年代的温情小调,至到八零年代的R&B,都是一种时代,社会延伸出的文化,大家没有必要互相的嗤之以鼻。我们需要的是用包容的眼光来看待周杰伦的风靡,一如看待其它新兴的事物一样。
-----------
附上《因为八零年代所以周杰伦》
随便买了一张周杰伦的专辑,在屋子里一个人静静的听,依然是听那种情绪,还有感觉,忽然就想到了八零年代。
相信大部分八零年代小女生都狂热的无原则追捧JAY,也不排除七零年代的女孩子。毕竟女人是长不大的动物,是不可理喻的动物,好像张爱玲也说过女人就像猫一样的话,内容大家可以自己找来翻翻,我记不大清了,所以JAY迷当中女孩子一定是占大多数的。男孩子可能在传奇奇迹和CS的世界中肆意的放纵杀戮的血腥,然后把JAY的叨叨咕咕和叽哩咕噜当作白开水里的一小撮糖或者盐,但不会疯狂迷恋。这个情感苍白的世界,大男孩们更需要的可能还是从李宗盛罗大佑的光辉岁月到周华健陈奕迅风雨无阻的经典情歌加冷冰冰的热血摇滚。
很难给八零年代定义,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麦当劳和互联网配合着继往开来的红色江山塑造了八零前中后三代。自私自恋困惑迷惘逃避和无所谓,空虚还有无聊是他们的家常便饭和口头禅,谁提起责任,理想和光荣一定会被他们笑掉的大牙喷的满脸冒血。习惯了快餐汉堡和网络聊天,随意的手机短信和QQ表情掩盖得了屏幕背后一张张苍白冷漠的脸却掩盖不住同样苍白冷漠的灵魂。他们是幸福的一代,地球人都这么说,可是谁又知道他们同样不幸??他们没有错,他们也有他们的无奈,可谁又真正的关心过?所以他们只能在错误的时空交错中自己给自己找乐。
周杰伦的横空出世让本就躁动不安的八零年代一瞬间仿佛闻到了血腥气味的饥饿鲨群,双方的心心相息和丝丝入扣的契合即使人类的头盖骨也不能与之相媲美。哼哼哈兮兮兮哈哼的双截棍,爱在西元前,半岛铁盒,爹,俄回来咧,东风破,断了的弦等等等等,JAY把一个时代情绪化的淋漓尽致,一开口迷倒八零标签下的饮食男女千千万,听的清么?那么JAY有细腻的文字给你阅读的享受。听不清?无所谓,华丽诡异或者简约明快的曲风送你聆听的快感。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听到那曲东风破,浓郁的感伤和尖锐的心灵撞击让我几乎落泪,千百年的琵琶下,是谁的爱情和眼泪在飞?
周杰伦属于八零年代,八零年代属于周杰伦,因为周杰伦也是八零年代,八零年代本就包括周杰伦。时代病了,孩子是无辜的,八零的孩子,只能在痛苦的呻吟中拥抱自己的心。我喜欢东风破,不喜欢周杰伦,但东风破足够了,因为我也是,八零年代......
这个文章读的我都要流泪了,感谢作者说出了喜欢周杰伦的人的心声。我转到这儿,只想让大家以后不要骂他,谢谢了。
![](images/smilies/default/em19.gif)